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姓”什么——参观深圳经济特区之一得

来源 :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wb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我们在经济特区内,允许中外合资、客商独资办企业,允许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那么,经济特区到底其姓“社”还是姓“资”呢?这个问题在我的思想中有一个认识过程。 (一) 有了经济特区“姓”什么的问号以后,我翻阅了列宁有关国家资本主义的一些论述,但由于没有吃透精神,总是凭主观推断想问题:一个独资(或与我们合资)经营的资本家,他的眼睛一定是盯住了我们特区所提供的廉价劳动力,其目的毫无疑问的是追求比国外更高的
其他文献
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因而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既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兴衰的理论前提
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 ,是从当时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前提出发而推论的思想形态的社会主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从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双半”社会母体中脱胎出来的现实社会主义。从历史定位视角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历史形态的社会主义 ,这种特殊的历史定位 ,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特质
<正> (一) 恩格斯作为一位军事评论家和马克思作为一位经济学家,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同时驰名欧洲。1859年,马克思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经济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恩格斯则发表了他的军事代表作《波河与莱茵河》的小册子。马克思说,由于恩格斯出版了《波河与莱茵河》的军事理论著作,使他“在德国确立了军事评论家的地位”。其实,早在五十年代初,恩格斯就以自己一系列署名和不署名的军事论文,在欧洲和北美获得了“将军”的称号,被人们公认为当时最有权威的军事评论家之一。
<正>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保证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并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人类的崇高理想,是否必须经过无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者同机会主义者长期争论的一个焦点。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认为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经过无产阶级专政,决不能走别的道路。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已经从理论变为实践。针对当时阶级斗争的实际,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斗争中,列宁指出:“我们在投入战斗——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
<正>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为此,要确立国家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扩大企业的自主权;确立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保证劳动者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企业相对于国家来说,国家要放权,使企业有经营自主权;企业对职工来说,要尊重职
1978—1998年,中国社会发生了5000年历史上最为深刻的一场体制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客观事实,古老的中华民族再度崛起的巨大成就,无可辩驳地证实了这场社会变革的巨大威力。20年曲折艰难、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改革经...
<正> 《社会主义研究》伴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共和国的历史转变,走过了她十载岁月。十年来,她起初只是一份内部发行的研究及资料性刊物,随后成为我国第一家国内公开发行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专业研究刊物,现又成为我国第一家通过邮局向国内外发行的社会主义研究专业杂志。十年跨了三大步。刊物读者愈来愈多,1989年在许多刊物订数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本刊订数却增加了一倍多;影响也愈来愈大,转载、复印率达1/3,并得到国外学术界的注目。
<正> 在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过程中,是邓小平敏锐地抓住很长时期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清楚的难点,第一个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关键性的多方面的论述。可以说,今天我们有了对社会主义的深化认识,是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分不开的。
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也是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成功实践所充分证明的强国之路。本文就我党关于改革开放总方针确定的客观依据、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光辉实践以及基本特点作一初步探讨。一、改革开放总方针确定的客观依据1978年12月召...
<正> 赵紫阳同志在十二届七中全会预备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许多国家都在讲政治体制改革。所有搞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又无例外地都提出要克服党政不分的弊端,要充分发挥政权机关的作用。看来,在社会主义各国,党政分开是个大潮流”。(《红旗》杂志198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