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训练调查分析

来源 :启迪·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HZP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次调研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大三和大四学生及微格训练授课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他们微格教学训练的准备、评议、改进等环节以及训练的整体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在观摩准备、评议的针对性、后期反思改进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训练形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以产出为导向调整训练内容、加强对师生的培训来提升微格教学训练的效率。
  关键词: 微格 教学 训练 调查
  微格教学是一种在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里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教师或准备成为教师的人,让其集中掌握某种特定的教学技能,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训练,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1]微格教学形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已发展成为高校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的主要形式,但训练的实际成效却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优化微格教学训练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笔者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范生为调研对象,设计微格教学训练相关调查表,分析研究学生对微格教学的认识、微格教学训练从准备到评价反思全过程学生的状况,以期能更好地优化微格教学训练。
  一、调查对象和内容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访谈调查法为辅,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6级和2017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945份,共收回860份问卷。调查问卷共编制28个题项,以选择题为主,简答题为辅。其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对微格教学训练程序、内容、要求的熟悉度,准备的情况,对训练效果的满意度,课中评议的情况,课后反思改进的情况等。对问卷进行分析研究后再对教学相应课程的老师进行访谈,调研他们的看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训练前及训练过程中的观摩示范不够。教师提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或讲课视频不充分,对学生搜集观摩视频指导性不够;训练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基本上能有所认识,但对怎样的实践操作才算正确缺少清晰的认识,而教师在这方面的指导示范不够。
  2.学生对训练目标不够明确,训练准备不够充分。调查显示21%的学生对每次微格训练要达到的目标的清晰度一般,14%的学生对训练要求流程的认识一般清楚。43%的学生用一两个星期为训练做准备,37%的学生仅用三到七天时间做准备。
  3.训练过程欠缺真实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往往呈现的是预设的情景,缺少突发情况去考验学生的应变能力。这使得训练情景的流动性不够,和真实课堂差别较大,削弱了其实践指导作用。
  4.训练过程中评议主体和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够。体现在评价的主体局限于组内成员和指导教师,评价程序较为固化,学生不能得到更大范围的意见指导;评价标准不够明确,师生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针对性,64%的学生提到训练中老师根本没有时间回放学生训练视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5.没有更好地跟进学生的反思再训练,确保改进达标的落地。训练之后学生根据师生的指导建议去修正自己的教学实践让技能训练最终能达标是很重要的环节,但实际情况是这一环节并没有真正地在老师的指导监督下很好地落实。这使得教学训练的成效不能经受很好地检验。
  6.学生对这一训练形式的认可度还有待加强,从调查情况来看,虽然有544人喜欢这一训练形式,占比为63%,但喜好度一般的也有304人,占比为35%,有12人不太认可喜欢这一形式。
  7.训练效果不够理想。调查中只有39%的学生对训练效果满意或比较满意,其中满意的学生仅占6%。50%的学生认为训练效果一般。总体来说学生训练的满意度不算很高。
  三、出现问题的原因
  1.课程设置方面。课时有限以及课程设置的原因导致训练指导不充分,理论支撑不足。微格教学理论课时集中在上一学期,实践训练和理论学习的联系不够紧密,再加上微格训练课时有限,理论指导的进行只能见缝插针,指导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同时“导”和“训”本身密不可分,前者是后者的支撑,后者是前者的来源,由于训练前指导不够充分也会导致学生训练缺乏方向性,积极性降低,而从“训”中提炼的经验总结及理论升华也不能得到充分和及时的反馈讲授。而训练指导还包括训后指导,这是保证学生技能训练达标的重要环节,而由于课程时间有限,老师极难在课中检验学生改进完成的情况,使得反思改进环节流于形式,不能很好落地。
  2.教师方面。教师自身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欠缺,教学训练资料储备不够丰富且没有分门别类和训练紧密结合,弱化了训练前及训练后的指导作用;训练过程中,教师自身素养不够,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能力及时给予示范指导;教师对学生训练没有科学合理地设置可操作的评价标准,造成评价过程中主观性、随意性过强;教师时间管理意识不够,没有合理地调控训练评议时间,保证每个学生训练到位;教师的研究意识不强,没有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如何在现有课程设置体系下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等优化训练的形式,激发学生训练学习的兴趣,提升训练的效率。
  3.学生方面。学生训练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自我管理督促不足;缺乏复习钻研的意识,训练准备阶段没有很好地复习巩固相应的理论知识,没有全力准备训练项目;训练中参与意识还不够,评议环节有所顾虑;训练后的反思改进阶段学生学习能力欠缺,不能很好地反思总结,提升实践水平。
  4.教学训练形式方面。训练虽然体现了实践性,也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自评、同学评、教师评),但训练形式相对固化封闭,没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打破微格训练的壁垒,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组内和组外链接,课堂评议和课外评议结合,丰富评价主体,让评价更为科学合理,让学生吸收更多的有利信息。
  四、改进措施
  1.优化课程设置。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在师范生专业课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将理论所学转化为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实践课程,它直接为师范生教育实习以及就业服务。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必须体现其重要地位,保证其充足的课时。另外,技能训练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支撑,而实践又会进一步丰富理论、加深对理论的认知,应合理规划课程,保证二者的密切结合、不断档。最后,课程内容设置上可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将实战训练更多地纳入到课下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中,由学生按照要求自行预约完成训练录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更多地发挥师生集体智慧,侧重于在回放视频过程中点评学生训练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进行现场修正直至合格。   2.丰富训练形式,拓展训练的空间,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微格教学训练之中,线上线下结合,链接课内课外。传统的微格训练局限于微型训练空间,缺少辐射面更为广泛的互动交流,训练形式单一。笔者认为应更大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基于网络和数据库等的实训系统。首先,可以建立与训练项目相匹配的大容量的实训案例数据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观摩资源,并將其连入网络系统中,让师生的观摩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其次,可以根据课时长短灵活调整训练内容,训评改结合或者评改结合,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时间的效率,真正地指导到位,落到实处;最后,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线上线下结合,开放观摩评议的渠道,将课堂评价和课下评价、线下评价和线上评价结合起来,让其他组、班的同学,其他有指导资格的老师参与进来,给予学生评价,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帮助学生改进。
  3.根据学校专业及学生具体情况设计科学合理且具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首先,评价标准应科学合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同时以量化评价为主,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导入、提问等单项技能训练的评价量表以量化评价为主,讲课、说课等综合技能训练的评价量表可适当增加质性评价,同时评价项目内容的设计应体现OBE理念,充分考虑出口的需要,注重训练情景的真实性;其次,每次训练的评价标准应有针对性,应紧密结合训练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系统性的、有梯度的、适宜学生的评价标准。总之,每次训练都要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贯穿于训练前、训练中和训练后,给予学生方向性指导。
  4.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训练内容。训练内容和方式应是动态发展的,应紧密关注基础教育改革动向,关注基层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需求的变化,加强和周边中小学校的交流,“迎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努力创造条件抓住机会让一线优秀教师进高校给师生讲学,同时规范见习和实习,让学生到中小学实践学习常态化,让教师到基础教育一线学习交流常态化。学生用见习实习中所得指导自己的微格实训,同时在实习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微格实训所得,在这一双向流动过程中优化微格实训的效果。教师通过常态化的交流学习不仅能保证知识理念的更新,也能让知识理念落地,进一步了解中小学需要的到底是怎样的教师,从而调整优化微格实训课程目标。
  5.加强对师生的培训指导。新时期的微格教学训练需要师生具备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无论是线上教学、线上评议、资料搜集、信息传递,还是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结合都需要师生具备基本的相关能力,这些都是师生尤其是教师面对的新的挑战。所以,学校有必要加强对师生的培训指导,这样才能用好微格,更好地开发教师的潜能,提升他们相应的研究能力,从而进一步优化微格训练。
  微格教学传入我国应用在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中尽管已三十多年,期间也经历了不断的改革发展,但如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让其更好地为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服务永远都在路上。唯有关注时代的发展,关注技术的迭代创新,才能保证训练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荣静娴.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校级教研教改课题“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语文微格教学训练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8CRKXJJG06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 曹雪菲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世界正在向信息时代迈进,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血液";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地渗透到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在这股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幼儿园档案管理方面也无一例外地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影响。在新的形势下,过去沿袭多年的传统管理方式已不适应需要,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使其逐步替代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以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让教师十分头疼的教学难题。小学低年级是从看图写话起步训练作文能力的,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与提升低年级学习好看图写话能力很有必要,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大有裨益。  关键字:低年级;看图写话;科学指导  前言:  看图写话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典型场景,用明艳的色彩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塑造和发展是教师较为重视的问题,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开展文字了解、认知感情和开展表述的基础。在偏向生活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要求教师可以融合教材中与学生的具体日常生活相关的文字,并根据多种多样方法使学生引起共鸣,进而了解文字内容,更为掌握作者表露出的情感,也就更能掌握文章内容的多元性。文中紧紧围绕偏向生活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开展剖析,关键探讨了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各项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情境的引导下展开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实践,充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整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文章基于此点,对创设语文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情境;自主学习能力  “学起源于思,思来源于疑。”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
期刊
摘要: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学工作主要目标的背景下,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工作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更加广泛的应用。大家发现,通过创设和利用生活化情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因为小学数学知识在农村的现实生活中有着很多鲜活的应用案例,所以创设生活化情境还可以同时提升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及生活中的体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能力素质。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学数学课
期刊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对当前的数学教学作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探索在教学中自然融入数学思想的路径,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知、理解并运用数学思想,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初中数学教学;渗透  目前,在数学教学中仍存有一些问题,比如部分教师“以知识教育为主”的陈旧思想不仅会磨灭初中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甚至还会抑制初中生数学素养的稳步提升。
期刊
摘要:思维考察小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对知识的分析和思考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能够加快学生记忆语文知识的步伐,使学生学会站在语文的角度分析问题,养成思考的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问题元素和实践元素,培养了学生理解潜力、分析潜力和概括潜力。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意识到了自己主人翁的地位,形成了主动动脑思考的意识,完成了对语文思维的构建和潜力挖掘。
期刊
摘要:幼儿在这一年龄阶段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在待开发,而数学的本质就属于一门抽象性学科,所以在幼儿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我们都知道幼儿非常喜欢玩游戏,如果能够让他们在玩的同时又能把各方面知识学会,就能让教学的效率达到最大化,基于此,本文将对幼儿园数学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课程;游戏化  1 幼儿园数学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的重要性  3到6岁之间孩子基本上
期刊
【摘要】随着当今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学生的发展成为了核心任务。衡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养如何,不仅仅取决于他掌握了多少的数学知识,更关键的还要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应用知识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这种应用往往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体验和理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地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深度渗透 ,不但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联系生
期刊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修养和品质。数学作业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这一环节应当着眼于核心素养,对作业进行精选,在作业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作业,精选  一、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以数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同时又不止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它是高于知识和技能范畴的,囊括多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