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侗族传统工艺传承群体建设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代社会的文化变迁,与许多传统文化一样,通道侗族传统工艺在与现代文明遭遇和碰撞的过程中,也面临新的挑战,其中后备人才缺乏、现有传承群体整体素质不高成为侗族传统工艺传承发展的突出瓶颈。针对这种现状,采取不同的培养、培育和培训模式,加强核心传承群体、新生代传承群体和一般参与性传承群体的建设,能有效提升侗族传统工艺传承群体的整体素质,促进侗族传统工艺薪火相传。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怀化市最南端,地处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处于桂林和张家界两大旅游圈的叠合辐射区。该县侗族文化源远流长,保存完好,被誉为“侗族文化圣地”。建筑文化方面,鼓楼、凉亭和风雨桥被誉为侗族建筑“三宝”,形式多样、结构独特、技艺高超,不用一钉一铆。民族服饰与织绣方面,侗锦、侗族服装(芦笙装、戏服、便装等)、首饰、头饰(以银饰为主)、布鞋以及侗族蜡染、扎染等均别具一格,特色鲜明,其中侗锦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他传统工艺方面,剪纸、芦笙、竹雕、木雕、竹编、银饰、草编、藤编等品类繁多,美观实用,无不表现了侗家人的勤劳与智慧。独具特色的侗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为通道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提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当前,侗族传统工艺传承人的代际断裂颇为严重,年轻一代多不愿继承学习,非遗发展后继乏人,如目前通道县内织锦者多为40岁以上的妇女,40岁以下者为少数,20岁左右者最少,技艺面临渐成记忆的尴尬。而且,现有传承群体主要通过师傅带徒弟、近亲传带等方式获得技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民族文化、美术理论、艺术设计等方面的教育,而现行的传承者培训往往着眼于经济效益,只注重技艺传授,对传承者的知识水平和艺术修养未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侗族传统工艺传承群体建设、整体提升传承群体素质显得尤为迫切。
  根据参与侗族传统工艺传承的深度、广度及发挥的作用,传承人可以分为核心传承群体、新生代传承群体和一般参与性传承群体。根据这三类传承群体的不同情况,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加强这三类群体建设,能有效提升侗族传统工艺传承群体的整体素质,促进侗族传统工艺在当今时代的传承与弘扬。
  一、核心传承群体建设
  核心传承群体,是指那些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突出成就,并愿意将自己所知道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原汁原味地传授给后人的某些自然人或群体。这类传承人经验丰富、技艺精湛,但他们的文化视野、艺术修养、审美水平和融合创新能力均有提升的空间。
  面向这类传承群体,可开办高级研习班等,聘请知名艺术家、知名设计师、院校艺术教授等担任培训师,开展专题培训,着力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审美水平、设计理念和融合创新能力等,提高他们的传承能力和传承质量。例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作为首批入选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参与院校的湖南省唯一高校,依托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开办侗锦培训班,开设艺术设计、审美陶冶等模块,培训了粟田梅等侗锦大师17名。这些参加培训的侗锦传承人纷纷表示,研修培训使他们拓展了眼界,提升了技艺,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思新颖、制作精细的作品,更有信心和能力推进侗族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二、新生代传承群体建设
  新生代传承群体是指以传承传统工艺为业或深度参与传统工艺传承创新的新一代年轻人。青年学生具有较好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在传统工艺传承创新方面具有深刻的影响力和独特价值。因此,可将传统工艺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渗透到专业教学,融入教育活动,延伸到第二课堂,让传统工艺进入校园,走进课堂,使教育教学与传承保护融为一体,着力培养传统工艺的新一代传人。
  通道侗族自治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通道县唯一的中职学校,该校开设了工艺美术专业、服装艺术设计、旅游等专业,建设了侗族手工刺绣非遗工作室、侗锦织造非遺工作室、侗族传统工艺实训基地等,将侗族根雕、竹编、木雕等融入工艺美术专业课程,将侗族服饰融入服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将侗歌、芦笙等融入旅游专业中。学校还成立了芦笙队、侗族歌舞表演队等,在培养学生侗族传统工艺的同时,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展示等活动,激发了学生传承保护传统工艺的兴趣,有助于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湖南省唯一的工艺美术类高职院校,自建校以来,该校以传承弘扬湖湘非遗为己任,构建了“非遗进校园、技艺进专业、大师进课堂”的非遗教育体系,全面传承发展湘绣、陶瓷、竹艺、根艺等民族工艺和优秀文化。2015年,该校与通道侗族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结为对口帮扶学校,又将侗锦、侗族服饰、侗族剪纸等侗族传统工艺融入服装与服饰设计、民族服装与服饰、工艺美术品设计等专业教学中,专门开设了《侗族服饰》《侗族织锦》《侗族传统手工艺设计与制作》等课程,聘请侗锦代表性传承人粟田梅等大师担任兼职教师,工艺大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同堂授课,为侗族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培养既懂创新设计又懂工艺制作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一般参与性传承群体建设
  传统工艺作为一种大众遗产,它的草根性和民俗性决定了社会大众参与的必然性。一般参与性传承群体是指浅层次参与传统工艺传承、研发、宣传和推广等活动的社会大众,通道侗族传统工艺一般性传承群体的建设可采取以下三种途径。
  (一)培养通道民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由于受政治、经济、教育、现代传媒等外界强势文化的影响,侗族地区的民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日趋淡化,部分侗族民众缺乏对自己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更谈不上深层次地去思考保护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因此,须加强对内宣传,使通道民众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一种民族情怀、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来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保存侗族传统工艺的原生态生存土壤。
  (二)培养通道少年儿童对侗族工艺的亲近感、亲切感
  按照社会分层理论,一个群体是由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辈分的人群构成的,不同的辈分不仅是生理学意义上的“传宗接代”,而且是文化的“前赴后继,代代传递”。由于社会的发展,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民众观念等的改变,原本人们习以为常、作为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某些传统工艺逐渐脱离了人们的生活视野,处于濒临消亡的状态。这些工艺文化实践,中老年人大多都亲身经历过、参加过,而少年儿童对此印象不深。因此,要想使侗族传统工艺传承下去,除了培养侗族民众的认同感、自豪感和保护意识外,还应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熏陶教育。通道各中小学把侗歌、侗戏、侗绣、侗锦等非遗引进校园,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接触、感知侗族非遗,培养他们对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的亲近感、亲切感,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使侗族传统工艺的群体传承得以延续下去。
  (三)扩大侗族传统工艺的传承群体圈
  传统工艺的传承群体,不应局限于原生地民众,而应加强对外宣传推广力度,加大对社会爱好者的培训力度,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侗族文化,关注侗族工艺,自觉成为侗族传统工艺的传承者、传播者和推广者。
  四、结语
  侗族工艺承载着侗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反映了特定区域的文化历史演变过程,是特定区域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的表现形式,其精髓在于技艺,而技艺只能以人为载体。因此,针对不同的传承群体采取不同的培养、培育和培训模式,是促进侗族传统工艺薪火相传的必由之路。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湘西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双驱五维’路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JK016BZY012)、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侗族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项目编号:16C054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法律文化具有全人类性的一面,同时,又受特定类型的思想和信仰的限制.强调中国法律史学中必须自觉引入比较法律文化之方法,放宽自身视野,从法律文化的人类共性与特性中,沟通传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与法学领域的关
西南涡东移是造成黄淮极端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2008 年 7 月 21 至 23 日,受东移西南涡影响,河南以及淮河流域出现 2008 年入汛以来范围大、强度强的区域性大暴雨过程 ;2009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教师素养是教师职业道德、教学理念、专业知识、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内在修养的综合,是决定教师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素养高低直接影响培养人才质量,更影响国家前途
清末修律过程中“礼教派”与“法理派”礼法之争是近代法制史经典的中西思想文化碰撞.本文试图通过对“礼法之争”的浅析,结合我国社会的法治环境,思考如何对待传统法律文化,
泰国曼谷港是东南亚泰国湾最大港口之一,位于昭披耶河东岸,湄南河三角洲,泰国是贵金属和宝石的交易中心,泰国大米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曼谷经济占泰国总量的44%,曼谷港承担着泰
本文以在军训期间开展的心理辅导真实案例为例,总结分析了在军训中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防止危机事务发生的有效方法.
一、欧洲侵权法原则概述rn《欧洲侵权法原则》(Principles of European Tort Law),是欧洲侵权行为法小组在广泛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起草的.这一些原则并非是对欧洲各国现行侵权
2017年2月11日起,《2007年内罗毕国际船舶残骸清除公约》(简称《公约》)对我国生效,弥补了我国沉船残骸打捞清除相关法律的不足,有利于保障我国航道水域安全及航运贸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