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挫折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使学生遭受一定挫折,激发学生的潜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消除学生的骄傲心理,使学生戒骄、戒躁,进而促使学生取得更大的发展前景。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抗挫力;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2-155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同时,我国也提高了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国家教育部规定其他课程不能以任何理由占用体育课,因为体育课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促使学生的心理平衡发展,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综上所述,体育教师要大胆创新体育教学,既锻炼学生的身体,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一、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抗挫力弱的表现
小学体育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抗挫力弱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因为害怕,而不敢迎接各种挑战。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稍有挑战性的活动,许多学生就因为内心的恐惧而放弃此项活动;另一方面是学生的情绪得不到控制,易发火。现在的孩子大多娇生惯养,一旦遇到挫折,学生便会感到伤心难过,而且容易跟其他同学发生矛盾甚至会出现动手打人现象。在未来道路上,任何人都会面临各种挫折,如果不从小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以后更不能很好地创造自己的未来。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正确认知
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育的初期,他们刚刚对事物形成了一定的认知,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认知事物和自身。不仅如此,在学生面对挫折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具备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
(二)合理设计情境教学,渗透挫折教育
培养学生抗挫力可设计不同的情境。比如,在100米跑教学中,体育老师可为学生做示范,在跑的过程中佯装摔倒,但又迅速爬起,并坚持到终点。老师设计这样的情境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渗透教育。老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刚刚老师在跑的过程中摔倒,遇到了挫折。但是,老师接下来是如何做的呢?”有些学生会回答:“老师站起来了而且还坚持跑到了终点。”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同学们,以后你们是否也会像老师一样面对挫折而坚持到最后呢?”有的学生会积极响应,而有些同学则会回避不答。体育老师应当抓住时机,加强对挫折的教育。
(三)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传授,强化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从本质上来讲,挫折是一种在实现一定目标的过程中出现的某种障碍。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让学生遇到障碍,而是让学生越过障碍、战胜障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抗挫折的意识,还要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项目基本动作要领及操作技能的传授。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锻炼方法和技能,才能在遭受挫折以后,通过对体育技能的反复训练来激发自身的运动潜能,进而实现自我超越,實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同时,这种抗挫折技能的传授,还能为学生树立战胜挫折的自信心,同时使学生坚信只要付出了努力,就有可能战胜挫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四)优化教学评价环节
教学评价环节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要有效提高学生的抗挫力,让学生一直拥有学习的动力,老师要优化教学评价环节,尽量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评价,但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也应该及时指出来,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够真正面对挫折,直至解决挫折。在学生进行耐久跑考核中,有学生跑一段路后就退出跑时,教师应及时了解情况,如果身体没问题而仅是因为心理上惧怕跑步,那就可以鼓励学生坚持完成练习,速度可以稍微放慢点,并指导学生如何呼吸和摆臂才能感觉不那么累,并且让其他学生给他呐喊助威,以此来让学生有坚持下去的勇气。这个例子就说明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做全面的评价,并且是在课中及时进行评价,有时是对于自信心不够的学生的鼓励,有时是对骄傲的学生的提醒,只有一个老师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全面的评价,才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作为一种运动方式,不仅是对学生生理的锻炼和开发,还是对学生心理的磨炼和考验。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具体来讲,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竞争教学模式、创新挫折教育形式和内容、传授体育技能及与心理疏导工作相结合等手段,来提高挫折教育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伟.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07):88.
[2]陈若葵.运动,提升孩子的“抗挫力”[N].中国妇女报,2019-07-13(002).
[3]王小冬.在小学体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19(14):122.
关键词:小学体育;抗挫力;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2-155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同时,我国也提高了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国家教育部规定其他课程不能以任何理由占用体育课,因为体育课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促使学生的心理平衡发展,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综上所述,体育教师要大胆创新体育教学,既锻炼学生的身体,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一、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抗挫力弱的表现
小学体育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抗挫力弱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因为害怕,而不敢迎接各种挑战。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稍有挑战性的活动,许多学生就因为内心的恐惧而放弃此项活动;另一方面是学生的情绪得不到控制,易发火。现在的孩子大多娇生惯养,一旦遇到挫折,学生便会感到伤心难过,而且容易跟其他同学发生矛盾甚至会出现动手打人现象。在未来道路上,任何人都会面临各种挫折,如果不从小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以后更不能很好地创造自己的未来。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正确认知
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育的初期,他们刚刚对事物形成了一定的认知,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认知事物和自身。不仅如此,在学生面对挫折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具备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
(二)合理设计情境教学,渗透挫折教育
培养学生抗挫力可设计不同的情境。比如,在100米跑教学中,体育老师可为学生做示范,在跑的过程中佯装摔倒,但又迅速爬起,并坚持到终点。老师设计这样的情境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渗透教育。老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刚刚老师在跑的过程中摔倒,遇到了挫折。但是,老师接下来是如何做的呢?”有些学生会回答:“老师站起来了而且还坚持跑到了终点。”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同学们,以后你们是否也会像老师一样面对挫折而坚持到最后呢?”有的学生会积极响应,而有些同学则会回避不答。体育老师应当抓住时机,加强对挫折的教育。
(三)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传授,强化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从本质上来讲,挫折是一种在实现一定目标的过程中出现的某种障碍。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让学生遇到障碍,而是让学生越过障碍、战胜障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抗挫折的意识,还要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项目基本动作要领及操作技能的传授。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锻炼方法和技能,才能在遭受挫折以后,通过对体育技能的反复训练来激发自身的运动潜能,进而实现自我超越,實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同时,这种抗挫折技能的传授,还能为学生树立战胜挫折的自信心,同时使学生坚信只要付出了努力,就有可能战胜挫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四)优化教学评价环节
教学评价环节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要有效提高学生的抗挫力,让学生一直拥有学习的动力,老师要优化教学评价环节,尽量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评价,但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也应该及时指出来,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够真正面对挫折,直至解决挫折。在学生进行耐久跑考核中,有学生跑一段路后就退出跑时,教师应及时了解情况,如果身体没问题而仅是因为心理上惧怕跑步,那就可以鼓励学生坚持完成练习,速度可以稍微放慢点,并指导学生如何呼吸和摆臂才能感觉不那么累,并且让其他学生给他呐喊助威,以此来让学生有坚持下去的勇气。这个例子就说明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做全面的评价,并且是在课中及时进行评价,有时是对于自信心不够的学生的鼓励,有时是对骄傲的学生的提醒,只有一个老师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全面的评价,才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作为一种运动方式,不仅是对学生生理的锻炼和开发,还是对学生心理的磨炼和考验。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具体来讲,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竞争教学模式、创新挫折教育形式和内容、传授体育技能及与心理疏导工作相结合等手段,来提高挫折教育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伟.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07):88.
[2]陈若葵.运动,提升孩子的“抗挫力”[N].中国妇女报,2019-07-13(002).
[3]王小冬.在小学体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19(1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