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命航天事故不完全清单
11967年,苏联“联盟1号”飞船在返回时降落伞未能打开,航天员科马洛夫牺牲。
21971年,苏联“联盟11号”飞船返回舱的一个通风阀门在返航时失效。导致飞船漏氣,3名航天员在进入大气层之前因失压和缺氧而遇难。
3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的73秒惨烈解体,7名航天员遇难。事故仅因助推火箭上的一个密封圈在发射前一晚被冻坏。
4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大气层时因隔热层损坏而解体,牺牲了7名航天员。
飞船故障,航天员依然回得来
虽然刚才小cool龙提到的航天事故听起来非常可怕,可是有很多航天员在经历或大或小的飞船故障后仍然安全返回了地球,科研人员也不断从事故中总结经验教训。比如,在“联盟11号”事故之后,航天员在返回时都必须穿好全密封的舱内航天服。那有没有发生严重事故后还安全返回的先例呢?有,比如传奇的“阿波罗13号”飞船。1970年,“阿波罗13号”载着三名航天员,开始了人类第三次登月考察的旅程。可是奔月途中一个液氧罐发生爆炸,不仅导致主发动机无法使用,还使供电也出现了问题。之后发生的一切如同一部科幻小说:航天员转移到与飞船对接的登月舱里,用原本在月球降落时才使用的发动机,将飞船送入飞向月球背面的一条轨道,再利用月球引力把飞船拉回地球。在飞回地球的途中,为了省电,航天员们居然在关闭导航电脑的情况下,一人读秒表,两人开飞船,手动完成了轨道修正,最终安全返回地球。
太空垃圾,防御有术
大到整个失控的卫星、末级火箭,小到无数的卫星碎片,都算是太空垃圾。它们在轨道上以极快的速度飞行,对航天器和航天员都是巨大的威胁。面对太空垃圾,小的靠防,大的则主要靠躲。如今许多航天器都会穿上一层类似防弹衣的材料,地面指挥中心还会密切监测较大的、能将飞船“秒杀”的太空垃圾。
国际空间站这个“大靶子”的日常任务之一就是躲避太空垃圾。地面上的科学家们会重点关注离空间站较近的太空垃圾,提前让空间站变轨避开它们。如果已经躲不开了,并有较大可能发生撞击,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们就会提前坐进常年对接的飞船里,一旦发生事故就立即脱离,返回地球。
想飘走?挺难的
要是像上图中的小cool龙那样,在出舱活动时缆绳断了怎么办啊?
首先,缆绳断裂并不代表航天员就一定会飘走,因为出舱活动不会让航天员真的在飞船外面自由飘荡。大部分时间,航天员都是趴在航天器的表面作业,如维修设备、布置电缆、进行太空焊接等。航天员移动时也是在航天器表面爬来爬去。因此航天员只要紧紧抓住任何可以固定自己的物体,即使在没有重力的太空也不会飘走。
而今,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的航天员在出舱活动时都有双保险,除了缆绳,每个人还有一个喷气背包。这个喷气背包除了可以帮助航天员在紧急情况下飞回空间站,还能帮助他们在失控打转的时候让自己稳定下来。另外,航天器里的其他机组人员,也能够通过缆绳及时拉回出现意外情况的航天员。
太空舱破了怎么办
在太空舱内,虽然舱内航天服可以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可是长期在太空生活的航天员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穿着厚重的航天服。好在许多载人航天器都是多舱段结构,如神舟飞船上有返回舱和轨道舱。国际空间站上的舱室更是一个接一个。如果一个舱室出现破损,航天员可以迅速躲到别的舱室并关上通向破损区域的舱门,防止空气漏光并等待救援。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就曾经被一艘进行对接试验的货运飞船撞破了一个舱段,还好漏气速度不快,航天员有足够的时间封堵舱门。后来航天员更是在这个已经漏光了气的舱段内部进行了一次另类“太空行走”,并修复了舱段的部分功能。
不正经八卦:航天员会喝自己的尿吗?
会!鉴于往国际空间站运输物资的成本极高,不光是尿,就连前一天的洗澡水、漱口水都可能在后一天被喝下去——因为太空中所有的水都会被循环利用。虽然听起来很恶心,但是经过层层净化,太空中航天员用的水可比家里水龙头放出来的水还要干净!毕竟,航天员不想也不能在太空中生病。
现在太空水循环技术已经非常先进,航天员并不需要苛刻地要求自己节约用水。比如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洗手,洗完手只要把擦手的毛巾挂起来,毛巾上的水就会慢慢蒸发到空气中,再被“空调”收集起来,净化成新鲜的水以供下一次使用。
结语
想必可可豆们已经发现,要在太空安全生存,最好的办法就是处处小心,避免发生事故。虽然“阿波罗13号”那样的惊天大逆转让人激动万分,却不可否认其中还是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所队,下次在新闻中看到某项航天任务被不断推迟时千万不要抱怨,也许是工作人员为了排除隐患,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呢!
11967年,苏联“联盟1号”飞船在返回时降落伞未能打开,航天员科马洛夫牺牲。
21971年,苏联“联盟11号”飞船返回舱的一个通风阀门在返航时失效。导致飞船漏氣,3名航天员在进入大气层之前因失压和缺氧而遇难。
3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的73秒惨烈解体,7名航天员遇难。事故仅因助推火箭上的一个密封圈在发射前一晚被冻坏。
4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大气层时因隔热层损坏而解体,牺牲了7名航天员。
飞船故障,航天员依然回得来
虽然刚才小cool龙提到的航天事故听起来非常可怕,可是有很多航天员在经历或大或小的飞船故障后仍然安全返回了地球,科研人员也不断从事故中总结经验教训。比如,在“联盟11号”事故之后,航天员在返回时都必须穿好全密封的舱内航天服。那有没有发生严重事故后还安全返回的先例呢?有,比如传奇的“阿波罗13号”飞船。1970年,“阿波罗13号”载着三名航天员,开始了人类第三次登月考察的旅程。可是奔月途中一个液氧罐发生爆炸,不仅导致主发动机无法使用,还使供电也出现了问题。之后发生的一切如同一部科幻小说:航天员转移到与飞船对接的登月舱里,用原本在月球降落时才使用的发动机,将飞船送入飞向月球背面的一条轨道,再利用月球引力把飞船拉回地球。在飞回地球的途中,为了省电,航天员们居然在关闭导航电脑的情况下,一人读秒表,两人开飞船,手动完成了轨道修正,最终安全返回地球。
太空垃圾,防御有术
大到整个失控的卫星、末级火箭,小到无数的卫星碎片,都算是太空垃圾。它们在轨道上以极快的速度飞行,对航天器和航天员都是巨大的威胁。面对太空垃圾,小的靠防,大的则主要靠躲。如今许多航天器都会穿上一层类似防弹衣的材料,地面指挥中心还会密切监测较大的、能将飞船“秒杀”的太空垃圾。
国际空间站这个“大靶子”的日常任务之一就是躲避太空垃圾。地面上的科学家们会重点关注离空间站较近的太空垃圾,提前让空间站变轨避开它们。如果已经躲不开了,并有较大可能发生撞击,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们就会提前坐进常年对接的飞船里,一旦发生事故就立即脱离,返回地球。
想飘走?挺难的
要是像上图中的小cool龙那样,在出舱活动时缆绳断了怎么办啊?
首先,缆绳断裂并不代表航天员就一定会飘走,因为出舱活动不会让航天员真的在飞船外面自由飘荡。大部分时间,航天员都是趴在航天器的表面作业,如维修设备、布置电缆、进行太空焊接等。航天员移动时也是在航天器表面爬来爬去。因此航天员只要紧紧抓住任何可以固定自己的物体,即使在没有重力的太空也不会飘走。
而今,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的航天员在出舱活动时都有双保险,除了缆绳,每个人还有一个喷气背包。这个喷气背包除了可以帮助航天员在紧急情况下飞回空间站,还能帮助他们在失控打转的时候让自己稳定下来。另外,航天器里的其他机组人员,也能够通过缆绳及时拉回出现意外情况的航天员。
太空舱破了怎么办
在太空舱内,虽然舱内航天服可以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可是长期在太空生活的航天员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穿着厚重的航天服。好在许多载人航天器都是多舱段结构,如神舟飞船上有返回舱和轨道舱。国际空间站上的舱室更是一个接一个。如果一个舱室出现破损,航天员可以迅速躲到别的舱室并关上通向破损区域的舱门,防止空气漏光并等待救援。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就曾经被一艘进行对接试验的货运飞船撞破了一个舱段,还好漏气速度不快,航天员有足够的时间封堵舱门。后来航天员更是在这个已经漏光了气的舱段内部进行了一次另类“太空行走”,并修复了舱段的部分功能。
不正经八卦:航天员会喝自己的尿吗?
会!鉴于往国际空间站运输物资的成本极高,不光是尿,就连前一天的洗澡水、漱口水都可能在后一天被喝下去——因为太空中所有的水都会被循环利用。虽然听起来很恶心,但是经过层层净化,太空中航天员用的水可比家里水龙头放出来的水还要干净!毕竟,航天员不想也不能在太空中生病。
现在太空水循环技术已经非常先进,航天员并不需要苛刻地要求自己节约用水。比如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洗手,洗完手只要把擦手的毛巾挂起来,毛巾上的水就会慢慢蒸发到空气中,再被“空调”收集起来,净化成新鲜的水以供下一次使用。
结语
想必可可豆们已经发现,要在太空安全生存,最好的办法就是处处小心,避免发生事故。虽然“阿波罗13号”那样的惊天大逆转让人激动万分,却不可否认其中还是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所队,下次在新闻中看到某项航天任务被不断推迟时千万不要抱怨,也许是工作人员为了排除隐患,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