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在新闻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989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播新闻采制》通过实施基于项目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从知识结构、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积极调整教学思路,以适应传媒科技发展和行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新闻实务;课程;研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8-0133-02
  
  
  一、“学”“术”并重的教学设计理念
  新闻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业务能力始终是新闻专业学生求职的敲门砖,而新闻实务类课程又是将新闻学理论转化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核心课程。《广播新闻采制》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实务类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广播新闻理论知识,了解当今广播媒体专业实践的发展动态,而且要能够熟练运用专业设备完成广播新闻的采、编、制、播等实务操作。面对广播媒体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的趋势,以知识、能力、综合素质三个维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课程实施了基于项目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来源于以现代认知学习理论与杜威实用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建构主义思潮。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通过不断的积极实践,建构自己的新的知识和经验。引入这种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课程设计了具有现实针对性的项目,引导学生投身到真实任务的实践活动中去。这种学习方法可以使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新闻现实相对接,提升学生适应行业所需的“关键业务能力”。
  突出新闻实务的“术”,并不是片面强调技能化。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的第一届系主任特科特•威廉说过:“对于新闻教育来说,仅仅培养工匠式的人物就像剪刀只有一片刀刃而要去裁剪衣服一样,是不可行的。”[1]因为大学教育中的技能训练不同于简单的职业教育,不仅仅教他们怎样做(know-how),更应该教他们为什么这样做(know-why)。
  研究性教学是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合作互动的情境中探索问题、掌握知识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对改革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课程通过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强调“学”与“术”并重,在专业技能传授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新闻意识、职业伦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上手快”而又“后劲足”的高素质人才。
  二、以“能力”为指向、基于“业务流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在《哈佛报告:新闻学院的课程改造》中,研究者认为“尽管有关新闻生产过程的内容可以抽象地教授给学生,但是如果关于它的课程以实践性的新闻作业为背景,并要求学生在创作新闻产品时将整个新闻生产过程考虑进来,那么新闻教师会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会增强。”[2]
  课程打破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的传统课程内容体系,以广播新闻采制的业务流程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通过设置四个实训项目,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广播新闻实务操作,贴近媒体的真实需求。同时,以“项目”为纽带,课程将理论教学内容精心编排为四个大的专题:广播新闻策划、广播新闻采录、广播新闻编播和广播新闻制作。在着力培养学生策划、采编和制播能力的同时,课程更强调学生传播效果意识的培养,根据每次项目的具体要求、展开过程和实施成果,通过研讨教学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探究“传播什么”、“如何传播”与“为什么这样传播”,将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塑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此外,在学期末,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设计了“广播节目创意大赛”的教学环节,通过评选最佳节目、最佳团队、最佳主播等奖项,为学生提供一次自行设计广播节目的平台,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对广播媒体的调研,设计出具有一定新意的节目形态,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基于项目的教学设计中,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通过理解、掌握并熟练完成广播新闻业务的各个环节来训练专业实践能力。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遵循着基础技能为综合技能服务、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的理念,最终形成了“广播基础技能—广播综合制作—节目创意设计”的进阶式教学内容体系。
  
  
  三、以“思维”为核心,构建“合作”、“探究”式的教学环境
  新闻实务类课程的教学不仅应是传授实用知识的过程,也必须是开启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大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应与新闻敏感、责任意识等专业思维的培养相互交融。《广播新闻采制》基于项目的学习是在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的结合中完成的。真实情境是指采取大班课堂讲授、课后小组实训、小班课堂研讨的方式,虚拟情境是指学生在课程创建的校园播客中进行互动学习,二者有机整合、相互支持,共同构建“合作”、“探究”式的教学环境。
  1.大班授课的“情境模拟互动”。1989年,Brown.Collin和Duguid.P首先在名为《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一文中提出了情境教学的概念。他们认为知识只有在它们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教师应通过创设具体的场景或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在大班授课中,教师让学生课前准备一条自己喜爱的新闻,上课时进行现场播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评点,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播新闻能力,而且使学生在播报过程中真实地体验声音传播的节奏和情绪变化,感知广播的魅力。在“广播现场报道”的讲授中,教师事先准备好背景材料,模拟新闻事件的现场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展开提问和解说,模拟结束后评点总结,让学生在实际的报道氛围中深化对现场报道采制模式的理解。
  2.小组实训的“协作知识建构”。在大班理论讲授之后,教师布置具体的项目,要求学生组建小组、展开实训。为了促进小组实训过程中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课程通过创建大喇叭校园播客,营造“协作知识建构”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协作知识建构(Collabo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是个体在特定的组织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成某种观点、思想、方法等智慧产品的过程。[3]播客作为Web2.0时代的典型应用,其以用户为中心、参与、共享、协作、创造的理念,与“协作知识建构”不谋而合。基于校园播客的“协作知识建构”可以分为共享、论证和创作3个环节。以“广播新闻节目制作”实训项目为例,首先是教师将优秀的广播新闻节目作品上传到播客,各小组成员也将自己的节目构思发布在小组空间内进行共享。接着各小组成员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形成更为完善的小组观点,建构协作知识。最后,小组在协作知识的基础上创作广播新闻节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在播客发表评论进行指导,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实训的进展状况。学生也在不断的重组经验、创作表达和分享交流中建构知识,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发展。
  3.小班研讨的“专业理念内化”。在小组实训完成后,针对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及结果展开小班课堂研讨。一方面,小组代表展示该组的项目作品,师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使实践该项目所用的理论和所得的经验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知识链中;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不同学生同题作品的比较,或是学生作品与同类题材经典作品的比较,使学生体验、领会优秀作品中所蕴含的新闻理念、专业操守和传播艺术,启发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意识。
  四、以“综合素养”为目标,实行多元化、形成性的评价机制
  进行课程改革后,课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从原来以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多元化、形成性的评价机制。首先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外,引入学生的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其次是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课程成绩由平时考勤、作品质量、报告质量和研讨表现四大部分构成,其中平时考勤主要指学生到课情况、课堂纪律和发言情况,作品质量由四次实训项目作品的质量构成,报告质量包括实训报告质量、研讨报告质量和广播节目分析报告质量三项,研讨表现主要根据学生课外小组研讨和小班课堂研讨的情况来考核。这种评价方式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要求。
  同时,基于项目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的过程,它注重的不应只是最终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完成项目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各项能力的培养。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作为一种评价机制,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课外收听广播节目、参与小组合作、项目完成情况以及课堂研讨交流等多方面的过程性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适时反馈给学生,实现引导和督促学生去主动学习。
  五、结 语
  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较少提问和质疑。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只有在课下做更为全面、深入的学习和准备,才能真正担当起学生思想的引导者与课堂活动的催化剂。基于项目的研究性教学还要求教师创造环境使学生建立相互支持、互相激励的关系,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黄鹂.美国新闻教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 李希光.新闻教育未来之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基于网络的协作知识建构及其共同体的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4).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南京地区为例,分析我国地方性体育媒体的发展现状,以期为地方体育媒体面临的困境提出一些对策,促进地方体育传播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媒体;本土化;媒介融合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8-0062-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推动了媒介产业的发展,再加上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使得人们对体育的信
期刊
摘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对事物作用机制的分析也应基于其内在原因的立场来解释。本文基于植入式广告叙事思想的内在动因来阐释它的说服效果。通过对植入式广告叙事思想运作机理、诱发对符号意义的追求、品牌叙事提升品牌忠诚、未来消费幻想的满足等方面的阐述来展示植入式广告内在的说服魔力,为国内植入式广告运作不规范的引导提供参考。  关键词:叙事思想;电视叙事广告;植入式广告  中图分类号:G206
期刊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重要的媒体议题,媒体通过自己的报道框架对大学生就业这一主题进行呈现。大学生就业这一框架究竟是怎样的?大学生就业这一议题又是怎样通过框架来呈现的?对大学生就业,什么样的报道框架是合理的?本文利用台湾学者对框架的高、中、低三层分类方法,以《中国青年报》2006-2010年对大学生就业议题的框架为例,探索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框架议题的变化过程,为大学生就业这一议题寻找合理的框架。  关
期刊
摘要:凤凰卫视在运作历史题材纪录片栏目时秉承“开拓新视野,创造新文化”的媒体定位,提出了“另类选择”和“拾遗补缺”的选题策略,在具体操作上坚持差异化运作,为内地观众提供更加多视角和多元化的信息,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功。  关键词:历史题材纪录片;选题;凤凰卫视  中图分类号:G229.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8-0091-02       晚间黄金时间,全中国都
期刊
摘要:我国四级办台的格局,把省级电台推到了广播业界“中坚力量”的位置。尽管各省级广播电台都坚守“新闻立台”的办台准则,但受制于新闻成本高、人员综合素质要求高、新媒体冲击等多重因素,省级新闻台近年来一直处于当地市场份额不小满意度却不高,只能立台而不能强台的尴尬境地,难以匹配中国广播“中坚力量”的版图格局和广播业界崛起振兴的时代重任。  为此,最近几年我国省级广播新闻台纷纷开始朝着建设专业类型化新闻台
期刊
摘要:线条是东方艺术中最重要的造型方式,本文研究的是排除了色彩因素的水墨线条。墨线具有极为丰富准确的表现力,传达出细腻的情感,给人以东方的审美感受。墨线这种传统的语言运用在平面设计中,展示出其更丰富的个性和表现力,具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性,散发出其独特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墨线;线条;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8-0105-02
期刊
摘要:2010年底《让子弹飞》在国产影片市场一炮而红。影片的成功来自诸多因素,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来自于片方以精英人士和普通受众的分享为基础策划的口碑营销。本文认为目前在业界流行的口碑营销理论上来源于传播学上的两极传播理论,实践操作上则始于电通公司提出的AISAS消费模式。口碑营销的形成基础也因此决定了企业在操作口碑营销时要注意从意见领袖、口碑内容与渠道及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四个方面去突破。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森林防火》已创刊27年,形成了自己的优势,本文对《森林防火》的办刊实践从坚持办刊宗旨、用心经营期刊,拓展期刊生存空间以及高质量的完成期刊编辑、出版环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为更好的发展期刊,促进森林防火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防火》;办刊宗旨;经营期刊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8-0115-02       《森林防火》是
期刊
合,会议上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于是,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融合正式开始提上日程并走向大众生活。文章就从时下媒介热点“三网融合”说起,用传播理论重点探析广播和电视媒体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和动向。  关键词:三网融合;核心竞争力;内容为王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8-0097-02    一、引言:三网融合面面观    2
期刊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依附于新媒体而出现的各种新形态逐渐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淘宝网的出现,不仅掀起了网上购物的热潮,也为人们自主创业提供了一个平台。伴着淘宝网的逐渐成熟,上网逛淘宝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习惯,淘宝网还为人们结交朋友提供了便利。可见,淘宝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淘宝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种未来购物趋势。  关键词:新媒体;淘宝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