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托马斯:站在权力的对立面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gal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那些给人印象深刻的美国记者中,海伦·托马斯(Helen Thomas)是个个头矮小、眼珠黑黑、声音沙哑的女人。她总是从位于白宫新闻发布厅的第一排专属座位上站起来,第一个或第二个发问,并以“谢谢你,总统先生”结束提问,而那些尖锐的问题挑战甚至惹恼了美国10位总统。她以不屈不挠著称,在男性为主的记者群体中成为白宫记者团的领军人物,被誉为“白宫新闻发布厅厅长”、“新闻界第一夫人”和总统折磨者。
  当地时间2013年7月20日,海伦在华盛顿的家中去世,享年92岁。她的朋友穆丽尔·都宾(Mufiel Dobbin)证实了这一消息,不过没有透露去世的直接原因。此前有消息称,海伦一直在做肾透析。
  “海伦是个真正的先驱,为女性进入新闻界开启了一扇大门,并打破了重重壁垒。”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一份声明中说,“自肯尼迪总统开始,她报道了白宫的方方面面,她让包括我在内的每个总统始终保持警觉。”
  美国总统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伦·托马斯出生在一个黎巴嫩移民家庭,父母从贫穷的家乡坐船,在纽约的爱丽丝岛登陆进入美国的时候,移民局的官员嫌他们的姓“安托尼奥尼斯”不顺口,给了他们一个新的姓:托马斯。海伦是家中9个孩子中的第7个,上小学的时候,她常常哭着回家,因为那些家里说英语的美国孩子欺负她这个弱小的女孩子,给她起外号,管她叫“吃大蒜的”——侮辱性的对阿拉伯人的称呼。因阿拉伯裔而被欺负的童年对她的政治立场有很大影响。
  海伦·托马斯上大学的时候,想学新闻,但那时没有新闻专业。在韦恩州立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华盛顿每日新闻》报社打杂。后来海伦通过努力总算当上一名记者,但她还没来得及庆祝,就赶上《华盛顿每日新闻》裁员——海伦被解雇了。
  解聘后,她到美国国家新闻大楼(National Press Building)求职。1943年,合众国际社前身合众社(UP)雇佣她撰写广播稿,每天早上5点半开始工作,非常辛苦,薪水却不高。1945年二战结束时,许多单身女记者被单位解雇,为了给回国的退伍军人腾出位置。幸运的是,海伦留了下来,并从1956年开始加入了合众社的国家新闻报道团队。
  当时女性记者多为撰写社会新闻和家居事务,而报道战争、政治、犯罪等“硬新闻”的人多为男性,海伦打破了这一成见。至上世纪50年代中期,她已开始在美国联邦政府部门进行采访报道,她全程报道了肯尼迪竞选总统。肯尼迪当选后,她成为合众国际社常驻白宫记者。
  1960年,海伦被派去报道肯尼迪的总统竞选活动。当肯尼迪获胜时,人们对他的娇妻杰奎琳的关注度暴增。海伦采访了杰奎琳的理发师、服装店店员、在家庭聚会上表演的钢琴师,甚至是尿布店主人,还和同事在小肯尼迪出生的医院外蹲守。她们太过频繁地介入杰奎琳·肯尼迪的生活中,以至于杰奎琳称她们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鸟身人面女妖哈比,残忍而贪婪。杰奎琳还曾向特勤人员投诉被“两个奇怪的西班牙长相的女人”跟踪。
  肯尼迪政府是海伦的最爱,她在回忆录《白宫第一排:我的生活与时代》(Front Row at the White House:My Life andTimes,2000)中解释,因为肯尼迪的家庭散发出活力。1963年,肯尼迪与年轻的比尔·克林顿握手时,她就在旁边。
  當约翰逊总统得知海伦的报道涉及自己的女儿露西时曾大发雷霆。“你报道了露西的职业,你报道了露西的婚姻,你还报道了露西打算何时生育,我对此很愤怒!”约翰逊十分生气。不过,当底特律爆发骚乱、海伦很担心家人安全时,获知消息的约翰逊邀请海伦参加在白宫家属区举行的家庭午餐会,以示安慰。
  很少有人知道,当时海伦还和竞争对手美联社的白宫记者道格拉斯-康奈尔(Douglas B.Cornell)约会,康奈尔比她大17岁,1971年退休时,尼克松还为他举行了一个欢送会。欢送会举行到一半时,当时的第一夫人帕特·尼克松对着麦克风宣布了海伦和康奈尔订婚的消息。“我终于比海伦先抢了个独家新闻。”第一夫人调侃说。几年后,康奈尔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并于1982年去世。
  随后,海伦开始报道更重要的新闻,当然不忘继续寻找各种不寻常的趣闻。从1943年开始在新闻界工作到2013年去世,她走过70年的记者生涯,成为美国女记者的旗帜。她总是想方设法打破为女性设定的界限。比如1962年她劝约翰·肯尼迪总统不出席白宫组织的新闻记者和摄影师联谊晚宴,因为这些晚宴不允许女记者参加。肯尼迪总统于是把这两个晚宴合在一起,并邀请女记者参与,从而改变了历史,虽然只是历史的一个小细节。
  此后,海伦创造了第一位白宫记者团团长等多个“第一”。1972年,当尼克松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时,她是随行记者中惟一的女性文字记者。1984年,海伦获得美国国家新闻俱乐部的授奖,里根告诉她:你不仅是一个优秀的令人尊敬的职业记者,你还成为了美国总统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白宫记者团以海伦的名字设立了海伦·托马斯终身成就奖,海伦成为第一位获奖者。
  典型的托马斯式提问
  在白宫吹风室第一排中间位置的座椅下方,有一个灰色金属标志牌,上面标着“海伦·托马斯”。海伦就曾坐在这里在每次总统吹风会时首先提出问题,最后标志性地为吹风会说上一句结束语:“谢谢你,总统先生。”
  在同事的眼中,海伦的质问,常常令当权者感到不安;她有时也会像一名家庭主妇那样发问而备受同行称赞。她曾极为直白地要求尼克松总统公布其结束越战的秘密计划,她也曾质问里根总统,美国到底有什么权力在1983年入侵格林纳达。
  苏联解体、柏林墙倒塌、欧洲共产主义消失之后,当时任总统的老布什宣布美国国防预算仍然与往年持平时,海伦的发问简洁明了:“敌人是谁?”
  海伦做过大量独家新闻,其中包括专访帮助披露部分水门丑闻的玛莎·米切尔(Martha Mitchell)。玛莎是时任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的妻子,而海伦是玛莎可以畅谈的知己。一天深夜,玛莎在电话中向海伦透露,她看到过尼克松的竞选计划书,其中包括了在竞选中对对手实施窃听的“水门计划”。当尼克松演讲稿撰稿人正在草拟辞职报告、总统打算次日再宣布辞职消息时,海伦却把消息捅了出去。   “比起当作家,海伦更擅长当记者,在她最成功的时期,她的独家新闻是我们都想赶超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白宫资深记者马克·诺勒(MarkKnoner)在推特中写道。
  海伦的动力来源于对重要新闻的不懈追求,而这些新闻对于通讯社就像面包黄油这些主食一样重要。她每天天不亮就到办公室,常随总统一起出访海外。在尼克松那次历史性的访华中,她是唯一一个同行的女记者。即便到七八十岁时,她仍然在世界各地艰苦随行,把那些年轻记者远远甩在身后。
  海伦在总统报道方面的经验,无人出其右,这也为她赢得了同事与各级政府官员的尊重和喜爱。
  海伦很清楚自己对不透明政府的反感,也认识到小布什政府对于法律的无视。2003年,她曾告诉另一名记者,她正在做一篇“美国史上最差总统的报道”。强烈反对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她曾说,小布什是美国历史上最糟的美国总统,小布什为此甚为震怒,此后她被白宫新闻发布会排除在外。尽管后来她向小布什写了道歉信,小布什也接受了道歉,但之后长达3年的新闻发布,海伦再未接到通知参会。
  不过,小布什最后还是解除了“禁令”,海伦立马抛出了一个典型的托马斯式问题:“总统先生,你作出的入侵伊拉克的决定造成了数千名美国人和伊拉克人死亡,对美国人和伊拉克人带来一生的创伤。而你给出的每个理由,至少那些公开发表的理由,都被证实是捏造的。我想知道,为什么你如此热衷战争?你曾说原因不是为了石油,不是因为以色列和其他别的原因,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
  她和小布什面对面对峙,你一言我一语不断打断对方。最后,小布什无奈地回应:“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对美国人民立下的誓言,那就是我们将尽一切力量来保卫我们的人民。”
  尖锐的提问,步步紧逼。美国前总统卡特一见到海伦提问就不自在,里根则把头低下,“紧张得像参加论文答辩”。海伦虽然是个自由派,但她从不吝啬对民主党奥巴马政府的批评。2009年7月,她批评奥巴马总统的新闻控制:“我们曾经有过一定的控制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控制,让我瞠目结舌。”虽然奥巴马总统总是对海伦·托马斯表示格外尊敬,但奥巴马政府并不喜欢这样的评论。
  然而,也就是在这里,有着“总统折磨者”之称的海伦赢得了多位总统的特殊对待。1997年8月4日,克林顿总统在海伦77岁生日时为她送来生日蛋糕。2006年8月2日,小布什总统走下台来提前祝贺海伦生日快乐。2009年8月4日,奥巴马也在这里向海伦送上蛋糕,祝贺她89岁生日,那一天,也是奥巴马本人48岁生日。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官方在白宫南草坪上种植了一株黎巴嫩香柏树后,同行催促海伦这位黎巴嫩裔美国人参加植树仪式。“当她正在培土时,”美国广播公司新闻主播山姆·唐纳森(Sam Donaldson)后来调侃道,“我听到历任总统的幽灵在说,‘把她也埋了’。”
  “我尊重总统办公室,”海伦曾在2006年接受一本女性杂志专访时说,“但我从来不把我们的公务员置于神坛之上去顶礼膜拜。他们应该告诉我们真相。”
  “9·11”事件后,在“爱国主义”的大旗下,常驻白宫的记者明显不敢提出尖锐问题。海伦曾以专著《民主的看门狗》抨击白宫记者团的“没落”。她认为,美国的大部分媒体,近十年来,似乎多数都在变成拍马屁的,用美国一个评论家的话说,那就是大多数记者笑得下巴都掉了,为总统说的根本不可笑的笑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海伦·托马斯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2006年5月,她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仍不退却,她反问:你如何界定追问与鲁莽?我不认为有任何所謂鲁莽的问题。在整个社会中,我们是唯一能够每天向总统提问,并使他对此负责的机构。否则,他将成为国王。
  无惧无畏
  2010年6月7日,白宫吹风室照例拥挤不堪,但这里的座位却引人注目地空缺着。白宫发言人吉布斯当天的说辞正是针对已经缺席的海伦·托马斯。他激烈批评海伦的言论“令人生厌,应受到严厉斥责”,观点“肯定不代表大多数美国民众”、“当然不代表美国政府”。
  在此之前的2010年5月27日,在白宫为犹太传统月举行活动时,出席这一活动的海伦被一家网站记者问及如何看待以色列逮捕巴勒斯坦人的事件。海伦脱口而出:“以色列人应滚出巴勒斯坦……回到波兰、德国、美国或其他任何地方。”
  这段话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她的代理公司宣布和她断绝关系,她的新书合著者声明不再和她合作,已经邀请她出席毕业典礼并致辞的一所高中收回了邀请。白宫发言人吉布斯站出来和她划清界限,说她并不代表多数美国人,更不代表政府。此前的几位白宫发言人以及新闻界的一些同行,都先后接受媒体采访,表示早就看不惯她,她越来越固执,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给她的专座本来就不公平。
  6月7日当天,将近90周岁的海伦正式宣布退休。一生直言的海伦·托马斯最终因言获“罪”,可谓耐人寻味。
  美国宪法明确规定保护言论自由,海伦·托马斯正是在宪法的保护伞下,在白宫横冲直撞半个世纪。她断定,“以前,政府和新闻界是对立的关系——将来还是一样。”
  有人认为,她患上了“职业病”,海伦·托马斯的言语不仅对权力越来越无情,而且还延伸到其他方面。尤其是对中东问题,她已经不止一次触及雷区。她是黎巴嫩移民的后裔,一直对以色列意见很大,她经常质疑美国政府对以色列和中东的政策,也因此被人投诉对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过度同情。又或者是因为她在2000年从记者职位上退休,改做专栏作家,只顾充分发表个人意见,而不必像记者那样保持平衡。她坚持站在被欺负的人的一边,因此,她的专栏惹得很多人不高兴。她说:“我当记者的时候,自我新闻检查了50年,现在我每天醒来问自己:我今天讨厌谁?”
  但是海伦的言论或质疑,也有人表示赞同、支持。小布什的发言人托尼·斯诺(Tony Snow)曾对海伦的提问有一番著名回答:“感谢您的真主党视角。”
  在她辞职后,还不得不写声明道歉,但她后来解释之所以写道歉信是不得已为之:“我知道我会被开除,在这个国家,你不能批评了以色列还想生存下去。”
  2010年年底,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她说:“以我看来,毫无疑问,国会、白宫、好莱坞和华尔街是被犹太复国主义者控制着。”她的话再次引起巨大的争论,她对此回应说:“我就是觉得人民应该被告知是谁在控制这个国家。”
  干了一辈子记者的海伦,曾如此界定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他们(政府官员)到底怎么对待我们这些记者?”海伦说,“他们就应该置身于我们的工作之外。(因为)他们是公共服务者,我们给他们发工资。”
  站在被欺凌者的立场,站在权力的对立面,海伦·托马斯的无惧无畏是她留给世界的遗产,即使是在美国,这样做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其他文献
能效分五个等级 中国能效标志的底色为蓝色,顶头有“生产者名称”、“规格型号”等信息,最为醒目的就是标志的中间部分,有从1~5个等级标记,从绿色到红色,并在左边有信息提示从
效率观念.经常分析研究辖区监管对象的风险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查工作,防止同一问题在同一机构重复出现;建立金融监管电子资料档案,实现实时信息联网共享,强化整体监管效应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女性减肥已成为时尚,减肥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调查结果表明,体育运动对女性减肥的效果
“海洋工程”,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海洋工程属于高投资、高风险、高技术的“三高”产业。 “Ocean Engineering” and the harsh natural environment have created a “th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坚持择善而交,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这一要求社会交往是人们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也
颁布实施已有四年多时间.招投标市场由于有了完整的法律规定,规范科学的招投标项目越来越多,真正有实力有信誉的承包商中标的机会越来越大.招投标市场的这种理性运作,一方面
针对近年来银行信贷资产 质量低下、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日趋严重、银行与企业信息严重不对称的不利局面,人民银行双峰县支行严格按照总行要求,建立和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
今年以来特别是最近两个月,猪肉价格上涨过高,“菜篮子”产品价格水平涨幅过快,成为当前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何理性看待“菜篮子”产品价格的上涨?未来物价是
今年以来特别是最近两个月,猪肉价格上涨过高,“菜篮子”产品价格水平涨幅过快,成为当前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何理性看待“菜篮子”产品价格的上涨?未来物价是
一次在公园,几位老友亲热地向我打招呼:“欢迎加入厅级干部行列!”见我疑惑不解,他们笑着说:“退休了就少说多听,咱们都是‘听’级干部,你正在听我们讲,就是‘正听’级。”这话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