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梅梁湾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食性与个体大小的关系:对生物调控与管理的启示

来源 :湖泊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cstartt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鳍原鲌是太湖常见鱼类之一.对2004年11月到2005年10月的样本(236尾)分析结果表明:在食物组成上,红鳍原鲌主要摄食枝角类和小型鱼类,其食物组成随体长变化明显.全长小于130 mm的红鳍原鲌主要摄食枝角类,小型鱼类的重要性相对较低;全长大于130 mm的红鳍原鲌以小型鱼类为主要食物.在对浮游动物的摄食选择性上,红鳍原鲌喜食溞和哲水蚤成体,而对桡足幼体、无节幼体、裸腹溞、角突网纹溞和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表现出回避.因此,不同大小红鳍原鲌因食性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下行效应,本文还讨论了红鳍原鲌对湖泊食物
其他文献
于枯水期(2006年12月)和丰水期(2007年5月)对海南省7座水库敞水区进行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甲壳类动物15种,多为广温性和嗜热性种类,其中桡足类7种,枝角类8种.温中剑水蚤(Mesocyclo
测定了江苏太湖和广东汤溪水库7株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和1株水华微囊藻(M.flos-aquae)gyrB基因部分序列(974bp),发现40个变异位点,17个简约信息位点,平均(G+C)%为47.8%,序列间相似性≥97.1
采用沉水植物苦草(V.natans)和黑藻(H.verticillata)作为研究对象,在其旺盛生长期测定群落内外上覆水及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含量,以探究不同根系特点的沉水植物对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垂
滴水湖是在围垦滩涂上挖成的一个人工湖.为了解该湖泊周年轮虫群落结构特征,于2008-2009年对滴水湖轮虫进行逐月采样研究,对湖泊中轮虫的种类组成、丰度及相关生态因子间的关
沉积物再悬浮是浅水湖泊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模拟实验,比较不同再悬浮程度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以探讨沉积物再悬浮对浮游动物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处理下总悬浮物与叶绿素a
测定了富营养化武汉东湖中的底栖藻类在不同人工基质上建群发展为成熟群落的生物量(Chl.a),定性分析了人工和天然基质上成熟硅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特征.通过比较建群期间底栖藻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水花生愈伤组织并以此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Cr6+浓度(0、0.1、0.3、0.6、0.9 mmol/L)对水花生愈伤组织中腐胺(putrescine,Put)、亚精胺(spermidine,Spd)、
近些年,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改变了流域下垫面的水文特性,探讨研究下垫面变化的水文响应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河南伊河洪水虽然量级不大,但发生几率较
在青藏高原南部空姆错钻取了一根浅湖芯,对其中时间跨度约为50年的剖面按7年间隔对其中陆源正构烷烃(C25,C27,C29,C31)进行了提取分析.通过将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氢同位素比值与附近浪
兹格塘错是青藏高原中部一个典型的半混合型咸水湖泊.本文在^210Pb和^137Cs定年的基础上,研究了兹格塘错重力岩芯(ZGTCA—1)小于38.5μm细颗粒组分碳酸盐稳定碳同位素1950年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