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面下夺宝的“奇兵”

来源 :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k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茫茫大海上风雨交加,一艘商船在汹涌的浪涛间飘摇,令人心惊胆战。最终,灾难发生了,船只不幸触礁,巨浪吞噬了一切,船员们的致富之梦就这样仓促终结,与商船一同沉没,静躺在海面之下。160年以后,有人再次经过此地,他们纵身跳入水中,游到沉船旁,聆听它尚未诉说的故事。他们是在海面下夺宝的“奇兵”——水下考古员。


水下考古培训班的学员们正在进行测绘训练。

文武双全的水下考古员


  提到水下考古几个字,你的脑中可能会浮现出许多浪漫神秘的景象。水下考古员正是一群被海底世界深深吸引的人,他们中有考古专业毕业的学生,有精通机械操作的技工,但光拥有知识远远不够,他们还要练就运动员般的强健体魄。
  在水下考古培训班,学员必须先通过1000米游泳和15分钟踩水测试,否则就会被淘汰。通过测试后,学员们不仅要进修潜水技能,还需熟悉水下考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搜索、调查、记录、测绘、摄影摄像等等。只有经过1~2年的严苛训练,变得“文武双全”,他们才能成为合格的水下考古员。
  当他们终于有机会下水探险,残酷的现实却扑面而来。在沉船遗址现场,水下考古队员们看到的不是安静横亘的船身,而是水下爆炸产生的大坑、被毁的焦黑船板、四处散落的瓷器碎片……

被盗的宝藏



十几万件中国古代瓷器被搬进了荷兰拍卖行。

  对沉船心驰神往的不光是水下考古员,还有在暗处蠢蠢欲动的盗捞者。早在1986年,一场荷兰拍卖会就在欧洲掀起了轩然大波。拍卖会上,十几万件中国瓷器缤纷亮相,收藏家们竞相抢购,一个普通的陶罐都以5000美元的价格成交,成套的精美餐具更是卖出了33万美元的高价。欧洲竞拍者大饱眼福,在场的中国专家却痛心不已——这些都是清代的文物宝藏,是英国的寻宝猎人从南中国海的沉船上打捞出的。由于法律的空缺,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批文物被搬进拍卖行,身上带的经费竟赎不回一件像样的东西。
  这件事深深刺痛了考古人员的心,中国的水下考古正是由此拉开了序幕。只有几十人的水下考古队,开始和成千上万的盗捞者斗智斗勇,其中不少盗捞者就是当地渔民,更有专门以盗捞为业的 “水鬼”,他们对自己所在的海域十分熟悉,对宝藏的垂涎让他们不惜搏命。

与“水鬼”交锋




  水下考古队员白天勘探,“水鬼”就趁着夜晚或浪急风高之时前来盗捞。对急功近利的“水鬼”而言,船身就是个障碍,因此他们会用刀砍斧劈甚至水下爆破的方式将船只“开膛破肚”,把文物尽数卷走。队员们好不容易清除了沉船上的淤泥,再回来的时候,船里的文物却不翼而飞,珍贵的古船也被毁了;他们却只能忍住悲痛,抓紧时间对这片残局进行抢救。
  无数的挫败并未将水下考古队员击垮,他们反复研究史料,走访沿海的渔村,询问渔民、边防、海警等经常出海的人,寻找沉船的线索。在这样广泛的调查下,队员们总算发现了一艘尚未被盗捞的沉船——“小白礁Ⅰ号”。

渔船上的守护者



中國清代战舰“定远号”的现代等比例模型。定远号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被击沉,2019年,水下考古员们终于找到了它的沉灭位置。


水下考古员正在用防水相机拍摄海底沉船遗迹。


在挖掘前,需要用抽水管吸走覆盖船身的淤泥。

  “小白礁Ⅰ号”的发现还少不了一位渔民的帮助。十几年前,渔民牟(móu)永根在潜水挖海螺、拾苔菜时差点撞上一块大木头,他认出那是一艘古沉船的船头,就记下位置游走了,并将秘密藏在心底。直到2008年,水下考古队员来到了牟永根所在的渔村,才获得了这条宝贵的线索。
  正因渔民的坚守与水下考古队员的不懈搜寻,小白礁Ⅰ号才没有被盗捞,成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沉船之一。这一义举也触动了其他渔民,他们自发地成为水下文物的守护者,走访渔民也成了水下考古员寻找沉船的重要途径。

海面之下危机四伏



  根据线索与声呐设备探测,水下考古队员们只能确定沉船的大致方位,要想真正找到沉船,还得靠他们自己下潜寻找。暗流汹涌的海底遍布泥沙,能见度很差,队员们只能用双手缓慢摸索。
  不过,这样的摸索往往充满危险。天气和洋流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会摸到什么东西,可能是沉船、礁石、淤泥,也可能是水母等危险的海洋生物,不少队员都曾被水母蜇伤。每个人身上都要带一把小刀,这不是为了和海洋生物搏斗,而是为了在被渔网缠住时,能够及时割开渔网脱身。每次下水搜寻都是两人一组,他们生死相托,一个人遇险,另一个人就要帮忙救援。寻找小白礁Ⅰ号时,水下考古队员就是在这样的险境中搜索了十几平方千米的海域。只有在找到沉船的确切位置后,考古工作才真正开始。

沉船探秘


  记录沉船位置后,队员们要用抽沙机、压力水枪等设备抽走覆盖船身的淤泥,然后在水下测绘船体遗迹,将文物带离,在此过程中,还得让身体保持稳定的悬停,免得搅起更多泥沙。他们携带的氧气瓶只能维持约40分钟的供氧,一个人每天只能在海底工作最多两瓶气的时间,否则可能会患上危及生命的“减压病”,且只有每年的5~7月份才是潜水工作的最佳时段。小白礁Ⅰ号的发掘工作就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


考古队员正在为遭破坏的沉船遗迹拍照。


在下水之前,考古队员们要穿上几十千克重的作业装备。


考古队员合力将船只残骸带出水面。

  文物在海里泡了上百年,被捞到工作船上后,要尽快得到清理、浸泡脱盐等保护处理,不然可能出水即坏。不过,队员们关心的不是文物有多值钱,而是它们背后的历史信息。就连泡烂的船板也是珍贵的宝藏,他们会设立沉船遗址保护区,或小心翼翼地将船板、龙骨逐一拆下,在陆地上将它们修复组装,让这艘古船跨越百年光阴,来到世人的面前。在小白礁Ⅰ号的出水文物中,有标着清代年号“嘉庆”“道光”的瓷器、玉印、紫砂壶等,根据这些器物和沉船的制造工艺、木材品种等信息,可以推测出,这是一艘驶往古代琉球王国或东南亚地区的远洋商船。因此,沉船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當时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情况。

海底拾遗


  对水下考古员而言,他们的工作不是海底探宝,而是唤醒一段段埋藏在深海中的民族记忆。他们守住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而随着中国法律的完善,明目张胆的盗捞行为也基本绝迹。
  然而,水下考古队依然势单力薄,因为开设水下考古专业的高校少之又少,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水下考古员,只能就读考古专业,然后再学习潜水。由于工作环境的极端危险,中国的水下考古潜水教练目前只有六人,活跃在第一线的水下考古员还不足百人。而在广阔的海洋中,仍有数不清的古代沉船在等待着他们。
其他文献
放假了,你和爸爸妈妈打算去游乐园好好玩一玩。出了房门,进入楼房电梯,里面有一块圆形显示屏,上面写道:欢迎乘坐本电梯,此行目的地是——游乐园。对,从家门口坐电梯直达目的地,不用再换乘其他交通工具,这不是科幻,而是正在变成现实!电梯横着走  接着,还有更怪异的操作。电梯开始向下移动,透过玻璃墙,你们悠闲地看着楼外的风景。这时,电梯在三楼停了下来,居然开始朝右“横”着走。不一会儿,电梯又停下了,门一打开
期刊
飾演美国队长的替身演员。脸上的绿点用于帮助视频“换脸”。饰演美国队长的演员克里斯·埃文斯的真实身材。电影中瘦弱的美国队长瘦小的美国队长是谁?  在电影《美国队长》中,最初的美国队长是非常矮小瘦弱的,而饰演美国队长的演员却高大强壮,为了能演出逼真的效果,电影制作团队采用“换脸”技术实现了这一特效。导演先找来一个身材瘦小的替身演员,他需要模仿男主角的一举一动,照着男主角的戏重演一遍;特效部门再为男主角
期刊
拯救世界,从走路开始  通常在动作游戏里,你体验的是打斗、射击等惊险刺激的场面;但在这款游戏中,你的主要任务不是打怪杀敌,而是走路——背着快递箱,为闭门不出的人们运送物资。  这有什么难的?然而,光是把快递箱背到身上,就能难倒不少玩家。  你每次都能携带多个包裹,可如果把最重的包裹放在快递箱的最外层,由于杠杆原理,你背起来就会非常费力;如果左右手拎的包裹一个轻一个重,你很难保持平衡。因此,你要根据
期刊
身体的颜色对于这些蛾子的幼虫來说可是生死大事,如果它们的颜色突出于环境,鸟类就会轻易地看到它们,将它们吃掉。  那么,这些幼虫是如何感应到环境的色彩呢?科学家们找了300多条蛾子幼虫,并且将它们的眼睛用涂料盖住,再把它们放到不同颜色的环境中。这些看不见的虫子仍然能顺利地在绿叶上变绿,在褐色树干上变暗。原来,它们感应色彩不像人一样靠眼睛,而是靠皮肤上的一种感光蛋白质。有时,幼虫的皮肤比眼睛更好使。
期刊
爸妈和老师总说要勤洗手,尤其是吃东西前要洗手,真的是很必要的。这次,我们来自己培养细菌,你就明白勤洗手的重要性了。实验步骤  1將10克琼脂粉溶于330毫升的水中,再放入微波炉,用高热档加热4分钟。  2取出溶液,让它冷却3分钟,然后倒入培养皿中,可以多倒几个,方便进行后续的对比实验。将培养皿都盖上,放置一个小时,琼脂溶液会凝固成果冻状。琼脂在此作为细菌生长的营养品。  3用干净的棉签在手机、马桶
期刊
医生曼特尔找到了更多禽龙的化石,以下是其中一处化石的手绘图。化石揭开恐龙的身世  我们之所以认识恐龙,最初是因为科学家们找到了它们的化石,化石不会像真正的生物体那么容易腐朽、消散,尽管数千万年过去,生物化石却能保存生物原本的模样,使今天的人类有幸了解从古至今生命和地球环境的演变过程。  1822年,英国医生曼特尔问诊结束回家,他的妻子兴奋地给他展示一块自己发现的巨大的动物牙齿化石,他惊呆了。曼特尔
期刊
地球上遭雷击最多的地方  在委内瑞拉的卡塔通博河与马拉开波湖交汇处,平均每年的260个夜晚,会有无数条闪电光束撕开黑幕,将天地瞬间照亮,伴随炮火般的雷声,似乎要把周围炸个粉碎。闪电一道道地划过,可以持续10个小时,每小时280次,看上去就像天空用激光束疯狂“鞭笞”着湖水。卡塔通博闪电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是世界上雷暴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其形成的电弧长度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可达5千米;电流强度高达4
期刊
得寸进尺的“清洁工”  有两种鸟,最喜欢趴在大型动物的身上,定期为它们清理毛发里的寄生虫。然而,在偶然尝到皮肤之下的血液以后,它们变得越来越“嗜血如命”。牛椋鸟  牛椋(liáng)鸟喜欢栖息在水牛、犀牛、河马、长颈鹿甚至大象的身上,定时清理它们毛发里的苍蝇、虱子、跳蚤等,是热带草原上有名的“清洁工”。然而,如果牛椋鸟发现这些動物身上有伤口,就会毫不留情地“下嘴”吸食血液,并用喙部扩大伤口,使其不
期刊
动物是如何被驯服的  大多数驯兽师都根据一种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来训练动物。这一理论由美国心理和行为学家斯金纳(1904-1990)提出。他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小白鼠关进一个箱子,箱子里有一个机关,如果小白鼠触碰到这个机关,就有食物掉进来。小白鼠一开始的行为当然是随机的,它会在箱子里到处乱窜,但有时会无意中触碰到机关,获得食物。数次触碰之后,小白鼠明白了,只要碰这里,它就有吃的,
期刊
如何区分青蛙和蟾蜍?  青蛙和蟾蜍都是无尾两栖动物。蟾蜍身体结实,腿短,爬行姿势迟钝,皮肤通常呈棕色,厚而干燥,并且经常有疣(yóu,突起状皮肤组织)。相比之下,青蛙的皮肤通常光滑湿润。而且,青蛙有牙齿,蟾蜍没有牙齿。此外,青蛙是水生动物,而蟾蜍是陆地动物。既然蝙蝠靠回声定位,为什么它们还有眼睛?  蝙蝠并非只靠回聲定位,在白天,它们还是靠视觉来寻找食物、躲避捕食者和导航。蝙蝠的眼睛像其他夜行哺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