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商隐的咏柳诗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veformo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李商隐的咏柳诗在其咏物诗中极具特色,意象非常丰富。有的喻人或自喻;有的托柳寓志,或感仕途失意,或抒游子之思;有的则“离形取神”,具有多义性。
  关键词:咏柳诗;喻人;自寓;托物寓志;多义性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3-082-02
  
  《诗经》中的“借物喻人”,“托物起兴”,“描摹物态”等艺术手法是后世咏物诗的萌芽。继而,屈原的《橘颂》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咏物诗,开创了托物寓志的传统。咏物诗发展到唐代时已相当成熟了。李商隐是咏物诗数量达到百首以上的少数几位唐代诗人之一。他的咏物诗类型多样,对古代咏物诗的传统有明显的推进。本文将主要分析李商隐的咏柳诗,探讨其中的多重意象。
  一、借“柳”喻人或自喻
  李商隐二十四岁时所作的《柳枝五首》是他最早的咏柳诗。他用一篇长达近百字的序言,解释了做此诗的缘由。
  在序言中,作者描述了自己生命早期中重要的一位女性形象——十七岁的洛中里娘柳枝。柳枝娇憨率性,妆之未成就急着去“吹叶嚼蕊,调丝擫管”,去作那“天风海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此时,诗人对她的注意已经长达十年。而柳枝,在偶然听到作者的诗作时,便为之倾心。当她听到有人吟咏作者的《燕台》诗时,便说道“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这急切的话语写尽柳枝对作者的知音之感。后人称赞为“柳枝为义山第一知己,此文极力写之,有声有色,是最用意之作。”[1](P107)而后,二人终于相遇,本应是高山流水话知音的一段佳话,却不料命运弄人,当一次错过之后,柳枝“为东诸侯取去矣”,而作者只能以诗来喻己意。
  《柳枝五首》第四首中的“柳枝”不是单纯的物,而是借柳以喻那个作者引为知己的洛中里娘“柳枝”。“莲叶”为作者自喻,写二人一为锦鳞,一为绣羽,虽有知己之意,却最终是异类相隔,只落得“水陆有伤残”这个伤心的结果。此时,“柳”对于作者来说,将不再只是那一抹翠雾,而是一段记忆的钥匙,一个心灵深处美丽的身影,一份内心深处珍藏的一段情感的象征。这或许就是作者后来多次咏柳,对柳这种植物予以特殊关注的一个原因。
  另一首作于大中三年的《柳》(为桥边拂面香)历来被称为作者的自喻之作。清人屈復在《玉谿生诗意》中云:“得意之人不知失意之悲”。其中所言“得意之人”当然是指诗中作者以“玉树”来比喻的令狐綯,而“失意之人”则是以柳自喻的诗人自己。清人程梦星《李义山诗集笺注》中云:“此亦叹老嗟卑之词。后庭玉树,喻在朝得意如綯者;己则道旁之柳,不占春光,摧折断肠,无人见信也。”其评更是写出作者的失意,诗中用种在道旁遭人随意攀折的柳树自喻,与种在宫廷之中的玉树产生强烈的对比。
  其另外的几首咏柳诗,《赠柳》(章台从掩映),《谑柳》(已带黄金缕),《柳》(动春何限叶),《垂柳》(垂柳碧髯茸),也可归入喻人这一类。后世对上面几首诗的评价,多刺其“艳体”,正是因为其中喻人之词,带有明显的女性性征出现,如“眉细、腰轻、怨目、愁眉”等。
  从以上的分析看,其咏柳诗已经不单单是歌咏柳,而是用柳来喻人或是自喻,这赋予了“柳”这种植物更多的意象。
  二、借柳以寓志
  “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固定的文化内涵,或是寄予送别之意,或是和宫廷相连。诗人则借用这种传统的文化内涵寄寓自己的人生感慨,并扩大了这种内涵。
  首先,诗人的咏柳诗从寓“送别之意”,后扩大至“迎归”,并用来象征他乡游子。
  诗经中《采薇》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寄柳以话送别之情。后人也多是以柳话别,折柳以送别,“曲成攀折处,唯有怨别离”(岑之敬《折杨柳》),而诗人在其《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中写到:“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对于此诗的解读,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云:“第一首是用暗喻方式教人莫折,然后转到明明白白地说出非折不可,把话说的斩钉截铁,充满悲观情调。但第二首又再来一个大翻腾,认为要折也只能折一半,把话说的宛转缠绵,富有乐观气息。于文为针锋相对,于情为绝处逢生。”
  我们从沈祖棻的解读中不难发现,诗人不让行人尽折柳枝,是要“半留相送半应归”,其在“送别”之外,又加入了让人充满乐观之感的“应归”之意。在突破了柳的这个传统的文化内涵之后,进一步,柳的“送别”和“应归”之间,又加入了“游子”或“行人”的意象。
  其《柳》(江南江北雪初消)一首,诗人前六句写柳之轻黄嫩绿。当人们沉浸于诗人营造的晚风细雨的美好情致之中时,诗人却将笔锋一转,“如线如丝正牵恨”,末句“王孙归路一何遥”,点出游子他乡,归路迢迢之意。胡以梅《唐诗贯珠串释》中云:“起是提前,然有情致,有气色。次亦落得活,‘惹’字正是‘轻黄’注脚,犹未深色,妙极。‘漠漠’,淡静之意。三四将题面承明,一实一虚,便觉灵快。若全实则少风致矣,故妙。五六风流神骏,‘带’字‘含’字虚粘题面,结则承之。因线与丝,遂致牵恨,引到客中见柳思归之感,鲜活佳品。”看其笺释,特别是“引到客中见柳思归之感”,正是作者在意象上的扩大,由柳而至客之思归。
  而在《关门柳》(永定河边一行柳)中,柳树多情,年年新发,给行人以清荫蔽日,而行人却是“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荫减路尘”。表面上看是写行人情薄,而实际上却正是写行人的无奈。清人程梦星《李义山诗集笺注》中云:“此托柳以感叹跋涉者也。”可谓十分精准之评。
  其次,由柳而至“宫廷”。
  《汉书》载:“上林苑中大柳树断枯卧地,亦自立生,有虫食树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2](P3153)从这则史料中看,最迟至于汉,宫廷中就已经栽植柳树。至唐,宫廷内外,更是大量种植,从诗中更能看出,如张说《恩赐乐游园宴》:“池台草色遍,宫观柳色新”。殷尧藩《东至酬刘使君》:“梅含露蕊知迎腊,柳拂宫袍忆侯朝。”等,而自柳入宫廷,近君王之侧,被许多文人用来寄托情致,渴望能像柳一样进入宫廷,被君王赏识。
  在作者《巴江柳》(巴江可惜柳)中,明写巴江柳之可爱,其“好向金銮殿”,其实则是作者由柳而想到仕途,渴望自己如同柳树一样,能进入宫廷。后人在解读此诗时,亦云“首二不甘使府之慨,后二望其汲引入朝”,[1](P1257)“此乃自感其不得立朝,又应柳仲郢之辟入东川,借柳以攄其慨也”,[1](P1257)都说明了作者把柳直接与宫廷意象相连。
  而另一首《垂柳》(娉娉小苑中)则更能看出柳之于作者的宫廷之意。诗中“起两句言目前所见之柳。小苑曲池,娉娉婀娜,殊可念也。三四因其枝枝倒地,因思朝佩之垂;叶叶临风,不啻仙衣之带,喻己之初授秘书时也。五六因柳而及于竹,柳不让竹,竹乃以七贤得名;又因柳而及松,柳不让松,松且以三品骤贵:喻当时之得志也。”[1](P3153)从后人之解读中可看出,诗人前三联极力写柳,而尾联却是一个突转“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诗以写柳起,而以悲文宗结。从这首诗的突转中,更能看出柳对于诗人来说是以寓宫廷。
  三、部分咏柳诗“离形取神”,具有多义性
  《文心雕龙·隐秀篇》云:“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隐以复意为工。”刘勰论“隐”与“重旨”、“复意”的关系,为我们解读李商隐诗的多义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李诗“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韵语阳秋》引北宋杨亿语)给人以多重审美感受的关照。
  李商隐的《赠柳》(章台从掩映)一首,对于诗中意象,后人说法不一。冯浩解曰:“全是借咏所思。上言其由京至楚。下言已之怜惜。(五六)迹已断而心不舍。”其从诗中“章台”、“郢路”以及“灞岸”、“楚宫”想到是写由京至楚。而又有人不同冯解,认为是“借柳喻人,咏歌伎之风流婀娜者”。后人在解李诗时,皆欲解其所咏何事,所抒何情,否则绝不罢休。但李商隐诗,往往是“离形取神”,撇开具体事物外貌的描绘,从虚处着笔,写出其所寓的精神内涵;而诗人的阐释,又往往带有自己独特的体悟,因而在咏物之时带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意蕴。而后人对于这种精神意蕴的解读和体悟也往往各不相同,这就造成其诗意象之多义性。对于这点要有正确的认识,绝不可强加比附。
  对于《赠柳》,袁枚的《随园诗话》中云:“李义山咏柳云:‘堤远意相随’。真写柳之魂魄。与唐人‘山远始为客,江奔地欲随’之句,皆是呕心镂骨而成。”其中“堤远意相随”一句,认为写出柳之魂魄,因为作者没有细致描摹和刻画,却一笔写出其依依惜别,缠绵多情的意态风神。钱钟书对此有进一步的阐释,其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按李嘉祐《自苏台至望亭驿·怅然有作》:‘远树依依如送客’,于此二语如齐一变至于鲁,尚著迹留痕也。李商隐《赠柳》:‘堤远意相随’,《随园诗话》一叹为‘真写柳之魂魄’,于此二语遗貌存神。庶鲁一变至于道矣。‘相随’即‘依依如送’耳。拟议变化,可与皎然《诗式》卷一‘偷语’、‘偷意’、‘偷势’之说相参。”[3](P136)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李商隐欲写“柳之魂魄”,所以对柳的描写则是“离形取神”。因此我们在解读时不能偏执的去臆断,应该保持那种神秘和多义,体悟那种独特的精神意蕴。
  总之,李商隐笔下的柳,或自喻或喻人,又或是寄托某种情致。柳的意象的传统内涵也被扩大,从送别而至迎归,再到游子和行人。这些咏柳诗独特的韵味以及其蕴含的独特的精神意蕴,使它们成为作者咏物诗这个百花园中一片美丽婀娜的风景,为其丰富多样,各具风采的咏物诗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风致。
  
  参考文献:
  [1]刘学锴.李商隐诗歌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8.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凶杀案件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当事者精神疾病患病情况。方法 对我院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60例凶杀案件当事者进行精神疾病患病情况分析。结果 60例凶杀案件当事者各
期刊
近年来,在各大中城市中,有些商店为了促销,掀起了一股“巨奖销售”之风。“巨奖销售”也成了人们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谈得最多的话题,对此,各界人士褒贬不一,众说纷云。笔者认
<正> 一、价格风险价格运动背离买卖双方的利益要求,从而形成风险,叫价格风险。价格风险属于动态风险,又是投机风险,使买卖双方的一方可能受损,另一方可能受益。价格风险对农
摘 要:钱梦龙与魏书生的教学风格各异。钱梦龙在教学中运用“三主四式”,训练是其教学体系的整体特色,所以被称之为“训练派”。魏书生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六步教学法。“管理”在魏书生的教学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并且遵循民主与科学的原则,所以被称之为“管理派”。但二者又有相同点,都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由教达到不需要教。  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提高商业企业组织化程度,增强国有商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组建企业集团已势在必行。1992年下半年以来江苏省建立企业集团
<正> 一、微软把Windows XP分成管理版本和非管理版本。微软公司发现,一些小公司有管理员,有一些则没有。家庭版属于非管理操作系统,它是针对消费者市场的。在命名方面,微软
政府績效评估的激励是指绩效评估主体通过有效地沟通和反馈。
摘要:管理者的职责是承担组织烦恼,解決组织难题。具体内容包括:协调、布道、用人、谋势。  关键词:管理者;职责;协调;布道;用人;谋势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4—124—10
研究2006年各地有关密度的中考题,可以发现.试题普遍体现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过渡.这预示着2007年密度知识的考查趋势除了会一如既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