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招克敌剑如虹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guoqi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Ⅱ卷现代散文阅读分值大,失分率高,不少考生称之为失分岭、伤心坡,究其原因,不外乎平时读书少,语感弱,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再则是训练缺少针对性,解题不得要领。文章是有章法的,鉴赏是有规律的,阅读当然也是有“法”可依的。这里,我们不妨依据高考真题,进行技法研究,准确把握命题特点,从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第一招:定准区间
  
  命题人命题总是有依据的,这依据就存在于文本中的某个区间。做题时首先要找到题干在文本中对应的位置,然后捕捉有效信息,整理要点。整理时不可照抄照搬,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剪去枝蔓,留取主干。当然,每一道阅读题都有自己对应的区间,区间有大小,越小,试题难度就越小。这里仅以区间小的、定准区间就极易解答的试题为例,进行典型展示。
  【例】2009年全国卷Ⅰ第14题: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
  文本:<1>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新修的油田公路,像一只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窿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我们来到这里时,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分析:题干已经指出了命题区间是“第一段”,这样就划定了检索范围,降低了难度。实际上,有效信息检索区间可以再进一步压缩为段末三句话,前两句是写“环境的恶劣”,第三句是写“色彩的单调”。
  答案:①戈壁滩环境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第二招:上挂下联
  
  如果对画线句子设置问题,那么问题的答案一般就在画线句子的前后不远处,有效信息离画线句子越近,答案就越易组织,一般不会太远。作答时要注意上挂下联,前后都观照,不可偏执一端。
  如果问题的设置横跨两个段落,那么对信息的检索自然就应上挂上段,下联下段,瞻前顾后,要特别注意观察标志性词语或承上启下的句子。
  【例】2009年高考天津卷第18题:文中“如同鸟的归巢”和“宛如……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两处分别体现出作者对自家老屋怎样的情感?
  文本:<2>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开始几年,老伴依然和这老屋厮守。每个星期六下午,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十年以前,我拼尽全力,把所得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积攒起来,带领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女,每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准备改造旧屋。儿女们累的哭了,我就用美丽的语言,给他们描述住进新屋那种舒坦和惬意……
  <4>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显然算不得十分苍老,但显然已经宛如我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分析:在“如同鸟的归巢”的上文有“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的句子,据此提取出“老屋凝聚了亲情”的信息。下文有“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据此提取出“提供了心灵的庇护”的要点。同理,在“宛如我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的上下文分别有“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和“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这样的字眼,据此分别提取出“世事变迁”和“年华流逝”的有效信息。
  答案:对温馨老屋的依恋——老屋凝聚了亲情,提供了心灵的庇护;对沧桑老屋的感慨——老屋见证了世事变迁、年华流逝。
  
  第三招:顺藤摸瓜
  
  有的题干中含有指示性词语,问题的要求凝聚于此,紧紧地盯住它,犹如抓住了瓜秧的藤蔓,轻轻一掂,瓜就赫然在目了。此法有利于剔去芜杂,排除干扰,直捣黄龙。
  【例】2009年全国卷Ⅱ第16题: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文本:<6>本来,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做林或森林,但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存一处时,我们却无法以“林”这个象形字来定义这个集体。因为它们并不是站立,而是匍匐,像一些藏在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如果非给它们一个词汇不可的话,或许叫做“阵”及“阵营”更合适一些。那么,构成这个巨大阵营的,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它们到底肩负着怎样的使命?
  <8>白桦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而岳桦却命里注定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沧桑。
  <9>有人断言:“性格决定命运。”暂不说这句话用于人是否准确,但用到树上,肯定是不准确的,实在讲,应该是命运决定了性格。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环境的残酷。
  <11>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挺拔而明快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岳桦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它们看起来却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
  分析:首先要明确题干重点,紧紧抓住其中的“迥然不同”四个字,将思维凝聚在这一点上,将视野投放于整个文本,顺着“迥然不同”这条藤蔓上下求索,依次去摸,与之有关的信息就是我们需要的“瓜”,否则予以排除。命运不同在第8段,性格不同在第8、9段,形态不同在第6、11段。此题涉及四个文段,要掂出藤蔓,谨防遗漏。
  答案:①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②它们的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③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
  
  第四招:划分层次
  
  有的试题分值高、要点多,涉及的信息量也大,好像很复杂,若不得法,极易临场发蒙,无从下手。但只要按照要求将相关的段落划分为若干层次,然后总结层意,分条作答即可破解。划分层次并不难,语意跳跃处就是层次的分界线。
  【例】2009年全国卷I第17题: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文本:<7>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分析:解答此题只需将第7段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我们的终点……铺下了管道”。第二层:“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真有点让人激动”。第三层:“它们翻山越岭……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这两问都按层次逐层挖掘和概括。第一层是将沙漠地貌和雅丹地貌进行对比,表现石油工人不畏艰难的精神。使用了排比句式,表现石油工人一往无前的气势。第二层将天然气作拟人化描写,表现石油工人为国家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第三层明显是作者的想象,表达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答案: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第二问:①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和荒漠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②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③通过对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输所做的巨大贡献;④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第五招:抓关键词
  
  解释句意时,有时要先破解其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词语一解决,句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因为有的句子的理解难度主要在关键词语上,理解了它们,句意也就明晰了。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词语要读懂相关句子和段落,注意比喻性词语和代词的称代作用。
  【例】2009年全国卷Ⅱ第15题: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2)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
  文本:<4>接近山顶时,我无意地将疲惫的目光从嘈杂的人群转向车外,突然,我感觉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那些树,纷纷地沿着山体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在透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10>想当初,所有的桦都是长白森林里白衣白马的少年,峰顶谷底任由驰骋。后来,那场声势浩大的火山喷发,将所有的树逼下峰顶,就在向下奔逃的过程中,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每一种树都沿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去路;而后面,却是火山爆发后留下的遍地疮痍与废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却有着绝地求生的巨大空间,尽管那里有风,有雪,有雷电,有滚烫的岩石和冰冷的水,最后,它们还是选择了调头向上。
  分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解释关键词语尤其是比喻性词语。如(1)句中的“神秘的力量”、“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2)句中的“无形的脚”、“时间的陷阱”和“一切都不似从前”等。将这些比喻性词语破解为本体的、浅近的说法,一个关键词语对应一个要点。
  答案:(1)①绝地中的桦为了生存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②生存挣扎的代价是沉重的;③生命的痛苦与希望同在。(2)①不幸的命运常常在毫无准备中降临;②桦的生命轨迹与生存环境因灾难而发生了根本改变;③它们将面临新的抉择。
  
  第六招:探究原因
  
  此法适用于解释句意的题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是什么,先打个问号,然后探究原因。有了思路,顺着它在文本中找答案,问题便不难解决。有时还要联系文章主旨、人物身份和思想经历。
  【例】2009年全国卷I第15题: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文本:<4>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片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铸;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7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
  <6> 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句话是:“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
  分析:第一句这样说的原因就在该句的上下文中。上文说胡杨的残干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下文说,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树,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整合这些信息成为要点,就是理由,就是答案。
  第二句具有哲理意味,这样说的原因就是本段在全文中的主旨地位和作用。主旨是什么?作者热情讴歌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颜色,说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这种颜色照着这一片沙漠。工人们用艰苦的劳动改变着沙漠的荒凉,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因而人生不荒凉。
  答案:(1)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仿佛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2)尽管沙漠是荒凉和单调的,但人们却可以通过劳动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第七招:文法修辞
  文法指增强文章整体表达效果的所有的艺术手法,如结构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叙述方式等。修辞在广义上指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一切手法或手段。狭义的修辞指修辞格,种类多多,但《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只有八种,考生要理解其概念,明辨易混辞格,熟悉其作用,明确表达效果。
  文法是针对段、篇的,修辞是针对句子的。
  (一)区分三个概念——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常见的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从而促进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的某种手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仅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表现手法亦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它不同于修辞手法的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而是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方法或技巧,都可视为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对比、类比、烘托、渲染、铺垫、照应、反复、线索、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白描、心理刻画、蒙太奇、象征、用典、寓庄于谐、联想和想象等。
  (二)八种修辞格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拟: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表意丰富,引人联想和想象。
  3.借代:幽默含蓄,新颖活泼,引人联想。
  4.夸张:突出本质特点,印象深刻,引发共鸣,表达强烈爱憎。
  5.对偶:整齐美观,音调和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气势宏大;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感情充沛。
  7.设问:使问题鲜明突出,引人注意,启人思考,增强论辩力。
  8.反问:加强肯定,感情强烈,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有气势。
  (三)叙述方式及其作用
  1.顺序: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作用:叙述清楚,眉目清晰。
  2.倒叙:把事件的结果或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提前叙述,然后再用顺序的方式从头叙述事件的整个过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在顺序过程中暂时停下原来的叙述,插进另一段叙述,以对刚才所叙的某一事件作必要的说明或补充。作用:补充解释某项内容,为下文做铺垫。
  4.补叙:用少量的文字对人物和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它往往出现在段、篇的末尾。作用:兴起波澜,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补叙与插叙的区别:从内容上区分,插叙可以是叙述事件本身的一个片段,也可以是与当前叙述有关的另一些内容,而补叙则不能叙述另一些内容,只能叙述位置后移的某个事件片段;从形式上区分,插叙后必须顺序下去,不能就此终结,而补叙后的这一事件则可告结束,可以终结。
  5.平叙: 指分别叙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可以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叙述一件,再叙述一件,也可以是将几件事交叉叙述。作用:头绪清楚,有条不紊。
  2009年全国卷Ⅱ第14题就考查了插叙的作用。
  (四)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1.在开头:结构+内容。结构上,总领下文,或为下文某内容作铺垫,营造氛围;内容上,奠定全文基调,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在中间:结构。结构上,承上启下,铺垫,过渡。
  3.在末尾:结构+内容+情感。结构上,呼应开头或题目;内容上,总结上文,深化中心,卒章显志;情感上,强化了作者的某种观点、态度或感情。
  【例】2009年全国卷Ⅱ第17题: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本:<11>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明快而轻松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它们看起来却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岳桦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有删节)
  分析:“选择”、“站到”、“回到”、“超越”等词语表明作者赋予了岳桦人的情感和精神,已经把岳桦拟人化了。“岳桦更像一场风”和“岳桦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是比喻辞格中的明喻,易于发现和判定。结合文意和辞格的作用,不难作答。
  答案:第一问:①拟人;②比喻。第二问:①通过拟人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
  [作者单位:河南濮阳一高]
其他文献
诗是情感的外化,诗中必然会倾注诗人强烈的情感。近年来,诗词“情感”类试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考试题中,2009年高考全国18套试卷中就有11套直接考查了对诗词情感的把握和评价,情感鉴赏题型的重要性已无需赘言了。那么,如何正确解答此类题目呢?笔者根据近两年高考的典型试题,概括出把握诗人情感的六个思维点,供大家复习时参考。    一、从诗歌类别切入    不同诗歌所表现的主旨虽说各异,但同一类别的诗歌往
期刊
渔父形象,从中国文学的早期出发,就以隐逸遁世、明哲保身的姿态,行走在历史的文苑里。王逸《楚辞章句》说:“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间,忧愁叹吟,仪容变易。而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庄子》中也有一篇《渔父》,这渔父“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刺船而去,延缘苇间”。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吧,渔者生活被看作一种闲适雅致的生活。文人墨客往往喜欢在渔者身上寄托情怀,千百年来,一直做着美好的渔父
期刊
高考作文如何才能获得高分甚至满分?面对即将到来的2010年的高考,有没有一个有效的作文备考策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高考阅卷经验,从还原构思过程的角度,把关注的目光从“写作中”提到“写作前”,强调“写作构思”的实效高效。很多人经常提到“写作构思”,但不见得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到底构思什么内容,构思的内容有没有一个比较合理的顺序。笔者认为,构思内容至少包含以下四点:审题立意,联想素材,选择文体,确定
期刊
七月的大海  海 子  老乡们 谁能在大海上见到你们真是幸福!  我们全都背叛我们自己的故乡  我们会把幸福当成祖传的职业  放下手中痛苦的诗篇  今天的白浪真大! 老乡们 他高过你们的粮仓  如果我中止诉说 如果我意外的忘却了你  把我的故乡抛在一边  我连自己都放弃 更不会回到秋收 农民的家中  在七月我总能突然回到荒凉  赶上最后一次  我戴上帽子 穿上泳装 安静的死亡  在七月我总能突然回
期刊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作为青年学子,我们需要歌颂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歌颂新中国六十年的成就。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独特的角度,以“歌颂祖国”为话题,或写发生在身边的一个小故事,或写读了经典名著后的感悟,或抒发对伟大祖国的赞美激情,或针砭社会上某种现象……  要求能生动、形象、具体地反映主题,可以记叙,可以抒情,可以议论,题目自拟,体裁不限,8
期刊
【考点解说】    《考试大纲》在文言文阅读方面,对“句子”的理解提出两条要求:一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二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前一条要求,往往是糅合在其他项(尤其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中,间接作考查的。  句式和用法属于语法范畴。所谓“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大致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等方面;所谓“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形
期刊
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壅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   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楞楞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待对方报清了名字,我不由自主地握着话筒站起身来:那是我30年前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他在电话中说,30年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
期刊
【高考真题解析】  一、(2009年高考湖北卷,第20题)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幸福”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30字。(4分)  示例:  《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说:我的幸福就是金子,守住金库的钥匙,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1)《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是______,______,  
期刊
【考点解说】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是考查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综合能力。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或推理,要求考生答出某一论点立论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  试题的选项通常是“三对一错”,设问的角度基本是选误,四个选项大多依原文的先后顺序对文意作概括性的转述和分析;那个错误项中的大部分叙述一般还是符
期刊
楼这个富于诗情画意的字是中国文学的专利品,尤其是专属于诗的。同一楼字在法文或英文中便只是建筑学上的名词,平凡庸俗,仅仅意味着平房或楼下的反面,不蕴涵任何美感,而楼字在中国文学里是富于诗意的,会引起诸多美丽的、奇妙的联想。  楼是凌云的建筑,所以会引起空灵飘忽的感觉,如:“楼阁玲珑五云起”,或“山外青山楼外楼”。在昔日,女孩子们的闺房常常设在楼上,所以楼又是富于浪漫色彩的。它是名门闺秀的寓居:“闺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