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度”与“悟”中把握数学教与学的真谛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ik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育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尽管有些文章从不同侧面给予了回答,但都没有切中要害,只在问题表面转圈。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发现“度”与“悟”才是数学教与学的关键所在。本文着重阐释为什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性、怎样培养学生的悟性。数学课堂教学在教与学上究竟应怎样把握好度?作者围绕五个方面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叙述,即扶放有度、开合有度、动静有度、进退有度、学练有度。在把握度的基础上,引导儿童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关键词:度;悟性;儿童;整体
  教育界专家常说,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所谓悟,其实就是感知能力,也就是凭借原有知识和生活积累感知事物,领悟实质,发现规律的能力,即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悟性越高,其视野越开阔,思维越灵活,方法越巧妙,数学素养就越高,数学学习能力也就越强。悟是学习方法,是独立思考;悟是学习品质,是感受体验;悟是解惑排疑,是开拓创新。因此,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来学习数学。悟比懂、会要高出一重境界,即对所学知识要悟出道理来,对所训练的方法悟出规律来,并从本质上加以理解,进行把握和驾驭。在数学教学中总能发现这样一些学生,不论教师如何揭示数学的概念和方法,对他们总是产生不了认同感和共鸣,即这些学生的数学悟性弱。反之,数学悟性强的学生,数学在他们看来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数学定义、定理都能达到“印在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应用上”的境界。数学概念和方法在悟性的作用下以“浓缩、提炼”的结构化形式贮存于人脑之中,并做到排列有序、结构完美,这不仅可以大大增加人脑的“库容”,而且十分有利于内化旧知识、发现新知识,提取、运用也非常方便,甚至还可以做到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问题,相应的知识块根本不需要检索都能“自告奋勇”地挺身而出。即使遇到情境陌生的问题,也能产生顿悟,想出巧妙点子,顺利解决问题。
  一、教师在数学课堂培育儿童悟性上要做到悟而有境、悟而有助、悟而有思、悟而有道
  1. 悟而有境。
  培养学生悟性,首先得使学生入境。“教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学时可根据所教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教学内容的情景中来,把枯燥而艰深的数学内容描绘得有情趣,让学生一同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来。
  【案例1】 笔者在教学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在课的结尾处设计了这样一道“走进生活”的习题。
  (1)缤纷十一,魅力新百。购物满100元送20元。
  (2)浪漫中央,激情回馈,购物满200元送40元。
  如果你和妈妈国庆节一起去新百、中央商场购物,你会选择哪个商场呢?
  生1:我会选择去中央商场购物,因为它满200送40元,返还率是20%。
  (师评:这位同学能把这道题和今天学习的百分率联系起来,真好!他还发明了一个新词,板书:返还率)
  生2:(全班举手,争着发言)选择哪个商场都一样,因为两个商场的返还率都是20%。
  (师评:理解得很好,那同学们能否从现实角度再考虑一下呢?)
  生3:我会选择去新百商场,因为返还率虽然都是20%,但我如果买了300元的商品,在中央商场就只能返还40元,而在新百商场可以返还60元,你们说,去哪个商场划算呢。
  经第三位发言的同学一说,大家豁然开朗,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悟出了返还率在理论上虽然一样,但在现实生活中,返还的钱数还是有区别的。教师在关键处的一句点拔,让问题情境更富有挑战性,自然地逼近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 悟而有思。
  这里的思,指的是反思,反思是指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以审视或批判的态度,对呈现在自己面前的任何思想观念进行的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和细致缜密的探究性思维活动。
  反思,也可以理解成回头看,是“思考的思考”,是建立在自己或他人实践和思考基础上的“再思考”,它可以促进积累经验,升华认识,陶冶精神和生发智慧。培养悟性,是个体心智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成熟的真正标志。
  【案例2】 “为什么不提另外两个问题”。
  (在引导学生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后,顺势引导学生继续反思)
  师:刚刚我们解决了“小军最多拍了多少下?既然题目提到最多,那么相对应的就应该是最少,谁能用“最少”提出另外一个问题?
  生:小军最少拍多少下?
  生:我认为小军最少拍0下。
  生:我认为小军既然参加了拍球活动,起码也要拍1个,不可能一个都没拍。因此,我认为是1个。
  生:我认为这个问题没意思,因为它跟小军拍了多少下没有多大关系。
  师:分析得很好,再想想,与小强最少拍了多少下相对的问题是什么?
  生:小强最多拍多少下?
  师:那书上为什么不出这个问题让我们思考?
  生:因为小强的个数比20多,最多应该没有答案,是无数个。
  生:小强拍球的个数应该有一定范围,不可能无穷大,但到底是多少,我也说不清。
  师:因为这两个问题无意义,所以书上没有提出来让我们思考。
  3. 在冲突中悟。
  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参与课程活动。当学生处于认知冲突状态时,意味着他所知觉的事物和现象超出他的理解,与其预期之间存在差异,这会促使学生尝试把新经验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或者改变已有认知结构以整合新经验,回归认知平衡,在这一过程中可提升儿童的悟性。
  【案例3】 在“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组图形(如图1):杨树叶(大)和银杏树叶(小),手绢(大)和方巾(小),问学生哪个大哪个小。   图1
  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很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教师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和长方形纸,要求学生判断其面积大小。由于通过直接观察难以准确判断两者大小,学生的回答出现了三种答案,出现认知冲突,于是教师请学生利用桌上两种形状的纸来研究新的比较方法。探究的结果,学生采用两张先重叠,再割补,最后比较的方法,得出正方形纸大于长方形纸的结论。教师在后面继续提出挑战,在实物投影上出示了书上的一对正方形和长方形。因为图形在书上,无法直接裁剪割补,原来有效的方法又不适用了,再次引发认知冲突。学生带着疑问又一次投入探索,最后巧妙地使用把图形放入单位面积的小方格图中,通过数方格的数量比较两者面积大小的方法。整个教学活动通过两次认知冲突的设置,不但使学生探索出多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而且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然地领悟到了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由来。
  ■二、在教学实施上把握一个“度”
  “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出界限,就要引起质变。要在“度”的基础上放手让儿童去领悟数学的本质,体悟数学的真谛。
  孔子说“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朱熹注“凡物皆有两端,如大小厚薄之类。于善之中,又执其两端,而度量以取中,然后用之”。什么是中?朱熹从方法论上解释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这里的中,是一种追求,落实到具体实践中也就是教师放手的“度”。
  1. 教学过程要主动引导,相机点拨,提升学习力,但不能一味包办代替,要做到扶放有度、施之以法。
  数学教学重在暴露思维过程,指导思维方法,扶放结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获取教学意识的同时掌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悟性。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对于新知的处理,教师包办过多,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不到有效的舒展。“以学定教”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迫切地呼唤“放手来教”。
  现阶段,一些教师尝试后发现“把话筒拿给学生后,想拿回来不容易”;一些教师没有尝试,也许是心中疑惑,也许是想观望学习;还有一些教师不愿尝试,一直以来自己都是课堂的掌控者,放开给学生还不像“鸭子堂”,本来十几分钟能解决的事情,现在花几十分钟也解决不完,这样的课堂还有什么效率可言?
  在大胆放手实践中,如果教师能解决好这种教学形式带来的下面几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放手”的问题。其一,应当什么时机放。是每个环节都放手,还是某个知识点要放手,是在课的伊始放手,还是适当引导后再放手?其二,放到什么程度。全课都放手给学生学习,还是放手讨论到某一个环节为止?放手学生各抒己见哪怕离题千里,还是就这一点问题放手?其三,以什么形式来放手?是语言引导放手让学生讨论,还是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有放手就有收手,那随之而来又会产生什么时机收手?以什么形式收?收到什么程度?
  (1)扶。在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们让学生参与探学,引导学生经历了一次不完全归纳的历程。
  在做了复习铺垫后,教师提示引导,要研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必须找出这些数字进行观察思考,继而归纳出这些数的特征(暗示不完全归纳法的具体做法)。接着师生共同找出2的倍数(如图3),因为2的倍数是无限的,所以只要代表性地找出一部分(不完全归纳),同时点上省略号,最后组织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交流。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做了适当点拨。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字有何特征?想一想,20以下是什么数?学生一般都能发现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2)放。学生有了找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的经验,可以用类比的方法去找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实际教学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先代表性地找出能被2整除的数,接着观察、思考并归纳出这些数的特征”这一操作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找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结果学生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探究任务。
  在课堂小结时,让学生回味体验“你是怎样找到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又让学生再去体验不完全归纳法。“扶”首先体现在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学生智能的发展水平,制订好学生的学习预案。只有科学地制订预案,才有可能放手让学生探究。首先,“扶”要扶得精准,要把力气使在关节点上,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指点门径,提示要领,掌握方法,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从而获取新知识。其次,“放”要放得合理,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探究。“放”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什么都不管,而是教师起到引导、调控的作用,要给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给学生提出明确的探究要求,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还要对学习的结果及时评价和反馈。教师更要了解学生实际,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使“扶”与“放”更有层次,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2. 教学设计要做到收放自如、开合有度,开合有度的课堂能让学生的思维之流找到理想归宿。
  教师在对一节数学课进行设计时,要有一个整体的架构,哪些环节需要放手让学生探究、体验,哪些环节需要教师设计问题精心点拨。教师在上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预设到位,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开合有度、收放自如”。
  【案例4】 笔者在扬州梅岭小学公开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时,教学设计就显得较为开放,让老树发出了新芽。
  (1)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学习材料(有的小组提供的是一张正方形小纸,有的小组提供的是几个同样大小的图片,有的小组提供的是一根数轴)。
  (2)出示研究报告单(如图4):通过折一折,比一比,分一分,找出一组相等的分数,然后把研究报告单填写完整。
  所谓“度”,是事物发展的关节点,是矛盾运动中对应关系的相对平衡与和谐共处。“度”也是教学最优化的具体体现,教学设计中的“度”来自于知识的复杂程度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交互作用,而课堂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度”则来自于教师对教学现场即时智慧地把握。   3. 教学氛围动静有度,慎防炸开锅和表面上、形式上的“热闹”,在课堂的节奏把握上要缓急适中、张弛有度。
  课堂教学中动和静的处理要讲究合理、适度。动和静在教学形式上不是一半静、一半动。教学中,虽然强调表面的动,但并不反对表面的静,它排斥的是那种表面和实质都是静,静得令人窒息,没有任何思维波澜,没有任何认知矛盾,而课堂教学中表面的静,其实质是思维在动,这种静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教学中的动是有层次之分的,蹦蹦跳跳、涂涂画画、敲敲打打之类的动是浅层次的;师生问答、交流讨论、即兴表达之类的动是中层次的;心潮澎湃、思如泉涌、深刻表达这类能够激发心灵震颤的动才是高层次的,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学内容,需要有相关层次的动作为共同的主导形式。现代课堂教学的参与要做到动作参与和心灵参与的和谐结合,即要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而不乱,静而不滞;动静交替, 有张有弛。
  4. 教师的教学要进退有度,从某种意义上说,退是进的准备和基础,进是退的发展和提升,在课堂上,“进”“退”之间体现的是一种行云流水般的从容节奏,是一种水乳交融般的状态。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退,首先要退到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生活成为课堂学习发生的现实基础,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亲切感,让学生感到生活与知识的密切联系;其次退到学生的已有旧知,可通过适度的复习与再现,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寻找新知学习发生的“生长点”;再次退到学生的思维起点,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应根据其年龄特征寻找合宜的思维方式,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多一些操作和活动,以引发动作性思维,对于中年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表象的作用,不断引发形象性思维;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归纳和概括,逐步发展抽象性思维。小学生思维发展的源头是动作与形象,据此展开的活动才能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如何在课堂上敢于进?首先,要想方设法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单一的知识,犹如散落的珠宝,而结构化的知识,才能串成美丽的珍珠项链,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中产生新知,发展能力,提升素养。其次,要促进学生对实际应用技能的掌握,学以致用才会使知识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而不是只有骨骼的X光片。只有这样,才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再次,要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通过知识技能获得数学思想方法,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关键能力形成核心素养。
  5. 数学教学不仅要探索新知,更要夯实“四基”,做到学练有度、步步深入。
  学是练的前提,练习又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途径,是下一层次学习的必备基础。学和练的适度把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从心理角度来说,教师连续讲解或者学生单纯探索的时间过长,给予学生的只是单调的刺激,容易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抑制,使学生疲劳,注意力难以维持,思维能力也随之降低。而在学练结合的学习状态中,多层次的学习和多元化的练习,能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同时,学练必须前后连贯、环环相扣、穿插进行,形成一个结构严密、紧凑、和谐、完美的整体。
  当然,培养学生的悟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直觉思维,用心设计好每一节课,落实到教学的一些重要环节中,在把握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来感悟、体悟,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其他文献
农业机械用蓄电池大多为铅酸蓄电池。蓄电池是用来在发动机启动时,向起动电动机、预热器供电;在发动机不工作或低速运转时,向各用电设备供电的。无论是新的普通蓄电池、修复
对注塑加工企业来说,X-meEt技术的优势是不需要使用价格昂贵的、用途有限的专用设备,使用一台生产设备就能进行微成型加工,而且还能进行单腔标准成型加工。恩格尔公司开发的X-me
制动系统对于车辆的行驶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制动系统的故障一定不可小视,要及时发现及时排除。下面列举小四轮拖拉机挂车气制动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与广大读者交流。1.气
随着当今科技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改革中,会计领域也在进行整改,逐渐演变出新会计运营模式.新会计模式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主要立足于现今财务管理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三大精密偶件指喷油泵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和喷油器偶件。上述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及表面粗糙度的精度要求很高,其技术状态直接影响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
20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的“黑风暴”,引起了人们对改革传统耕作方法的重视,促进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铧式犁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其主要
活塞连杆组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等组成。活塞组件是保持燃烧室良好密封的关键零件,它们在高温高压气体作用下沿气缸壁作高速往复运动,以带动曲轴旋转。因此,在发动机各运动机
分析了中国聚丙烯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2012年中国聚丙烯的生产能力达到1452.7万吨,消费量达到约1498.4万吨,预计2016年需求量将达到约1750~1800万吨。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生产有倒陷式塑料制品是挑战塑料模具加工企业的一大难题。倒陷式注塑件是指在为了阻止注塑件沿着分模方向滑开,设计有突起或凹陷。这些结构阻止了模芯方向的移动。结果,通常必
4GL系列稻麦收割机是为4.4~1ikW(6~15马力)小型拖拉机配套而设计的收获机械。适合于收获麦类、稻类以及茎秆与麦、稻相似的作物,是目前国内使用最普遍的较成熟机型,这类机型采用前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