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山西雾霾问题分析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l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人类也将无法生存和发展。近年来,雾霾现象频发,一直困扰着我们的生活,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利,甚至直接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因此很多人开始对雾霾现象进行思考。这是人类能否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问题。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找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另外也要需要从哲学的立场上和物质变换的内涵去研究 。对此,马克思有着深刻的论述。马克思的物质转化理论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以及物质循环再利用的论述,它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物质改造观有着着深刻的生态思想。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理论分析试图利用山西的雾霾现象作为引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变换思想进行分析,从而试图转变人类的错误自然发展观念是关键所在,在物质变换思想的指导下对人类的思维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化理论。
  关键词:马克思;物质转化理论;雾霾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10-0037-03
  人们为了最大化地实现经济利益,越来越趋向于在最大程度上的压榨已经拥有的这些资源。从工业革命以来的这段日子可以看出,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之下,人类对自然开展了疯狂的开发,只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从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有所节制的开采,这很大程度地破坏了自然的某种生态平衡。2013年“雾霾”二字成为年度关键热词,山西也在不断地遭受雾霾袭击,且雾霾天气也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但是这是天灾更是人祸,深层次反映了人们思想上的认识问题。要从哲学角度进行追问,造成雾霾天气的出现,主要还是由于人类在开发自然的过程中没有把对自然的保护放在第一位,过度的开发造成了无法避免的环境问题。山西雾霾现象的出现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面对越来越严重的雾霾,有必要在反思的过程中反思和寻求解决办法。
  生态环境主要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人与自然矛盾的加剧。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物质转化是实现人类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说,以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为第一步指导,有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思想对于我们解决山西的雾霾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雾霾天气的背景反思
  1.1 雾霾的基本情况和危害
  雾霾天气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阶段。雾霾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和尘埃,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会形成一定的天气现象,所谓的雾霾天气,雾霾会降低城市的能见度。
  1.2 山西的雾霾天气的研究现状
  山西是全国能源重化工之地,是煤炭之乡。山西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种类齐全,且分布广泛。煤矿采空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煤矸石自燃释放的瓦斯,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可是,随着近年来的大量开采,山西的煤炭已呈现枯竭之势。煤炭经济的辉煌时代已经逐渐过去,山西日益严重的问题是空气污染和雾霾,远远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此外,煤炭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粉尘污染,给煤矿工人带来了严重后果。它是加剧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之一。山西煤矿业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已经给当地发展造成了压力。
  1.3 山西雾霾天气产生的社会根源
  (1)它是矿山废气污染。作为煤炭大省的山西,矿山的废气污染特别严重。
  (2)它是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灰尘。运输系统中的煤炭运输会引起相当惊人的煤尘。此外,煤炭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量也很大。
  对于山西雾霾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综上所述,山西对雾霾的研究逐渐深化和细化。雾霾的人为来源可归纳为三大方向:一是钢铁、煤化工等生产领域的一次能源排放,二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二是建筑扬尘。
  从雾霾产生中的成分来看,PM2.5是空气质量恶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但还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起着很大的作用。
  2 马克思物质变换概念的基本内容及含义
  一般认为,马克思所使用的“物质变换”概念有三个含义:
  2.1 社会物质变换
  社会物质的转换是有用劳动的产物,而不是另一种有用的劳动,即劳动产品的交换。
  通过交换商品,从不使用它们作为价值用户的人转向使用价值用户的人。商品形态的交换是商品交换发达社会中社会物质转化的媒介,它包含着资本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2.2 自然物质变换
  自然物质转化规律是指物质的结构、形式和变化规律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
  2.3 人与自然的物质转换
  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们应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化。自然有它自己的物质转化,但面对人类的意识,它是被动的和被动的。人一定要“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在人类物质生产实践中,劳动直接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物质转换关系。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在人类和自然物质的转化过程中,自然物质被消耗减少而无法得到补偿,这阻碍了自然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新陈代谢,从而破坏了人类之间的物质转化。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原因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化,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的物质转化的裂痕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恩格斯对人类活动所造成的自然变化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都是一个整体的关注、思考。在人与自然的物质转化过程中,事实超越了人类无法预见的后果。
  警告我们不要過度沉迷于大自然的胜利。每一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在报复我们。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一天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并学会理解我们对自然造成的更近或更远的影响。”生态危机这一切都危害我们的生活。由此可见,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矛盾,原有的和谐平衡关系开始破坏,不和谐现象频频发生,雾霾天气也开始大规模蔓延。因此,有必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协调人与自然物质转化的关系。   3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对山西雾霾原因分析
  3.1 关于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思考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根本关系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化。人是自然的产物。人作为自然的存在,是自然的产物,最终回归自然。人依赖自然,生活于自然之中。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人类对自然的依赖也是全面而持久的。因此,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不断地与自然交换物质。
  一旦物质转化受阻,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将受到威胁,繁衍将难以继续。
  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這表明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转化的基础。人与自然的物质转换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物质转化的实现,为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和能源。同样,这也有利于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改造能力的逐步提升,人类和自然物质转化的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当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控制下,人类开始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导致物质循环的破坏。
  出现诸如气候变暖、还有现如今的雾霾等问题,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物质变换的阻滞。
  正是由于人与自然之间正常的的物质变换过程发生了断裂,才导致了诸多生态环境以及雾霾问题的危机。为此,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体现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升华和发展:这种劳动的物质转化必须在正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超出自然的范围。如果人类对物质的非理性活动减少了物质的消耗,并不能及时得到补偿和修复,就会破坏自然的物质转化,防止人与自然之间物质的转化。因此,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善待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化。
  3.2 物质变换断裂是山西雾霾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物质转化断裂的本质实际上是自然界的异化。在解释“自然异化”本质的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人类历史各时期生态环境失衡的根本原因。马克思认为,从根本上说,物质转化和断裂的问题,即生态环境,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物质生产实践造成的。
  所谓的马克思“自然的异化”就是人类的自然改造也成了支配人类的盲力。人类对自然秩序的干预、不合理的劳动活动导致人与自然的物质转化。
  正如一些学者所说的:“马克思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割裂开来,即人在人的介入下的异化和惩罚,这就是所谓的自然异化。”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化是一个连续循环的双向过程。
  在人的劳动活动的基础上,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循环可以通过人与自然的物质来实现。如果人类只要求自然,不回归自然,或回归自然多于自然能力,就会造成人与自然之间物质的变化,生态环境失衡的问题。
  在生态危机频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城市中,人们很难想象“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如何谋求社会进步”,人们往往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物质财富的积累和过度。把自然资源带到自然世界中,自然就会自我恢复。环境承载力超过其最大值,导致“自然异化”现象。
  在处理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这一对矛盾中,山西作为煤碳之乡,不合理的使用煤炭,重污染条件下,燃煤的比例大幅度增加,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山西雾霾的主要来源。而且人们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重视环境保护,这就造成“煤炭采出越来越多,经济效益越来越高”的假象。这种短期利益的承认导致了煤炭和矿业的无限制开采,导致了煤炭资源的过度消耗,也带来了影响环境权益;而且山西过去,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保护模式,即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对被破坏的资源进行处理和修复。然而,环境是不可逆转的。当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就无法由人力来修复,最终以不合理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而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断裂。
  3.3 物质变换受阻是山西雾霾产生问题的直接原因
  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转化的直接阻碍。物质转化的障碍使得生态环境的生产无法顺利完成,生态失衡无法恢复,环境污染无法得到净化,最终造成山西雾霾现象的严重危机。
  合理的产业结构和部门的协调比例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马克思所要求的两大类之间的比例协调的重要体现。要实现物质转化的顺利转型,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但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较为突出,各部门之间的物质循环存在障碍。
  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过大。
  山西经济结构不合理,各部门比重不高,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发展滞后,第二产业突出,第三产业尚未完全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第三产业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信息产业和服务业和其他无公害产业主要以消费少、环境友好为主。产业结构不合理,必然加剧物质转型的难度。
  二是山西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能源重工化基地。重工业加速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阻碍了物质循环。然而,重工业,如化工、钢铁、制造等行业,消耗无机材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不可能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物质变化。因此,在经济结构中,重工业占主导地位的第二产业比重越重,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越多,物质循环障碍越大,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此外,煤炭、石油、化工、冶炼等矿业第二产业仍然存在大量的污染密集型产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必然会排放大量的工业“三废”,环境污染和雾霾天气的叠加,就造成了山西雾霾天气的困扰。被污染的生态环境如果除了自然的自净能力外,自然物质循环将被破坏,导致环境中的恶性循环。
  4 运用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作为山西雾霾的解决思路   4.1 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是解决山西雾霾的首要任务
  从山西的环境污染分析可见,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物质转化的破坏,物质的转化导致了山西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现象。因此,要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就必须对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进行合理的调节控制。马克思在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思想中强调人类要取于自然,还于自然。其实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社会问题,为此通过物质变换而提出了解决山西雾霾现象问题的思路。在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过程中,山西应坚决摒弃牺牲经济增长的环境发展模式,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对立。要认识到强化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抓环境保护就是抓发展,真正达到山西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双赢局面。
  4.2 促进物质变换是解决山西雾霾问题的关键所在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山西雾霾的问题,还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层次,因为产业结构对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要使得产业之间物资变换顺畅,物质资源消耗减少。由于山西的长期经济政策在重工业发展中处于优先地位,第二产业的发展异常突出。使用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煤和其他化石燃料,消耗更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这些未经处理或无害的有害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从而造成了大气污染,从而形成了雾霾,对生态环境影响极大。因此,要加快山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间物质转化,促进山西第二产业的发展,减少物质消耗,减轻比重,这样必然会对山西的环境和减少雾霾具有重要意義。
  5 结语
  综上所述,山西雾霾是可以治理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同样,它的治理过程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但是说到底,山西雾霾污染就是一个哲学问题,是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关系的对立,即人与自然矛盾的尖锐化。所以我们必须要运用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来分析,不仅有助于分析山西雾霾现象的成因,而且也为山西雾霾现象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无论是山西的发展经济还是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归根到底解决生态环境它是促进人与自然的转化,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1 卷[M].人民出版社,1972:181.
  [2]Erland Marold: Everything Circulates: AgriculturalChemistry and Recycling Theories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Nineteenth Century? , Environment and History [J].2002,(08):7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人民出版社,1963:42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人民出版社,1974:926、927、117.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551、552、552-553、201、202.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是二十一世纪科技创新进步的源泉,如何提升21世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国家未来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干
目的观察川芎嗪和尼可地尔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并将二者进行对比观察.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5只,随机分为川芎嗪组(Ⅰ组)、尼可地尔组(Ⅱ组)、生理
回顾分析我科院前转运途中的205例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途中护理经验及护理对策。认为车内设施配备的完善、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的处理、有效心理护理是保证安全快速转
摘要:犯罪嫌疑人的知情权与其委托律师辩护权、无罪推定权等共同构成了刑事诉讼的权利体系,但是我国现行立法对其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犯罪嫌疑人不能很好地行使其其他权利,因此,希望将来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对此予以重视。  关键词:犯罪嫌疑人的知情权;告知义务;程序正义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10-0040-02  在刑事诉讼中,诉讼参与人依照法
摘要:中日两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关系与渊源,很多方面都是相似与不同共存。色彩文化也不例外。中日两国人民看待白色就有着不同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意识。  关键词:中日;色彩;白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6-0025-03  色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色彩世界里,黑色和白色是区别最明显的两种颜色。每当我们想到黑色,脑海
摘要: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往往会引起跨文化理解的失落或扭曲,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多视角的阐述分析,指出中西文化不同对英汉互译的影响,得出部分有价值的结论,以期作为英汉、汉英翻译的深入研究的参考。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英汉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8-0000-00  1文献综述  翻译是使用各种语言的人沟通的桥梁,是把
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同型半胱氨酸的来源、代谢和影响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
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一直是左心室功能障碍的一个指标,其在左心室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中的作用报道不多,且有争论。本文前瞻性
梅毒是一种由苍白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累及全身各器官的性传染病,其中心血管损害多在感染后10~25年才出现临床症状而被诊断。近年来,随着超声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梅毒性心血管
目的探讨左心房功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4例,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超声心动图下左心房功能各指标.结果预后不良患者左心房功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