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邢台长信农发养殖园”被授予第三届“中国企业诚信经营示范单位”,总经理马树景女士同时被授予“中国诚信企业家”荣誉称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马树景。这个曾经饱经风霜、历尽磨难的女子,硬是凭着自己的毅力、勇气和努力,成就了自己的昆虫事业,圆了自己的创业梦……
商店成功 婚姻毁灭
马树景1973年出生在河北邢台一个普通农家。1995年,她筹借资金,在南宫市开了一家电器商店。
一年后,她不仅还清了借款,还有了几万元存款,掘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随着国内业家电的崛起,竞争也加剧了。在这个时候,马树景审时度势,激流勇退,把商店转了出去。
1998年,在朋友的帮助下,她和新婚不久的丈夫来到了省会石家庄,做起了百货批发生意。因为有做电器生意的经验,生意很快就火了起来,成了福建、河南等名优厂家在河北的独家代理,几年下来,她已有百万身家。
天有不测风云。在生意如日中天时,她万万没想到,同甘共苦的丈夫竟然背叛了自己,把存款和两个门市都转到了别人的名下,然后向她提出了离婚,马树景欲哭无泪……
2001年9月21日,她永远也忘不了那个日子。中秋节,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可她却接到了法院的离婚传票。因拿不出丈夫私吞财产的有力证据,一夜之间,她失去了一切,连儿子也判给了对方。签完字,她只觉得天旋地转,一下子晕了过去……
第二次创业:养蝗虫
家没了,孩子没了,事业也没了……走出法庭那一刻,马树景的心碎了,她咬破了嘴唇强忍住泪水,暗暗发誓:重新开始,一定要活出个样子来!
一天,她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关于昆虫养殖的文章。专家分析:昆虫资源是上帝留给人类的最后一块蛋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昆虫系列产品越来越走俏市场,越来越受人们青睐,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高档菜。同时昆虫繁殖率非常高,管理也比较粗放,加工后还可做成各种高蛋白饲料,应用前景非常大。
对,何不在这冷门的特种养殖方面下点功夫呢。说干就干,她立即到当地一家高档酒店,请教营养师,营养师告诉她:蝗虫营养丰富,富含高蛋白,还可制作药膳,是止咳平喘、滋补强壮、防癌抗癌的绿色食品。那家酒店的蝗虫是有人专门在农村设点收购后送来的,价格很高,因受数量和季节的限制,经常断档,不能长年供应。营养师还对她养蝗虫的想法给予了肯定和鼓励,说如果她能变野生为家养,相信市场一定不错。
马树景有了营养师的指点更有信心了,她决定自行试验养蝗虫,进行她的第二次创业。
于是,她对蝗虫养殖进行前期咨询,专程去了省内的几个农科院校,但是大学里却没有养殖蝗虫的专业。马树景并不灰心,又专门跑到北京,收集蝗虫的知识和信息,在王府井书店她一下子就买了几十本昆虫养殖方面的书籍,以至于连回家的路费都不够了。
她如饥似渴地研究蝗虫养殖技术,同时在野外去看蝗虫的生活习性,也逮了不少,养在她那个租来的十几平米的小屋里。
这一年夏天,在懂得了一些基本的蝗虫养殖知识后,马树景几经波折终于在北京辗转找到了一位专门从事灭蝗研究的老教授,在他的帮助下,得到了一些蝗虫卵。但试养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孵化率很低,后来养大的蝗虫都因误食毒草全部被药死了。
初战失利,赔了钱不说,还招来了不少闲言碎语,有人说她离婚后脑筋有问题了,光想些邪的;也有人说她是出风头……亲朋好友也劝她知难而退,说人家那么多大专家都搞不懂的东西你怎么能养好呢,又有谁见过养蝗虫能发家的?劝她还是做点正儿八经的生意。
拜教授为师:闯出养蝗路
她顶着压力,擦干眼泪,再次去到北京,找到了那位支持她的老教授,这位研究了大半辈子昆虫的老专家同情她不幸的经历,并被她不屈的精神所感动,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倾囊相授,还鼓励她坚定地走下去。老教授说,我支持你!但愿你在蝗虫人工养殖中闯出一条道路,创出一个行业,让蝗虫变害为利,扩大人类的蛋白来源,为更多的人打开一扇财富之门。
老教授告诉她:蝗虫不但是美味佳肴,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治病良药,它可以单用或配合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蝗虫都能直接食用,有些品种需要进行人工蛋白脱敏,否则容易过敏;她还知道了适合人工养殖的蝗虫主要有飞蝗和稻蝗两种,不但个体大,产卵多,生产速度也快,成活率极高。北方自然气温下,一年可产两代,即夏蝗和秋蝗,南方可繁殖三至四代,若有加温设施一年四季均可养殖……
老教授的话使马树景更坚定了养蝗虫的决心,从北京回来后,她全身心的投入到养殖中去。
为了便于观察、研究和管理,她竟在大棚边上搭了一个简易房,自己住。没有电,屋里又湿又潮,一天夜里,竟然有条蛇爬了进来,把她吓了个半死。可为了事业,她也顾不了生活的困苦,下定了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为了省钱,她一个人去地里挖虫卵,割草,经常回来后成了一个土人,晚上睡觉一个人害怕,就拿一把大剪子压在枕头下。
4月份是虫卵孵化的季节,马树景天天都将自己关在大棚里,每两个小时就作一次记录。有几天,为了掣握孵化的规律,她甚至整夜不睡觉,陪伴着蝗虫。
那年夏季,暴风雷雨特别多。有一天傍晚,天气突变,下起雨还刮起了风,马树景就扯了一块塑料膜爬上了棚顶,虽然整个大棚没能完全遮住,但大部份蝗虫都躲到了塑料膜下。那天的风大雨也大,狂风暴雨一直不停。一阵暴雨马树景就心里一紧,一股狂风马树景就会咬紧牙关,生怕大棚被风雨掀翻。整个晚上,她都不敢睡觉,就站在大棚外守了一夜。
经过了一年的风风雨雨,她的养殖事业终于被人们所理解,许多好心人都给了她不少的帮助,其中北京的那位老教授就两次到邢台的养殖棚进行实地指导,蝗虫终于养殖成功。
叩开财富门:自建销售渠道
对于销售,马树景已经有过细细的谋划,经商多年,她已经有了自己的营销理论:有效的销售才能保证创业的成功。而且对销售她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方案。她的方案是第一步进入高档酒楼,第二步进入中档饭店,第三步进入普通餐馆,第四步向省内各大中城市销售,第五步销向省外大城市,第六步是出口。
因为有吃蝗虫的传统,马树景的蝗虫果然受到市内各大酒楼的欢迎,价格可以卖到每市斤16—18元,甚至20元。马树景联系的酒店都或多或少接受了她的产品,只是每家酒楼的要货量都不大。
自然条件下生长的蝗虫在春夏4个月生长两茬,成熟以后就必须销售,但是集中在一起的大批量销售却是本 地市场无法承受的。该进的酒楼进了,该上的饭店上了,该找的餐馆找了,可仍然有一大批蝗虫冻在冰柜里待销。在销售中,听酒楼的客人说山东吃蝗虫的人多,马树景就带了10多斤蝗虫去了德州。在德州水产市场,马树景很容易地找到了一家昆虫销售商。老板40多岁,很实在,马树景拿出产品,他二话不说,就给了她每市斤10元的收购价。马树景很高兴,也不与他讨价,就将带去的蝗虫全卖给了他。在交谈中,老板无意中透露出一个信息,他收购的蝗虫全部转卖到了青州。
第二天,马树景又带了几斤样品赶到青州,青州有“海天”和“东方”两个水产品市场,这一次,她不急于卖货,而是在两个市场里转悠,她发觉,市场里做蝗虫生意的人不少,开口就问你有多少货?最后,马树景选择了一个既实在又有实力的老板,与他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这种品种的蝗虫,10元1市斤,来多少收多少,而且养多少年他收多少年。这位老板讲,几百吨,上千吨他都能接下来。他们的货都发到了南方,如果货多还可直接出口。
虽然所有的老板对蝗虫销到哪里,都不透一点口风,但马树景仍然有一种云开雾散,海阔天空的感觉。
养殖蝗虫的路我走对了!只要有市场,我就能将它做大。在青州,马树景为自己终于打开了一扇财富之门而欣喜万分。
苍天不负有心人。马树景终于摸索出蝗虫孵化和养殖的全套技术。2004年,她一下子建了10个大棚,总面积1000多平米,年出棚蝗虫200多万只,获利十多万元。
真心铸大业:展望春花秋实
马树景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终于走出了人工养蝗虫的成功之路。她想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更多想创业的朋友走向成功。她介绍说:“人工养殖蝗虫确实是一个致富的好门道,投资不大,市场广阔,男女老少都能养殖,而且周期短,建一个15平米的网棚加上引种只需投资2000元,能养1—2万只。蝗虫喜欢群居,密度大点也没关系,主要食物是单子叶杂草,若能种植一些玉米或小麦苗更好,有条件的也可种植专用的牧草,如墨西哥玉米草(一年可收5—6茬)。蝗虫只有在产卵期间才适当喂一些配料,如麸皮、高粱等。蝗虫的销路很好,无论鲜活还是冷冻的都很畅销。在无棣等地还有日本和澳大利亚客商长年设点收购。蝗虫卵除了繁殖孵化外,也能作为食品直接销售,还可做成罐头,除了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到日本、澳大利亚及东南亚各国,年需求量在千吨以上,而国内收购的蝗虫总量才几十吨,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说养蝗虫是农民和下岗职工创业的好项目。”
养殖蝗虫成本很小,只需一次购买种卵,以后卵生蝗,蝗生卵,生生不息。一次建棚可持续使用多年,当年投资当年就可获利。但养殖蝗虫想取得可观的效益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也要有一定的规模,量大才能赢得市场。总的来说,人工养殖蝗虫目前技术成熟,市场巨大,前景看好。
马树景给笔者算了一笔帐:初次按引种一万只计算,需要1200元左右(包括引种费1000元和建棚费200元),按最低百分之九十的孵化率计算,可得成虫9000只,雌雄各半,每只雌虫可产卵40—90粒,按最低40粒计,可得成虫180000只,加上雄虫4500只,共计184500只,每300只左右一斤,合计615斤,按保守价8元一斤计算,可得4920元,减去引种建棚费用1200元,可收入3720元,再减去后期扩棚费用500元左右,饲草200元(自己野外割草,几乎不用成本),可纯收入3000元以上。
马树景现在正在筹建自己的蝗虫养殖联合舰队,计划利用自己的技术和种源优势,在全国建立一百家规模超百万只的养殖基地,自己可以给予一定的种卵扶持,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利润共享,把蝗虫养殖事业在全国做大。她也欢迎那些有过失败经历或者缺少资金的朋友,一起加入到这个养殖队伍,先少量试养,等赚些钱也掌握了技术后再扩大规模。
现在,马树景已在邢台市注册了自己的养殖园,名字叫长信农发,寓意就是用长久的真诚和信誉为大家服务,让更多的农民兄弟和下岗职工及有志在农村进行特种养殖创业的朋友一起创业。她已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并申报了养殖技术专利,还聘请了两位昆虫专家作为养殖园的顾问。在做好蝗虫养殖推广的同时,她又对行情看好的金蝉、豆虫、甲壳虫、蝈蝈、黄粉虫、刀螂等昆虫的养殖进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并建立了自己的专业网站《中国蝗虫蚂蚱网》。目前,马树景已对外举办蝗虫养殖培训班,学员已辐射全国各地。由于马树景养蝗用蝗成绩显著, 《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河北电视台经济频道》、《大众商务》杂志、《湖南卫视》、《中国妇女报》等十多家媒体都给予了权威报道,而且还光荣的评为邢台市“三八红旗手”和“中国诚信企业家”。
马树景。这个曾经饱经风霜、历尽磨难的女子,硬是凭着自己的毅力、勇气和努力,成就了自己的昆虫事业,圆了自己的创业梦……
商店成功 婚姻毁灭
马树景1973年出生在河北邢台一个普通农家。1995年,她筹借资金,在南宫市开了一家电器商店。
一年后,她不仅还清了借款,还有了几万元存款,掘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随着国内业家电的崛起,竞争也加剧了。在这个时候,马树景审时度势,激流勇退,把商店转了出去。
1998年,在朋友的帮助下,她和新婚不久的丈夫来到了省会石家庄,做起了百货批发生意。因为有做电器生意的经验,生意很快就火了起来,成了福建、河南等名优厂家在河北的独家代理,几年下来,她已有百万身家。
天有不测风云。在生意如日中天时,她万万没想到,同甘共苦的丈夫竟然背叛了自己,把存款和两个门市都转到了别人的名下,然后向她提出了离婚,马树景欲哭无泪……
2001年9月21日,她永远也忘不了那个日子。中秋节,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可她却接到了法院的离婚传票。因拿不出丈夫私吞财产的有力证据,一夜之间,她失去了一切,连儿子也判给了对方。签完字,她只觉得天旋地转,一下子晕了过去……
第二次创业:养蝗虫
家没了,孩子没了,事业也没了……走出法庭那一刻,马树景的心碎了,她咬破了嘴唇强忍住泪水,暗暗发誓:重新开始,一定要活出个样子来!
一天,她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关于昆虫养殖的文章。专家分析:昆虫资源是上帝留给人类的最后一块蛋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昆虫系列产品越来越走俏市场,越来越受人们青睐,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高档菜。同时昆虫繁殖率非常高,管理也比较粗放,加工后还可做成各种高蛋白饲料,应用前景非常大。
对,何不在这冷门的特种养殖方面下点功夫呢。说干就干,她立即到当地一家高档酒店,请教营养师,营养师告诉她:蝗虫营养丰富,富含高蛋白,还可制作药膳,是止咳平喘、滋补强壮、防癌抗癌的绿色食品。那家酒店的蝗虫是有人专门在农村设点收购后送来的,价格很高,因受数量和季节的限制,经常断档,不能长年供应。营养师还对她养蝗虫的想法给予了肯定和鼓励,说如果她能变野生为家养,相信市场一定不错。
马树景有了营养师的指点更有信心了,她决定自行试验养蝗虫,进行她的第二次创业。
于是,她对蝗虫养殖进行前期咨询,专程去了省内的几个农科院校,但是大学里却没有养殖蝗虫的专业。马树景并不灰心,又专门跑到北京,收集蝗虫的知识和信息,在王府井书店她一下子就买了几十本昆虫养殖方面的书籍,以至于连回家的路费都不够了。
她如饥似渴地研究蝗虫养殖技术,同时在野外去看蝗虫的生活习性,也逮了不少,养在她那个租来的十几平米的小屋里。
这一年夏天,在懂得了一些基本的蝗虫养殖知识后,马树景几经波折终于在北京辗转找到了一位专门从事灭蝗研究的老教授,在他的帮助下,得到了一些蝗虫卵。但试养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孵化率很低,后来养大的蝗虫都因误食毒草全部被药死了。
初战失利,赔了钱不说,还招来了不少闲言碎语,有人说她离婚后脑筋有问题了,光想些邪的;也有人说她是出风头……亲朋好友也劝她知难而退,说人家那么多大专家都搞不懂的东西你怎么能养好呢,又有谁见过养蝗虫能发家的?劝她还是做点正儿八经的生意。
拜教授为师:闯出养蝗路
她顶着压力,擦干眼泪,再次去到北京,找到了那位支持她的老教授,这位研究了大半辈子昆虫的老专家同情她不幸的经历,并被她不屈的精神所感动,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倾囊相授,还鼓励她坚定地走下去。老教授说,我支持你!但愿你在蝗虫人工养殖中闯出一条道路,创出一个行业,让蝗虫变害为利,扩大人类的蛋白来源,为更多的人打开一扇财富之门。
老教授告诉她:蝗虫不但是美味佳肴,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治病良药,它可以单用或配合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蝗虫都能直接食用,有些品种需要进行人工蛋白脱敏,否则容易过敏;她还知道了适合人工养殖的蝗虫主要有飞蝗和稻蝗两种,不但个体大,产卵多,生产速度也快,成活率极高。北方自然气温下,一年可产两代,即夏蝗和秋蝗,南方可繁殖三至四代,若有加温设施一年四季均可养殖……
老教授的话使马树景更坚定了养蝗虫的决心,从北京回来后,她全身心的投入到养殖中去。
为了便于观察、研究和管理,她竟在大棚边上搭了一个简易房,自己住。没有电,屋里又湿又潮,一天夜里,竟然有条蛇爬了进来,把她吓了个半死。可为了事业,她也顾不了生活的困苦,下定了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为了省钱,她一个人去地里挖虫卵,割草,经常回来后成了一个土人,晚上睡觉一个人害怕,就拿一把大剪子压在枕头下。
4月份是虫卵孵化的季节,马树景天天都将自己关在大棚里,每两个小时就作一次记录。有几天,为了掣握孵化的规律,她甚至整夜不睡觉,陪伴着蝗虫。
那年夏季,暴风雷雨特别多。有一天傍晚,天气突变,下起雨还刮起了风,马树景就扯了一块塑料膜爬上了棚顶,虽然整个大棚没能完全遮住,但大部份蝗虫都躲到了塑料膜下。那天的风大雨也大,狂风暴雨一直不停。一阵暴雨马树景就心里一紧,一股狂风马树景就会咬紧牙关,生怕大棚被风雨掀翻。整个晚上,她都不敢睡觉,就站在大棚外守了一夜。
经过了一年的风风雨雨,她的养殖事业终于被人们所理解,许多好心人都给了她不少的帮助,其中北京的那位老教授就两次到邢台的养殖棚进行实地指导,蝗虫终于养殖成功。
叩开财富门:自建销售渠道
对于销售,马树景已经有过细细的谋划,经商多年,她已经有了自己的营销理论:有效的销售才能保证创业的成功。而且对销售她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方案。她的方案是第一步进入高档酒楼,第二步进入中档饭店,第三步进入普通餐馆,第四步向省内各大中城市销售,第五步销向省外大城市,第六步是出口。
因为有吃蝗虫的传统,马树景的蝗虫果然受到市内各大酒楼的欢迎,价格可以卖到每市斤16—18元,甚至20元。马树景联系的酒店都或多或少接受了她的产品,只是每家酒楼的要货量都不大。
自然条件下生长的蝗虫在春夏4个月生长两茬,成熟以后就必须销售,但是集中在一起的大批量销售却是本 地市场无法承受的。该进的酒楼进了,该上的饭店上了,该找的餐馆找了,可仍然有一大批蝗虫冻在冰柜里待销。在销售中,听酒楼的客人说山东吃蝗虫的人多,马树景就带了10多斤蝗虫去了德州。在德州水产市场,马树景很容易地找到了一家昆虫销售商。老板40多岁,很实在,马树景拿出产品,他二话不说,就给了她每市斤10元的收购价。马树景很高兴,也不与他讨价,就将带去的蝗虫全卖给了他。在交谈中,老板无意中透露出一个信息,他收购的蝗虫全部转卖到了青州。
第二天,马树景又带了几斤样品赶到青州,青州有“海天”和“东方”两个水产品市场,这一次,她不急于卖货,而是在两个市场里转悠,她发觉,市场里做蝗虫生意的人不少,开口就问你有多少货?最后,马树景选择了一个既实在又有实力的老板,与他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这种品种的蝗虫,10元1市斤,来多少收多少,而且养多少年他收多少年。这位老板讲,几百吨,上千吨他都能接下来。他们的货都发到了南方,如果货多还可直接出口。
虽然所有的老板对蝗虫销到哪里,都不透一点口风,但马树景仍然有一种云开雾散,海阔天空的感觉。
养殖蝗虫的路我走对了!只要有市场,我就能将它做大。在青州,马树景为自己终于打开了一扇财富之门而欣喜万分。
苍天不负有心人。马树景终于摸索出蝗虫孵化和养殖的全套技术。2004年,她一下子建了10个大棚,总面积1000多平米,年出棚蝗虫200多万只,获利十多万元。
真心铸大业:展望春花秋实
马树景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终于走出了人工养蝗虫的成功之路。她想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更多想创业的朋友走向成功。她介绍说:“人工养殖蝗虫确实是一个致富的好门道,投资不大,市场广阔,男女老少都能养殖,而且周期短,建一个15平米的网棚加上引种只需投资2000元,能养1—2万只。蝗虫喜欢群居,密度大点也没关系,主要食物是单子叶杂草,若能种植一些玉米或小麦苗更好,有条件的也可种植专用的牧草,如墨西哥玉米草(一年可收5—6茬)。蝗虫只有在产卵期间才适当喂一些配料,如麸皮、高粱等。蝗虫的销路很好,无论鲜活还是冷冻的都很畅销。在无棣等地还有日本和澳大利亚客商长年设点收购。蝗虫卵除了繁殖孵化外,也能作为食品直接销售,还可做成罐头,除了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到日本、澳大利亚及东南亚各国,年需求量在千吨以上,而国内收购的蝗虫总量才几十吨,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说养蝗虫是农民和下岗职工创业的好项目。”
养殖蝗虫成本很小,只需一次购买种卵,以后卵生蝗,蝗生卵,生生不息。一次建棚可持续使用多年,当年投资当年就可获利。但养殖蝗虫想取得可观的效益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也要有一定的规模,量大才能赢得市场。总的来说,人工养殖蝗虫目前技术成熟,市场巨大,前景看好。
马树景给笔者算了一笔帐:初次按引种一万只计算,需要1200元左右(包括引种费1000元和建棚费200元),按最低百分之九十的孵化率计算,可得成虫9000只,雌雄各半,每只雌虫可产卵40—90粒,按最低40粒计,可得成虫180000只,加上雄虫4500只,共计184500只,每300只左右一斤,合计615斤,按保守价8元一斤计算,可得4920元,减去引种建棚费用1200元,可收入3720元,再减去后期扩棚费用500元左右,饲草200元(自己野外割草,几乎不用成本),可纯收入3000元以上。
马树景现在正在筹建自己的蝗虫养殖联合舰队,计划利用自己的技术和种源优势,在全国建立一百家规模超百万只的养殖基地,自己可以给予一定的种卵扶持,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利润共享,把蝗虫养殖事业在全国做大。她也欢迎那些有过失败经历或者缺少资金的朋友,一起加入到这个养殖队伍,先少量试养,等赚些钱也掌握了技术后再扩大规模。
现在,马树景已在邢台市注册了自己的养殖园,名字叫长信农发,寓意就是用长久的真诚和信誉为大家服务,让更多的农民兄弟和下岗职工及有志在农村进行特种养殖创业的朋友一起创业。她已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并申报了养殖技术专利,还聘请了两位昆虫专家作为养殖园的顾问。在做好蝗虫养殖推广的同时,她又对行情看好的金蝉、豆虫、甲壳虫、蝈蝈、黄粉虫、刀螂等昆虫的养殖进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并建立了自己的专业网站《中国蝗虫蚂蚱网》。目前,马树景已对外举办蝗虫养殖培训班,学员已辐射全国各地。由于马树景养蝗用蝗成绩显著, 《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河北电视台经济频道》、《大众商务》杂志、《湖南卫视》、《中国妇女报》等十多家媒体都给予了权威报道,而且还光荣的评为邢台市“三八红旗手”和“中国诚信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