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初二女生,担任班长。我最近因为和同桌的关系问题感到很苦恼。也许是因为家庭的原因(我的父母是干部,而她的双亲则是下岗工人),我不知道是她嫉妒还是我想得太多了,我们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搞得双方不愉快。
我几次问她家里的情况,她开始还给我讲一点,可后来再问时,她就显得很不耐烦,甚至还有点生气。因为她经济困难,所以我经常从家里带一些好吃的给她吃,可她不但不感谢,还说一点都不好吃。学校和班级组织集体活动,她也经常不参加。她借了我的东西之后,我要用的时候向她要,她似乎故意让我难看,总是装作很生气地说:“这么小气,以后我再也不用你的东西啦!”我保证当时我的态度很好,但是她说话从来不算数,之后还是借用我的东西。我们一起看电影时,我说××挺帅的,她总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说:“你是什么眼光哦,切!”总之给我的感觉是,她总是找一切机会占我的上风,我不知道这有什么意思。
我们是同桌,我不想把关系弄得太僵,所以她说这些之后我就不再说什么了。我也知道她其实很善良,不是一个坏人。可是这样越来越不开心,我保证从来没有因为关于家庭的问题嘲笑过她,而且我也了解一些贫困生尤其是女生比较敏感,所以我会顾及她的感受,什么都顺着她,尽量不发生争执。我想请问万老师,我不知道什么地方不对头,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帮助她,希望万老师能给我一点建议。谢谢!
福建 刘 萍
刘 萍同学:
看到你的来信,我很感动,谢谢你对贫困生的关心,同时也体现了你作为一名班长高度的责任心。我作为曾经的贫困生,在这里谈一下个人感受,也许你会从中发现最根本的缘由,你就知道该怎么去解决了。
贫困生的自卑多数是因为生活上拮据,过于在乎周围人的眼光而造成的。在校园里,他们会发现不能跟家境富裕的同学那样,随意花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衣服穿得比别人破旧,同样的餐桌上却没其他人碗里丰富多样的饭菜,无形中他们在对比着。
但是贫困生也有自尊、自信,他也相信通过学习可以改变窘迫的处境——当然也不乏碌碌无为、得过且过者——所以他们不愿意参加很多活动,因为有很多人,就有很多双眼睛。他们不愿过多的人注视自己,因为他们在物质上矮人一等,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目光。
贫困生在校园里并不少见。面对经济的窘迫,一些贫困生还出现了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甚至不敢与人交往。作为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同学,在与贫困生相处时,怎样才能与他们建立起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呢?
首先,多接触,不要过多追问他们的家世。
对处于贫困中的同学,大家都会有一种好奇心,想了解他们的家庭与身世,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这是很正常的。但如何了解,却有讲究。不要一接触,像你那样一直问同桌的家庭情况。家庭状况、个人身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隐私。有些贫困生并不想让别人过多地了解自己的家世,也许这里面隐藏着太多的痛。而你不断地追问,刨根问底,这是很不礼貌的,有侵犯他人隐私之嫌。
都说人穷志不穷,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心理,贫困生的自尊心显得格外的强,同样也格外脆弱,也最容易受伤,这种心理我们可以称为“新自卑”心理。也许正由于这种极强烈的心理防护而导致贫困生对别人的行为、话语异常敏感,而将各种怨气在内心层层积压,层层累叠。最终在某一天的某一件事上,连同往日的所有痛苦都一并爆发出来,变成了对社会的不满,对某些人群的仇恨。最好的做法是,多和他们接触。人是有感情的,相处久了,没了距离,也不会有隔阂。等到彼此比较熟悉、关系有所发展之后,再选择适当的场合或时间,以委婉的语气试探性地问。
其次,要真诚,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爱心。对贫困生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这当然是好事,应该倡导。但在提供援助时,不要太张扬,更不要到处炫耀自己的这份爱心。一方面,许多贫困生自尊意识比较强,自卑心理比较重。假若你大张旗鼓地去援助他们,就等于把他们拉到强光下,放大他们的“灰斑”,这无疑会使他们难堪。另一方面,你过分张扬自己的爱心,也会让人觉得你是在故意演给别人看,是在以牺牲别人的尊严来扩大自己的“助人优越感”。
因此,帮助贫困生,不但要真诚,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尽量照顾到对方的自尊心。不要以为自己是做好事,就不管怎么做都可以。与他们打交道,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尊重和理解,让贫困生体面、尊严地接受大家的关爱。
再次,要包容,不要以苛刻的眼光看待差异。对于没有经济创造能力的学生而言,家庭或父母才是你的经济来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贫困生”与“富裕生”是平等的,经济水平、生活质量高低与否,都是依赖于父母或家庭,并不代表个人能力的高低。因此,你不能以富自居,用苛刻、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你与贫困生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包括穿着、饮食、居住、出行等诸多方面。
借此机会,我也要对贫困生说两句。我认为贫困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贫困生也要主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人际交往范围,扩大交流,开阔心胸,积极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凭着自己的吃苦耐劳精神或其他特长在同学中树立起自信心,增进理解,建立友谊。再说同学们都知道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知道同学一场情同手足。因此,贫困生也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消极心理,不要把与同学交往当成一种负担,不要将自己用一堵无形的墙隔离开来,否则将导致无边的苦闷、自怨和彷徨,这样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
刘萍同学,面对生活在贫困中的同学,要用足够的耐心、爱心和宽容心去与他们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在你们之间建立起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让身处困境的同学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温暖。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你与你的同桌会相处得越来越愉快!
万 苏
(本期万老师答疑由福建厦门集美中学罗文明老师提供)
您好!我是一名初二女生,担任班长。我最近因为和同桌的关系问题感到很苦恼。也许是因为家庭的原因(我的父母是干部,而她的双亲则是下岗工人),我不知道是她嫉妒还是我想得太多了,我们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搞得双方不愉快。
我几次问她家里的情况,她开始还给我讲一点,可后来再问时,她就显得很不耐烦,甚至还有点生气。因为她经济困难,所以我经常从家里带一些好吃的给她吃,可她不但不感谢,还说一点都不好吃。学校和班级组织集体活动,她也经常不参加。她借了我的东西之后,我要用的时候向她要,她似乎故意让我难看,总是装作很生气地说:“这么小气,以后我再也不用你的东西啦!”我保证当时我的态度很好,但是她说话从来不算数,之后还是借用我的东西。我们一起看电影时,我说××挺帅的,她总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说:“你是什么眼光哦,切!”总之给我的感觉是,她总是找一切机会占我的上风,我不知道这有什么意思。
我们是同桌,我不想把关系弄得太僵,所以她说这些之后我就不再说什么了。我也知道她其实很善良,不是一个坏人。可是这样越来越不开心,我保证从来没有因为关于家庭的问题嘲笑过她,而且我也了解一些贫困生尤其是女生比较敏感,所以我会顾及她的感受,什么都顺着她,尽量不发生争执。我想请问万老师,我不知道什么地方不对头,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帮助她,希望万老师能给我一点建议。谢谢!
福建 刘 萍
刘 萍同学:
看到你的来信,我很感动,谢谢你对贫困生的关心,同时也体现了你作为一名班长高度的责任心。我作为曾经的贫困生,在这里谈一下个人感受,也许你会从中发现最根本的缘由,你就知道该怎么去解决了。
贫困生的自卑多数是因为生活上拮据,过于在乎周围人的眼光而造成的。在校园里,他们会发现不能跟家境富裕的同学那样,随意花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衣服穿得比别人破旧,同样的餐桌上却没其他人碗里丰富多样的饭菜,无形中他们在对比着。
但是贫困生也有自尊、自信,他也相信通过学习可以改变窘迫的处境——当然也不乏碌碌无为、得过且过者——所以他们不愿意参加很多活动,因为有很多人,就有很多双眼睛。他们不愿过多的人注视自己,因为他们在物质上矮人一等,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目光。
贫困生在校园里并不少见。面对经济的窘迫,一些贫困生还出现了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甚至不敢与人交往。作为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同学,在与贫困生相处时,怎样才能与他们建立起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呢?
首先,多接触,不要过多追问他们的家世。
对处于贫困中的同学,大家都会有一种好奇心,想了解他们的家庭与身世,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这是很正常的。但如何了解,却有讲究。不要一接触,像你那样一直问同桌的家庭情况。家庭状况、个人身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隐私。有些贫困生并不想让别人过多地了解自己的家世,也许这里面隐藏着太多的痛。而你不断地追问,刨根问底,这是很不礼貌的,有侵犯他人隐私之嫌。
都说人穷志不穷,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心理,贫困生的自尊心显得格外的强,同样也格外脆弱,也最容易受伤,这种心理我们可以称为“新自卑”心理。也许正由于这种极强烈的心理防护而导致贫困生对别人的行为、话语异常敏感,而将各种怨气在内心层层积压,层层累叠。最终在某一天的某一件事上,连同往日的所有痛苦都一并爆发出来,变成了对社会的不满,对某些人群的仇恨。最好的做法是,多和他们接触。人是有感情的,相处久了,没了距离,也不会有隔阂。等到彼此比较熟悉、关系有所发展之后,再选择适当的场合或时间,以委婉的语气试探性地问。
其次,要真诚,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爱心。对贫困生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这当然是好事,应该倡导。但在提供援助时,不要太张扬,更不要到处炫耀自己的这份爱心。一方面,许多贫困生自尊意识比较强,自卑心理比较重。假若你大张旗鼓地去援助他们,就等于把他们拉到强光下,放大他们的“灰斑”,这无疑会使他们难堪。另一方面,你过分张扬自己的爱心,也会让人觉得你是在故意演给别人看,是在以牺牲别人的尊严来扩大自己的“助人优越感”。
因此,帮助贫困生,不但要真诚,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尽量照顾到对方的自尊心。不要以为自己是做好事,就不管怎么做都可以。与他们打交道,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尊重和理解,让贫困生体面、尊严地接受大家的关爱。
再次,要包容,不要以苛刻的眼光看待差异。对于没有经济创造能力的学生而言,家庭或父母才是你的经济来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贫困生”与“富裕生”是平等的,经济水平、生活质量高低与否,都是依赖于父母或家庭,并不代表个人能力的高低。因此,你不能以富自居,用苛刻、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你与贫困生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包括穿着、饮食、居住、出行等诸多方面。
借此机会,我也要对贫困生说两句。我认为贫困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贫困生也要主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人际交往范围,扩大交流,开阔心胸,积极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凭着自己的吃苦耐劳精神或其他特长在同学中树立起自信心,增进理解,建立友谊。再说同学们都知道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知道同学一场情同手足。因此,贫困生也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消极心理,不要把与同学交往当成一种负担,不要将自己用一堵无形的墙隔离开来,否则将导致无边的苦闷、自怨和彷徨,这样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
刘萍同学,面对生活在贫困中的同学,要用足够的耐心、爱心和宽容心去与他们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在你们之间建立起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让身处困境的同学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温暖。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你与你的同桌会相处得越来越愉快!
万 苏
(本期万老师答疑由福建厦门集美中学罗文明老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