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rence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课堂本来属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很多教师还在牢牢控制课堂的主动权、话语权。要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必须在观念上要确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和价值。
  【关键词】课堂 主动权 价值潜能
  在前不久的一次调研中,有辛遇到了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教师,与他半天的零距离接触,彻底改变了我对老教师在新课改中无从适应的传统看法,他执教的一堂小学小班额语文课,使我久久回味、感触颇深。上课伊始,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高昂的激情,只是一名长者耐人寻味的平实话语:“同学们,老师让大家预习的课文都预习了没有?”“预习了!”“通过你们的预习,你们都知道了什么?”学生你一言他一句,说得不亦乐乎,细到生字词的认识,大到句意理解、段落章法、艺术特色、情感体会……老教师时不时的表扬肯定、微笑认可、鼓励激发,全班学生都沉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之中。课后和老教师交谈,他朴实地说出了一句发人深思的话:“我整天生活在我的学生心中!”细细品味,我才深深体会到老教师的良苦用心,这不正是一堂还课堂于学生的经典案例吗?
  一、还课堂给学生,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课堂本来属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很多教师还在牢牢控制课堂的主动权、话语权,其原因要么担心一旦将课堂还给学生自己控制不了课堂,要么怀疑学生学习能力,担心学习效率。要真正还课堂于学生,首先在观念上要确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和价值,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是人才;其次在行为上,教学要因材施教,遵循个人差异特点和知识、能力构建的自然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内在心理机制,变外动力为内驱力,靠自己求得发展,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信任学生的发展潜力,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将属于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主动权、话语权归还学生,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灵性、富于创造、张扬生命的课堂。
  二、还课堂给学生,教师要彻底实现角色的转换
  传统的教师职业承担了“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因此造就了教师主导课堂的角色定位。新课改的重要变化颠覆了这一传统的角色定位,实现了由“传授者”到“组织者、引导者”的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将课堂还给了学生。但现实往往令人失望,虽然一言堂的教学很少见到,但大多数教师还沉浸在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以期达到引导学生学习的课改成果之中。在老教师的身上,让我更多的看到了一种超越了“组织者、引导者”基础之上的“促进者”的角色。正是这种角色定位的转化,才确保了这堂语文教学脱离了琐碎问答式的引领,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向“自主、合作、探究”者的角色转化、实现了整堂课中全体学生快乐参与的课堂氛围。
  三、还课堂给学生,教师要精心预设课堂问题,使学生愿学、能学、乐学
  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精心预设课堂问题、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敢于归还课堂。教师预设问题首先应贴近学生实际、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其次教师预设问题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确保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人人能说,人人都有发展;三是预设问题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避免就事论事的单一琐碎问题,便于学生展开讨论,撞击出智慧的火花,促使学生围绕文本说的开、说的深。反观老教师统摄整堂课的两个看似随意、实则精心预设的两个问题,能有那个学生无话可说、有话不说呢?即使再差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能不有所收获吗?
  四、还课堂给学生,教师要不断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控制,使之达到预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多元、稳定、健全的评价机制,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展示特长、激发内驱力的重要保证。还课堂给学生,不仅仅归还的是学习的主动权,还要归还学生学习的部分评价权,老教师的默许认可、点头示意、含笑激励传给学生的是学习的幸福感,同学间的互评自评让学生重拾了集体的认可感,小组间的考核评价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不难看出,是细微之处见功夫的多元评价展示了老教师精彩的课堂艺术。
  五、还课堂给学生,教师要耐得住寂寞和舍弃
  归还课堂是一种大舍大弃,它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剥夺了教师把持课堂的特权,但还课堂于学生,绝不是放任自流,否认教师在课堂的权力,新课改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将课堂归还学生,有助于学生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有助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学习本身是一种通过过程获得成果的创造性劳动,只有让学生在经历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环节获得的新知,才是属于学生的真知。老教师“你们还遇到了哪些问题,说出来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的预设,学生之间展开的热烈讨论,不正诠释了这种认识新知的客观过程吗?
  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表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返璞归真,需要科学的理念、敢于人先的勇气、驾驭课堂的艺术,更需要对教学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对生命的敬畏态度。
  (作者单位:甘肃省榆中县教学研究室)编辑/游嘉宜
其他文献
文章对金融风险的危害性做了介绍,着重对金融新业态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点、当前面临的风险以及必须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了阐述,强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比一般金融风险传导性
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封建社会转型时期继孔子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儒学大家。朱熹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在汲取先贤优秀
通过对三绕组主变的变损率分析,指出了主变的变损率偏高是由于其电能计量回路产生的误差所致,对进一步提高主变电能计量准确性提出了改进意见并给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行.你们没有权力翻我的抽屉!”艾丽娜涨红了脸,双手紧紧地护住抽屉。
做一个文明的人,主要是语言文明和行为文明。从一言一行做起,在说与做之前,先想一想,是否可以说,是否可以做;应该怎么说,应该怎么做。长期如此,美好的文明形象就会被你自己打造出来。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建设和谐社会的的关键。本文从培训体系的角度,通过调查分析,认为江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存在着培训体制不顺,培训条件、培
摘 要:伴随我国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道德和法治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水平,促使学生更加健康成长。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通过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可以更好的提升小学生小学成效以及教学质量。本次研究主要从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出发,对具体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法;小学;道德与法治;
很小的时候,我认为只要长高了便是长大了。时间流逝,我长高了。我问妈妈:"我长大了吗?"妈妈笑着说:"不,没有。"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渴望长大,长大了好干一番事业!羡慕那些忙碌的人,遥
1962年10月.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拾到一本笔记本。他好奇地翻开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在笔记本上写有一首署有当天日子的“绝命诗”。前一面的扉页上还有一副对联
结合MBA学员所学管理经济学课程大纲的要求与课程特点,集中5位专家的集体智慧建立了该课程学习质量评价指标分层结构体系,并给出指标相对重要性评价,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