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β—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或)钙拮抗抗剂,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次,3次/日口服,服通心络胶囊4粒,3次/日,连用8周。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也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内皮舒张功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也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有显效差异(P<005),治疗前后心率和血压均有所下降,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前血压、心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通心络 曲美他嗪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148
冠心病心绞痛是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1近年来采用通心络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7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52~76岁,平均605岁。所有患者近2周服用过降脂药物,检查前停用扩血管药物24小时以上。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心绞痛症状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对照组应用β—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或)钙拮抗抗剂,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次,3次/日口服,服通心络胶囊4粒,3次/日,连用8周。在此期间两组均不使用干扰药物,如胺碘酮、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多明及潘生丁等。
结 果
两组血脂检查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也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两组内皮舒张功能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内皮舒张功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也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有显效差异(P<005)。
治疗前后心率和血压均有所下降,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前血压、心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讨 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或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与稳定性心绞痛相比,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疼痛更强,持续时间更长,较低的活动量就可诱发。
曲美他嗪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独特作用的抗心肌缺血药物。研究表明:曲美他嗪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主要是在细胞水平发挥抗心肌缺血的功能,更有效的控制游离脂肪酸/葡萄糖氧化的供能平衡,减少高能磷酸盐生成过程中对氧的需求,维持ATP的产生,减轻细胞内酸中毒;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促进游离脂肪酸更多的合成磷脂而参与细胞膜的构建,保护细胞膜;影响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以及类似于局麻药的作用,而在细胞水平发挥作用,是一种细胞保护剂。
通心络胶囊是赵以岭教授根据中医系统的络病理论研制的纯中药制剂,具有降低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减低全血黏度;稳定易损斑块,疗效同辛伐他汀相当2;提高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降低血清内皮素(ET)、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从而调节内皮功能,解除内皮痉挛;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介导的小猪冠状动脉内膜增殖及5—羟色胺(5—HT)诱发的冠状动脉痉挛等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195—205.
摘 要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β—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或)钙拮抗抗剂,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次,3次/日口服,服通心络胶囊4粒,3次/日,连用8周。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也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内皮舒张功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也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有显效差异(P<005),治疗前后心率和血压均有所下降,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前血压、心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通心络 曲美他嗪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148
冠心病心绞痛是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1近年来采用通心络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7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52~76岁,平均605岁。所有患者近2周服用过降脂药物,检查前停用扩血管药物24小时以上。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心绞痛症状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对照组应用β—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或)钙拮抗抗剂,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次,3次/日口服,服通心络胶囊4粒,3次/日,连用8周。在此期间两组均不使用干扰药物,如胺碘酮、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多明及潘生丁等。
结 果
两组血脂检查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也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两组内皮舒张功能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内皮舒张功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也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有显效差异(P<005)。
治疗前后心率和血压均有所下降,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前血压、心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讨 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或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与稳定性心绞痛相比,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疼痛更强,持续时间更长,较低的活动量就可诱发。
曲美他嗪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独特作用的抗心肌缺血药物。研究表明:曲美他嗪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主要是在细胞水平发挥抗心肌缺血的功能,更有效的控制游离脂肪酸/葡萄糖氧化的供能平衡,减少高能磷酸盐生成过程中对氧的需求,维持ATP的产生,减轻细胞内酸中毒;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促进游离脂肪酸更多的合成磷脂而参与细胞膜的构建,保护细胞膜;影响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以及类似于局麻药的作用,而在细胞水平发挥作用,是一种细胞保护剂。
通心络胶囊是赵以岭教授根据中医系统的络病理论研制的纯中药制剂,具有降低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减低全血黏度;稳定易损斑块,疗效同辛伐他汀相当2;提高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降低血清内皮素(ET)、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从而调节内皮功能,解除内皮痉挛;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介导的小猪冠状动脉内膜增殖及5—羟色胺(5—HT)诱发的冠状动脉痉挛等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19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