苏联东欧国家“改革效益递减”现象剖析

来源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fox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最初尝试是从50年代初开始的,南斯拉夫自1952年党的六大起率先迈出“党的非国家化”的第一步。实践表明,“党的非国家化”进程无法在斯大林的“国家党”内部首先发动,作为“国家党”的人格化代表,斯大林在其生命的自然终结之前是绝无可能的,这种“先天不足”决定了其后苏联改革的软弱性。无可否认,赫鲁晓夫勇敢打响批判斯大林的第一炮,但是这种冲击只是消除“国家党”在政治上最为有害的部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没有解决“国家党”本身这一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及其整个结构问题。由于赫鲁晓夫改革内在的
其他文献
【正】 当前这场治理整顿的目的是为消除经济过热现象,实质是对国民经济进行一次新的调整。这次调整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调整,既有治乱治热的目标,同时还包含治冷的任务。在当
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科尔内在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短缺问题时,曾经反复强调,提高生产经营效益,是医治社会主义经济短缺的根本措施。在我国商品经济生活中,效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回顾组织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将其运用于研究生对学校认同感的研究中,得到了学校认同感的六大影响因素。通过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6个学院的研究生进行问卷调研,得到以下重要结论:师
首先梳理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区域发展宏观政策的变迁过程,继而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在省级行政区的分布进行了实证研究,包括各省级行政区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拥有研究生教育资源的状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当时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而民主革命须有广大革命力量参加等特点出发,在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下,同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然而,第一
有人认为,明清时期,由于富人肆意挥霍财富,结果许多商人世家几代以后就因奢侈性消费而破产,这是中国资本积累无法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我认为这种观点不能成立。马克思曾这样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模式由旧体制下的政府附属机构逐渐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转化。随着企业模式的这一转化,企业也出现了种种合理与不合理
从党政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实际状况出发,考虑其他各种职业的道德规范,我把党政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归纳成五个方面:一、为国为民不为己。(1)党政领导干部应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