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理论视野下苔丝的悲剧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91275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对《德伯家的苔丝》中主人公苔丝悲惨命运的背后成因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原型理论及其实践的应用,随后从原型理论的主题原型与意象原型两个重点角度对苔丝的悲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原型理论 苔丝 悲剧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晚期杰出的小说家和诗人,其写作风格冷酷严峻,《德伯家的苔丝》就是其作品之一。哈代的作品总会让人对悲剧人物背后的力量产生思索,现代分析中,多以社会背景入手讨论苔丝悲剧的成因。本文从原型理论视野出发,探讨《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原型,凸显作者的思想来构解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一 原型理论及其实践运用
  何为原型理论?为了探讨这个答案,首先要弄清神话是什么概念,这是基础。神话没有准确的定义,从几个学者的阐释中,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神话有一定的理解,Mark Schorer 指出“神话是人类最原始意识的体现,以多种不同的形式体现出人们不同的观点与态度”。综观历史我们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神话的表达形式会有所不同,但是其表达的内涵与主题基本相似。再进一步说,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甚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神话都会重复出现一些相似的主题,这些主题会激起人们相同的心理反应,起到相似的文化功能。
  一般来讲,文学作品中的原型分为三种,即意象、体裁与主题。首先,从人的感觉角度来讲,意象是事物对人们印象或情感的一种映射,能够引起人们相似的心理反应,这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其次,文学体裁蕴藏着原型,这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充分运用,苔丝成长、婚姻、磨难以及重新结合是主人公不同时期的独立故事,对应着四季的轮回,体裁与四季对应,春夏秋冬代表着喜剧、浪漫剧、悲剧、讽刺剧,体裁意象的应用在文学作品中也较多见。最后,一部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与观点,这些主题与古代神话的主题相似或者相同,反复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中,这些主题被称为原型主题。
  二 主题原型视角下苔丝的悲剧分析
  1 原罪与救赎主题
  亚当与夏娃偷食禁果,犯下原罪而失去乐园。为了重新返回乐园就需要救赎,所以我们看到神话中的救赎主题:世人的自我救赎、耶稣替世人受罪而救赎世人。在西方的作品中经常能看见原罪与救赎的圣经神话的影子,被西方作家反复探讨而成为原型。
  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中主人公原罪与自我救赎也成为主题。苔丝的悲剧命运在某种程度上要归结于“原罪”。从某个角度讲,苔丝在被其亲戚亚雷诱奸后,就犯下原罪,走上生命历程的自我救赎的道路。这种“原罪”始终萦绕在苔丝的心头,并为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在与安吉尔相爱时,苔丝就饱受精神摧残,她一方面渴望与安吉尔结合,另一方面又担心毁坏安吉尔的名声。内心的激烈冲突导致她终日的恐惧与痛苦。在最终与安吉尔结合之后,又遭受到伪善的安吉尔给予的更大的精神创伤。当然,这种救赎不仅仅体现在精神的磨难上,哈代对于苔丝肉体上磨难的描写也是不遗余力的。所以,《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四处奔波、艰辛劳作的场景描写多见于小说中:在马洛村干农活、在燧石坳卖苦力、在农场挤奶。而这些艰辛皆因世人的抛弃而起,先是被迫离家投奔所谓的亲戚,祈求复合而逃离亚雷的家,被安吉尔抛弃而被迫离家。这些巨大的精神创伤与身体的奔波劳作,其实就是苔丝自我救赎的一个过程。
  2 失乐园主题
  失乐园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夏娃与亚当在魔鬼撒旦的引诱下,偷吃了禁果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园,从此开始了救赎历程。苔丝悲剧的一生就是对失乐园主题原型的影射。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故事,就是从失乐园主题中影射出来的,包括上帝、撒旦、夏娃、伊甸园等原型。
  苔丝纯真的少女时代生活在布莱克穆尔山谷,托马
  斯·哈代不惜笔墨,对那里的平和安宁进行描写,那里土地肥沃、寂静幽僻,群山环绕不为世人所知。这样一方土壤正是对伊甸园的影射,同样是一个不染尘世、自然平等的摇篮。而苔丝的原型正是夏娃,夏娃在被逐出伊甸园之前天真纯洁,不谙世事,没有世俗的沾染。苔丝在离开山谷之前同样纯洁,没有受到人情世故的沾染。这种原型的影射关系,托马斯·哈代在其作品中多次点明,如小说中“空旷草场使苔丝和安吉尔产生与世隔绝之感,仿佛他们就是亚当和夏娃”、“咱们两个真跟在乐园里一样……你就是夏娃, 我就是那个变成下等动物的老东西”,这些文字进一步揭示了这种原型影射关系。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亚雷形象,则源于失乐园中的魔鬼撒旦。亚雷对苔丝的诱奸与撒旦对夏娃的引诱极为相似。在故事情节方面,亚雷拿草莓引诱,营造梦境一样的氛围,用甜言蜜语引导,与撒旦引诱夏娃的场景如出一辙。在亚雷这个人物形象上,其狡猾诡诈、用心险恶的魔鬼本性与撒旦没有不同。而亚雷打着本家的幌子与撒旦化身蛇体又惊人相似。在被诱奸后,苔丝无法承受众人的嘲讽与挖苦,只有选择离开布莱克穆尔谷,这正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情节吻合。
  而失乐园在整部小说中的影射不仅仅限于此。苔丝离开布莱克穆尔谷仅仅是失去了其童真乐园的丧失,失去贞洁为其以后失去爱情乐园与生命乐园埋下伏笔。苔丝与安吉尔相知相恋,这时的安吉尔犹如亚当一样,给予苔丝曼妙的爱情,此时的弗鲁姆谷也犹如伊甸园般和谐富饶。在他们结合后,苔丝据实相告,安吉尔将苔丝看成是一个有罪的女人,最终选择离开,使苔丝痛失爱情乐园。此时的安吉尔又化身为上帝,要对苔丝的“原罪”给予惩罚。最终苔丝在矛盾与痛苦中杀死了亚雷,自己被处以极刑,失去了生命乐园。
  从失乐园主题角度来看苔丝悲剧,表面上是因为她杀死了亚雷而犯下死罪。但是因为男权社会的双重标准对于女性的压迫,苔丝的“原罪”成为命运的判词,其悲剧成为必然。
  3 生命与幸福
  在希腊神话中,珀罗普斯家室不幸,流亡到希腊,前去与国王比赛,期望迎娶国王俄诺玛诺斯年轻美貌的女儿希波达弥亚。他又何尝不知前12个求婚者死在国王的长矛之下,但是珀罗普斯对生命与幸福的追求是何等的炽烈,他的勇气与追求超越生死。   苔丝对生命与幸福的追求同样有着非凡的勇气。在苔丝被诱奸后,一般的女子也就顺从了,甚至不择手段要求与男方成婚。但是苔丝认定不会去爱亚雷,毅然决定离开亚雷,离开布莱克穆尔谷。在逃避的同时也有对新生活与幸福的追求。在杀死亚雷后,苔丝自知难逃罪责,但是她依然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幸福,她知道自己将死亡,而将妹妹托付给了丈夫。
  在一次次的生命打击与磨难中,苔丝从未放弃对生命与幸福的追求。在与安吉尔相知相爱时,渴望婚姻的幸福;在丈夫抛弃他离开时,还是希望能够与丈夫重归于好;哪怕是在面临死亡之时,也依然希望幸福能够延续到妹妹与丈夫的身上。苔丝最终的悲剧命运与这种对生命与幸福的追求形成强烈反差,更加深化了作者对男权社会道德体系的鞭笞。
  三 意象原型视角下苔丝的悲剧分析
  1 夏娃
  夏娃在魔鬼撒旦的引诱下偷食了智慧树上的果实而被逐出伊甸园,只能终生劳作而自我救赎。这样的原型直接映射着主人公苔丝的命运,在小说开头便有交代,这样的注脚暗示着苔丝一生的悲剧命运。在布莱克穆尔山谷,苔丝有着纯真的童年,一如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的日子。亚雷打着本家的幌子,夺走苔丝的贞洁,从此改变了天真少女的命运,并埋下了悲剧的种子。托马斯·哈代在构思苔丝出走布莱克穆尔山谷之前的故事时,实际上是借用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情节。
  然而,因为作者的再创造,苔丝与夏娃运命转折背后的原因却有所不同。夏娃的“原罪”是背叛了上帝的意愿。而苔丝的悲剧却是没有抵抗住诱惑。亚雷花花公子的形象代表着社会的新兴资产阶级,利用苔丝的软弱与贫穷,满足自己的欲望。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带来的是其欲望的膨胀与对道德的颠覆。这正是“苔丝”滑向堕落深渊的“强压”。
  2 天使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安吉尔为angel的音译,是天使之意,作者非常直白地将其角色直指天使原型。在《圣经》中,天使是上帝的使者,是慈善上帝的使者,能够为人们消灾除难,解除痛楚。天使在诸多的文学作品中均现踪影,人们在提到天使时,都会有着智慧、良善的印象。波尔塔斯特奶场是主人公苔丝与安吉尔相知相遇的地方,那里花木茂盛、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和谐美好的自然风光与硕大的苹果园,让人不得不联想到《旧约·创世纪》中的伊甸园。苔丝与安吉尔相知相许,此时的安吉尔温柔、智慧,宛如命运之神安排给苔丝的天使。安吉尔在苔丝饱受精神折磨时,温柔体贴,关心爱护着她,犹如传递福音的天使形象。
  但是天使并非总是正义、良善的,她也有着破坏性的一面。在《圣经》中,天使也曾毁灭过多玛城,也曾降下瘟疫给以色列平民百姓。这一点与安吉尔的角色转变也有吻合之处。在苔丝与安吉尔新婚之夜,苔丝向安吉尔坦白了失身的经过,以期得到安吉尔的原谅,但是安吉尔的态度完全改变,认为苔丝“现在是另外一个人了”,继而毅然抛弃苔丝,成为苔丝悲剧命运的直接导因。这个时候安吉尔展现的是其阴冷的一面。安吉尔从小接受的宗教道德观念使纯洁的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却又违背父亲意愿下农村接受考验,认为能够接受新事物。但最终还是不能接受苔丝的过去,选择抛弃苔丝,其冷酷严苛、伪善面孔跃然而出。
  3 魔鬼
  在《德伯家的苔丝》的第六章中,亚雷又再次找到苔丝,说道:“这个情景就像是在伊甸园,你是夏娃,我就是那个装做低等动物的老坏蛋撒旦,跑到园子里来诱惑你。”这是作者借亚雷之口,直指撒旦魔鬼的原型。亚雷诱奸苔丝与魔鬼引诱夏娃偷吃禁果的戏码如出一辙。苔丝的失贞,是其悲剧一生的开始,而亚雷就是毁灭苔丝的元凶。
  小说中,亚雷的魔鬼形象贯穿始终。在布莱克穆尔谷时,他就是一个花花公子的形象,垂帘于苔丝的美色,引诱并侵占苔丝。时隔四年,亚雷摇身一变成为一名狂热的布道者,满嘴的道德仁义。但是,当他再次遇见漂亮的苔丝,其宗教的外衣再也不能掩盖他邪恶的本质,千方百计地想要占有苔丝。《失乐园》中,撒旦化身为蛇引诱苔丝,在西方宗教中,蛇是“欲”的化身,宗教历来主张压制、仇视人的欲望。而哈代恰恰给亚雷安排了一个宗教布道者的身份,在遇到苔丝后,自称洗心革面的教徒却将布道的任务抛诸脑后,完全暴露自己的肉欲与占有欲。至此,对宗教虚伪的鞭笞与抨击可谓辛辣深刻。
  四 结语
  在原型视野下,我们能够更好地剖析托马斯·哈代对于人物命运的思考,对苔丝悲剧命运也有着更好的理解思维。作者对于原型的使用,也透露着作者对于苔丝悲剧命运的一丝宿命味道。
  参考文献:
  [1] 卢虹荣:《跨越时空的女性悲剧———解读苔丝的圣经原型》,《文教资料》,2014年第11期。
  [2] 池晓文:《〈德伯家的苔丝〉的原型初探》,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3] 姚晓梅:《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群文天地》,2011年第8期。
  [4] 王少武:《难以摆脱的困境——苔丝悲剧根源辨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5] 谢海燕:《〈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浅析》,《海外英语》(上),2012年第4期。
  (程莹,武汉工商学院经济与商务外语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妈妈问我,到哪里买相册?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刚在长乡河洗了澡。我看了看路旁高过头的油麻,说,这个,我很少逛街,记不起哪里有卖。我从包里摸出手机说,上淘宝,很简单。于是,走
齐鲁石化公司胜利炼油厂是国有大型燃料化工型炼油加工企业。1996年,在全厂减利因素高达3.5亿元的困难和挑战面前,发扬“万众一心、求实创新”的胜炼精神,努力做到管理与科技并举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模拟地震作用,对天津地区的原状饱和粘性土的剪切模量和阻尼特性作了比较广泛的试验研究.研究后认为,动态剪切模量和阻尼比随剪应变的变化规律可分别以单一的经验公式来表示
茶叶离开茶树,就结束了第一次生命的历程。第二次生命来自于水,既然水是茶叶的母亲,那么茶叶的性格多就随了水的性质。明代张大复在他的《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性必发于水
为了系统地反映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科研成果,本书将作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7年出版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研究报告选集》的第二集出版。 《选集》(2)中共选入18篇论文,主要
由于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的不确定性的特征,本文基于模糊数学的概念,提出了一个岩石工程分类的新方法。首先把岩石分为最好岩石、好的岩石等k类,每一类分别对应一模糊集(λ_i
EpsteinBarr 病毒(EBV) ,是一种DNA 肿瘤病毒。感染人类,可以引起鼻咽癌、Burkitt 淋巴瘤,也与胃癌、肺癌、淋巴上皮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就EBV 与这些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The Epstein-Barr vi
本文对我国古代城市街道绿化和城市风景点的发展作了概括的阐述与考证。我国南北朝和唐宋都城的街道曾有完善的绿化设施;我国古代城市风景点的起源也很早,唐长安城的曲江是其
党的十五大既为全面打好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战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也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回顾自己在企业领导岗位上的实践,深感企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