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三动”教学法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downloadf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种新型课程为小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情境中,学会分辨是非,丰富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成为学生培养道德的奠基石。因此研究《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方法是小学思品教师的重要课题,文章探讨了“三动”教学法,即巧妙激趣,让学生心动;激发诱导,让学生情动;引导实践,让学生行动。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教学方法 心动 情动 行动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其重要标志是学生自主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强调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发展知识技能,丰富生活经验,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理念倡导让小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感悟、体验,即让学生心动、情动、行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从而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此,笔者在《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中探索、尝试了“三动”教学法。
  一、巧妙激趣,让学生心动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怎么样的活动才能激发学生浓厚兴趣,让小学生心动起来呢?我认为活动是一个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巧妙的引入、激趣,可以让学生心动起来,让幼小的心灵在教师引导下有了获得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认真学习。如在教学《公共场所拒绝危险》这课时,我先让学生扮演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里的赛车情节,有赛车手、信号灯、交警等角色。这个时候班上的小孩子心里都在想自己上台的话该演什么,怎么演,都会努力地想动画片里赛车的场景,从而把学生的思绪逐渐引到课文内容上,让学生心动如潮,心随课动,乐此不疲。这样就能有效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活动中,兴高采烈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激发诱导,让学生情动
  “寓教于乐”是最有效、最吸引孩子的教学方法,它强调的是寓“教育”于“乐趣”的活动之中。《品德与社会》也是这样,课堂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活动,诸如轻松愉快的教学游戏,生动形象的情境表演,合作学习的小组讨论,等等。孩子是充满童趣的,只要老师教学中能创设出吸引孩子的活动情境,孩子就会心动,跃跃欲试。如在教学《我会好好吃》这课时,我巧妙地创设了“小陈自助餐厅”的情境,通过课件展示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让孩子们自己安排食谱,达到合理饮食的目的。孩子们开心地投入学习,真是“潤物细无声”的最佳体现。
  学生有了心动,我们还要注重情感诱导,激发活动热情,让学生情动起来,道德情感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实现由知到行的催化剂和内驱力。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感诱导,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小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形象的情境感染和支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创设情境,以境育情。创设的活动情境要生动,富有感染力,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老师适时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辅助性手段,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打动学生,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将教材中典型人物的思想感情传递给学生,从而以文中人物之情启动学生之情,使他们进入角色,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如在教学《伸出爱的手》一课时,我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创设残疾人赶公交车的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在演的过程中再适时地予以煽情的语言或动作,以情导情,这样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充分体会到了残疾人生活的艰辛,深切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使学生自然产生尊敬残疾人的想法。
  三、引导实践,让学生行动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即学生有了心动、情动外,老师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即行动,从学习生活中的实例中受到熏陶,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深化明理,导之以行,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比如在教学《家庭小账本》一课时,我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亲自体验当菜农、小卖部老板、卖报员、钟点工等,亲身实践活动往往具有刻骨铭心的作用,而且真实。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父母挣钱的艰辛,让他们认识到了钱来得不容易,从而使自己产生以后不乱花钱、要节约零花钱的意识。这样再进行教学就比只在课堂上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开放、多样、富有变化发展的活动情境,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的整体构建。低年级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从课程的性质来看,尤其要关注行为规范的养成。所以,教师通过课堂40分钟的教学要帮助学生明确生活中的正确做法,但“活动的结束不等同于教育的结束”。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离不开反复的实践。只有让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用在课堂上得到的“道德认知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巩固和内化所学的东西,实践活动应与家庭、社会和谐配合。家长实施互联互动,既有益于沟通信息,优化育人基地,又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取得“双赢”的育人效果。如教学《我的暑假计划》一课时,教师可布置学生和家长共同填写每天生活学习情况的记录表格,新学期开学时师生选出“暑假生活小明星”,促使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优良习惯,过上愉快、积极的生活。
  小学生品德、习惯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教师通过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他们以心动、情动、行动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动参与能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品德与社会》课达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这一目标。
其他文献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作者从现今较为流行的拓展训练内涵之一的拓展游戏与体育教学的共同点和共通性出发,探究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入拓展游戏的意义和可行性,从而为中职体育教学模式提供新思路和为体育教学多元化提供可操作性参考。  关键词: 中职体育教学 拓展游戏 可行性  一、引言  1995年,由中央组织部刘力先生引入中国,区别于香港外展训练而命名的拓展运动,在17年后的今天,“拓展训练”
摘 要: 广大体育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契机,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之中,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学生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从体育活动中获得的愉快的情感体验,是增强身体活动心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从事的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就很容易获得良好的
摘 要: 在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可以提高获取信息的速度与质量,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手段丰富,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加深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提高信息素养。文章以我校特色美术课程《淳朴的味道——麻绳》和计算机特色课程《玩转计算机》为例,阐述信息技术平台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环节中的使用策略。  关键词: 特色课程 信息
目的 探讨对老年性哮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性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两组均予以患者
对“出版学学科建设高端论坛”中与会嘉宾围绕出版学一级学科建设主题涉及的五个论题进行综述与述评:(1)我国出版学一级学科建立的依凭:时代呼唤中国特色的出版学一级学科建
摘 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效也越来越显著。现阶段,各个学校都加大了对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再加上对教师计算机技能的培训,这就具备了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体育课堂的基本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学校体育,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  关键词: 网络信息技术 小学体育教学 多媒体  传统的中小学体育课通常在操
摘 要: 文章针对目前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的特点,从分析高职学生的状况和特点入手,指出了目前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提高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意见和方法。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计算机教学水平 现状提高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已成为当今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应用工具,正在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在五年制高职学校,计算机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从事计算机教学多
目的 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讨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究经皮肾镜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探讨此方法的具体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在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复杂性肾结
为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优化合作小组结构,使学生做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准备,精心设计问题,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给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