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分组讨论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yk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组讨论是大学英语课堂上被普遍应用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笔者就这种讨论形式提出五个问题,经观察、实践后,发现其课堂效果远远不能达到设计目标。此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存在着学生参与问题,目标语言使用问题,活动设计与组织技巧问题以及教学进度与时间的把握等问题。经过论证,文中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改进大学英语课堂中分组讨论的教学设计与操作过程,使其更具科学性、趣味性、合作性、针对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分组讨论;大学英语;课堂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 03-0008-3
  
  Abstrac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group discussion activities are broadly used, in which the writer thinks many problems exist. By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investigation to 60 students and 27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who are from different colleges of China, the writ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from five aspects. She concludes that there are severe problems in students?participation, the real use of the prospected language—English, the designation, preparation and organization as well as the time and pace of teaching.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An effective group discussion activity should be interesting, cooperative, scientific, successive, targeted and completed.
  Key words: group discussion, college English, class
  
  1. 引言
  
  教学的全面参与原则强调: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作用,既包括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和人人参与,又包括学生个体的身心全面参与。学生是具有多方面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分组讨论活动也大量地被应用,并且许多研究已经证明它的科学性。作为高校外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交际活动,如分组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获取及实际运用能力。(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体系的研究课题组,1999 :50)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学生的语言能力应该有所提升,与传统填鸭式教学相比,他们在讨论式课堂上的收获应该更大,但是再科学的方法应用不当也是毫无用途的。笔者在对高校英语课堂的实践、观察与研究中发现分组讨论活动在设计及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并且已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2. 问题、讨论与建议
  
  2.1 学生参与问题
  学生是否愿意上讨论课?笔者就该问题随机本校不同系别不同专业抽取了90位同学,请他们做了匿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06级有60%的学生很愿意参与讨论活动,05级次之,占47%,04级最少,只有23%。年级越低的学生越愿意参与课堂讨论活动。然而,不难发现很愿意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比例很低,只占总人数的43%。如此的讨论课上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大半的学生没有参与的兴趣,久而久之,课堂对他们就会失去吸引力,最终将导致大批的学生放弃英语学习。
  认真思考,会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并不是不愿参与讨论学习的,如果活动设计更科学一些,06级10位同学,05级10位同学、04级16位同学是可能被争取过来的。他们的“不愿”实际上含有很多的无奈,是“不敢”、“不能”、“不会”,最后才是“不情愿”。努力争取他们的支持,参与讨论的学生比例就会提高到80%以上。我们的教学才能让大部分同学有所收获。
  文章认为,在分组讨论前教师的科学准备与动员工作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If teachers make their intentions clear and make sure that these are understood, if they invest tasks and activities with personal significance, and if they explain clearly how performing such activities will be helpful else where, then powerful motivating conditions are likely to be set. (Williams & Burden 1997:133) 一旦学生理解了活动设计的初衷,了解了参与活动对自己的益处,尤其当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参与到某个有意义与趣味性的讨论时,他们即便有困难也会尝试着去参与。因此,教师的鼓励、对课堂管理的力度与科学性的活动设计对学生的参与态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 究竟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讨论?
  笔者就该问题采访过在南京大学进修的来自全国各地22所不同大学的27位高校英语教师。他们中有25位老师的教学实践证实,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只有10%至25%,而且每次都是那些英语口语较好、有自信、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在一节课中往往是同样的几位同学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控制着课堂。而其他同学则保持沉默或是用汉语小声议论。“我们也尝试着鼓励其他同学发言,但被提到名字的同学往往小声应付回答或干脆说不知道,这样反而浪费了课堂时间,愿意发言的同学也被耽误了。”一些老师感到无可奈何。
  反思一下,即可发现,大部分学生不愿参与讨论存在着各种客观原因。诸如班级人数多、发言机会少、学生紧张、缺乏自信、怕丢脸、口语欠佳等。 “Negative affect, such as anxiety, self-consciousness, embarrassment, lack of self-confidence, interfere with the process of acquisition by blocking the input from reaching the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Krashen 1982: 1-7)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教师对课堂讨论内容的设计与分组的方式直接影响到讨论效果。太易、太难、太枯燥或是学生认为太无用、太无聊的话题只会令学生们保持沉默。因此,笔者认为,趣味性应该是贯穿各种教学形式的重要因素。“In our daily lives we read and listen to a great deal of language and it is possible to divide this language into two broad categories: interest and usefulness.”(Harmer, 1997: 182) 当学生被要求谈论一些他们认为是无聊或无用的内容时,他们怎能愿意参与讨论呢?不情愿参与又怎能合作学习呢?没有合作学习,课堂讨论不是徒有其表,毫无意义了吗?
  再者,分组讨论的分组方法也要讲究科学性。如果把有矛盾的人硬分到一个组里,要训练他们的合作精神岂不成了空谈?科学地分组可以极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活动效果。每组人数最好控制在4-5人。组内同学各自有分工,即使不需要发言也应各有其任务。要让每位同学知道自己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而且要清楚自己的任务。这需要教师在活动前详细地布置小组内四、五位同学的任务。可以把组内同学分成角色ABCDE,为了省时,可以根据同学的座位确定他们的角色,然后详细布置各种角色的任务。为了检查是否每位同学都知道自己的角色与任务,可以让所有A角色的同学举手(以此类推)。每位同学知道组内只有自己负责某项任务,别人是替代不了自己的,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老师也会检查到自己,他就一定会特别用心,特别有责任感,分组讨论才会名副其实,起到一定的效果。此外,对于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必须要有到位的评估和详细的讲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心服口服,也才会饶有兴致地按部就班参与到讨论中,共同合作完成讨论任务,每位学生也才能从分组讨论中有所得。
  
  2.3 英语作为目标语言能否在讨论中被有效应用?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当被问及该问题时,前面提到的27位老师一致认为参与讨论的同学基本能用英语表达观点,其余同学则明确表示自己不敢或不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他们参与讨论,也大部分说母语。
  作为英语课,学习并应用目标语言英语才是最终目的。然而,笔者在听课中观察到,有些老师设计的讨论内容学生很感兴趣,同学们讨论非常积极,但80%用的都是汉语,甚至到最后演变成了汉语的辩论。课堂气氛是很好,但是不用英语的课堂还能叫英语课吗?这样岂不是失去了英语课的根本了吗?英语语言能力又如何能得到训练与提高呢?
  因此,笔者认为,在设计分组讨论活动时,老师们一定要考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应明确要求并鼓励学生使用目标语言英语。母语在必要时候也是可以使用的,但是要分清主次关系,否则,就本末倒置了。
  
  2.4 分组讨论的课堂上老师是否可以更轻松一些呢?
  与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相比,27位被采访的教师中,有18位教师觉得在分组讨论的课堂上教师较为轻松。大家普遍认为把讨论任务布置给学生,分组,开始讨论,自己再转几圈,回答学生提问,管管纪律,最后让同学按组别汇报讨论结果,自己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而笔者认为这种分组讨论活动的组织方法存在很多纰漏。“The most effective activities can be made almost useless if the teacher does not organize them properly.” (Harmer, 1997:235) 如果在分组讨论之前,教师不讲清楚每位同学的任务,规定讨论使用的语言以及讨论时间限制,到学生开始讨论时就会你让我,我让你,到讨论结束时还没人愿意发言或者是没有完成讨论,更甚者会趁机会用汉语聊天!再者,如果学生分组汇报完成,而老师不及时加以点评总结,很多学生就会茫然不知有何收获。
  笔者认为,一位合格的分组讨论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在讨论前清晰地给每位同学布置任务、要求及时间限制;在讨论中答疑并监督目标语言的应用;在讨论后对学生的表现及讨论内容均要有针对性地点评、总结。这样,在讨论课堂上教师不是更轻松了,而是压力更大、责任更大、要求更高了。此外,课前准备必须更细更准,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得。因此,分组讨论并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流。
  
  2.5 分组讨论能否保证课堂进度?
  面对这一问题,27位教师中有20位说曾经有过未能及时完成任务而拖堂或增加课时完成讨论的经历。的确,要在每周四节甚至仅两节的紧张课时内组织学生讨论很费时费力,但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目标语言的有效使用,却是值得的。笔者认为,为了保证课堂进度,又让学生畅所欲言,我们可以把学生按寝室分组,任务细化,学生课下分别各自组织讨论,课堂上只作为汇报展示时间,这样既弥补了时间的不足,又使学生在课下的语言训练连续进行,而且学生们在无教师监督的环境中会更加轻松自如、畅所欲言。“Learners learn better if they feel in control of what they are learning.” (Williams & Robert, 1997: 206)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给更多的学生争取到发言的时间,在无形的压力下,学生们会更加认真地准备。笔者经过课堂实践发现课堂讨论参与人数极大增加,学生因准备充足,发言很踊跃,见解也更深刻。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连最紧张内向的同学也不再保持沉默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补足了课内语言学习时间的不足。连续的、合作的、和谐的课内外结合的方法不失为组织分组讨论的好方法。
  
  3. 结论
  
  由以上问题及讨论可以看出,英语教师在设计与组织课堂讨论时存在着学生参与性,目标语言的使用性,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性以及课堂时间及进度的限制性等问题。经过论证,笔者认为分组讨论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分组方法、任务分配及课堂管理应该有科学性;学生之间应该有合作性;课堂上教师指导应该有针对性 ;学生课内外讨论与学习应有连续性 ;学生讨论与教师活动布置和评估总结应有完整性。全面、科学地设计与组织课堂讨论活动,才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效地在讨论中得到锻炼与提高,才能真正地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参考文献
  
  Har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 Longman: London & New York, 1997:182-235.
  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on[M]. Oxford: Pergamon, 1982:1-7.
  Williams, M & Burden, Robert, L.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133-206.
  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体系的研究课题组. 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体系研究[J]. 教育研究,1999 (5):5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河南社会科学》是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93年10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为CN41—1213/C,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7—905X。《河
误区1:反复擦洗铝制品餐具在家庭厨房的炊具中,有不少是铝制品,如高压锅、洗菜盆等。在清洗铝制品炊具时,有些人喜欢使用钢丝球、去污粉或其他粗硬物品。这是很不科学的,因为
对山东新闻界,对《大众日报》的众多读者来说,刘同贵不会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这并不在于刘同贵有多高的见报频率,而在于伴随这个名字出现的是一篇篇总能给人留下印象的文字,有
现代婚姻平均持续9.4年——较历史上任何时期都短,大千世界里,有的婚姻破裂了,有的却历久弥深,秘密何在呢?多年来人际关系专家们总是把注意焦点放在破裂的婚姻上;现在,他们又
谭恩美在《接骨师之女》中利用“边界写作”策略,用“龙骨”等意象渲染东方文化气场,在记忆和现实交错中展现了三代女性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血脉关联。作品在探讨母女冲突与融
施工现场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安全的关键,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本文就对当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加强土建施工现场管
痧气,是中医疾病中的一种急性湿热病,常在三夏时段发生。病因是,在这个时段气温高,湿度大,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湿热邪气容易侵犯人的体表、经络、脏腑,导致湿热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
任性.就是凭着自己主观的性情和喜好去做事,或对个人的需求和愿望毫不克制.全然不理会他人的感受。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指出。幼儿随着生理上的不断发育,开始逐渐接触
养生就是集中自身优势能量击溃疾病的一场战争。防病如御敌,治病如击寇,组方如布阵。中国古代有诸多文人墨客,可谓深得个中三味。他们不仅以其精美绝伦的诗书画作给后人留下
基于不稳定层结、中性层结、稳定层结的修正折射率剖面,利用抛物型方程的Fourier split-step算法得到了不同大气层结条件下中的空间场分布.以中性层结条件为例.基于电波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