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研究不同时期应用微生态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应用价值,将80例结直肠癌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术前72 h开始应用微生态肠内营养,B组患者术前24 h开始应用微生态肠内营养,比较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炎症反应、术后营养风险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A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恢复普食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患者手术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
【机 构】
: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二科 河南平顶山467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不同时期应用微生态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应用价值,将80例结直肠癌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术前72 h开始应用微生态肠内营养,B组患者术前24 h开始应用微生态肠内营养,比较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炎症反应、术后营养风险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A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恢复普食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患者手术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前6 h NRS 2002评分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果表明,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72 h开始应用微生态肠内营养,与术前24 h应用微生态肠内营养相比能够更快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术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术前短期的营养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为观察乳果糖口服液治疗产后便秘的疗效,将176例产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的排便情况、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疗效相当(P>0.05);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周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以及停药后第1周,观察组患者的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更高(P<0.05).结果表明,
为探究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便秘情况及影响因素,将98例冠心病PCI患者分为便秘组53例和非便秘组45例,进行影响老年冠心病PCI患者术后便秘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98例冠心病PCI患者中53例(54.08%)术后发生便秘情况,其余45例(45.92%)为非便秘患者,便秘组患者便秘临床积分为(7.34±1.05)分,非便秘组患者便秘临床积分为(4.61±0.72)分,便秘组高于非便秘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液体摄入量、术
为探究骶管麻醉与肛周浸润麻醉在微创肛肠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接受微创肛肠病手术患者107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肛周浸润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骶管麻醉,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后体征变化、临床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组患者麻醉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aO2)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起效时间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
为分析新生儿行肠造瘘术后营养状态变化及其危险影响因素,收集156例新生儿行肠造瘘术患儿的病历资料.采用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评估患儿术后营养状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术后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患儿进行肠造瘘术后发生营养不良60例(38.46%),营养正常96例(61.54%).单因素结果显示,男性、早产、低出生体重、空回肠闭锁、双腔造口、高流量腹泻为术后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出生体重、空回肠闭锁及高流量腹泻是造成患儿肠造瘘术后营养不良
为观察晚期大肠肿瘤患者开展姑息护理的措施与效果,将晚期大肠肿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5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B组患者给予姑息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护理后,B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QOL)明显高于A组(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结果表明,对晚期大肠肿瘤患者采用姑息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睡眠和生活
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笔者采用笑气吸入用于肛门病患者术后换药镇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rn临床资料:本组男800例次,女1200例次;年龄18~70 岁;病程2个月至30年.其中内痔、外痔、混合痔1300例次,肛裂120例次,肛瘘、肛周脓肿、坏死性筋膜炎580例次.
为观察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及盆底肌训练促进肛门功能康复的效果,将7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均实施直肠癌保肛术,对照组患者于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于术后采取盆底肌训练,比较2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1个月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排便情况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排便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果表明,直肠癌保肛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肛门功能
为观察姑息护理干预措施在终末期结肠癌脑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80例终末期结肠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姑息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癌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疼痛数字评分法(N 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姑息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终末期脑转移结肠癌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负性情
为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在直肠癌切除术后患者的效果,将132例直肠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营养状态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上臂肌围(AMC)以及血红蛋白(HGB)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对直肠癌切除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指标,
为观察激励式护理模式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将86例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激励式护理,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效能感(GSES)及生活质量(SF-36)情况.结果显示,2组患者入院时GSES、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对直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