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后的最后的鱼鹰部落

来源 :旅游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找鱼凫时代的传人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诗仙李白在《蜀道难》中发出这样的浩叹。“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王国,究竟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文明?蚕丛和鱼凫仅仅是神话中的帝王和英雄吗?因广汉三星堆的发现,自古以来真伪难辨的古蜀国传说一夜之间成为信史。据史料记载,在蜀地先后有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称王,三星堆最为繁盛的时期大抵属鱼凫王时期。
  何为鱼凫?鱼凫是一种捕鱼的水鸟,即我们今天俗称的鸬鹚、鱼鹰和鱼老鸹。因为普通鱼鹰浑身灰黑,古时的川人又形象地称它为“乌鬼”。三星堆遗址出土有大量的鸟及鸟形器具,其喙部多有如鱼鹰者,很可能就是鱼凫王朝的族徽或象征。
  那么今天,成都还有这种昔日王朝的圣灵存在吗?
  《成都晚报》资深记者李屏先生一个电话解除了我的疑惑:郫县三道堰有父子两个持证渔民,至今仍在从事用鱼鹰捕鱼这一古老的职业。
  三道堰距成都市区22公里,有一千多年历史,因古人在柏条河下游用竹篓截水做成三道相距很近的堰头导水灌溉而得名,是历史上远近闻名的水陆码头和商贸重镇。我们一行三人来到,时间已近中午。两个持证渔民就是三道堰镇居民陈福根和他的儿子陈建波。因为不时有报纸、电视台的记者带着长枪短炮来“骚扰”,父子俩在镇上早已成了大名人,在小镇上找到他们易如反掌。
  
  唱不完的渔家歌,摆不完的打鱼经
  
  陈福根的妻子周天凤正在织渔网,一边招呼我们坐下,一边打开了话匣。她告诉我们,老伴陈福根的打鱼经三天三夜摆不完,而她的渔歌三天三夜唱不完,“可惜你们没有带录音机。”我说没关系,我可以用笔记下来。老人顿时来了劲,扯开嗓子唱道:“渔家乐,渔家乐,渔家的生活多快乐。打得鱼儿上街卖,卖了钱来买米、割肉、打酒喝…”“金鳞金甲是鲤鱼,银鳞银甲是银鱼,无鳞无甲是鲢鱼,长不大的是猫鱼,又长又扁是菜板鱼,不怕挨打的是棒棒鱼……”一口气唱了好几首渔歌,老人这才歇下来,过足了瘾一般继续埋头织她的渔网。
  周天凤在唱渔歌的时候,陈福根一直在旁边默默地料理着他心爱的鱼鹰。他家共有七只成年鱼鹰,一只未成年的小鱼鹰。老人一边给小鱼鹰喂鱼食一边对我说:一只小鱼鹰喂养一百天后即可随老鱼鹰下水捉鱼,而成年鱼鹰一般是指长了三四年的鱼鹰。云南洱海、山东微山湖、安徽…全国许多地方产鱼鹰,但最好的鱼鹰要数扬州的,“人强不如货硬!扬州鱼鹰能力强,生性勇猛,捕技出众,大鱼小鱼都敢逮。我家八只鱼鹰全是扬州的,一只鱼鹰就要值上千元啊。”老人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去年下半年,这只鱼鹰在柏条河里叼了一条15斤重的鲤鱼;今年初,那只鱼鹰叼了一条20斤重的花鲢!”老人指着他的宝贝鱼鹰对我说。一只体重仅有七八斤的成年鱼鹰,竟能叼起超过它自身重量两倍多的鱼儿,对着这些宝贝,我几乎要肃然起敬。
  有了好的鱼鹰,还要有好的渔船。陈福根父子俩两只编号分别为“川渔蓉0004号”、“川渔蓉0005号”的渔船,无论是造船用的木材,还是髹饰船体的桐油质量,都是上乘的。他还亲自监督木匠打造,亲自上桐油。船上用的鱼篓,干脆就是他自己买来竹子亲自编织而成的。至于撑船和挑鱼鹰用的“蒿杆”,看似简单,实则十分讲究,比如对长度的要求,对重量的要求,对材质的要求,一点也马虎不得,更是要精心制作了。
  
  历史,在他们的蒿杆上传承
  
  老人告诉我,这些年来,父子俩不仅出没于养育了他们的母亲河——柏条河,乐山、彭山、眉山、青神、邛崃、新津、广汉、金堂等地的无数江河水域都留下了父子俩打鱼的身影。千百年来,打鱼人总是随遇而安,父子俩也不例外。每次外出打鱼,晚上就在河边搭個帐篷,找三个石头顶起一口锅,烧水煮饭,就着河鲜喝着酒,惬意地享受大自然的静谧。然后,枕着星光与涛声睡去…这种餐风露宿的生活让人好生羡慕。
  据他说,每年有三个月(2月1日至5月1日)的禁捕期,一来让水中的鱼儿得以休养生息,二来鱼鹰也好养精蓄锐,以利再战。我们去的那天,禁捕期就快结束了,老人见我们从城里老远来一次不容易,答应下午带着鱼鹰下水为我们演练一下,也好让早已跃跃欲试的鱼鹰们一显身手。
  下午四点,日头已经不那么大了。父子俩将两只渔船小心地安放在一辆特制的两轮车上,带着八只鱼鹰,穿过小镇和小镇人善良而习以为常的目光,向柏条河进发。
  刚一来到河边,陈福根父子尚未下达“作战”命令,早已迫不及待的鱼鹰们便纷纷扑向河里。鱼鹰是水中的精灵,原本就是属于水的。刚才还漫不经心的鱼鹰,一下子变得生龙活虎。
  “去逮、去逮、去逮……”柏条河上,陈福根父子大声吆喝起来,那腔调粗犷、类似四川民歌的号子,大大地激发了鱼鹰们的战斗精神。鱼儿在水里四处逃窜,鱼鹰们在水里英姿勃发,大显神威。一只又一只鱼鹰用宽大的长喙叼起一条又一条鱼儿……场面令人目不暇接。
  平时捕鱼时,每一只鱼鹰离嘴四寸处的脖子上都拴有一根草绳,目的是不让鱼鹰直接将鱼儿吞进肚子里去,而是藏在宽大松软、富有弹性的喉囊中,打鱼人将鱼儿从喉囊中取出,就会给鱼鹰一小块鱼儿的犒赏。得到犒赏的鱼鹰马上又会扑进水里,继续展开捕猎行动,如此周而复始,尽情地释放它们捕鱼的J陕乐。宋人沈括描述过这一古老而充满诗意的场景,他在《梦溪笔谈·艺文三》中写道:“蜀人临水居者,皆养鸬鹚,绳系其颈,使之捕鱼,得鱼则倒提出之,至今如此。”
  而这天因为是演练。陈福根父子没有给每一只鱼鹰的脖子系上草绳,这可把鱼鹰们乐坏了,也把陈福根父子忙坏了。我在岸边久久地望着他们,夕阳西下,神思恍惚之间,我仿佛远远地望见鱼凫时代祖先们的背影…
其他文献
距腾冲县城四公里的地方,有一个6D0多年历史的古镇和顺,这是我们的第二站。古镇四面环山,由八个村庄组成,分布着百余幢极具科技、文化、建筑研究价值的民居群落。最有名气的是1928年建成的“和顺图书馆”,它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现有藏书700D0多册,其中古籍、珍本1D000多册。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曾孕育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等一批文化名人。图书馆园子外是一片片在灿烂阳光下金黄耀眼的油菜花
期刊
正月初二,我们一行五人驾车沿平武至九寨沟公路翻山越岭,抵达距成都230公里的木座乡木座寨,赶赴一场白马藏族的新年婚礼。  村寨四周群山重叠,陡崖峭壁。唯一一处窄小的平坝上,有水泥铺起的一个简易篮球场。从篮球场爬坡而上,穿过寨中曲折小道。我们来到了25岁白马姑娘嘎美的家。大门上早已张灯结彩,屋外临时搭起一个厨房,寨中的姑娘们几乎倾巢出动了:屋檐下,一群少女在剝着大蒜;不远处一张大木桌上,三个白马藏族
期刊
车过六库,沿怒江而上的公路上车辆和行人忽然多了起来,走了10公里,人和车都堵在路上走不动了。遭遇摩肩接踵的人群,其中有很多人穿戴着颇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和饰物,于是到处找空位停车,只想在此抓拍些少数民族的人物特写。下车后才知道,我们正巧遇上了当地一年当中最为热闹的节日——登埂澡堂会。  从位于半山的公路上往下望去,碧绿的怒江在这里轻轻地拐了个弯,在外弯的沿岸,也就是怒江西岸的江边,排列开了十多个大小不
期刊
百年老照片,重现清溪九街十八巷    从成都出发沿成雅高速公路到雅安,经荥经,车行2D0多公里,翻过海拔3000多米的泥巴山下到半山腰,远远可见一大片古建筑群。那,就是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清溪镇。  2007年lO月的一天,两张清溪镇的老照片引起了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院研究员印开蒲的注意。老照片乃汉源县旅游局局长郭朝林所收集,据说是美国著名自然学家、植物学家、探险家、作家威尔逊在1908年从乐山到康定
期刊
城市探险,起源于三百多年前的法国,一个名叫菲力拜·阿斯贝的人点着蜡烛,探索穿梭于巴黎的地下墓穴,被认为是城市探险的发轫,  而今城市探险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霧都重庆无疑最适合开展这类活动:这里曾是国民党的盘踞地,隐藏着许多鲜为人如的秘密,而以重庆的一些废宅,荒郊、下水道为背景的诡异传说,更像幽灵一般撩拨着年轻冒险者的神经……    废宅惊魂:特园里找不到那双绣花鞋    一栋红砖头砌成的旧式小洋楼
期刊
锦园(也称侍御古坊花园)位于江苏同里古镇,为明万历年南京监察御史陈王道的旧居,侍御坊乃皇上为表彰其功绩所建,同时它也是《珍珠塔》故事的发生地。  走进这座由亭台楼阁、自然山林、水池船坞、田园风光组合而成的园林花园,玲珑、精致、古朴中透着一丝典雅,犹如走进一曲温懦、悦耳的评弹之中。徜徉在绣阁、书房、水谢、站台、花下,曾经发生在这里的爱情故事会勾起你尘封的心弦。  “翠娥就是在这里与方卿相会的!”在后
期刊
每年春节,云南的元阳梯田都会吸引大批“色友”(摄影人之戏称)前往。朋友洋葱已经有好几个春节呆在元阳了。在他的多番引诱下,我和老野、小Y终于下了决心,坐上老野那辆心爱的切诺基,在清晨的霞光中离开珠海,向着云南方向进发。    梯田太迷人。我们差点翻落悬崖    穿过云南省那条长长的个旧仙人洞隧道后,我们的车就仿佛开入了一条迷雾长廊,整个哀牢山脉笼罩在漫天的浓雾中,前方数十米的车子不开雾灯就无法辨认。
期刊
陪从北京来的她去海螺沟看冰川。一路上,我卖弄一知半解的冰川学问:第四纪冰川完全是魔幻时代,北半球物种大量灭绝,现在猜想地球当时产生了极端的念头,而宇宙似乎在用强大的法力挽救,号召北纬31度上的地壳们隆起突围冰川白色的恐怖。结果,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等沿緯度带东西走向排列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横断山横空出世,主峰贡嘎以海拔7556米的巍峨,以南北走向的叛逆姿态与强势的青藏高原对峙,毫不示弱
期刊
在隶属于中国北方沿海地区的黄海和渤海,每年举办的民间祭海活动一共要有两次。新春的那次就是在农历正月十三日祭拜海神娘娘。  说起海神娘娘,无论你到了海边哪个村庄,都会有人绘声绘色地讲起她的故事,好像同样的故事在每个村庄都发生过。我做过考证,海神娘娘是打鱼人自己塑造出来的偶像,传说她是一位美丽贤惠、勤劳善良的渔家女,丈夫在出海打鱼时遇到了风浪,葬身大海。从此以后,这位渔家女只要遇到风雨雷电遇到海面涌起
期刊
在路上,她找到了她想要的    早在十多年前,红海湾神话连同珠海“万山群岛”的开发以及首发西藏珠峰团、稻城团,已经使劳少萍成了业内红人。她的几乎每一个新灵感,每一处新构思,总会在不经意间成为旅游热点。其中最大胆的创意是1998年组织了世界首次“珠峰集体婚礼”,她希望在圣洁的珠峰上举办的婚礼,能使每一对新人都刻骨铭心。  而这些成功的策划,与其说她是用脑袋想出来的,不如说是用双脚走出来的。  在劳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