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式理论的中国留学生“短视频+思政”教育模式探析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高速发展给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挑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中国赴外留学生积极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对该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十分必要。本研究基于图式理论对476位赴东盟的中国留学生进行“短视频+思政”调查,结果显示就读年级存在显著差异、短视频平台使用习惯和需求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由此从高校重视KOL平台建设、增加有效PGC制作、鼓励优质UGC创作三方面探析中国留学生思政教育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 短视频平台 中国留学生 思政教育
  习近平總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挑战。传统的讲授式思政课模式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口味”需求。融媒时代,短视频以短小精悍、制作简单、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迅速成为思政教育的新方式。

一、融媒时代中国留学生思政教育更新的必要


  当前,大学生是融媒时代短视频的一大活跃用户群体。根据2020年抖音数据报告显示,我国抖音用户达到6亿人,其中“00后”热衷动漫,“90后”喜欢浏览新闻短视频。而中国的留学生以“00后”为主,由于长期在外留学,缺乏亲情陪护和社会支持,容易产生孤独感,而新媒体可以打破区域距离,因此,建立“短视频+思政”教育模式对加强中国留学生思政教育具有建设意义。本研究从实证角度进行分析,基于图式理论框架对赴东盟的中国留学生就短视频使用习惯和“短视频+思政”教育的需求进行调查,了解中国留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需求,进而提出融媒时代构建中国留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有效路径。

二、全球化背景中国留学生思政教育现状


  本研究调查范围涉及广西民族大学和南宁师范大学的泰语、印尼语和越南语等东盟语种的本科生。这类专业采用“3+1”联合培养模式,即国内三年+国外一年。调查通过网络平台共回收476份问卷。
  高校是培养青年建设者的主阵地。以上高校对赴东盟的留学生群体采取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思政教育。课程设置在一、二年级的公共选修课。由于课程未与学生留学特点结合,缺乏针对性。思想具有能动性、可塑性和动态性特征,它是主观对客观能动吸收的变化过程。留学生出国留学后,强烈的文化冲突将会对其原有的思想产生碰撞从而引发思想转变。因此,海外留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对象。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赴东盟的中国留学生群体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对该留学生群体的思政教育应及时更新。

三、图式理论与研究方法


  皮亚杰的图式理论解释了现有知识如何影响新知识输入的过程。它将学习和经验的增长视为同化、顺应、平衡。同化与量变增长有关,顺应与质变发展有关,图式包含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如果已有图式与传入的信息相一致,同化就会发生,并在迁移的过程中容纳新的信息。顺应是个体为了与外部信息保持一致而改变知识内部结构的过程。在顺应过程中个体为了适应新的信息,会修改原有的图式以更好地适应新的信息。图式理论与阅读密切相关。研究人员发现读者通过激活存储的知识以实现图式的扩展。阅读行为混合了视觉与听觉互动,读者依赖已有的图式,通过理解阅读材料,以达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这些阅读材料扩展了个体的图式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体的同化,最终达到顺应。
  本研究依据皮亚杰的图式理论设计问卷,对赴东盟的中国留学生思政教育需求进行实证研究,以探索中国留学生“短视频+思政”教育路径。问卷第一部分为个人基础信息;第二部分为短视频平台使用习惯,通过四方转轴法提取2个因子,分别为短视频平台使用同化和短视频平台使用顺应,KMO值为0.901 ,经过巴特利特球形检验sig=0.00,结构效度显著;第三部分为“短视频+思政”需求,通过四方转轴法提取3个因子,分别为短视频思政顺应、短视频思政同化和短视频思政平衡,KMO值为0.915 ,经过巴特利特球形检验sig=0.00,结构效度显著。问卷的Cronbach’s Alpha为0.927,具有较高的信度和结构效度。

四、赴东盟中国留学生思政教育需求分析


  在新媒体时代,以图片或视频为载体的图式正在加速转化个体的同化与顺应过程,使个体的图式积累越来越丰富多彩。海量的短视频信息正极大地吸引着青年,为此研究在中国留学生群体中展开。
  1.人口学变量在各维度上的差异分析。本研究样本量全面覆盖大一到大四。在性别上,男生占28.6%、女生占71.4%。在学生校内身份上,42.9%为学生干部,57.1%为非学生干部。将性别与短视频平台使用习惯和“短视频+思政”需求分别进行ANOVA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1)发现:短视频平台使用习惯和“短视频+思政”需求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而学生的就学年级与短视频平台使用习惯和短视频平台使用同化存在显著相关。在“校内身份”上,除了短视频平台使用顺应无显著性差异外,2个维度和4个影响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学生干部发挥着示范带头作用。随着学龄上升,高年级的学生面临跨国求学和跨文化冲突的压力,在短视频平台使用的时间长度上明显与低年级学生形成显著差异,但高年级学生的“短视频+思政”顺应认知与低年级同学无差异。面对陌生的人文环境,高年级学生更需建立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筑牢理想信念。然而,留学所在地的文化价值观可能对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引起文化价值冲突,甚至有部分学生不知不觉靠向如个人主义等西方价值观。为此,借助短视频平台互动性强、社交黏度高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国留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指导势在必行。



  2.研究维度与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在中国留学生的短视频平台使用习惯展开如“我经常打开短视频软件”“我对生活创意类抖音内容感兴趣”等调查,以及如“我认为运用抖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会比传统形式的课堂教育有趣”“了解国家政策的走向”等“短视频+思政”需求调查中,从2个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这为“短视频+思政”提升中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提供了依据(见表2)。



  研究进一步检验两个维度之间的影响因子是否存在关联,以期发现思政课程融合短视频平台的同化顺应过程,探究平衡路径,为“短视频+思政”教育策略提供可能。因此,将维度与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影响因子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系数在0.003~0.00之间(见表3)。赴东盟的中国留学生群体对“短视频+思政”有着一定的需求。由于留学身份,他们更能感受到“国家强大”带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留学生对国家政策具有强烈的主人公态度,国家的国际社会形象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留学生活。问卷中设置了“学习强国”的政治信念同化问题,从数据分析来看,政治信念的同化和顺应过程达到了较好的平衡效果,并内隐成中国留学生的思想意识。因而,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思政教育大有可为。


五、“短视频+思政”如何优化中国留学生思政教育效果


  青年是新媒体使用的主要用户,更是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人。而中国留学生群体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更是“短视频+思政”教育的重点用户。从赴东盟的中国留学生群体调查中发现,有针对性地选择思政教育内容,借助短视频跨越时空、地域等优势,可提高中国留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和创新性。
  1.高校重视KOL平台建设,创设留学生频道。KOL(Key Opinion Leader)为关键意见领袖,它的意见被相关群体信任和接受,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高校自我名片就是自身的KOL,面对短视频平台流量高涨的事实,高校需及时跟进网络步伐,积极开发短视频KOL平台建设。目前诸多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都在快手或抖音上开设宣传平台,并发布大量正能量和主流文化价值内容。高校开设海外留学思政专栏重视留学生的思政教育,通过短视频平台维系和保持中国留学生与派出高校的互动交流,可以有效排解留学生的孤独感。通过短视频平台打破地域空间,激活高校思政工作与跨国界思政教学的活力,弥补中国留学生思政教育缺失的空白。通过生动、有趣的“短视频+思政”宣传,提升中国留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国家民族自豪感,促进中国留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等图式自觉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待学成归来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报效祖国。其次,高校KOL短视频平台发起的海外留学思政专栏应鲜活灵动避免“说教感”。挖掘热点事件与国家主流价值观相结合,制作趣味性强的短视频作品,加强高校KOL短视频平台的主流价值观主阵地,让留学生喜欢刷、热衷刷,使党的声音伴随海外留学生的跨国求学路传得深远悠长。
  2.增加有效PGC制作,用好思政教育点子。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指专业生产内容,具有权威性、观赏性和阅读性。为此,PGC需要创作者有较高的水平。高校宣传部门可依托自身的PGC能力全面提升媒体传播力,提高网络主流文化的产出能力。通过制作娱乐与严肃兼具的短视频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其中,让学生在娱乐中吸收主流文化价值观。依托短视频平台加强海外留学生与国内师生的互动,消除留学生异国求学的孤寂感。可为留学生制作留学目的地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禁忌内容,加强心理适应性指导和情感关怀。同时为留学生设计爱国主义等思政好点子。调研数据表明留学生希望能增加国情、时事政治、民族文化、我国先进典型人物故事等短视频内容。积极探索“思政+资讯”的点子模式,提升高校PGC平台黏度,使青年学子和海外留学生从图式认知中达到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3.鼓励优质UGC创作,说好留学思政故事。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指用户原创内容。即用户将个体原创作品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展示,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00后”是伴随着网络发展的一代,鲜明的个性化和网络原住民标签,他们更热衷于网络互动,制造时兴的网络话语体系。而中国留学生又是青年群体中的特殊存在,他们的留学生活吸引着国内青年学子的好奇心。为此,一要鼓励中国留学生制作优质的UGC作品。制作特色鲜明、幽默风趣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价值观体系的短视频内容,发挥青年学子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人翁精神和新媒体平台的互動功能,通过舆论导向作用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主流文化价值观认同力量。二是融入网络时代话语,讲好留学思政故事。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居住较为分散,网络为其提供了沟通联络的便利。留学生通过留心观察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一些温情小感悟,制作与留学生活有关的故事进行分享传播,如生日或节日的祝福、快乐的分享、令人鼓舞的正能量事件等。通过留学生UGC短视频,打造兼备人文关怀、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和话语魅力的新媒体生态,既提升新媒体育人效应,还可增添留学生活的互动性和人文性。
  作者陈传忠系南宁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
  植子伦系南宁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在读博士
  本文系2017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留学生东盟留学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7FK007)、2021年南宁师范大学学生工作课题“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与治理研究”(项目编号: 2021XG02)的研究成果;本成果受广西“八桂学者”建设工程、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朱家德.建设高教强国背景中出国留学政策的悖论[J].现代大学教育,2012(05).
  [3]段辉艳,蒲清平,罗丽琳.海外短期留学实践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及风控方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8).
  【编辑:钱尔赫】
其他文献
当下的传播生态随着互联网区域性流量与粉丝数量增长变缓,原有的圈层化、个性化和小众化的精准式传播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扩大传播的范围、跨入其他圈层去获取新的粉丝,“出圈”传播成了目前比较热的传播现象。主流媒体的深度融合应当抓住“出圈”的契机,从内容供给侧改革入手,提升内容产品的需求维度,多生产具有跨领域、多元化的内容产品,在利用爆款产品“出圈”吸引用户的基础上,利用新兴技术为融合生产持续赋能,并结合多平台的传播特点,构建出新的用户圈层,实现更大领域的覆盖。
维果斯基在其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中提到,语言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语言在思维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有力的作用。他还提出:儿童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自我中心向社会化转变的过程,而语言交流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去自我中心。儿童不仅要通过语言来理解世界,还需要运用语言来进行思考和社会交往,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早期的语言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社会活动”的雏形,自主游戏可以让幼儿在自由、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和游戏玩伴,自主与同伴合作交流,表达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如何最大化地发挥好家长资源的作用,是我园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我园自办园以来始终坚持“与伙伴同行,育关怀品格”的办园宗旨,以“伙伴共生,完整儿童”为办园目标,以“同玩、同伴、同行”为园训,提出了“交往、共生、包容、共享”的文化主张。通过“伙伴理念”的建构与实践,幼儿在家、园、社区这一真实、自然、开放、多元的生活场中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能力、学会交流、健全品格,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的身体正在快速发育,浑身充满了活力,喜欢游戏,对户外体育游戏充满了向往。据调查,在对幼儿户外活动的认知上,家长和教师更偏向于追求幼儿身体健康,对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主探索意识等内在动力认识不足,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幼儿缺乏探索和挑战的机会,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因此,开展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户外自主游戏,促进每个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发展身体素质、社会性、意志品质等,是幼儿园迫在眉睫的任务。
近期,一段短视频火爆朋友圈:视频中,一名一年级小学生在开学几天后大闹小区门口,抱着路灯杆大哭,说什么也不愿意去学校。据家长描述,孩子不喜欢上小学的理由是“没意思”“没朋友”。这段视频引发了许多家长评论和吐槽,其中多数家长表示自家孩子也不能适应小学生活。有的孩子感觉小学太累了,学习跟不上;有的孩子规则意识不强,家长总被老师叫去谈话;有的孩子放学回家后会猛吃,像个“干饭狂”;有的孩子总是丢东西,天冷也不知穿衣服……此类现象令家长十分焦虑和恐慌。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时代已经来临。在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捷、便利的条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面对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以及成长在信息化时代的儿童,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不断提升,这就对现代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农艺馆是我园特色儿童学习场地,里面种植着许多种类丰富的农作物,如蚕豆、山芋、黄瓜、萝卜等。一年四季,孩子们都能在这片土地上观察、劳作、探究、学习,享受劳动的乐趣,收获知识的硕果。那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这片学习场地中,让幼儿的学习更加自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短视频成为越来越多用户接收信息、传递信息的媒介,企业新媒体也开始探索企业短视频的发展之路。短视频具有碎片化、直观化、情绪化等特点,能够帮助企业新媒体更好地将企业动态和信息传递给公众。本文以中国石化抖音号为例,深入探讨如何打造一个传播效果好且具有亲和力的企业新媒体。
随着新兴科技在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壁画这一古老的绘画形式也实现了数字化转型,成为建设可交互社区的新着眼点。本文从壁画的公共艺术属性入手,对数字化壁画的交互属性进行溯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数字化壁画的发展及其在可交互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并指出数字化壁画将通过与社区环境、社区居民的交互,展现出更为多元的功能,进而为建设富有创意的、可沟通的城市空间提供更多可能。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做出了明确定位,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因此,开展劳动教育也是新时代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当前的幼儿劳动教育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区。究其原因,主要与教师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性质、地位、意义和目标认识不明确、不清晰有关。为此,我们需要从顶层设计上重塑劳动教育的地位,关注劳动教育的全面性,在劳动教育实践中重视劳动活动的设计,保证劳动教育的创造性,在教育平台上多方合作,凸
米博华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新闻评论家,有着长达四十多年的一线新闻评论工作经历。尤其是,他曾长期在人民日报社从事新闻评论工作,领导并参与撰写人民日报社大量重大社论、要论,这些文章产生过重要的社会影响。2017年,从业界转身学界,出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之后,他开始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做好新闻评论教学工作,如何为党的新闻工作培养优秀的评论员。这部《新闻评论实战教程》正是米博华先生结合自己丰富的新闻评论经验和当下新闻评论教育的实际状况而做出的独特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