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本书与众不同。
全书从主人公李开复的一段心路历程写起,通过倒叙的手法,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低调开场。文字平实,不加修饰,颇有些娓娓道来的气韵,让人不由自主一路读了下去。因此,从可读性这点来说,值得肯定。当然,最大的不同,还是在这平淡叙事的背后,主人公流露出来的叫作“真诚”的品质。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性中最具普世价值的“真诚”品质开始如同石油一般,慢慢成了稀缺资源,但通过这本书,读者能感受到主人公李开复还具备此性情,实属难能可贵。
严格意义上讲,李开复的身上具备了双重特质。
他既是一个技术狂人,又是一个企业管理者。前者注重内修,后者注重释放,可谓是大开大阖。一般来说,过于专注技术的人往往都有些“自闭”倾向,不谙世事者多,而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则完全相反,讲究的是“大俗”,至少要通晓世故人情。但李开复显然打破了这种悖论,两种完全不同的特质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统一。
这自然与他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从家庭影响方面看,他的哥哥和嫂子都是台湾留美博士,都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某一天,哥哥从美国回台湾,发现台湾的教育“八股”化现象严重,便把11岁的李开复带到了美国。此后,李开复便一直在美国求学,那里的教育体制与台湾完全不同,提倡独立思考、鼓励创新、允许犯错。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李开复吸取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变得坚强、独立、具备明显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他自己也的确智力过人,在计算机方面有别人难以企及的天赋。书中说,当大多数同学还在为某个程序设计图稿时,他的程序不仅设计出来,而且都能运用自如了。
由此可见,在家庭环境和个人天赋的双重作用下,李开复的人生之路比大多数人顺风顺水,成年之后更是有“资本”响应来自“内心的呼唤”。他能辞去卡耐基梅隆大学副教授的教职(要知道,在美国获得这个教职是许多人的梦想),加盟苹果从事实业,然后又从苹果跳到微软,再从微软到谷歌,直到最后结束20年职业经理人生涯,自己创业。
每一次变动,都是在他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之后的断然放弃,是他顺应“内心呼唤”的结果。所以说,李开复不像大多数人那样为了“五斗米”小心翼翼地顺应人生,他一直在用心地“经营”人生。
所以他的故事在大多数普通如你我的读者眼中,更像是一个传奇,一个难以复制的样本。尽管如此却很有借鉴价值。我们不妨把他的故事当作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近距离观察那些“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比如他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微软、谷歌等世界一流公司的企业文化,以及在那些企业工作的天才员工们。他们虽然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相距甚远,但不可否认,也许对某一部分人群而言,这些天才们的“现在”,正是他们“梦想的未来”。
无论如何,梦想面前还是人人平等的。
编辑钟健 12497681@163.com
全书从主人公李开复的一段心路历程写起,通过倒叙的手法,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低调开场。文字平实,不加修饰,颇有些娓娓道来的气韵,让人不由自主一路读了下去。因此,从可读性这点来说,值得肯定。当然,最大的不同,还是在这平淡叙事的背后,主人公流露出来的叫作“真诚”的品质。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性中最具普世价值的“真诚”品质开始如同石油一般,慢慢成了稀缺资源,但通过这本书,读者能感受到主人公李开复还具备此性情,实属难能可贵。
严格意义上讲,李开复的身上具备了双重特质。
他既是一个技术狂人,又是一个企业管理者。前者注重内修,后者注重释放,可谓是大开大阖。一般来说,过于专注技术的人往往都有些“自闭”倾向,不谙世事者多,而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则完全相反,讲究的是“大俗”,至少要通晓世故人情。但李开复显然打破了这种悖论,两种完全不同的特质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统一。
这自然与他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从家庭影响方面看,他的哥哥和嫂子都是台湾留美博士,都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某一天,哥哥从美国回台湾,发现台湾的教育“八股”化现象严重,便把11岁的李开复带到了美国。此后,李开复便一直在美国求学,那里的教育体制与台湾完全不同,提倡独立思考、鼓励创新、允许犯错。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李开复吸取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变得坚强、独立、具备明显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他自己也的确智力过人,在计算机方面有别人难以企及的天赋。书中说,当大多数同学还在为某个程序设计图稿时,他的程序不仅设计出来,而且都能运用自如了。
由此可见,在家庭环境和个人天赋的双重作用下,李开复的人生之路比大多数人顺风顺水,成年之后更是有“资本”响应来自“内心的呼唤”。他能辞去卡耐基梅隆大学副教授的教职(要知道,在美国获得这个教职是许多人的梦想),加盟苹果从事实业,然后又从苹果跳到微软,再从微软到谷歌,直到最后结束20年职业经理人生涯,自己创业。
每一次变动,都是在他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之后的断然放弃,是他顺应“内心呼唤”的结果。所以说,李开复不像大多数人那样为了“五斗米”小心翼翼地顺应人生,他一直在用心地“经营”人生。
所以他的故事在大多数普通如你我的读者眼中,更像是一个传奇,一个难以复制的样本。尽管如此却很有借鉴价值。我们不妨把他的故事当作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近距离观察那些“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比如他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微软、谷歌等世界一流公司的企业文化,以及在那些企业工作的天才员工们。他们虽然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相距甚远,但不可否认,也许对某一部分人群而言,这些天才们的“现在”,正是他们“梦想的未来”。
无论如何,梦想面前还是人人平等的。
编辑钟健 124976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