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关于人的主体性和客体性的规定

来源 :河北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ng1987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人”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核心。在理论的阐述过程中,他通过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思维和存在统一说的批判,确立了其“人本主义”的特殊命题。在费尔巴哈看来,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正是这样的人构成了思维和存在相统一的唯一实在的基础。 一、“人”——作为主体的规定 费尔巴哈在《未来哲学原理》及《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中,对人的主体性作出了多方面的规定和说明。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运用到了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课堂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从学生的主体性、教具的使用、教师评价语
改革语文教材,我以为当务之急必须先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基本篇目要典范,稳定。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篇目,有些文章仍不太合适。①很难读懂的文章。②已不适应
摘要:晏殊是我国词史上一位独特的词人。“太平宰相”的身份也许是文学创作的不幸,然晏殊却能凭借个人的才华,于富贵中开创一片新天地,这正是他得以成功之处。学者们历来对晏殊词的评价离不开“富贵”二字,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即以意境为切入点,来探讨晏殊词中的理性意识和行为,以及蕴藉隐忍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晏殊 意境 理性 隐忍    晏殊是北宋词坛上影响较大的词人,被认为是“承南唐余绪,开宋词先声”
<正>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问题,最近在史学界出现了一些新的观点。《河北学刊>>1988年第6期上发表的钟兴瑜的《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定性辨析》一文(以下简称“钟文”),就很有代表性该文认为毛泽东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论述是不科学的,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说法也是不确切的。我认为,钟文所涉及的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有必要加以进一步的探讨。所以,笔者不怀浅陋,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同仁。
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抓住要点直接了当地回答,称为直答;另一种是旁敲侧击拐弯抹角地回答,称为曲答。日常生活中常常用直答,而课堂教学则多用曲答,它能受
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
世界因缤纷的颜色而变得鲜亮多彩。在英语王国中,赤橙黄绿青蓝紫不仅仅是颜色,它们的背后有着更丰富的民族风俗和文化意蕴,生动传神地表达了人们的感情。  一、 Red汉语中,红色是吉祥喜庆的颜色,而在英语中,红色却不怎么好。例如:  This factory is always in the red. 这个工厂总是亏损。  in the red表示“亏空、负债、赤字”。它的反义词“有盈余”则用in th
一、供料议论文所供材料的类型。 1.论据型。材料本身能说明一个道理,如《一则新闻的启示》:“菲律宾前任总统马科斯被迫出走美国,新当选的阿基诺夫人重新组成新政府,劳雷尔
文学作品中以“三”字为标志的情节安排方式叫三叠式结构。这种表现手法,在描写人物、事件时,前后三次都有重叠的变化。三叠式结构是由中国古代口头故事创作演变而成的具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