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软件败走麦城,SaaS何去何从?

来源 :软件工程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u_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软件通过一封短短的数百字公告,对外宣布关闭其SaaS软件互联平台,并终止提供相关服务。消息如此突然,震动了整个业界!
  如此一来,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引以为豪的“达摩五指”——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中国雅虎和阿里软件就这样变得残缺不全。人们不禁要问:为何阿里软件来去匆匆,仅仅存在了3年?SaaS——软件即服务到底怎么了?
  
  阿里软件:追风SaaS又黯然退出的最大企业?
  记得在2007年阿里软件当初成立时,总经理王涛信誓旦旦称,“马总有远见、目标宏伟,他指明方向,我们去奋勇拼杀,不信赢不了!”马云本人也坚信:3年后,阿里软件将成为中国最出色的新软件巨头。
  为了壮大门面,提高身份,当时马云拉来了软件行业的霸主——微软公司,双方共同竖立起SaaS的大旗。据当时双方发布的信息,微软称将联合阿里软件,针对适用中小企业的所有软件产品,包括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企业通讯系统等进行打包,通过阿里巴巴在线平台向2000万中小企业销售,共同做大SaaS软件平台。
  凭借马云的明星效应和大规模宣传造势,基于SaaS为平台的阿里软件一时间星火燎原,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了阿里软件阵列。然而,风云突变,2009年底,阿里软件的脊梁王涛突然撒手不干,令马云遭受到直接的打击。
  当初雄心勃勃的王涛何以一夜之间心灰意冷?为何马云砸入数亿元构筑的软件新帝国突然崩塌,成为追风SaaS而后黯然消失的最大企业?这给一直热衷于SaaS的不少企业和CIO带来什么样的启示与思考?
  面对SaaS模式的种种炒作和诱惑,企业CIO们屡次欲试水却又止步,在十字路口徘徊,十分困惑。因此,企业CIO们到了该理智分析、正确对待SaaS模式的时候了。
  前几年,SaaS像孙悟空的跟斗,以一日万里的速度扑面而来,迅速进入国内软件应用服务业这一领域,不管是深谋远虑者,还是仓促上阵者,以及主管IT的CIO们,都希望抢占软件应用服务业的大蛋糕。
  因此,那几年的SaaS可谓炙手可热、红得发紫。且不论SAP、Xtools和Salesforce在CRM领域的崛起,阿里软件为中小企业打造的“SaaS凤凰计划”,也不论用友、金蝶等相对冷静的国内传统套装软件老大频频向SaaS出手,分别推出了“企业转型升级加速器计划”“腾云计划”,单单就在线办公软件领域,中国电信也联手全国多家软件商联手推出管理软件在线应用平台“商务领航”。凡此种种动向,都可以看出SaaS的一派风风火火了。
  掐指而算,从2004年SaaS进入中国起,至今已经整整6年了。经过2007年和2008年炒概念、炒模式的热炒,到2009年,媒体、用户、政府开始对SaaS真正关注,纷纷推出了各种SaaS扩张计划,又到如今的沉寂,甚至爆出了阿里软件滑铁卢事件,令人不胜嘘唏。
  想起SaaS,就令人想起跟SaaS“长得很像、同父异母”的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在线应用服务提供商)。ASP在上世纪90年代末曾风光不已,然而20世纪初就开始遭受重挫,到2006年逐渐沉静了。因此,当SaaS换了一幅新面孔踏入中国时,就有业界人士担心SaaS的成功率有多大、能走多远,是否会遭遇水土不合,重蹈ASP的覆辙?不幸的是,似乎这种预感似乎越来越强。
  其实,SaaS进入中国市场不久,就已经显示出“疲软”之态。神州数码和阿里软件SaaS的业务进展并不理想,与它们雄心勃勃的计划相差甚远。而在三年前,中国第一个在线CRM公司——八百客信息技术公司,便开发出以销售管理为主的在线CRM产品,但经营状况也日渐不理想。即便是美国SaaS领域的老大Salesforce,在进攻中国市场之初,也把总部设在香港,在内地谨小慎微试水,不敢贸然。而到了2009年末,许多SaaS公司被爆亏损严重,基本是“赔本在吆喝”,而阿里软件也迎来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寒冬。
  
  SaaS在线软件应用服务的四大软肋
  在当初片片叫好声中,SaaS逐渐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反常现象,SaaS的用户——中小企业似乎越来越不买账,他们犹豫了,SaaS真的那么好吗?它们真的能代替传统软件吗?暂时的低租金、低成本能否就带来今后长期的效益?
  其实,SaaS与ASP同样面临在线软件应用服务的四大软肋——安全性、可控性、个性化和稳定性,而这四大软肋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
  首先,软件托管,可能存在着信息外泄和数据安全的风险;其次,依赖太强,将来可能存在失去对IT系统的控制而受制于人的可能;第三,如何解决SaaS标准化与客户业务个性化多样化的矛盾;第四,如果SaaS网络运营出问题,用户企业不间断关键业务该如何进行和索赔。
  阿里软件在SaaS的溃退,说明SaaS这四大软肋的负面效用多么强大,也从另一方面说明SaaS的确是一个烧钱的主儿,而且,光有钱烧还是难于成气候的。SaaS要成气候,投入的绝不仅仅只是钱,还需要有正确的发展运营思路做指导,要有正确的运营模式助推。否则,再多的钱烧也是白烧。这点企业CIO们要注意。
  其实,SaaS所面临的问题远比通常想象的要高深复杂,并不是象一些SaaS厂商所说的,“像拧开自来水一样,想用就用,想用多少就多少”那么轻松自如,SaaS软件已不仅仅是软件架构或者界面上的一点点修改就能轻易解决目前企业所面对的信息化问题。有专家指出,当前SaaS的应用市场大概只适合较小型企业以及个人用户,对于中大型企业的实施应用SaaS软件,必定存在种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麻烦。甚至有专家指出,看似是机遇的SaaS,搞不好,却可能变成了国内管理软件厂商的泥沼。
  
  认识SaaS的大趋势和正反效应
  如果说SaaS对软件商来说,更多的意味着对传统软件的挑战,那么,SaaS对CIO来说,则更多的意味着观念转变和应用效绩提升。要使SaaS真正成功应用到企业管理上,最关键的是CIO要认识到SaaS的大趋势和正反效应,更多地思考如何利用最新、最适用的IT技术服务,来提高企业的ROI(投资回报率),而不是总被一些时髦的概念炒作所迷惑:哪些IT工作适合外包,哪些软件适合采用SaaS,哪些需要自行购买和实施,从而找到最适用的信息技术去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些应成为CIO关注的重点问题。
  最近,赛迪资讯曾随机抽选100名企业CIO,进行电话采访。采访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人对SaaS模式并不熟悉。即便知道SaaS,也对其安全、风险隐患等方面存有或多或少的疑问,65%的CIO觉得,在目前条件下,SaaS并不适合企业基本状况,不宜推广,还是传统套装软件可靠可控,虽然费用较高。
  话说回来,一个阿里软件离SaaS而去,并不是所有厂商也都要跟着它而走,毕竟阿里只是软件的新生儿,其板凳的厚度远不如用友、金蝶等。当然,阿里软件的失败也给业界和CIO敲响警钟,这也是一个重新检讨自己IT运营模式的机会。
  SaaS的6年,其实很短。对于SaaS而言,就如同尚很年幼的孩子,才刚刚上路。这个尚且年幼的孩子需要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需要我们继续对其充满信心,用心去正确呵护。SaaS的成长之路,需要厂商、用户、媒体、政府等各方力量朝一个方向去共同努力培育,即使其发展之路途是多么坎坷,也只有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最终修成正果。
其他文献
3G牌照在经历了近八年的漫长博弈之后,终于在2008年底正式发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家国内电信运营商分别取得了TD—SCDMA、CDMA2000和WCDMA的牌照,这一次发牌过后
研究一类四次系统的极限环分枝问题.通过奇点量的计算,得出该系统可以分枝出15个极限环.证明过程是代数与符号的.就三个不同细焦点分枝出极限环的结论来说,该结果是好的.
机器学习解决工业检查的问题,例如巧克力形状的分类,主要是通过将实例编码成特征向量和学习获得决策树。本文讨论将机器学习理论应用于糖果形状的检测,对糖果形状的建模采用特征
在南京禄口机场,侯机大厅里安居着几家书店,透亮的橱窗,安放着一系列包装眩目的图书,这些书都用千万种书名传达着同一个眩目的品牌成诺:助你取得成功。  成功是人性中最具魔力的魔杖,与人心一起跳动。所以,人们坐了经济舱还要头等舱,买了别墅还想要庄园,凡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成功是人人求之的美姝。但对成功的定义及获取成功的方法,千人千面。笔者于千万条道理、千万个层面中,选一个小小的点,切剖心世界:升级
通过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介绍了用VisualBasic语言(VB)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的数据处理方法(计算机绘图法),避免了作图法的不足,使得拟合曲线的不确定度只与测量数据有关,而与仪器的最大允差以及作图无关.
由于无纸化考试具有试题维护简便、考试实施简单、试卷评判公正和有利于实施能力考核等特点,逐渐代替了传统的纸质考核方式。本文从无纸化考试系统的通用性着手,对无纸化考试
翻阅2006年的IT职场,我们检索到了5个关键的词,而这5个词,都与困境相关.2006年,IT业在"一片裁声"中笃力前行;IT人在"过劳"中体味生活的艰辛…………
期刊
讨论复摆等周期悬点的分布及其圆-圆共轭性,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碰撞中心与振动中心位置重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