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赢 走向融合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st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产学合作教育事业与校企合作关系面临着经济体制市场化转轨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挑战。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建校30年来,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产学合作、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广泛借鉴国内外高校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加强与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燕化公司)合作,通过“找准互利共赢切入点、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和共同发展”,有效构建了“校企共赢、走向融合”的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建设新模式,明显提高了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体制改革给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建设提出新挑战
  
  1.从行业办学到政府办学,校企关系发生深刻变化
  1978年,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在国家特大型企业——燕化公司厂区内成立,与燕化公司实行紧密的、校企结合的办学体制——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燕化公司在实验、实习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学校提供帮助。2000年,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由隶属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划转为隶属北京市。行业办学转制为政府办学,在给学校带来一系列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学校与燕化公司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校企一体关系转变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平等合作关系。学校面临着在新的管理体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产学合作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作用的新挑战。
  2.校外实践和实习教学面临新挑战
  在计划经济时代,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是通过指令性计划完成的。随着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对学生实习安排的积极性不断下降,难度越来越大,校外实践资源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实践教学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第一,由于校企双方运行规律和价值取向存在差异,如何找准校企合作的切入点,破除双方在工程教育方面的隔膜与局限,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工程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关键。第二,仅靠感情或短期利益相维系,校企合作关系基础不扎实,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三,随着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加之实习安全方面的考虑,学生在企业真实工程环境中的实习越来越难。与此同时,学校新引进的大批高学历青年教师缺乏工程实践背景。因此,如何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将是学校面临着的新挑战。
  
  “校企共赢、走向融合”的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实践
  
  针对如何构建长期的产学合作、校企共赢的真实工程实践基地,解决工科专业学生实习难、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学校在“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及实践基地建设”(2002年教育部项目)和“一般工科院校高等工程教育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市级项目)等7个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教改项目、30多个校级项目的支持下,制定和实施了“回归工程计划”、“行业合作计划”等6大计划,主动与燕化公司密切互动,创出一个“校企共赢、走向融合”的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建设的新模式。
  1.找到学校实习与企业培训的需求契合点,达成工程教育的共识
  学校主动与企业沟通,共同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产学合作教育的成功经验,发掘双方的共同需求——学生工程实践教学和员工培训,由易到难,以互利共赢为前提,从具体的合作项目入手,以实质性的互利共赢成果激发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引发进一步合作的需求,引导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不断深入,有效激发了企业参与学校工程教育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为全面深入开展产学合作教育奠定了基础。
  2.创新组织管理机构,搭建校企合作桥梁
  学校经反复论证和精心设计,将原承担全校工程教育教学的工程实践部与学校燕山实习校区整合,成立了工程教育中心,赋予其面向全校开展工程实践教学和面向特大型企业开展合作教育两项职能,统筹协调相关专业学生到燕化公司的实习。工程教育中心成立后,与燕山石化负责职工培训的仿真中心和教培中心密切合作,成为学校与燕化公司合作的桥梁,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互利共赢的切入点和优质教育资源互补的契合点。
  3.校企整体规划,实行一体化的合作共建
  学校充分利用燕山实习校区地理上的便利,寻找并不断开发校企共同的利益契合点。无论是在仿真装置建设与改造过程中,还是在硬件建设和培训项目的设计过程中,校企合作双方按照“产权明晰、权责对等、互利共赢”的原则,创新组织机构,优化合作模式,走出了一条共建基础上的合作教育基地建设道路。
  双方共同规划并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建成了一批固化的标志性成果:改造燕化公司弃置多年的“二甲苯临氢异构”大型仿真生产装置和机泵拆装实习车间;新建了基于真实工程环境的PLC技术培训实验室和动力变电站仿真实验室;共同组建工程教育教学培训队伍,共同开发工程培训课程、设计培训项目、编写工程教育教材;共同实施对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开展的面向生产一线的实践教学与培训,共同监控培训与实践教学的质量;对学校燕山实习校区和燕化公司仿真中心的后勤服务设施进行一体化建设,厘清利益关系,形成了“产权清晰、权责对等、成本分担、利益共享”的事实上的准股份制合作。校企共同投入共建合作教育基地,提升了共建设施的附加价值,扩大了培训规模,提高了资金投入效率和设备、场地的利用率,显著提高了基地的教学与服务质量。
  4.校企彼此开发与开放存量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共享
  在基地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校企合作双方均向对方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开放,不断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利用企业现有培训设备和可接受实习的生产设施,校企共同组织燕化公司各分厂与学校各院系的“学生实习对接会”,将学生安排在生产厂进行实习。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根据企业的培训模式和先进的工程理念,校企共同投资改造仿真培训装置和实验室,既用于包括学校在内的高校教师和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训练,也用于学校开展服务企业的继续工程教育、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训,同时还为燕化公司及中石化全系统的员工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培训。校企双方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资源共享”的理念指导下,签署明晰产权归属及共同使用的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资产最大限度地为双方所用,合作关系不断得到巩固。
  5.“双主体管理—基层组织融合”的合作共管架构
  在平等互利前提下,校企双方建立了“双主体”合作共管机制,重大事项的最高决定权分别在学校行政办公会和燕化董事会——“双主体”须同时认可;组建的燕山实习校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基地建设与管理的一般决策及指导机构,实行双主任制,由校企双方主管领导担任,委员由双方相关部门负责人出任;学校的工程教育中心、燕化公司仿真中心和教育培训中心主管领导每月联合召开例会,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与运行。规范的管理制度、完备的组织体系、全方位的沟通协调机制,成为校企产学合作教育长期、稳定的组织与制度保障。学校在建校30周年之际,与燕化公司再次签署了合作领域更加广泛、合作内容更加深化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北京市政府和中石化集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学校和燕化公司将继续高水平地规划和建设产学工程教育基地,力争建成国内一流的培训基地。
  6.合作开发工程实践课程,再造基于真实工程环境的育人模式
  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工程训练项目和课程15门,合作编写教材3部,共同建设工程实践教学队伍,共同监控全程实习质量,使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双方合作完成了大型仿真生产装置的改造,建设了机泵拆装实习车间、PLC技术和动力变电站仿真实验室等,构建了从数字仿真、物理仿真到生产现场上岗实习的工程实践教学流程,实习学生和培训员工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实施效果
  
  1.学校实习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基于“共建、共赢”的产学合作教育基地面向全校20余个专业,每年有1,300多名学生在基地进行工程实习。校企双方共建的大型生产装置仿真车间有两大优势:一是接待实习学生数量大幅度提高,有规模效益;二是在接近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装置,改变了以往在化工厂大型生产装置上实习时“只能看、不能动”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实习效果。
  2.企业职工的工程继续教育培训质量显著改善
  随着产学合作教育基地设备的升级改造、环境和服务条件的改善,加之学校师资力量的大力支持,目前,基地面向燕化公司和中石化系统每年培训职工近4,000人,员工培训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高。2007年,学校选派优秀师资开发了15门课程,在流程模拟技术、电工技术、仪器仪表、化工基础等方面,为燕化公司培训特殊技能人员200人。在2007年中石化全系统操作工技能大赛中,燕化公司选派的受培训选手取得了3个一等奖,成为公司的历史最好成绩。
  3.为学校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和工程意识的教师
  学校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到产学合作教育基地接受工程教育培训,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3年来,共有200多名教师通过参与项目研究与实践或接受工程教育培训,深切感受了工程的综合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生产一线的信息充实了课程内容,教师的工程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
  4.带动了校内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建设,深化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这种基于“共建、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和经验带动了校内其他专业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建设。学校及各院(系)共计与11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开展了实质性的产学合作教育。全校合作教育基地建设呈现出由点到面的发展趋势。基于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及新的实践教学内容、项目、教材的不断开发,学校实践教学体系与模式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一批实践教学改革成果固化到专业培养计划中,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
  5.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和工程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007年,学校工程教育中心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工程教育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在基地共建过程中,建成了3门市级精品课,两名教授荣获市级教学名师称号,4部教材被评为市级精品教材,2008年又建成了两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承担和完成了与本成果相关的国家级、市级和校级教学改革项目7项,在20多种期刊上发表《从松散到紧密的“校企合作”之路》等论文50余篇。
  6.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扩大了学校的办学声誉与社会影响
  校企合作共建的生产装置仿真车间在满足学校学生实习和燕化公司员工培训需要的基础上,还向北京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20多所高校开放,仅2007年就接待了各校实习学生1,800多人次,实现了基地资源和校区服务资源的社会效益最大化。2007年6月,经中国高教学会产学合作教育分会多次考察论证,学校正式成为“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实验基地”。2009年1月,本成果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和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
  
  几点经验
  
  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是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最有效的途径。有几点经验可供同类院校借鉴:
  1.通过共建,实现校企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
  以互利共赢为前提,从具体培训项目入手,激发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双方共同投入,形成了学校与特大型企业在共建基础上“校企共赢、走向融合”的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建设模式及可持续的合作机制。
  2.营造真实工程环境,实现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
  结合现场上岗培训和数字仿真教学,建设生产装置仿真实习车间,实现了仿真和现场实习效果的最大化。学生还可到燕化公司真实的生产车间上岗实习,接受真实的工业生产和工程环境的训练与熏陶。
  3.通过基层组织融合,实现校企产学合作教育基地管理模式的创新
  通过成立校企合作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构建了“双主体领导、基层组织融合”的管理架构,以规章制度和合作协议形式强化双方的合作,形成了稳定有效的管理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
  (作者系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王成]
其他文献
经过多年的建设,北京高校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对我国及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以及我国加入WTO、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和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新要求,北京高校学科专业布局也存在着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适应的问题。    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推进北京地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    为建立北京高校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形成
在新形势下,探索新的党支部共建方式,对于促进高校更好地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职能与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和各基层党组织十分重视党支部共建活动的开展,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了一系列党建共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激发热情,党支部共建达成共识、深入人心  学校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开始广泛推行通识教育。首都师范大学在通识教育实践中,以整体学习观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活动,建立起系统、完整的,具有过程性、互动性和实践意义的大学生学习管理模式。开辟课外学习渠道,拓宽通识教育平台;秉持通识教育理念,创建学生课外学习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通识教育;自主学习;课外学习;科研启蒙  首都师范大学于2010年在新校区全
摘 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探索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建立理工科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以期有效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探索实践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正在经历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一系列的重大改革,以及对大学治理架构的探索,201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我们常常听到关于电信诈骗的报道,但并不知道它具体是如何操作的,诈骗者和受骗者都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世人的秘密随你窥视,是一种欣喜畅快,还是毛骨悚然的惊惧?盗亦有道,行走江湖,良心不泯,是最后的底线。  一  喝到第三杯,我还是没想起李波扬是谁。自称是李波扬的那个人,端着杯子绕着圆桌子来回跑,见人就碰杯,头顶上浮着一圈从吊灯上洒下来的光。空调开得太热,屋里烟气重,他的脸就像给焐熟了,连皮带肉涨开来
凝练使命
期刊
学校通过联盟、共建等形式,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办学,引进课程、专业、师资、技术等方面的优质资源,形成社会广泛参与、资源共建共享、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办学模式。
李石柱,1963年3月出生于河南洛阳,中共党员,工学博士。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力机械专业,获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技术经济专业,获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先后在北京理工大学、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工作。2012年起任北京物资学院党委书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
在寒冷的冬日,伊犁河谷的英塔木湖雾气缭绕,苇草新鲜,这个从不封冻的温泉湖成为天鹅过冬的地方。今年初春,给父亲上完坟,我去了英塔木。那时候大群的天鹅已经飞回了巴尔喀什湖或者更远的西伯利亚。只有不多的几只天鹅漂浮在水面。我站在湖边,看见阳光盛大,积雪的山冈绵延起伏,风一阵阵吹过田野,提醒人世的寂寥、空旷。我心中有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哀伤。  回到浙江后我开始写这篇小说,小说写得很艰难,很痛,每敲下一个字,
摘 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优化结构、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将是“十三五”时期学校发展重要思路。所以,新时期高校科研工作要以“五大理念”为指导,努力开创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科学发展;科研工作;创新;协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