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比较

来源 :环球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a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板蓝根、鱼腥草、金银花、连翘以及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效果。方法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4种中草药单用以及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30株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ractio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FIC)指数,比较4种中草药单用以及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的抑菌效果。结果板蓝根的MIC范围是31.2~125mg/mL,鱼腥草的MIC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肿瘤异常蛋白(TAP)水平与贝伐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卡铂(TC)方案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禹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80例NSCLC患者,均应用贝伐单抗联合TC方案进行治疗,并于治疗4个周期后,根据WHO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评定治疗疗效,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好转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将稳定、进展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2组均行血清AGR、TAP水平检测,分析血清AGR、TAP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泄泻与痢疾是中医临床常见疾病,二者的鉴别在中医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中有着基础又重要的地位。了解泄泻与痢疾鉴别源流,有利于加深对泄泻与痢疾二者的认识。本文认为先秦至隋唐、宋金元、明清三个时期分别为泄泻与痢疾鉴别的启蒙、初立、成熟分界线。文章以各时期代表性著作为基础,围绕泄泻与痢疾命名、病机、治法方药的变化进行探讨,发现泄泻与痢疾由先秦至隋唐的混为一谈,发展至宋金元时期的始见分流,再到明清时期的各成一家,初步梳理了泄泻与痢疾在历史长河上由混称逐步走向独立的过程。
络脉作为气血会聚之处,具有贯通营卫、环流经气、渗灌血气、互化津血的生理功能,是沟通内外的桥梁;而络病指的是由各种因素导致络脉痹阻,气血瘀滞的一类病证。本文简单介绍了络脉的生理功能,基于古代及现代医家总结形成的络病理论系统,通过分析阳痿、慢性前列腺炎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等男科常见疾病的气滞血瘀阻络病机,探讨行气活血疗法在男科常见疾病的应用及临床治疗指导意义,为日后男科疾病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中医诊断自古就有“量”的概念,但多以描述为主,缺乏数据,从而增加其模糊性。为此诸多学者从宏观症状、体征的量化等方面着手,结合计算机及统计学方法对中医诊断的计量化发展进行了探索。但由于对体质因素、地理环境因素、时令因素等“三因”及西医微观诊断的忽略,中医计量诊断发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其精准化进展。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契合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其精准、个性化特点及相应的科学技术发展对中医计量诊断发展提出更精准化要求,同时也为“三因”及西医微观诊断融合进中医计量诊断提供了方向。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西医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早期胆囊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0年8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早期胆囊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按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25)。护理干预
“伏邪”为体内潜藏隐匿、伺时而发之邪,其具有潜藏隐匿性、渐进积累性、迁延难愈性、善变流动性等特性。前列腺癌侵袭转移的特点与“伏邪”特性极为相似。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及临床实践,结合前列腺癌正虚邪伏之特点,基于“伏邪”理论分析前列腺癌侵袭转移,探讨其具体机制,同时据此探究调整体质偏颇、温肾助阳、扶正祛邪等手段防治前列腺癌侵袭转移的思路、临床价值及可行性。
目的探讨超声三血管气管切面在胎儿主动脉弓发育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主动脉弓发育异常的70例胎儿。产前均接受超声三血管气管切面检查,分析超声三血管气管切面检查对胎儿主动脉弓发育异常的检出率及对主动脉弓发育异常类型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在主动脉弓发育异常的70例胎儿中,经产后超声心动图证实26例,引产后检查证实44例。产前超声三血管气管切面检查检出62例,检出率为88.57%(62/70),其中误诊5例,漏诊3例。70例胎儿中明确诊断双主动脉弓
防风类方是指含有防风的、且均能驱散风邪淫于肌表的一类方剂。从类方着眼,可更灵活而简洁的辨证用方。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主要包括风淫肌肤是基本病因和卫表玄府不通贯穿本病始终。防风类方驱风淫,开表玄恰合荨麻疹的病因病机。用玉屏风散运中焦、实肺卫,针对荨麻疹平素气虚,对风敏感,有水肿貌者,生黄芪可从30 g始,渐增至60~90 g;当归饮子养血活血,息风散邪,荨麻疹久治不愈者,可重用生地30~60 g;荆防败毒散治疗风邪挟湿闭塞肌表玄府之荨麻疹,用防风配枳壳、茯苓除湿;消风散治湿热荨麻疹,热甚者重用石膏20~60
“一气周流”理论强调“中气”之要,中气推动与枢转全身气机的升降,调节五脏及情志变化。小儿抽动障碍的主因是五志失常、五脏失和、气机升降失调,表现为一系列全身及局部症状,属情志病范畴。小儿中土受损,全身气机失调时,土气壅滞,不能正常濡养各脏腑,肝、心、肾等脏腑亦会损伤,出现土气壅滞、风动走窜,木火不畅、肝阳化风,水寒不生、虚风内动等证候;中土被湿邪所困时,气机运转失常,从而产生湿、痰、风、火、瘀等病理产物,又会再次影响气机运转的功能,故在治疗时应“燥土湿以复中土、解木郁以畅气机、温水寒以平阴阳”,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字化期刊群(WF)建库至2020年6月30日的穴位埋线治疗IBS的所有文献共299篇,最终纳入文献47篇并建立穴位埋线治疗IBS处方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使用频次、归经、部位、特定穴及辨证取穴进行统计,对使用频数≥4次的穴位进行聚类分析。总结穴位埋线治疗IBS选穴及配伍规律。结果穴位埋线治疗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