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MIP-1α、S-TK1对于甲状腺癌术后放射性131I治疗效果评估的临床价值

来源 :中国癌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x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与目的:血清胸苷激酶1(serum-thymidine kinase 1,S-TK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均是肿瘤血清标志物,其在血清中的水平与甲状腺癌的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探讨S-TK1、MIP-1α表达水平对甲状腺癌术后放射性131I治疗效果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58例术前疑似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12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MIP-1α、S-TK1表达水平,对所有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清甲治疗后分为清甲成功组(58例)和未成功组(40例)以及转移阳性组(20例)和转移阴性组(78例),比较各组血清MIP-1α、S-TK1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两组患者甲状腺组织中MIP-1α、S-TK1表达水平,并对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组相比,恶性组患者MIP-1α、S-TK1表达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次131I治疗前清甲成功组血清MIP-1α、S-TK1表达水平相比清甲未成功组显著降低(P<0.05),转移阳性组患者血清MIP-1α、S-TK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转移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恶性组患者甲状腺组织中MIP-1α蛋白阳性表达率(70.41%)显著高于良性组(18.33%),且恶性组组织中S-TK1蛋白阳性表达率(68.37%)显著高于良性组(15.00%)(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灶最大直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MIP-1α及S-TK1表达水平对甲状腺癌术后首次131I清甲疗效具有明显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灶最大直径、TSH、MIP-1α及S-TK1表达水平是影响术后首次清甲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血清MIP-1α、S-TK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甲状腺癌患者发生转移后MIP-1α、S-TK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病灶最大直径、TSH、MIP-1α及S-TK1表达水平是影响术后首次清甲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乳腺癌占全部女性癌症的17.1%,位于中国女性癌症发病率首位.尽管目前根据乳腺癌分子分型采用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使乳腺癌治疗取得了阶段性突破,但是肿瘤异质性、耐药、转移等问题依然阻碍我们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是一项能在单细胞水平上进行无偏倚、高通量、高分辨率全转录组学分析的新技术.该技术能以单细胞分辨率分析肿瘤内部基因表达特征,对认识乳腺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单细胞测序技术在肿瘤异质性、肿瘤微环境、转移、耐药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更加深刻地了解该技术并为乳腺癌研究提供全新思路.
背景 与目的: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但发病机制不明,胆碱激酶A(choline kinase A,CHKA)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但具体作用途径尚不清楚.探讨下调CHKA基因的表达对胶质瘤细胞系U87和U251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慢病毒感染胶质瘤细胞系U87和U251,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shNC组)和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为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
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加深了我们对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和分子遗传特征的理解,基于分子遗传特征的个体化精准治疗,革新了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模式.但国内对子宫内膜癌的遗传风险筛查流程、分子分型检测策略及其对患者预后评估和治疗选择的临床价值、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分子检测的选择及临床价值探讨和认识尚有不足.根据子宫内膜癌分子病理学检测与精准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及国家病理质控中心针对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的分子病理学检测制订了《子宫内膜癌分子检测中国专家共识》(以下
背景 与目的:研究表明,与肥胖症密切相关的源自脂肪细胞的细胞因子瘦素(leptin)在癌变和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体外实验观察leptin对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和OCUG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胆囊癌GBC-SD和OCUG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技术靶向沉默胆囊癌GBC-SD和OCUG细胞的leptin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
免疫系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双重作用,它可以识别并消灭肿瘤细胞,肿瘤细胞也可以在免疫选择的压力下利用免疫系统自身负调控机制形成复杂的免疫抑制网络,逃避宿主免疫攻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免疫微环境不断变化,具有异质性,这种异质性来源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肿瘤分子亚型、驱动基因及拷贝数变异等.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数量、密度、种类、功能状态、空间分布与NSCLC的发生、发展、预后及抗肿瘤免疫应答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微
背景 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的高表达被证明在前列腺癌中可间接促进肿瘤细胞迁移,并与较短的无转移生存期相关.但此前对于EGFR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机制方面,很少与临床指标建立联系.对比EGFR基因在西方国家和中国前列腺癌患者中基因型的差异,同时探讨临床病理学特征与EGF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检测EGFR(rs884419)基因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4—2019年连续收治的182例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中的
背景 与目的:破坏铜离子在体内的平衡可能会促进癌症的发生、发展.研究铜离子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析铜离子及铜伴侣蛋白编码基因在肺癌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肺癌细胞和肺正常细胞系为细胞模型,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检测铜离子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铜离子溶液处理细胞后对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磷酸化ERK(phosphorylated ERK,p-ER
背景 与目的:儿童青少年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少见,国内报道甚少.探讨儿童青少年MTC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因素,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21年5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确诊的儿童青少年MTC共10例,对其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表型、基因突变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散发病例6例,有家族史者4例,年龄10~20岁,平均17岁,均有血清降钙素(calcitonin,CT)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
背景 与目的:目前卵巢癌的治疗方式仍是手术及术后辅助铂类药物为主的化疗,但复发率高,容易耐药.前期研究已证实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receptor,PAFR)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高表达,且能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探索顺铂(cisplatin,CDDP)作用后卵巢癌细胞中PAFR的表达变化及其对卵巢癌细胞CDDP敏感性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为卵巢癌靶向治疗及克服CDDP耐药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
目的:探究在糖尿病肾病(DKD)中微小RNA-22(miR-22)是否能靶向抑制DNA损伤诱导转录物4(DDIT4)的表达,进而通过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蛋白(ATM)-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2(Chk2)通路促进DNA损伤.方法:(1)C57BL小鼠建立糖尿病(DM)模型,于16周后处死,分析其生化指标并对肾脏组织做HE染色,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p-ATM、p-Chk2和DDIT4蛋白水平;(2)分别用高糖(30 mmol/L葡萄糖)和正常糖(5.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培养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