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气味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嗅觉也许是最令人亢奋的一种感觉,文学作品中自然也少不了各种对气味的描写。意大利人劳拉·唐纳托根据自己最喜爱的一些作家的作品调制了5种香水,由此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学欣赏方式。日前,她在伦敦皮卡边利大街的水石书店展示了这些香水,读者们由此可以在书店的5个楼层体验到五种不同的“文学气息”。
  第一种香水名为“唤醒往昔浪漫记忆的紫罗兰”,它的灵感来自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1891)。这种香水甜得发腻,带有一点点颓废的味道,恰可衬托这部唯美主义的小说。第二种名为“杜松烧过的气味”,它取意于意大利作家邓南遮(1863-1938)的《快乐之子》(1889)。这种香水带有营火的味道,渲染着一种宜人的秋日氛围。第三种香水散发着甜甜的香草气味,名字叫“玛德琳”。一种也叫这个名字的小蛋糕是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写作《追忆似水年华》的灵感来源。第四种叫做“包法利夫人”。根据福楼拜的同名小说,爱慕虚荣的女主人公爱玛通过闻子爵的雪茄盒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她会一边“嗅着烟盒衬里的气味——一种混合着烟草味和马鞭草味的芬芳”,一边想象着上流社会的生活。这种香水的气味因此可想而知。最后一种香水取意于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1985)。在小说中,主人公格雷诺耶杀害了数十个少女,目的是提取她们的香味以便制作最好的香水。而劳拉·唐纳托制作这种香水的目的地是模拟18世纪巴黎市区的恶臭,那正是格雷诺耶拼命逃避的东西。据尝试过的人说,这种香水的味道的确十分让人恶心。不知道,水石书店里的读者有没有被它吓得落荒而逃?
其他文献
桃花、玉兰花、海棠和樱花开尽后,他感觉时间的刻度真的渐渐清晰和确切起来。就像瓦垄的线条会随着身体渐渐移近房顶而清晰起来一样。  这一年悄然无声地流淌的时光仿佛就被剪辑好,回放了一次而已。失眠、头发掉得凶、白天昏昏沉沉,这些身体状况和对比的担忧与去年一样,—直到体检表发下来时,他才松了一口气。繁重的课业负担使他变得严肃许多,像在这里的许多人一样,为了理想,为了未来,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喂给了没完没了
期刊
他说他从家乡坐火车到上海要十几小时。来上海以前对上海话唯一的印象是一句影视剧里听来的骂人话“小瘪三”。这让他在动身之前心里犯憷,先前听说有人早些年因为一口北方话被上海的售货员刁难过,家人不无担心。他是到上海去读外国语学院的,还没学习,先多了一门“外语”。  到了上海,他发现上海话永远是雾里看花。军训的时候,兴冲冲缠着上海同学想要速成几句上海话。但听到吃饭叫“切凡”,跟人间价钱叫“几钿”,觉得好笑又
期刊
阿根廷著名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但也是一个在世界文坛上颇受争议人物。我总试图从自己接触过的他的作品中来找寻这样一个身影,寻找一个真实的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对文学的理解是幸运和幸福。我以为这样的大作家想必是会说出滔滔不绝的所谓的大道理的,而他的回答的确让我感到意外。在和朋友的闲聊中谈起博尔赫斯,他略显惊讶的问我,你居然喜欢那样一个怪异老头的东西?我笑了笑说何怪之有呢?他
期刊
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兼小说家罗伯特·哈里斯最近写了一部历史小说《庞培》,描述发生在公元79年罗马城市庞培如何因维苏威火山爆发面毁灭的故事。在写这本书之前他作了大量的研究。他发现今天的美国与当年的罗马帝国惊人地相似,因此他断言美国是现代的帝国主义,并且预言美国将来必将覆灭……    跟往年一样,今年的夏天也是那样美丽,那样蓝蓝的天,晴空无云。没有一滴雨。异常的热。就像古希腊历史学家卡西乌斯所描述的公元
期刊
最近,围绕作家韩寒与批评家白烨在博客上所展开了一场论战,成为文化界关注的热点。韩寒就白烨的一篇有关“80后”作家的评论做出强烈反应,在自己的博客上贴出了一篇火药味浓甚至极为过分的文字。韩寒以为,作品的价值应该由市场和读者来决定,而不是由批评家来决定,当下被批评家所推崇的作品大都很平庸,而当代批评家对“80后”作品有一种不应该的漠视,甚至不读作品就胡乱批评。这些观点首先在韩寒的读者中引起了共鸣,他们
期刊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其实,说得确切点,应该是粮草未动,银子先行。没有这笔买粮草的钱款,别说是要动三军,就是三个人也动不起来的。  看到那张盖有“钦差大臣总粮台之关防”红彤彤大印的银票,是在上海市银行博物馆。蓦地,使我回想起往日的一则报道:2004年11月,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在该年秋季拍卖会上的拍品中,这样的银票共有9张。其面额为:贰拾两2张,叁拾两1张,伍拾两4张,壹百两2
期刊
12世纪初,生活在英国西南部的那片沼泽地上的居民,曾被英王查理五世称之为最无知和野蛮的人。而800年后,这片曾经的蛮荒之地,却成了整个人类孕育英才的摇篮。这就是剑桥,英国人叫它cambridge,也可直译成康桥。一个中古世纪留下来的小镇,在日后的800年间,相继从这里走出了牛顿,达尔文,罗素等等成千上百位改变了这个世界的人。  从伦敦乘火车到剑桥只要一个半小时,但就是这短短的100分钟,却让时光倒
期刊
时尚总是跟美女相关。只是在今天,美女在这个时尚的年代比起她们的祖母和母亲们绝对大有可为了。  曾有上海人和北京人为了美女发生争论:一个说上海的美女比北京多;一个说上海充其量都是些小家碧玉,而北京有的是大美女,一回头惊艳四座;一个又说怎么满大街也看不到让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呀?一个就说了,大美女还能在街上走吗?人家早就出息了,不是成了明星名模什么角的,也得是让人给包了起来。  说得有那么点道理。    
期刊
他,出名了。随着他的火红申窑的身影和步入“不惑”后匆匆的脚步,他终于成为了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    申窑瓷惊艳法兰西人    2005年2月18日,鉴于罗敬频在中法文化交流中作出的贡献,由法国国家交流协会向法国政府推荐并得到法国议会批准,法国国家议员哈乌在阵阵掌声中,把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中法文化交流年特别奖,颁给了上海申窑的“窑王”罗敬频。法国国际艺术交流协会主度芬妮和法国杜威艺术院院长蒂
期刊
享受“一刀未剪”待遇的,乃是英国和南非合拍的、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黑帮暴徒》。不少媒体在报道这一消息时,从标题到内容都不约而同地突出了这一点:“一刀未剪”。  突出是因为这样的结果叫一些人大跌眼镜。一是原以为此片连通过审查都比较难,没料到不但顺利过堂,而且国家电影局居然是一刀未剪。二是心里定势作祟,自盘古开天地有了审片制以来,凡送审的影片,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哪有不挨刀的。有时,并无什么大不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