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耀退休箴言

来源 :商界·中国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feng96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和人生,如同万花筒,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悟。一位成功的商界人士、前外企高管,把几十年曾经沧海的切身感受,在此娓娓道来……
  
  一、职业生涯就像体育比赛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意气风发,但外企公司40岁左右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岁左右的外企经理人大多一直在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骏。
  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好了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其实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要不高薪水、要出位且精明强干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
  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初赛的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让人脱颖而出。刚刚赢得初赛的大多数人都会骄傲自满起来,他们没有耐性,没有容人的度量,更没有清晰长远的目光。就像一头愤怒的斗牛,虽然猛烈,最终是会败的。而赢得复赛的人则像斗牛士一样,不急不躁,跟随着自己的节拍,慢慢耗尽对手的耐心和体力。赢得了复赛以后,大约已经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职业经理人了,当上了中小公司的总经理,大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着每年几千万乃至几亿元的生意。
  最终的决赛来了,赢得复赛的人已经不只是骄傲自满了,他们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些人的脾气变得暴躁,心情变得浮躁,身体变得糟糕,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在决赛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击败,等着别人被自己击败。这和体育比赛是一样的,最后高手之间的比赛,就看谁失误少,谁就会赢得决赛。
  
  二、最要紧是自己想要什么
  
  我总觉得,职业生涯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大多数人大概没想过这个问题,唯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错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对于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几年重来一次找工作的过程么?你想每年都在这种对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么?不想的话,就好好想清楚。
  一般我们处理的事情分为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会常常去做紧急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则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就会常常为了病痛烦恼。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会常常要找工作。往往紧急的事情给人的压力比较大,迫使人们赶紧去做,相对来说重要的事情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以压力为导向的,压力之下,总觉得非要先做紧急的事情,结果就是永远到处救火,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
   天下没有轻松的成功,成功,要付代价。请先忘记一切的生存压力,想想这辈子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最要紧的事情,是先想好自己想要什么。
  
  三、什么是好工作
  
  大家认为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他们上班在比较好的写字楼,出差住比较好的酒店,别人会羡慕一份外企公司的工作,这是你想要的么?那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你干嘛要活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另一方面,他们薪水福利一般,并没有特别了不起;他们的晋升机会比较少,很难做到很高阶的主管职位;他们虽然厌恶常常加班,却不敢不加班,因为“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想清楚了么?世界500强企业一定好么?找工作究竟是考虑你想要什么,还是考虑别人想看什么?
  人总想找到那个最好的,可是,什么是最好的?你觉得是最好的那个,是因为你的确了解,还是因为别人说它是最好的?即使它对于别人是最好的,对于你也一定是最好的么?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别人的意见并不是那么重要。
  我想,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具体点来说,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你或许应该以此来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规模、外企还是国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来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赚钱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你还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就永远也不会找到好工作。因为你永远只看到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
  
  四、我们追逐的并非成功本身
  
  中国人的励志和外国人的励志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中国的励志比较鼓励人立下大志愿,卧薪尝胆,有朝一日成富成贵。而国外的励志比较鼓励人勇敢面对现实生活,面对普通人的困境,虽然结果也是成富成贵,但起点不一样。相对来说,我觉得后者在操作上更现实,而前者则是需要用999个失败者来堆砌1个成功者的故事。
  我们都是普通人,如果你说我要做李嘉诚,抱歉!我帮不上你。李嘉诚比你有钱大致50万倍,他有没有比你快乐50万倍?一定没有!他比你最多也就快乐一两倍,甚至有可能还不如你快乐。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是和别人比赛,比谁要得更多更高,比谁的目标更远大。
  你想要的东西,或者我们把它称之为目标,目标其实并没有高低之分,你不需要因为自己的目标没有别人远大而不好意思,达到自己的目标其实就是成功,成功有大有小,快乐却是一样的。我们追逐成功,其实追逐的是成功带来的快乐,而非成功本身。职业生涯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被攀比的心态蒙住眼睛,忘记了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忘记了是什么能使我们更快乐。
  社会上一夜暴富的新闻很多,“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揍”。偶尔看到几个没挨揍的贼就按捺不住,或者心思活动,或者大感不公,真要叫去做贼,却也不敢。我还是过普通人的日子,要普通人的快乐,至少,晚上睡得着觉。
  
  五、35岁后生存靠积累
  
  我并不反对跳槽,但跳槽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频繁跳槽的后果是让人觉得没有忠诚度可言。多数人跳槽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开心,如果这种不开心,在现在这个公司不能解决,那么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你必须相信,90%的情况下,你所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烂,你认为不错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好。换个环境你都不知道会碰到什么问题,与其如此,不如就在当下把问题解决掉。
  我非常不赞成在一个行业超过3年以后换行业,基本上,35岁以前我们的生存资本靠打拼,35岁以后生存的资本靠的就是积累,这种积累包括人际关系、经验、人脉、口碑……如果常常更换行业,代表几年的积累付诸东流,一切从头开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会碰到几个瓶颈,你熬过去了而别人没有熬过去,你就领先了。
  一份工作到两三年的时候,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一切,从而懒得去寻求进步了。其实是远远不够的,积累才刚刚开始。你足够了解你的客户吗?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老板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手下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如果你不知道,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已经积累够了?如果你都不了解,你怎么能让他们帮你的忙,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如果他们不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你又何来的成功?
  
  六、逆境是上帝帮你淘汰竞争者
  
   每个人总会轮到几次不公平的事情,而通常,安心等待是最好的办法。
  曾经我也不明白有些人为什么并不比我有能力却要坐在我的头上,年纪比我大就一定要当我的领导么?为什么有些烂人不需要努力就能赚钱?有一天我突然想,他们在社会上奋斗积累了十几二十年,我们新人来了,他们有的我都想要,我这不是在要公平,我这是在要抢劫。因为我要得太急,因为我忍不住寂寞。二十多岁的男人,没有钱,没有事业,却有蓬勃的欲望。
  人总是会遇到挫折,人总是会有低潮,人总是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人总是有要低声下气的时候,这些时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会碰到挫折,而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个门槛,你能过,你就成功了。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满怀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会放弃你,机会总会来的。至少,你还年轻,你没有坐牢,没有生治不了的病,没有欠还不起的债。比你不幸的人远远多过比你幸运的人,你还怕什么?路要一步步走,虽然到达终点的那一步很激动人心,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没有这些脚步,或者耐不住这些平凡枯燥,你终究无法迎来最后的那些激动人心。
  逆境,是上帝帮你淘汰竞争者的地方。要知道,你不好受,别人也不好受;你坚持不下去了,别人也一样,胜利属于那些有耐心的人。
  
  七、入对行,跟对人
  
  有两件事情格外重要,第一件是入行,第二件事情是跟人。
  第一份工作对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入行,现代的职业分工已经很细,我们基本上只能在一个行业里成为专家,不可能在多个行业里成为专家。“你想改变世界,还是想卖一辈子汽水?”这是乔布斯邀请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考利加盟苹果时所说的话,结果这位在百事非常成功的约翰,到了苹果却表现平平。
  大多数人说好的东西不见得好,大多数人说不好的东西不见得不好。选什么行业真的不重要,关键是怎么做。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关键是人。因此年轻人在职业生涯的开始,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做对的事情,不要让自己今后几十年的人生总是提心吊胆,更不值得为了一份工作赔上自己的青春年华。很多时候,看起来最近的路,其实是最远的路,看起来最远的路,其实是最近的路。
  跟对人是说,入行后要跟个好领导、好老师,刚进社会的人做事情往往没有经验,需要有人言传身教。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一个好领导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好”的标准,不是他让你少干活多拿钱,而是以下三个:首先,好领导要有宽广的心胸;其次,领导要愿意从下属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第三,领导敢于承担责任。
  有可能,你碰不到好领导,这对于你其实是好事,多认识一些人,多和比自己强的人打交道,同样能找到好的老师。看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习他们,然后和更强的人打交道。
  
  八、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是选择
  
  我们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其实是选择。我们可以漫不经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万的小选择累计起来,就决定了最终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选择相信什么?你选择和谁交朋友?你选择做什么?你选择怎么做……我们面临太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当中,意识形态层面的选择又远比客观条件的选择重要得多,比如选择做什么产品其实并不那么重要,而选择怎么做才重要。选择用什么人并不重要,而选择怎么带这些人才重要。大多数时候选择客观条件并不要紧,大多数关于客观条件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要紧的是选择怎么做。
  除了这些,你还可以选择时间和环境。比如,你可以选择把这辈子最大的困难放在最有体力最有精力的时候;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等到了40岁再说。只是到了40多岁,那正是一辈子最脆弱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个时候碰上了职业危机,实在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与其如此,不如在20多岁30多岁的时候吃点苦,好让自己在脆弱的时候活得从容一些。
  我不敢说所有的事情你都有得选择,但是绝大部分事情你有选择,只是往往你不把这当作一种选择。认真对待每一次选择,才会有比较好的未来。
  
  九、选择职业就是选择人生
  
  职业的选择,总的来说,无非就是销售、市场、客服、物流、行政、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几个大类。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你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有关系。有些人就喜欢下班按时回家,就不适合找个销售的工作了,否则会是折磨自己;有些人喜欢成为一群人的中心,如果选择做财务工作,大概也干不久,因为一般老板不喜欢财务太积极,也不喜欢财务话太多。先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再决定要找什么样的职业。有很多的不快乐,其实是源自不满足;而不满足,很多时候是源自于心不定;而心不定则是因为不清楚究竟自己要什么;不清楚要什么的结果就是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没得到。
  生活是最要紧的,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要有娱乐、要有社交、要锻炼身体、要有和睦的家庭……最要紧的,要开心。有人会说,你说得容易,我每天加班,不加班老板就会把我炒掉,每天累得要死,哪有时间娱乐、社交、锻炼?那是你把目标设定太高的缘故。你没时间去健身房,走楼梯不走电梯可以吧?你没时间社交,每月参加郊游一次可以吧?去尝试认识一些同行,和他们找机会交流交流可以吧?开始的时候总是有些难的,但迈出这一步就会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而每天工作很苦闷,剩下的时间用来咀嚼苦闷,只会陷入恶性循环,让生活更加糟糕。■
  
  [编辑 陈 力]
  E-mail:chinacbr@vip.163.com
其他文献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该病好发于青壮年,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劳动均有很大的影响。由于病程长,反复
一份好的商业需求分析,可以引导你对项目需求进行更加深入地理解,它会帮助你打破砂锅问到底,让你挖出每个人都同意的、详细的、明确的要求。
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是螺旋CT问世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性血管检查方法。其适应症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近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的问世,其应用前景
从融资路上的关卡重重到量价齐降的严酷数据,从房贷从紧到两成首付,从抢闸到联盟,从降价到回暖……中国地产界山雨欲来风满楼,大大小小的房企纷纷使出百般武艺,力求度过寒冬。这其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中山市旅游资源禀赋丰厚,文化底蕴深厚,两大产业融合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分析两业融合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
白马寺滑坡为某客运专线丘陵区深挖方段形成的工程滑坡,下伏膨胀性泥岩、坡残积覆盖层较厚,路堑施工时边坡两次发生滑动。通过钻探及取样试验,综合分析了其形成机理,得出膨胀岩地
材料基因工程,是借鉴生物学上的基因工程技术,研究材料结构、配方、工艺与材料性能变化的关系。2011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材料基因组计划”(materials genome initi
目的观察高龄(≥75岁)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是否进行静脉溶
过去5年,马克·赫德带领惠普完成了美国企业史上最成功的公司转变之一,不仅实现了利润的强劲增长,还大刀阔斧地实施各种成本削减措施。功成名就的同时也让他在公司内外树敌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关系,工作关系比较简单,私人关系比较复杂。一个有智慧的老板通常并不希望企业里私人关系泛滥,潜规则盛行,是非不断。    我从事商业活动的十多年时间里,既给老板打过工,也自己当过老板。所以,既被老板炒过鱿鱼,也炒过下属的鱿鱼,甚至还炒过老板的鱿鱼。而一旦发生炒鱿鱼了,就肯定是碰到老板的心理底线了。  在企业里,自己与同事,与老板之间,除了工作关系外,私人关系不可避免。但私人关系又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