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斐然的文采陶醉人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文采”是高考作文的一个评分要求。写出富有文采的文章一直是考生追求的目标之一。但在高考作文中,我们发现较多的为“有文采”而“文采”的文章,得分并不高。例如:
  意气,它能使我领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凄美;意气,它能使我体会“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闲适……(2006年湖南一考生的作文《谈意气》)
  表面看来,引用诗词名句,语言优美。但认真研读,却不明白引用这么多的名言名句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再如:
  诗人罗利咏叹道,人的躯体源于岩石。而在那坚强的躯壳下,人的意志也应坚强如斯。人世间纵使有太多的风浪,命运赋予我们的使命,无畏风雨,无畏巨浪,面对一切,不要轻易说“不”。(2008年广东一考生作文《不要轻易说“不”》)
  句子好像写得有些“诗意”,但空洞而表意不明,像这样为文采而文采的文章,是无法陶醉人的。
  考生本想通过“有文采”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但往往事与愿违。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认识到“辞以达意”,“有文采”是要建立在能准确表达中心的基础上!
  任何作品都由内容与形式组成,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通过相应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是为具体准确地表现作品的内容服务的。别林斯基说:“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和内容紧密地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分出来,那就意味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也一样:你要想把内容从形式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
  那么,议论文“有文采”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先要明确议论文的特征。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篇》中认为:“……故其义贵圆通,辞忌枝碎;……辞共心密,敌人不知所乘:斯其要也。”这段话概括了写论文的基本要点就是道理要讲得全面而通达;文辞和思想密切结合,使论敌无懈可击。
  “理形于言,叙理成论。”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任何文章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议论文的“有文采” 主要是指在准确地表达中心的基础上,遣词造句以增强论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使议论文“有文采”的方法很多,因人因文而异,下面谈谈一些基本的技巧。
  
  一、以物起兴,增强形象性
  
  议论文中的“以物起兴”,是指在作文开头先选用几个鲜明生动的形象带出所要论述的内容的写法。请看:
  辽阔苍穹中飞翔的老鹰,必是经历了母鹰无数次摔下山崖的痛苦,才锤炼出一双凌空的翅膀。
  一颗璀璨无比的珍珠,必然经受过蚌的肉体无数次蠕动以及无数风浪的打磨,才能熠熠生辉。
  同样,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也肯定是在无数次的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因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2007年全国高考作文《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文章由老鹰、珍珠起兴,写老鹰经历了母鹰无数次摔下山崖的痛苦,才锤炼出一双凌空的翅膀,珍珠经受过蚌的肉体无数次蠕动以及无数风浪的打磨,才能熠熠生辉,再由此引出“同样,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也肯定是在无数次的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由物及人,自然引入论点,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又形象生动,牵引读者继续关注下文。
  万事万物都蕴含一些道理与法则,善于由景由物及人及事,以景物起兴,能给人凤头的感觉,此外还能丰富文章的内容,使说理更形象、透彻,文采斐然,增强感染力。但行文时要注意景物与人事之间存在的契合点,或相似或相反,要有某种关联才可以加以利用。
  
  二、旁征博引,增强说服力
  
  旁征博引指说话、写文章引用古今中外的各种典籍资料、名人轶事、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等材料作为佐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文章内容充实,增加文采,充分显示考生的文化底蕴。是一种能使文章厚重、亮丽的好方法。例如:
  记得海德格尔曾说过,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土地上。要感谢海德格尔,这位精神的探索者,为我的心里留下了一隅空白。让我在心烦意乱之际,能够冷静地思考,吟上一句“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让我在忙碌中,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欣赏一段“他年傍得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的还魂爱情。如五柳先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如东坡先生,“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如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如遥望乞力马扎罗之雪的海明威……他们都是诗人,在属于自己的空白天地中,诗意地栖居。(2006福建高考作文《月圆是画,月缺是诗》)
  作者知识广博,视野开阔。他对海德格尔的精神、杜丽娘的风采、五柳先生的理想、东坡先生的志向,乃至梭罗瓦尔登湖的风光、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神韵,可谓心领神会,烂熟于心。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既突出了“在属于自己的空白天地中,诗意地栖居”这一中心,又使文章辞彩飞扬,显示考生深厚的文化积淀。
  一般来说,名言警句可作为论点或道理论据,诗文名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诗文名句可以增强说服力,使文章内容充实,增强警策性或语言的韵律美,但切忌为引用而引用。
  
  三、巧用句式,富含表现力
  
  常用的句式很多,议论文中常用排比句、反问句、假设句等能使文章更有气势,富含表现力。
  排比句。排比能够让文章结构紧凑,一气呵成;文意贯通,语气强劲;节奏鲜明,抒情淋漓尽致。在文章中有意识、恰当地使用排比,能增强表达效果,感染读者。历年高考的满分作文中都有大量的文章运用了排比句。例如:
  危难之际,共和国总理站在废墟上安慰悲痛欲绝的百姓要“好好活着”,把人之常情传递到了极致;灾祸临头,人民子弟兵临阵受命,用挑战极限的付出与承受,鼓舞着“活着就有希望”的决心,把人之常情升华到了信念;苦痛肆虐,不甘命运摆布的坚强国人勇敢无畏,珍惜“还能活下来”的生命,以坚韧不拔的人之常情感动了世界。(2008年天津高考作文《人之常情——“好好活着”》)
  文章以排比段开头,以“5·12”地震为题材,将人之常情与“活着真好”连接起来,引出话题,又扣住了题目,更难得的是张扬了文势。
  反问句。反问是用疑问方式加重语气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反问句式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给人以不容置疑的铿锵之美。毛泽东的议论文就大量运用了反问句。例如:
  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难道我们还欢迎任何政治的灰尘、政治的微生物来玷污我们的清洁的面貌和侵蚀我们的健全的肌体吗?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论联合政府》)
  文段运用反问句,加强了语气,突出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激起读者的认同感,增强文章不可辩驳之势。高考时不妨将这种句式带到作文中去。
  假设句。一般考生的议论文往往是“观点 材料”,缺乏分析,难得高分。假设分析,是克服这一弊病的有效方法。
  假设分析就是在叙写完事例论据之后用假设的方法来进行推理。因其由假设复句构成,所以称其句子为假设句。一般写法是先举一例,然后接一层假设分析。如事例是正面的,假设句即从反面分析;如事例是反面的,假设句可从正面分析。或正或反的假设,增强说理的力度。例如:
  欧立希为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试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试验了606次方获得成功,制出了以试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试想,如果欧立希仅仅试验一两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那么,新药又怎能会问世呢?如果他试验了一二百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他若认为成功的希望已经渺茫,甚至怀疑了原来的设想,因此而偃旗息鼓,自暴自弃,不另辟蹊径,那么“606”自然不会诞生。即使他试验了605次,又失败了,如果他这时丧失了信心,希望之火熄灭了,那么,他也会功亏一篑,功败垂成,同样,也决不会有“606”的诞生。正因为他坚持下去了,最后,他终于获得了胜利。可见,坚持就是胜利。
  先列举事例,后用三个“如果……那么……”进行假设分析,在成败的对比中,有理有据地阐明了中心论点,理盛辞壮,说理力强;因为假设句的运用,粘结了论点与论据,有力地揭示了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同时,又因句式相同,整散结合,既有排比之文势,又有行文之整散美,在陶醉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上面所举的只是增添议论文文采的几种常用、易学的方法,此外,还有很多方法,如词类活用、某些虚词的灵活运用可让议论文的语言生动鲜明。在一篇文章中,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往往起到较好的效果。
  当然,文章“有文采”,主要还要靠日常广博的阅读积累。论证时要能恰当地引经据典,要能对文言诗词名句信手拈来,要生动,要雄辩,均须“厚积”。因此,要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大力加强积累。另一方面,大力加强仿写和句式变换及作文升格等方面的训练。总之,写作议论文时,在准确地表现中心的基础上,为了增强论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要注重遣词造句,做到辞以达意,文采醉人。
  责任编校彭琳
其他文献
“我们厂已经建成10条生产线,吸纳30多名务工人员,大多数是孟家堡村的村民,现在已经开始接海外订单了。”8月19日,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孟家堡村政窑陶瓷厂厂长张占峰说。  今年初,在國网冀北电力张家口供电公司驻孟家堡村工作队帮助下,该村荒废多年的陶瓷制造业重启,如今已开拓出稳定的销售渠道。据张占峰介绍,陶瓷厂年收益预计100万元左右,员工月收入最高可达5000元。  这是张垣大地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阅读理解是广东高考试卷中分值最大的题型,试题所用的材料难度适中,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阅读理解题的考查角度越来越灵活多变。其干扰选项的设置不仅能检测出考生理解、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的精确性、深刻性,而且对考生个人心理品质也是一种检验,因此,它常使很多考生陷入误区。笔者结合2013广东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将常见的几种干扰项的设置手法进行如下分析:  一、以偏概全原则  这种方法常用于考查文章主旨大意和文
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性地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如今,35年过去,群众对“上好学”的需求日益迫切。与此同时,教育焦虑和教育内卷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那么,义务教育加减法能否缓解焦虑、走出内卷?不只有一条路  “主要是高等教育资源少,分配不均衡,跟当前社会需求不协调,不是小修小补能解决的。”作为高一学生的母亲,小翔妈妈坦言,初高中教育改来改去还是治标不治本,但是,减少初高中学习年限她是赞成的。
一、对部编高中新教材的隐忧:二元对立的简单思维划分与灌输  “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是教师在以往旧教材框架下关于宋明理学的内容的传授中,引导学生进行理解的重要概念。随着新课改的推动与对核心素养的强调,近年来旧教材亦作出了调整,如2019年印刷的岳麓版教材《宋明理学》一课中,已将理学中涉及定义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以及涉及定义陆王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两则概念删去。删去的目的,显然在于
2021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历史试题第28题(以下简称第28题),试题如下:  2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
第一次坐火车,是因为考上了大学。  第一次坐高铁,是因为要去参加研究生面试。  第一次坐飞机,是因为要去广东参加研究生学术论坛。  每每“解锁”一种新的交通工具,刁文鑫都不禁会想起小学毕业时,老师曾对大家说过的话:要努力学习,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你们现在读书的地方仅仅是三层的小楼,等你们读到初中、高中、大学,就会看到一个比一个好的学校,见到一处比一处美的风景……临时课堂  刁文鑫小学就读于山东省滕州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新课程标准中对家国情怀的定义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构想,这一构想是对上述家国情怀的一种继承与发展,在对人民、国家的大爱基础上融入了对世界的爱。究其本质,“家国情怀”是人对家人、国人、世人的一种深情大爱,
广袤乡村,有中华文明的根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守望着游子的乡愁。没有文化滋养,乡村就如鸟无尾翼,难以飞高飞远。  全面振兴乡村,既要兴业,更要兴文。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化振兴也是重要内容。乡村文化振兴,既要恢复、传承传统民间优秀文化,也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对优秀乡村文化进行更新升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8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亿。 “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但据研究,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达75%,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 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说  近日,国家卫健委会同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
“以理服人”是议论文的本质,也是其特性。一般而言,只要把观点阐述得清楚明白、充分透彻,有理有据,从而在字里行间激荡强大的逻辑力量,就算是好文章了。所以,情感这文学殿堂里的宠儿,在议论中就常被有意或无意地打入冷宫。其实,议论文固然在于“以理服人”,但与此同时又有款款深情扣人心扉,那不是锦上再添花吗?例如:  不要轻易说“不”,铸就的是一个民族的不屈斗魂!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泱泱长史,中华子女一路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