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单纯颅骨转移2例报道

来源 :罕少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7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收治 2例肝癌单纯颅骨转移病例,现报道如下: rn1 临床资料 rn 例 1,男, 33岁,因头右颞部肿块,逐渐增大 2个月入院,无头痛及恶心、呕吐病史,家族史中其舅患“肝瘤” 10年前死亡。查体,头右颞顶部肿块约 3cm× 4cm大小,基底宽,且固定,无触痛,与表皮无粘连,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头颅片示颅骨肿块区溶骨破坏,范围约 4cm× 5cm大小。 CT示颞顶骨区圆形肿块。 3cm× 4cm大小,脑组织内未发现水肿现象。入院后在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中发现肿块与颅骨粘附成团,与硬脑膜无粘连,术后病理报告,肿瘤细胞间有毛细胆管形成。做肝 CT、 B超检查发现,肝右外侧叶有一约 2cm× 3cm大小占位病变,胸片、肺 CT未发现转移病灶,脊柱椎骨 MRI检查未发现转移病灶。甲胎蛋白测定阳性。再次进腹做肝外侧叶不规则切除,术中腹腔内也未发现任何转移淋巴结及病灶,术后病理报告证实为原发性肝癌。 rn 例 2,女, 46岁,左枕顶骨区肿块 1个月,感肿块区局部疼痛。检查左枕顶骨区肿块 2cm× 3cm,固定,无触痛,头颅片示肿块区颅骨呈锯齿缘状圆形缺损, CT和 MRI示肿块 3cm× 3cm大小,浸润颅骨内外,脑内无异常。术前做肺平片、肝 B超未发现异常。住院后在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中见肿块浸润颅骨与硬脑膜和头皮轻微粘连。术后病理报告发现瘤体细胞内有胆色素颗粒附着,诊断为转移性腺癌。术后做肝增强 CT扫描,发现肝右后叶有一 1.5cm× 1.5cm大小占位,甲胎蛋白测定阳性,而后转外院做肝癌切除证实为肝细胞癌,回我院复诊再次做头颅及脊椎等 MRI检查,未发现有转移病灶。 rn2 讨论 rn 原发性肝癌肝外远处转移主要是通过血液和淋巴两种途径,但大多数转移到肺、脑内,骨转移多见于椎骨和髂骨。颅骨转移瘤破骨细胞型来源多见于甲状腺、肺、子宫的癌肿。本 2例原发性肝癌肿块直径小于 5cm的病人出现单纯颅骨转移,实属罕见,值得一提 2例病人的甲胎蛋白测定均阳性。
其他文献
1临床资料   女, 56岁,入院前 5天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 T39℃~ 40℃,伴咳嗽、全身肌肉酸痛。自服快克及感冒冲剂无效。 3天后出现胸闷、心悸,剧烈头痛、视物模糊且有重影,无呕
2002年7月,辽宁曲协为筹备“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在辽宁地区做了一次比较翔实的调查。调查组走访了瓦房店、鞍山、辽阳、本溪、沈阳、铁岭、锦州等部分地区。这些城市的二
借鉴叙事理论家凯斯特纳(Joseph Kestner)的分析,我把戏剧的空间表达的发生范畴归纳为三个层次:一、文本内容里面的剧情空间,我们称文本空间(对应于凯斯特纳的图像空间);二、
目的:探讨曲普瑞林联合克龄蒙对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术后安全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盘锦市中心医院腹腔镜EMS术后患者,按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51岁,因乏力、纳差、尿黄 15天,双上肢皮损 10天,于 1997年 10月 25日入院。病者于 1997年 10月 10日无原因出现肢体酸软乏力,下肢较明显,食欲明显下降 (
目的:探讨实行贮存式自体输血对自体骨髓移植的可行性.方法:10例自体骨髓移植在采血前按一定的要求合格后合采髓前2周左右,采集患者自体全血,每次采血200 ml~400 ml,2次采血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60岁,因畏寒,发热近 1个月来院就诊, B超及同位素显示肝囊性占位。 CT扫描示肝右叶后段有一 4.5cm× 3.8cm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楚, CT值为 19.2HU,囊壁呈
期刊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新鲜冰冻血浆联合输注进行临床观察,并与新鲜全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同时
目的:探讨影响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的因素,为临床优选个体化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止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