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兴趣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A-0077-01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内驱力,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把学生从“苦学”数学的海洋中带入“乐学”数学的伊甸园。
一、采撷有趣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快乐地学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善于揉合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孩子生活中的趣味事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把准备好的一千克大米、一千克盐、一千克黄豆、一千克沙子等给学生掂一掂,让他们感知一千克到底有多重。然后再将学生分成小组,把带来的橘子、苹果、黄豆、梨、米等称一称。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又如:学生在学了“元、角、分”之后,我发现学生对“元、角、分”的认识并不透彻,原因是学生们还小,并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所以我就在班上举办了一次小商店买卖活动,让学生自己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给足学生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数学
小学儿童刚刚进入学校,他们对数学的感受对于今后是否喜欢数学学习、能否学好数学十分关键。行为科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80%-90%,以至更多。还记得在“认识图形”这节课中,孩子们通过对已学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触模、描画以后,进行了全班交流活动。某孩子很得意地大声说:“从圆柱体上可以描出两个圆,从球体上可以描出一个圆。”刚说完,另一位同学就说:“啊,从球体上能描出圆吗?”老师朝那随便发言的孩子一笑,然后对第一位孩子说:“你是怎么从球体上描出一个圆的?能示范给大家看一下吗?”孩子示范的时候按住球体不给它滚动,然后沿着球体周围(相当于地球的赤道)画出来一个圆。坐在座位上的孩子,看着他示范的动作,也初步明白了为什么球体也能画出圆。于是老师说:“感谢×××,他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球体也能画出圆,大家送给他掌声。”那孩子听了以后,小脸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老师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享受到表达的自由与快乐,而且还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是孩子的特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课堂评价时做到尊重、宽容和等待学生,做到欣赏、发现和激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激励会使人产生愉悦乐观的情绪,这种情绪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认真学习。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多赏识不讥讽,以平等宽容的心态和口吻对待学生。激励评价要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学生有了进步,取得成绩,应鼓励他,如“你们的发现很重要,你们观察真细致,老师真佩服你……”当内向的学生回答问题有畏惧心理时,应该多鼓励,如“慢慢说,再说一遍”;当学生回答错了的时候,应该先肯定其中合理成分,再点拨引导。合理、恰如其分的激励评价会让学生感到亲切和温暖,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激励中形成强大的心理内驱力,进而积极主动学习。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使师生双方达到最佳配合状态。作为一名低年级的数学教师,时时处处都要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方式,用新课程理念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尽可能呵护数学课堂的童心。
(责编:罗永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A-0077-01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内驱力,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把学生从“苦学”数学的海洋中带入“乐学”数学的伊甸园。
一、采撷有趣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快乐地学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善于揉合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孩子生活中的趣味事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把准备好的一千克大米、一千克盐、一千克黄豆、一千克沙子等给学生掂一掂,让他们感知一千克到底有多重。然后再将学生分成小组,把带来的橘子、苹果、黄豆、梨、米等称一称。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又如:学生在学了“元、角、分”之后,我发现学生对“元、角、分”的认识并不透彻,原因是学生们还小,并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所以我就在班上举办了一次小商店买卖活动,让学生自己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给足学生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数学
小学儿童刚刚进入学校,他们对数学的感受对于今后是否喜欢数学学习、能否学好数学十分关键。行为科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80%-90%,以至更多。还记得在“认识图形”这节课中,孩子们通过对已学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触模、描画以后,进行了全班交流活动。某孩子很得意地大声说:“从圆柱体上可以描出两个圆,从球体上可以描出一个圆。”刚说完,另一位同学就说:“啊,从球体上能描出圆吗?”老师朝那随便发言的孩子一笑,然后对第一位孩子说:“你是怎么从球体上描出一个圆的?能示范给大家看一下吗?”孩子示范的时候按住球体不给它滚动,然后沿着球体周围(相当于地球的赤道)画出来一个圆。坐在座位上的孩子,看着他示范的动作,也初步明白了为什么球体也能画出圆。于是老师说:“感谢×××,他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球体也能画出圆,大家送给他掌声。”那孩子听了以后,小脸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老师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享受到表达的自由与快乐,而且还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是孩子的特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课堂评价时做到尊重、宽容和等待学生,做到欣赏、发现和激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激励会使人产生愉悦乐观的情绪,这种情绪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认真学习。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多赏识不讥讽,以平等宽容的心态和口吻对待学生。激励评价要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学生有了进步,取得成绩,应鼓励他,如“你们的发现很重要,你们观察真细致,老师真佩服你……”当内向的学生回答问题有畏惧心理时,应该多鼓励,如“慢慢说,再说一遍”;当学生回答错了的时候,应该先肯定其中合理成分,再点拨引导。合理、恰如其分的激励评价会让学生感到亲切和温暖,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激励中形成强大的心理内驱力,进而积极主动学习。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使师生双方达到最佳配合状态。作为一名低年级的数学教师,时时处处都要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方式,用新课程理念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尽可能呵护数学课堂的童心。
(责编:罗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