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图像配准(image registeration,IR)技术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应用于医学图像分析已有20多年历史了[1].虽然其应用于肿瘤放疗临床历史较短,但其重要性日渐显露.继三维适形放疗和凋强放疗后新放疗技术一图像引导放疗的出现,使图像配准技术扮演了重要角色[2]。
【机 构】
:
315041,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放疗科,100021,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像配准(image registeration,IR)技术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应用于医学图像分析已有20多年历史了[1].虽然其应用于肿瘤放疗临床历史较短,但其重要性日渐显露.继三维适形放疗和凋强放疗后新放疗技术一图像引导放疗的出现,使图像配准技术扮演了重要角色[2]。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对相同照射剂量、不同照射时间的放射对小鼠Lewis肺癌肿瘤生长延迟时间、小鼠生存时间的研究,探讨分次照射不同间隔时间对肿瘤的放射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移植Lewis肺癌种鼠的肿瘤组织制备成1 × 107个/ml肿瘤细胞悬液,选掸48只8-10周雄性C57BL/6J小鼠右后肢外侧小腿腓肠肌处接种0.1 ml,建市移植瘤小鼠模型.肿瘤直径达0.8-1.0 cm时随机分成6个组:空白对照组、18
目的 通过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全盆腔常规放疗(CRT)与调强放疗(IMRT)的对比研究,比较应用不同放疗技术在处方剂量45.0、50.4 Gy时降低髂骨骨髓受照体积和剂量.方法 选择FIGO分期ⅠA~ⅡB期17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CTV范围包括阴道顶部、宫旁、骶前区域、部分髂总及盆腔淋巴结,CTV外放1 cm(后方紧邻直肠后放0.5 cm)产生PTV.应用ADAC Pinnacle3 Version
局部复发或未控是放疗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导致局部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靶区剂量不足和(或)靶区的遗漏,精确放疗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在肺部肿瘤的精确放疗中,呼吸运动、心脏和大血管搏动等生理运动可以造成靶区及其周围重要正常组织的实际受照剂量与计划给予剂量有明显差异,其中尤以呼吸运动引起的靶区移位为著[1]。
目前全脑放疗的患者通常采用两种定位技术.一种为普通的定位方式,全脑靶区范围是根据患者生理体表轮廓来确定的,照射野范围是沿眶上缘外眦与外耳孔的连线作为照射野的边界。
目的 探讨简化调强放疗技术(sIMRT)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应用特点,为临床治疗的技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对14例接受同步放化疗的初治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设计5个野三维适形放疗(3DCRT5,)、5个野sIMRT(slMRT 5f )、5个野调强放疗(IMRT 5f )和7个野调强放疗(IMRT 7f )计划,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不同照射技术的靶区和正常组织照射剂量、适形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长春瑞滨+顺铂(NP)同步化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求得到合理的预测性指标.方法 37例Ⅲ期NSCLC患者接受3DCRT及NP方案同步化疗,放疗处方剂量60 Cy,1.8~2.0Cy/次,5次/周,共30~34次,于放疗开始的第1、5周给予同步化疗,观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及受试者
PET-CT融合解剖和功能成像的优势,能较准确判断患者疗后情况,同时通过SUV值不同筛选治疗后高危病例,为其提供及时的补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1].笔者搜集了非小细胞肺癌疗后患者38例,对比研究18FDG PET-CT与CT在其放化疗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患者男,56岁.因"右眼红肿,眼球突出1年半"先后在多家医院眼科就诊,给予抗炎等治疗,疗效不佳.右眼眶CT扫描示右眼眶内眼环后外部局限性软组织肿块,外直肌受累显示不清,眼球突出;诊断为右眼眶肿物.并于2007年12月28日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前路开框肿瘤切除术",术中将肿物分离后大部切除,残留少量肿瘤与外直肌不能分开,为保留外直肌功能未予切除.术后病理:(右眼眶)Castleman's病,混
作为图像引导放疗(IGRT)的主要实现方式,kV级X线锥形束CT(CBCT)主要用于各轴向摆位误差的在线和离线校正,同时也被用作放疗计划在线和离线校正.笔者自2006年6月开始使用IGRT系统于非小细胞肺癌IGRT后发现,CBCT平扫图像与治疗计划制定前CT模拟定位所获得增强cT扫描图像匹配时,因cBcT图像为平扫且CBCT扫描时间较长(1 min)、呼吸运动造成的伪影大,使CBCT图像清晰度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