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an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组成部分,目前高校固定资产在管理中存在管理意识薄弱、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职责不清、以及固定资产利用率低等问题,各高校要以创新管理体制为动力,构造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预算模式:首先要更新观念,增强管理意识;其次要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预算制度;三是要组织好多头和责任主体地位的问题,实现资源的整合;四是要借助计算机网络优势,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最终实现资源配置与利用的最大化。
  关键词: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 ;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03—0027—02
  
  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组成部分,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是高校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和生活服务等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各高校对国有资产的投入不断增加,国有资产的总量和总值不断增长。但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陈旧,已成为提高办学效益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障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也应随时而变,应以管理创新为主线,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配置与利用的最大化。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管理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思维定势的影响,国家大包大揽的投入体制助长了高校对固定资产重投入、轻管理的错误概念,认为高校是专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纯消费性事业单位,不同于生产经营企业,非经营性资产占主导地位,固定资产无偿使用,不需计提折旧、计算盈亏和进行价值补偿,只要完成了教学计划就行,基本不关注固定资产的效益性。使得高校内部对于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强,“重投入、轻管理,重规模、轻产出”是目前高校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高校资产购建以各部门为主,“谁购建谁拥有,谁拥有谁使用”的现状形成了资产名义上是学校所有,实际上是使用部门所有的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由于资产管理与资产使用部门间的责任不明确,未能有效共享信息,以致管理不到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管理效率低下,甚至成为腐败的根源。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校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分配使用过程中,由于类繁量大,管理环节多,具体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较低及更换频繁等原因,相关的管理制度难以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大多采用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各个部门分头管理,即使近年来成立了资产管理部门,但实际上仍然没有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的管理机制,各部门管理的责权没有科学的划分,各自为政,责权重叠,缺乏沟通和协调。部分高校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和退出等各个环节没有置于有效的财务监督之下,加之没有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可能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之间、账账之间严重不符,进而造成已有固定资产存量不明、购置状况不清等问题。
  (三)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分散,职能不清
  固定资产管理是对属于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等的一系列活动。许多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仅由学校财务部门进行价值量的核算,设备处、后勤办、基建处、图书馆等部门进行实物量的管理。各类固定资产分散到各使用部门管理,从表面上看,资产管理涉及每一个部门,财务部门负责资金核算,设备部门负责教学科研设备管理,总务部门负责行政办公生活用品及物资、设备管理,校产部门负责校办产业的资产管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是在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分块管理,缺乏密切配合,致使单位对各职能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检查、监督和控制。
  (四)产权不明晰,责任主体缺位
  近几年,高校在搞好教学与科研的同时,创收的意识不断增强,校内各部门、各系部争先利用学校资源来发挥产业作用,咨询服务、电脑应用研究等都在不断地被用来提高本部门的经济利益,而学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租金及折旧,致使学校资产流失严重。同时,产权意识的淡薄造成有些高校用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作为校办产业的初始投资。在兴办经济实体时,既没有对投入前的资产进行评估,也没有按国家规定办理有关资产“非转经”的核准转移申报审批手续,更没有明确投资者(高校)和经济实体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致使投资后的产权关系不明晰,导致高校固定资产流失。
  (五)综合利用率低,缺少资产使用效益的评估体系
  大学里建设缺少统筹安排,高校存在重复建设的项目,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受政府办学体制的影响,很多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至今仍局限于资产账面管理,对资产使用效益缺乏必要的评估。部分高校对教学、科研所占用的资产使用没有进行完全成本核算;加之管理人员基本素质不高,理论基础薄弱,没有制定具体的资产成本核算及计提折旧的实施办法,更没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对闲置资产漠不关心,使国家花钱购置的教学、科研设备形同部门的私有财产,甚至局限于个别人来使用,造成高投资、低效益的现象。 因此,如何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系统化、理论化,做到物尽其用,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推行绩效预算的基础。
  
  二、以创新为动力,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
  
  (一)观念创新: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首先,学校领导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切实加强和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提高办学效益的手段和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提高领导层管理意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培养,把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列入学校整体规划中去,对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资产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首先要选拔一批思想进步、作风踏实、责任心强、熟悉政策、懂业务、善于管理的人才,并在工作中要经常性的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廉政勤政教育,提高其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他们热心资产管理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廉洁奉公、坚持原则、不谋私得、遵纪守法、不搞权钱交易。再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常抓不懈,应将相关工作成果纳入考核,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使之常规化、科学化、规范化。
  (二)制度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预算制度
  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互为前提和基础。应该严格按照年初预算安排购置资产,促使资产使用部门充分利用现有资产,防止盲目购置、重复购置、设备购置大材小用以及维护不力造成的资源损失、浪费现象。应在建立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高校资产预算管理制度,把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制订出系统的、可操作性的资产预算管理执行及报告制度。并通过严格执行预算、及时分析预算差异和进行预算执行考核等手段,加强资产的预算管理,确保预算编制、执行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达到从源头上控制资产重复购置的目的,从而实现优化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目标。
  (三)体制创新:解决多头管理和责任主体缺位问题,实现资源的整合
  针对目前高校国有资产多头管理的现状,高校应建立国有资产三级管理体制,实现由多头管理向统一管理的转型。按照“本金基金分流理论”将高校的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分开管理,以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主体缺位的问题。根据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使用无偿性和运动的非循环性特点的性质,应由学校财务处和学校设备处进行管理。其管理目标是合理配置、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而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性质是使用的有偿性和运动的循环周转性,应归口后勤实体和校办企业经营管理,其管理目标是实现高校经营性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对校内服务应以保本微利为基本目标)。
  (四)管理手段创新:借助计算机网络优势,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
  当今时代是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应该走信息化科技化的路子。以校园网、局域网为平台,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事后监督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控,逐步形成对资产的投入需求、形成方式、调节使用、审核报销、计价核算、处置报废的监控模式,使固定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废都处于制度的严密监督和管理之下。同时借助网络优势,实现固定资产“账、卡、物”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实时管理,从而保证固定资产“账账、账实”相符,提高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
  (五)机制创新:实现高校固定资产效用的最大化
  高校固定资产的所有者与管理者、使用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需要通过一定的代理合约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建立一种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实现高校固定资产效用的最大化。一是建立全过程的核算和管理体系。借鉴国际经验,建立高校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从而解决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的现状。同时,加强非经营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规范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行为,完善收益分配制度,以资产权属为纽带,以完善的成本核算为基础,合理分配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注重调动和保护投资者与经营者的积极性,在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后,既要努力通过生产经营实现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又要在保障固定资产权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保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利用经济手段,发挥杠杆作用,在现有条件下,遵循“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实行资产的有偿使用,满足经济核算的需要,保证固定资产更新资金的来源,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达到资源共享、协作共用、调剂余缺、节约资金、减少资产的重复购置和避免闲置浪费的目的。三是建立可行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尝试高校资产市场化管理,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资产管理。目前中国高校的发展正处于转型期,高校应自觉地把自身的发展纳入市场经济轨道,接受市场的考验。具体来说,可以尝试将高校教育资金和资产投放到更多地区,消除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和教育资金在各阶层的不合理分配,解决和扶植弱势群体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的运行效益。另外,根据现代产权理论,高等教育的增长方式要实现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实行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是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探索非经营性资产由无偿使用向有偿使用转变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段平禄.高师财务管理研究(第五辑)[M].百家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6,(1).
  [3]左胜平,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师,2006,(2).
  [4]仲伟荣,构建新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研究[J].高等教育财会,2006,(6).
  
  (责任编辑/王丽君)
其他文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联合制定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4月12日发布.该规范对测试主体、测试车辆、测试驾驶人、测试过程管理、测试道路,以及测试期间发生交
如果把工薪阶层看成是劳动要素的人格化,他们的收入是工资;将企业看作是资本要素的代表,它们的收益是利润;那么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已经使得中国的劳动与资本在收益分配问题上的博弈
很多人出门会带上宠物,有的人就把宠物们安置在副驾驶位置上,但很多车主不知道,这种行为是违法行为.这要是在路上被交警看到,是要被处罚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2条
绿色食品企业采取品牌经营策略。不仅是其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有利于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无色斜方结晶或粉末。熔点62~64℃,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该生产主要以对溴硝基苯、甲醇为原料;对溴苯胺生产工艺:将对溴硝基苯、甲醇,在40~50℃下加氢。此法工艺简单,收率高;所有副
美国人牢牢树立一种信念:保护好环境就是保护自身的生存空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他们自觉地保持自然生态的平衡,积极美化自己的家园。一分劳动一分收获。
1915年出生的于光远今年91岁。2000年的7月8日,朋友们、同事们、学生们举行了一次聚会,200余人济济一堂,共祝这位耄耋老人、学界泰斗健康长寿。我曾问他,是否为此写下一些文字。
<正> 一、企业兼并的原则企业兼并必须坚持自愿互利,有偿转让,依法办事,有利于城市规划和生产力发展的原则,一旦企业兼并按法律程序实现,被兼并企业的法人资格随之取消;兼并
煤矿企业,不就是组织一帮人挖煤卖么?也能和创新联系起来?这也许是很多人的疑惑。而对这样的疑惑,鹤煤人只会轻轻一笑,但这笑容里似乎包含着不屑,当然,这不是对疑惑者的不屑,而是对这
“世界没有什么人会像我们一样能够用生命去奉献太阳能事业,所以没有人可以跟我们竞争,如果有,那也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幸事。”此刻说话的黄鸣,颇像金庸小说里的独孤求败,他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