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零距离的观察”到“零距离的引导”、“零距离的感受”,产生了一系列的“零距离的效应”。在整个效应中,老师用爱心、耐心关注“特殊儿童”,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和行为动机,掌握“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从而加以引导、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让“特殊儿童”转变为正常儿童,为他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零距离 观察 引导 感受 效应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0102-02
送走了一群可爱、活泼的孩子。回想起三年前这些孩子刚进入幼儿园时的情景,真是让人感到欣慰。当时,有的哭哭闹闹;有的缠着爸爸妈妈不放;有的默默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着爸爸妈妈。在这短短的三年里,作为班主任的我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赢得了孩子开开心心地过完幼儿园的生活,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明显的长进。
回想起来:我班上有一个小男孩很特别,名叫小鑫(小名),小小的个子,黑黑的皮肤、瘦瘦的身材,有一对奇特的耳朵,面部表情很异样,显然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孩子,甚称“特殊儿童”。开学不到一个月,全园的幼儿、家长、老师都认识他。本班的家长偷偷要求:不让自己的孩子与他同桌。面对种种问题,我曾伤过脑筋,考虑了很多的对策,冷静思考一下,还是要以“爱”入手,亲近他、关心他。于是,我采用了“零距离的观察”、“零距离的引导”、有了“零距离的感受”细心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真心喜欢他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小鑫由特殊儿童转变为正常儿童,为他一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零距离的观察
1.1 他行为有异常。不受纪律约束、破坏性很强、干扰他人正常活动、自得其乐,不善交流。如:有次自由活动时,孩子们都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坐在椅子上玩,可小鑫拿着玩具这边敲敲,那边敲敲,这边抓一下小朋友的耳朵,那边抓一下女孩子的头发。孩子们纷纷来打“小报告”。只见小鑫乐得哈哈大笑。
1.2 他语言有障碍。“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他人交往。可小鑫在平时要说好一句话很不容易,一句话要断成好几截,且费很大的力气,又表达不清内心的意思,让老师和小朋友听起来很费力,不知道他说什么。如:向老师问好。小鑫费好大的力气说:“老……师……好。”又如:小鑫向老师告其他小朋友的状,几乎不能表白内心的意思,自己气得面红耳赤。
1.3 他情绪会冲动。急噪、爱发脾气、做事缺乏耐心、喜欢争抢、不会谦让。如:午睡起床了,孩子们都在穿衣服、折被子。只见小鑫拿着被子大打一通,气得满脸通红。又有一次,老师教小朋友剪纸并按照要求开始剪了。小鑫却把纸张撕破了,在座位上大发脾气。
1.4 他有时好表现自己。小鑫是一个很喜欢表现自己,争强好胜的孩子。每次活动他都要争第一,没有第一就生气、打其他小朋友或者把别人的作品撕掉。如:孩子都把画画好,我将“小贴图”奖励给画得好的小朋友。小鑫没有奖到“小贴图”就去抢别的小朋友的贴图,把“小贴图”贴在自己的作品上。
通过零距离的观察,深知小鑫存在的问题,这时我 “对症下药”,采用“零距离的引导”找到最佳的转变方式。
2.零距离的引导
2.1 营造语言环境。面对小鑫的种种表现,我采用零距离的引导,每次活动结束,我都有意识地叫小鑫过来,跟他一起玩,跟他聊聊天。《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我利用早谈、餐前准备、离园前等时间,鼓励小鑫多讲一讲,多与同伴说说。在散步时,我拉着小鑫的手引导其观看操场角落里的蚂蚁,鼓励小鑫说一说,并不时地给他鼓励的眼神。
2.2 创造交往机会。在园里我有意创造幼儿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使孩子的交往面得到新的发展。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在组织幼儿生活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调节幼儿交往伙伴的对象,使幼儿在集体中能积极与人合作、与人交往,这样不但使他与同伴交往的心理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从别人那里得到了经验,促进了发展。晨间活动时,鼓励孩子之间谈谈来自幼儿园之外的消息,不善言谈的小鑫带来一叠和妈妈去旅游的照片,我鼓励小鑫把照片拿给同伴看,小朋友们争相观看,羡慕地向小鑫问这问那,小鑫则滔滔不绝地向小朋友介绍起照片上的人和景物。
2.3 教给交往方法。如鼓励小鑫把自己的图书、玩具拿出来一起与朋友分享,跟小朋友和老师说一说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和小朋友拉拉手,抱一抱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协商游戏的玩法等。
2.4 培养自制力。小鑫喜欢做游戏。每次游戏时都显得特别兴奋,但也常常伴有破坏性、攻击性行为。为培养他的自控力,我有意让他在游戏中担当“重任”,如游戏中让他当裁判,看看哪个小朋友拍球次数多或跳得远;体育活动中让他当“猫妈妈”、“兔妈妈”,让他懂得关心爱护“小猫”、“小兔”,克制自己的冲动行为;角色游戏中让他当“交警”、“老师”等,通过履行角色职责,习得内隐的游戏规则。慢慢地,小鑫的自制力有明显提高。小鑫妈妈高兴地说:“小鑫到了幼儿园象变了一个孩子似的。”
2.5 真诚倾听孩子的心声。无论在与小朋友的交谈中还是在教育教学中,我都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了解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和实质。如小鑫抢同伴玩具是因为不善于协商,我耐心地倾听着孩子的“状词”,并引导小鑫正确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逐渐从不自觉转变到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孩子一点一点地向着好的方向转化。
2.6 用爱心滋润孩子的心田。时时关注孩子的言行,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和行为动机,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尊重他的个性特点,允许孩子暂时犯一些错误。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坐在小鑫身边,与他说话、教他念儿歌、画画等。在午睡时,我在小鑫的身边躺下给他讲故事并安抚着。
总之,通过持之以恒,反复强化。因为小鑫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化。孩子的问题行为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自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因此,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积极引导,对孩子的点滴进步注意巩固,不断强化,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3.零距离的感受
通过对小鑫小朋友的零距离观察,零距离引导,我深深体会到:在转变特殊幼儿的同时,更要注意面向全体,促使每个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提高。因此,在培养幼儿各种能力的同时,也注意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我利用各种方法、故事、儿歌、情境表演或在幼儿发生矛盾时通过具体事件生动形象地向他们讲明什么是友爱互助,什么是分享合作,针对孩子在交往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如:只有一个玩具,两个朋友都想玩,怎么办?小朋友打你时,应该怎么办?引导幼儿归纳总结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我一贯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我对孩子不只是眼睛盯在学习成绩上,而是用“放大镜”多角度的去寻觅孩子在各个方面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在 “吃饭”方面,我就从 “桌上不掉饭粒”,“不挑菜”等方面表扬,使孩子在喜悦、满足中明白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并努力争取。在孩子成功时我给予鼓励,与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在孩子遭受挫折时,我更注意给予爱抚和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我讲得比较多的一句话是:“老师相信你能行的!”因为我想告诉孩子,任何成功都要付出代价,而只要努力了,哪怕失败也无需遗憾。
通过三年的家园配合训练,全班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小鑫各方面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能独立初步完成绘画、手工作业;动作的协调性有很大的提高;能较准确地按要求完成简单指令,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有时还能主动做出谦让;运动量大,做事比较耐心,语言表达基本流利。小鑫的这些进步,对一般幼儿来说,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现在已看不出他是一个“特殊儿童”了,只要家园继续配合,针对情况适时调整教育目标,相信小鑫会成为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一块未经雕琢没有成型的玉。我们老师是艺术家,要以爱心、耐心关注每个幼儿,了解他们的内心,尊重他们的个性,细心雕琢。同时又要以一颗宽容平等的心来对待每个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好孩子。
关键词:零距离 观察 引导 感受 效应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0102-02
送走了一群可爱、活泼的孩子。回想起三年前这些孩子刚进入幼儿园时的情景,真是让人感到欣慰。当时,有的哭哭闹闹;有的缠着爸爸妈妈不放;有的默默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着爸爸妈妈。在这短短的三年里,作为班主任的我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赢得了孩子开开心心地过完幼儿园的生活,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明显的长进。
回想起来:我班上有一个小男孩很特别,名叫小鑫(小名),小小的个子,黑黑的皮肤、瘦瘦的身材,有一对奇特的耳朵,面部表情很异样,显然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孩子,甚称“特殊儿童”。开学不到一个月,全园的幼儿、家长、老师都认识他。本班的家长偷偷要求:不让自己的孩子与他同桌。面对种种问题,我曾伤过脑筋,考虑了很多的对策,冷静思考一下,还是要以“爱”入手,亲近他、关心他。于是,我采用了“零距离的观察”、“零距离的引导”、有了“零距离的感受”细心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真心喜欢他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小鑫由特殊儿童转变为正常儿童,为他一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零距离的观察
1.1 他行为有异常。不受纪律约束、破坏性很强、干扰他人正常活动、自得其乐,不善交流。如:有次自由活动时,孩子们都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坐在椅子上玩,可小鑫拿着玩具这边敲敲,那边敲敲,这边抓一下小朋友的耳朵,那边抓一下女孩子的头发。孩子们纷纷来打“小报告”。只见小鑫乐得哈哈大笑。
1.2 他语言有障碍。“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他人交往。可小鑫在平时要说好一句话很不容易,一句话要断成好几截,且费很大的力气,又表达不清内心的意思,让老师和小朋友听起来很费力,不知道他说什么。如:向老师问好。小鑫费好大的力气说:“老……师……好。”又如:小鑫向老师告其他小朋友的状,几乎不能表白内心的意思,自己气得面红耳赤。
1.3 他情绪会冲动。急噪、爱发脾气、做事缺乏耐心、喜欢争抢、不会谦让。如:午睡起床了,孩子们都在穿衣服、折被子。只见小鑫拿着被子大打一通,气得满脸通红。又有一次,老师教小朋友剪纸并按照要求开始剪了。小鑫却把纸张撕破了,在座位上大发脾气。
1.4 他有时好表现自己。小鑫是一个很喜欢表现自己,争强好胜的孩子。每次活动他都要争第一,没有第一就生气、打其他小朋友或者把别人的作品撕掉。如:孩子都把画画好,我将“小贴图”奖励给画得好的小朋友。小鑫没有奖到“小贴图”就去抢别的小朋友的贴图,把“小贴图”贴在自己的作品上。
通过零距离的观察,深知小鑫存在的问题,这时我 “对症下药”,采用“零距离的引导”找到最佳的转变方式。
2.零距离的引导
2.1 营造语言环境。面对小鑫的种种表现,我采用零距离的引导,每次活动结束,我都有意识地叫小鑫过来,跟他一起玩,跟他聊聊天。《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我利用早谈、餐前准备、离园前等时间,鼓励小鑫多讲一讲,多与同伴说说。在散步时,我拉着小鑫的手引导其观看操场角落里的蚂蚁,鼓励小鑫说一说,并不时地给他鼓励的眼神。
2.2 创造交往机会。在园里我有意创造幼儿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使孩子的交往面得到新的发展。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在组织幼儿生活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调节幼儿交往伙伴的对象,使幼儿在集体中能积极与人合作、与人交往,这样不但使他与同伴交往的心理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从别人那里得到了经验,促进了发展。晨间活动时,鼓励孩子之间谈谈来自幼儿园之外的消息,不善言谈的小鑫带来一叠和妈妈去旅游的照片,我鼓励小鑫把照片拿给同伴看,小朋友们争相观看,羡慕地向小鑫问这问那,小鑫则滔滔不绝地向小朋友介绍起照片上的人和景物。
2.3 教给交往方法。如鼓励小鑫把自己的图书、玩具拿出来一起与朋友分享,跟小朋友和老师说一说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和小朋友拉拉手,抱一抱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协商游戏的玩法等。
2.4 培养自制力。小鑫喜欢做游戏。每次游戏时都显得特别兴奋,但也常常伴有破坏性、攻击性行为。为培养他的自控力,我有意让他在游戏中担当“重任”,如游戏中让他当裁判,看看哪个小朋友拍球次数多或跳得远;体育活动中让他当“猫妈妈”、“兔妈妈”,让他懂得关心爱护“小猫”、“小兔”,克制自己的冲动行为;角色游戏中让他当“交警”、“老师”等,通过履行角色职责,习得内隐的游戏规则。慢慢地,小鑫的自制力有明显提高。小鑫妈妈高兴地说:“小鑫到了幼儿园象变了一个孩子似的。”
2.5 真诚倾听孩子的心声。无论在与小朋友的交谈中还是在教育教学中,我都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了解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和实质。如小鑫抢同伴玩具是因为不善于协商,我耐心地倾听着孩子的“状词”,并引导小鑫正确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逐渐从不自觉转变到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孩子一点一点地向着好的方向转化。
2.6 用爱心滋润孩子的心田。时时关注孩子的言行,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和行为动机,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尊重他的个性特点,允许孩子暂时犯一些错误。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坐在小鑫身边,与他说话、教他念儿歌、画画等。在午睡时,我在小鑫的身边躺下给他讲故事并安抚着。
总之,通过持之以恒,反复强化。因为小鑫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化。孩子的问题行为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自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因此,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积极引导,对孩子的点滴进步注意巩固,不断强化,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3.零距离的感受
通过对小鑫小朋友的零距离观察,零距离引导,我深深体会到:在转变特殊幼儿的同时,更要注意面向全体,促使每个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提高。因此,在培养幼儿各种能力的同时,也注意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我利用各种方法、故事、儿歌、情境表演或在幼儿发生矛盾时通过具体事件生动形象地向他们讲明什么是友爱互助,什么是分享合作,针对孩子在交往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如:只有一个玩具,两个朋友都想玩,怎么办?小朋友打你时,应该怎么办?引导幼儿归纳总结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我一贯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我对孩子不只是眼睛盯在学习成绩上,而是用“放大镜”多角度的去寻觅孩子在各个方面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在 “吃饭”方面,我就从 “桌上不掉饭粒”,“不挑菜”等方面表扬,使孩子在喜悦、满足中明白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并努力争取。在孩子成功时我给予鼓励,与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在孩子遭受挫折时,我更注意给予爱抚和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我讲得比较多的一句话是:“老师相信你能行的!”因为我想告诉孩子,任何成功都要付出代价,而只要努力了,哪怕失败也无需遗憾。
通过三年的家园配合训练,全班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小鑫各方面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能独立初步完成绘画、手工作业;动作的协调性有很大的提高;能较准确地按要求完成简单指令,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有时还能主动做出谦让;运动量大,做事比较耐心,语言表达基本流利。小鑫的这些进步,对一般幼儿来说,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现在已看不出他是一个“特殊儿童”了,只要家园继续配合,针对情况适时调整教育目标,相信小鑫会成为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一块未经雕琢没有成型的玉。我们老师是艺术家,要以爱心、耐心关注每个幼儿,了解他们的内心,尊重他们的个性,细心雕琢。同时又要以一颗宽容平等的心来对待每个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