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效果对课堂的有效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反思,要不断地对课堂的效果进行评估。本文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为研究对象,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教学进行审视,以期待能够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 引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渠道是语言。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这一职业,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应是一门艺术,只有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艺术地使用语言,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研究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可以把教师的教学语言有效性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来提高学校的教师们的教学语言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达到真正的有效教学。
二、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效果的概述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教学效果是指教学活动的结果,达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需要,这样才能成为有效教学。
三、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课堂教学语言有效评价的缺失
课堂中教师的语言不规范,过于随意,常常想当然,随意进行表述。在日常的授课中,有时语言中常常带有“对不对”或者“是不是”等。当学生们在这种课堂中上课时,经常感受到的是沉闷与无趣,甚至还会昏昏欲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够透彻,没有针对性,没有精心的设计,这样不仅破坏了学生的学习氛围,某种意义上是浪费了学生的宝贵课堂时间。这样的语言就丝毫起不到示范作用,反而影响了孩子们对语言学习的热情。
2. 课堂教学对话与提问实效性的缺乏
现在的教育大力提倡“对话教学”,但是当我们认真观察时却发现,真正实践“对话教学”理论的教师很少,或者教学实践中,对话经常被阻断,课堂上响着的最多的是教师的语言。一些教师认为对话教学就应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间相互交流的过程。但事实上,课堂上师生间有用信息的交流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教学对话应该包括师生间、生生间、教学主体与教学文本间的对话,这种对话的实施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也就造成了部分学生持续的活跃在课堂中,而部分学生却觉得教师所讲与自己毫无关系,产生了懒惰心理,久而久之,便不再积极学习。
3. 课堂教学对个性培养和能力发展的忽视
课堂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熏陶感染、积累感悟的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堂的教学不够规范甚至还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倾向。学校对于小学生更多的要求是学以致用,追求立竿见影式的迁移效果,基本是以训练代替教学。小学生大都习惯了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但是学习迁移能力讲求的是举一反三的能力,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做的是多方面引导、启发、调动和熏陶,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知识,最终做到举一反三。
四、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性策略
1. 巧妙运用导入语
在课堂教学策略中,巧妙运用有效的新课导入方式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可以抓住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带着一种积极的、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有效的导入语,应该是切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在教学中运用导入语,必须切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这样才能易于学生接受。其次,有效的导入语,应该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第三,有效的导入语,还应该是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因为设疑置问,是课堂教学中点燃学生思维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动器,它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2. 精心设计提问语
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幵始就感兴趣的,所以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
3. 丰富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
教师的教学素养是教学语言的表达问题,要提高表达效果,就必须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语文素养要想得到提高,就必须学习有关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不断地积累语言材料。教师无论教授何种学科,都必须具备娴熟的专业语言、丰富的态势语言和情感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的要求,更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4. 提高语文教师课堂表达能力
一方面,增强教学语言的功底。思想是语言的灵魂,因此一个教师的教学修养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修养,这要求教师要多读书,勤积累,语文教师只有多加积累素材。多加训练才能提高这一能力。
另一方面,要常反思,多动笔。作为教师不仅仅要经常反思课堂的表现,撰写教育叙事,记录教育生涯的点点滴滴,还要善于思考,善于积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日积月累的坚持,是不会有好的成效的。
五、 结束语
语文课堂是一个人文内涵极其丰富的生成性动态课堂,在这个课堂中学生、教师、教学过程都是在不断变化调整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又将赋予这个课堂更多的内涵。课堂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有利于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为此,语文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為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钱春香.有效地教学评价成就高效的课堂教学[J].陕西教育,2013,(10).
[2]李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新思维[J].科学文汇,2009,(9).
作者简介:
邢延琴,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古浪县城关三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 引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渠道是语言。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这一职业,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应是一门艺术,只有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艺术地使用语言,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研究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可以把教师的教学语言有效性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来提高学校的教师们的教学语言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达到真正的有效教学。
二、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效果的概述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教学效果是指教学活动的结果,达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需要,这样才能成为有效教学。
三、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课堂教学语言有效评价的缺失
课堂中教师的语言不规范,过于随意,常常想当然,随意进行表述。在日常的授课中,有时语言中常常带有“对不对”或者“是不是”等。当学生们在这种课堂中上课时,经常感受到的是沉闷与无趣,甚至还会昏昏欲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够透彻,没有针对性,没有精心的设计,这样不仅破坏了学生的学习氛围,某种意义上是浪费了学生的宝贵课堂时间。这样的语言就丝毫起不到示范作用,反而影响了孩子们对语言学习的热情。
2. 课堂教学对话与提问实效性的缺乏
现在的教育大力提倡“对话教学”,但是当我们认真观察时却发现,真正实践“对话教学”理论的教师很少,或者教学实践中,对话经常被阻断,课堂上响着的最多的是教师的语言。一些教师认为对话教学就应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间相互交流的过程。但事实上,课堂上师生间有用信息的交流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教学对话应该包括师生间、生生间、教学主体与教学文本间的对话,这种对话的实施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也就造成了部分学生持续的活跃在课堂中,而部分学生却觉得教师所讲与自己毫无关系,产生了懒惰心理,久而久之,便不再积极学习。
3. 课堂教学对个性培养和能力发展的忽视
课堂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熏陶感染、积累感悟的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堂的教学不够规范甚至还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倾向。学校对于小学生更多的要求是学以致用,追求立竿见影式的迁移效果,基本是以训练代替教学。小学生大都习惯了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但是学习迁移能力讲求的是举一反三的能力,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做的是多方面引导、启发、调动和熏陶,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知识,最终做到举一反三。
四、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性策略
1. 巧妙运用导入语
在课堂教学策略中,巧妙运用有效的新课导入方式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可以抓住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带着一种积极的、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有效的导入语,应该是切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在教学中运用导入语,必须切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这样才能易于学生接受。其次,有效的导入语,应该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第三,有效的导入语,还应该是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因为设疑置问,是课堂教学中点燃学生思维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动器,它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2. 精心设计提问语
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幵始就感兴趣的,所以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
3. 丰富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
教师的教学素养是教学语言的表达问题,要提高表达效果,就必须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语文素养要想得到提高,就必须学习有关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不断地积累语言材料。教师无论教授何种学科,都必须具备娴熟的专业语言、丰富的态势语言和情感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的要求,更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4. 提高语文教师课堂表达能力
一方面,增强教学语言的功底。思想是语言的灵魂,因此一个教师的教学修养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修养,这要求教师要多读书,勤积累,语文教师只有多加积累素材。多加训练才能提高这一能力。
另一方面,要常反思,多动笔。作为教师不仅仅要经常反思课堂的表现,撰写教育叙事,记录教育生涯的点点滴滴,还要善于思考,善于积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日积月累的坚持,是不会有好的成效的。
五、 结束语
语文课堂是一个人文内涵极其丰富的生成性动态课堂,在这个课堂中学生、教师、教学过程都是在不断变化调整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又将赋予这个课堂更多的内涵。课堂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有利于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为此,语文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為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钱春香.有效地教学评价成就高效的课堂教学[J].陕西教育,2013,(10).
[2]李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新思维[J].科学文汇,2009,(9).
作者简介:
邢延琴,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古浪县城关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