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z_C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9月10日,由德尔塔变异毒株引发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莆田出现,之后疫情迅速向泉州、厦门和漳州传播。漳州台商投资区于9月16日确诊首个病例,截至9月17日共报告确诊病例3例,为共同居住家庭成员。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漳州市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福建工作组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确保疫情不外溢、不扩散作为重要任务,突出快、严、实、细,有力有序有效落实各项防控工作,坚决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歼灭战。
  从疫情发生到封控解除,由市直机关党员抗疫突击队、党员志愿者、台商投资区机关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封控工作组,把社区防控工作挑在肩上,坚守一线,不退半步,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速度与温情
  金秋十月,清晨的阳光显得格外的明媚。10月8日复学第一天,漳州市各学校全面恢复线下教学。学校门口秩序井然,老师、护学岗、门卫、志愿者们各司其职,迎接同学们。沉寂许久的校园,又迎来了同学们的欢笑声。孩子们带着活泼和朝气,有序错峰返校。“体温正常”“间隔一米”“拉开距离”等声音不绝于耳……次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了漳州一中和芗城实小复课的新闻,画面记录下了一些精彩的瞬间,漳州学子们一张张脸上写满了欢欣。
  随着漳州全市调整为低风险区后路口解除封堵,一些社区居民挥舞着国旗与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齐声高唱《歌唱祖国》。“长假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想着所有的人都要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心情特别激动,感谢志愿者,感谢所有人的付出。”国庆节前一天,有不少市民忍不住在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的喜悦。沿街店铺相继开门营业,一些市民走出家门休闲、购物,街道也逐渐恢复了人气;国庆长假过后,漳州全面复工复产复学,大家的生产生活恢复了往日的模样。
  在这场同疫情的较量中,不管是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还是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不管是临危受命、紧急攻关的科研人员还是无惧酷热、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处处都有冲锋陷阵的身影,处处都闪耀着速度与温情。
  让我们把目光退回到2021年9月16日凌晨1点多,漳州台商投资区(台商区)新冠疫情突发。接到信息报告后,凌晨2点半,漳州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立即启用应对莆田疫情流调后备队伍。流调队伍迅速集结,在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子华和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添林带队下,奔赴台商区。到达驻点后,队员们来不及从车上卸下行李,立即到达疫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
  流调队员通过面对面流调、电话流调、查看监控等方式,结合公安大数据,抽丝剥茧查找出病例密接人员和次密接人员。台商区首例病例后续流调工作尚未结束,第2、3例新冠病例又先后出现,流调队员立即分头进入这三例病例的紧张流调工作中。
  时间紧、任务多、工作重,队员们毫无怨言,不眠不休连续奋战近60多小时,全面掌握3例新冠肺炎患者及其相关人员的各类信息,为台商区疫情防控工作指明方向。
  “以快打快、以快制快,与病毒赛跑、与时间赛跑,分秒必争,抓早抓小,努力用最短时间、最低成本获得最大防控成效。” 快速启动战时机制,快速开展流调溯源,快速做好人员排查,快速推进核酸检测,快速跟进宣传引导,有许多人在不停奔忙;也有许多人安心居家,做好防护。不管是在抗疫一线,还是身处防控区,漳州百姓深谙“一盘棋”的道理,同心抗疫。很快,好消息不断传来:9月28日,为阻断疫情传播,做到彻底清洁,保障人民安康,台商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第三轮全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助力台商区核酸检测工作,全市共计800名核酸采样人员于当日凌晨陆续出发,驰援台商区。他们中有曾驰援厦门市的“老将”,也有2021届新入职的“新兵”;几乎同一时间段,来自芗城、龙文、龙海、长泰等八个县(区)的队伍共计630名医护人员也从各地陆续出发。自9月12日开始,在短短的16天内,他们中不少人已先后两次赶赴厦门市协助开展核酸采样工作。
  党旗高高飘扬
  疫情就是命令。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任务,一名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挺立,鲜红的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处处动人的细节,交织成震撼人心的英雄图谱,直抵人们的内心深处。
  9月17日下午,市直机关首批65名党员干部火速集结,驰援漳州台商区,作为社区管控专班人员,开展“群防群控、全民抗疫”工作;9月18日,由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突击队、台商区机关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组成的封控区临时党支部迅速成立,大家分工明确,年轻党员主动冲锋在前,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进入小区,协助核酸检测采样、配送日常生活用品。老党员每晚加班统筹协调物资;431名第六批驻村第一书记在疫情防控一线当好“主心骨”,展现“硬核”担当;冲锋在前的采样“娘子军”,刚刚支援台商区核酸应急采样,一回社区便马不停蹄投入核酸采样工作的护士,再次报名驰援厦门。“作为一名党员,哪里有疫情,哪里需要我,我就要往前冲!”许多党员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2021年中秋月圆的那个夜晚,注定令人难忘。临走之前,她指着大棚外的灯笑着说,“大老远就看到两个‘月亮’,天上一个,这里一个,亮亮的,照着人心里暖暖的。”节日里,驰援“疫”线的党员干部、医护人员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倾吐心声,“守护你,有邻有我”;防疫一线,与时间赛跑的“摆渡人”,他们身穿厚厚的防护服,转运群众至隔離点进行医学观察;党员干部、志愿者在村口要道24小时值守,最大限度切断疫情输入途径……
  把握流调溯源,及时发现密接者和次密接者、锁定风险点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我市第一时间从公安、卫健、工信、数字办等部门抽调人员,组建30支市级流调队,支援台投区的流调工作,利用大数据手段和面对面方式,精准研判病例活动轨迹,快速查明密接者和次密接者,坚决做到逢“阳”必报、逢“阳”即报、接报必查、先管后筛,并对与之接触的人群赋黄码管理,为防扩散抢得了时间。同时,在全市范围组建了流行病学调查队,组建了流行病学调查行动小组,并按照每个村居(村委会和居委会的统称)3-5人的规模,在1938个村居配备了6443名流调协查员,邀请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组专家开展流调工作培训,深入查找其他中高风险地区入漳的密接者和次密接者,均在第一时间落实“应隔尽隔、应转尽转”。   为筑牢共同防控疫情的严密防线,全市把人员排查作为快速找准人、盯住人、管住人的重要手段,严格落实“四早”要求,根据各中高风险地区推送信息,由一名镇街干部、一名村居干部、一名医务人员、一名网格员、一名公安干警组成“五包一”工作组,第一時间深入开展地毯式、无死角摸排,逐一落地查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点,限定2小时内排查完成,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在疫情防控形势较为平稳后,深入开展“家家访”行动,通过“一封信、三询问、一告示”方式,挨家挨户查找大数据排查不到的从涉疫城市入漳人群,不漏一人。
  一名名党员像一颗颗的螺丝钉,在各项工作中始终冲锋在前:漳州市把核酸检测作为精准找到感染者、科学定位传染源的重要任务来抓,在重点地区实行全员核酸检测的基础上,加密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的检测频次。从9月13日开始,组织全市所有学校师生员工,开展第一轮核酸检测,累计检测108.3万人;厦门通报确诊病例后,立即主动排查,第二天启动临近厦门4个区的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台投区发生疫情后,抽调980名医务人员火速增援,确保“采、送、检、报”各环节顺畅高效。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疫情发生后,我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建引领,成立战“疫”一线临时党支部457个、“党员先锋岗”5790个,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投入工作,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注重发挥志愿者作用,发动各行各业志愿者37万多人次,投入社区物资配送、道路交通管制、核酸检测、社区测温扫码等服务工作。机关干部带头冲锋在前,先后抽调市直机关和县乡干部18214人、公安干警10472人,第一时间进驻社区,与广大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一道,构建强大的联防联控“主力军”。
  惟其勇毅笃行,方显英雄本色。疫情在哪里,党员干部就战斗在哪里。防疫一线,党旗高高飘扬,广大党员干部慎始如终,发扬伟大抗疫精神,争做勇于担当作为的表率,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 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全面打赢,我们必胜
  9月22日,由海峡两岸音乐人携手创作的抗疫主题公益歌曲《城市亮光》发布。这首歌曲由闽南师范大学台籍教师李姿莹作词、艺术学院副教授张琨琨作曲,台湾歌手、闽南师大师生联袂演唱。歌曲在歌词上融入闽南方言,传递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抗疫的心声。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致敬抗疫“逆行者”,点赞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抗疫力量的歌曲,被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朱凤莲点赞,新华网客户端推送后,单条点击量超过200万。
  9月30日,解封日,胜利时!一封特殊的感谢信《驰援台商区“疫”线的英雄们你们辛苦了!》刷屏微信朋友圈。25万角美人发出了由衷的感谢:“感谢你们——临危受命,星夜驰援;感谢你们——运筹帷幄,指导有方;感谢你们——下沉一线,守点固边;感谢你们——同甘共苦,共克时艰;感谢你们——率先垂范,树立榜样。”“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正因为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你们的担当和奉献,我们才能取得疫情防控歼灭战的阶段性胜利。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希望大家回原单位后,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我们将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必胜决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角美人深情地写道。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我市注重把握“时、度、效”,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做好涉疫信息发布,适时举办3场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情况,主动回应关切,消除社会疑虑。疫情期间累计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刊播报道46篇(条),在《福建日报》等主流媒体刊播报道630多篇(条),在市内媒体刊播12206篇(条),报道防控举措,宣传抗疫事迹,普及防疫知识,最大限度凝聚起全民战“疫”力量。
  笔者在阅读众多疫情防控的图文时,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做足做好防疫物资、队伍力量等准备工作。按照疫情高峰期的使用量,落实医疗机构储备保障30天、疾控机构储备保障10天,其中,市本级共储备口罩885.5万片、医用防护服9306套、民用隔离衣8438套、民用眼罩6658副、医用护目镜3929副、手套12.5万只、医用鞋套6.11万双,筑牢抗疫后勤保障防线。全市共有39750名卫技人员参与疫情防控,其中,参与抗疫一线15980人次,市医院、市中医院及8个县(区)抽调医护人员驰援莆田、厦门、台商区疫情防控4299人次,负责保障流调溯源、核酸检测等工作;还派出335人的核酸采样队伍先后驰援莆田仙游和厦门同安、集美,派出2批次各1000名医护人员支援海沧区、湖里区核酸检测,服务全省抗疫大局。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全省、全市人民上下一心,汇聚起强大力量,终于驱散疫情笼罩的阴霾,迎来“疫”散花开的美好时光。“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艰险越向前。”漳州人民会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夺取双胜利,在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的新征程中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其他文献
由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济宁医学院杨志寅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行为医学》已于2008年10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期刊
说到世外桃源,人们立即想到陶渊明笔下令人神往的美好境界,但觉得那离我们比较遥远。其实,现实世界里也有世外桃源,而且比纸上的古代的世外桃源更加优雅,更加美妙,更加令人陶醉,更加令人留恋。这就是位于漳州市平和县深山里的高峰谷。  高峰谷景區其实是一个茶场。几千亩茶园建在连绵起伏的山坡上,梯田层层叠叠,曲折延伸,蜿蜒游走,“走”成一道道优美流畅的等高线,犹如上苍留下的指纹,洋溢着大自然的韵律感,画家也难
期刊
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和济宁医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经卫生部、中华医学会同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综合(2009)344号]文件批准,2009年更名为《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创刊于1992年,为亚洲地区唯一的行为医学学术期刊,也是我国第一份以“脑科学”命名的学术期刊。本刊为卫生部优秀期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中国期刊协会编校质量优秀期刊、中华
期刊
2008年12月12日上午,广东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出席此次会议的领导和专家有广东省医学会会长黄庆道,中华行为医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杨菊贤教授,中华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杨志寅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康景轩教授,我国资深行为医学专家梁浩材教授,我国著名康复医学专家卓大宏教授等。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耿庆山教授经过民主选举担任本届行为医学会的主任委员。这
期刊
常为东山的蟹鸣不平的。  一说到吃螃蟹,大家想到的是阳澄湖大闸蟹。黄澄澄的蟹膏,蟹肉面、蟹黄汤包,持蟹赏菊,还有吃大闸蟹必不可少的“蟹八件”……文字与视频上的大闸解看去都很诱人,而吃大闸蟹不仅已经洐生出了文化,且食用大闸蟹的过程还颇有仪式感。  但那是苏州人的事。东山人看到这样的吃蟹法一定会觉得好笑。  因为东山盛产的螃蟹是红蟳与梭子蟹,它们个大壳硬,蟹八件在它们身上毫无用武之地,那剪蟹脚的小剪刀
期刊
沈园本是南宋时期一处普通的江南私家园林,可是因为见证了大诗人陆游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悲剧而氤氲了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几百年来吸引了无数游人来此品味、感悟、遐思,在一个骤雨初歇的午后,我有幸走进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名园,寻觅着诗翁的足迹,重温了诗人内心的千古悠悠相思梦。  踏着绍兴古城的青石板路,凝重、厚实,一股历史的纵深感渐渐弥漫了心空,我们会摒弃喧嚣浮躁,我们会选择静心凝视。古朴典雅的楼阁间闪现出一座上
期刊
小时候的家,在离平和县城十几公里的一个小山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七岁的时候,记得当年的阿嬷为了补贴家用,每逢圩日,就会挑一担母亲编制的斗笠去县城小溪镇三角坪卖,我也经常跟随一起去。  至今清楚记得那条通往小溪镇三角坪的路还是土路,沿路两旁种有很多高大的桉树,当时的路坑坑洼洼,偶尔有卡车或者拖拉机通过时,总是扬起一路尘土。我们一路步行,上坡下坡,很是费力,但一想到忍受这份辛苦,等会就能见到热闹繁华
期刊
发髻争妍削翠云,藤花斗巧喷新春。幽人不赏情何限,终日云阴锁石门。  这是明代诏安乡贤陈汶辉题为《初稽山》的一首诗。清康熙版《诏安县志》记载,初稽玉泉,十二景之一。戴冠曰:“初稽邾莒九侯,神明奥衍。瀑沬皆珠霏玉屑。自石榴、屏山诸前辈丸泥封此,玉泉之名,不关记载而传者。谓其水莹以洌,除恶去垢,无所不宜。则贤人君子之德,不与锡山中冷并列职方,则不登异物之意至哉,遐矣。若旱雩者,缘崖绝险,望百丈漈而文,则
期刊
一路,尽是坡陡路崎,更何止九曲十八弯?放眼望去,坡岭上、岩崖间或沟壑里,满目尽是一片片低压压的绿树与翠竹。然而,这神奇的世界,也随坡度越来越高,渐渐发生变化……树,棵棵高大挺拔;竹,也根根修长秀尾;就是足底下的野草鲜花,也是那么翠绿,那么鲜嫩,那么艳丽。这时,缕缕如箭般金色的斜阳,正不断穿过枝叶的缝隙和乳白的山岚,折射出一圈圈五彩的光环……  看车窗外如此美丽的锦绣世界,在这新年的第一天里,我一路
期刊
国庆期间,我到南靖县书洋镇双峰村(因村周有两个山头,大的叫文峰,小的叫武峰而得名)采风,到达目的地时天已擦黑,好友热情地接待了我。夜宿树海瀑雾山庄茶聊时,他说山下村头有“双桂王”,很值得一看。所谓“双桂王”,其实就是两棵古老的桂花树,预报寒流霜冻比气象台还准,被村民誉为“气象树”。“双桂王”每到阳历十月一日便开花,又被今人誉为“国庆花”。“双桂王”花期为半个月一阵,共开三阵,一个半月后,寒冬就来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