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该如何走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c3d4e5f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的具体化
  素质教育和三维目标的理念其实已经深入人心,但在教育实践中,还是难以落实育人目标。什么是素质教育?叶澜教授曾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文中指出“素质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指加强选修课和活动课,也不是只要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多让学生活动,而是要“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让师生双方“全身心投入”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让教学“体现出育人的本质”。从上述对素质教育的描述中可见,素质教育这一概念虽然清晰,但具体内容却很空洞。
  三维目标也是如此。课改专家说: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倡导的“三维目标”是基础学力的一种具体表述。第一维目标为知识与技能,具体指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维目标为过程与方法,其中“过程”意指应答性学习环境与交往体验,“方法”指基本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三维目标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是指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人生态度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从定义中可看出,目标具体到三个维度,强调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度,从字面上讓人觉得比素质教育更为具体,但对于每一个维度的具体内容是些什么,每个维度如何把握等,也始终没有明确说法。
  而核心素养有了一个国家框架,具体给出了哪些素养应该处于核心地位以及各核心之间的关系。核心素养这一热词不仅在中国受欢迎,而且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受青睐。对于它的概念界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经合组织(OECD)这样理解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使个人拥有良好的、成功的生活”。“它包含三种能力:使用工具进行沟通的能力、在异质集体交流的能力、自律地行动的能力,其目的在于创造性学力的育成”。欧盟这样理解核心素养:包括使用母语交流、使用外语交流、数学素养与基本的科学技术素养、数字素养、学会学习、社会与公民素养、主动意识与创业精神、文化意识与表达等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3年提出了“核心素养”所包含的7个学习领域,即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式与认识、数字数学、科学技术。我国学者这样理解核心素养:“在相应学段的教育中,学生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从以上定义中可见,核心素养所追求的是满足个人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众所周知,“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环境”。从以上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尽管不同的国家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定义核心素养,都不仅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更是把育人目标具体化。
  育人目标是教育的终极旨趣。教育不是为了把人类继承下来的所有知识与技能在几年内强装进学生的脑袋,以最后成绩的好坏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好坏,而是要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培养成社会需要的身心健康的人才,教给学生真正终身受用的东西,不仅仅知识与技能。举个例子,在学生毕业之后,当他们把学校学的知识和技能都忘掉了,却还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复杂问题,还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这就是终身受用的东西,这就是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核心素养是在素质教育、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确立了更为具体化的育人目标。
  二、核心素养的理论和现实之困
  我国的核心素养“热”,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外的影响。核心素养并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是外来引进的一种理念。因此在认识与实践中多少会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作为我国教育领域中的新鲜词汇,在认识与实践中核心素养也遭遇了一些困惑。
  1. 理论之困。
  首先,核心素养的概念新,但内容并不新。有人说,核心素养的提出,就是用一个新的概念来回答一个古老的问题: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核心素养的概念为重新思考这样的古老问题提供一种新思路。但学术上的学者们往往纠结于这个“核心”指什么?不少人认为核心素养是培养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人才,所以要覆盖全面的素养。因此,这个“核心”就是“全面”,核心素养就是全面素养。但有学者对其进行反驳,表示“既然强调核心,就有其关键所在。核心素养应该是全部素养清单中的‘关键素养’和‘优先选项’。如果‘核心’指‘全面’,就等于说明无核心存在。褚宏启从其他角度出发,认为“核心素养是高级素养,而不是低级素养,甚至不是基础素养”。还有人认为,“核心素养包含基础素养,应指向“基础性、基本性”。更多人直接指出,“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基础、最必要的素养”,但对于什么才是最关键、最基础、最必要,并未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因此,无论哪种解读,目前还是“未能找出核心素养区别于一般素养的本质标准”。因此,有人认为“核心素养只是素质教育、三维目标等概念换一种表述而言,可有可无”。
  其次,从核心素养的国家框架中可看出,学生所需要具备的素养多而细。“在2016年9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框架的主要内容为:以‘全面发展’为核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再细化到18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不是仅仅追求知识与技能,也不是复制三维目标的模式,而是有具体而清晰的内容。这样的理论框架,清楚地展示了核心素养有哪些素养,但却给一线教师增加了不少烦恼。要把18个基本要点一一落实,仅仅靠学校教育教学就能实现吗?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离不开学校,也离不开社会。当核心素养成为培养人才的目标时,如此细而全的素养应该结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完成。否则,把18个基本要点都落实到学校教育中,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无疑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在课程目标上,有学者认为,“应将身心健康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而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有很大的关联。父母的关心与呵护,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而社会的公益性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也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落实身心健康,要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完成。但恰恰是这三个方面各自所占比重如何划分,相互之间关系如何,现有核心素养理论中均未给予说明。   2. 现实之困。
  核心素养是一个理念,但目前这一理念如何落实需要技术的支撑。“某种教学理念的推广,必须以技术上的‘可望达成’为前提,同时也要是一线教师在教学技术上可以达成或者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任何成功的改革,都不可能停留在理念层面,而是必须转化为现实当中教学质量的提升。”但目前关于核心素养的落实技术,并无研究,更不见推广。有的人甚至公开反对技术,认为强调技术会陷入技术主义倾向。但殊不知,核心素养的落实技术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在一场讲座当中,一个学者讲到了技术研究和推广在核心素养落实中的重要性,批评了只传递理念不打包技术的教师培训现状,受到在场一线教师一致认可,并在互动中纷纷表示“说出了一线教师的心声”。从在场一线教师的反应中,可以看出,他们更需要的是核心素养的落实技术,而不是理念的重要性宣讲。
  在我国,存在这样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实践跟不上理念推广的步伐。理论研究领域好一番热闹,实践领域却默默无声。无论是素质教育、三维目标,还是核心素养,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专家们对理念或理论探讨得热火朝天,但在一线教师的实践中,却显得困难重重。即使在新课改提出三维目标已十多年过去了,但很多地方的教师对三维目标都还是一问三不知。因此,一个三维目标还没厘清又来一个核心素养,一线教师的不知所措是可以理解的。
  對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在现实当中也存在困难。过去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标准,不再仅仅停留在客观数据来作为标准,而是采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主观性更大的评价标准。但当评价的主观性增强,内容增多,如何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可信度,就成为一个难题。目前来看,想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还显得遥遥无期。
  三、核心素养的未来走向
  1. 理念的进一步澄清。
  如果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来自专家的解读,那么专家的理解就不应与国家框架相排斥,专家应该解读国家框架,而不是跳开框架随意理解。在我国,普遍存在着“专家在理论上研究,教师在实践上摸索”的现象。一线教师对理论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理论浅层。一场“理念先行”的教学改革,由于理念的研究者和倡导者大都不是一线教师,很难去保证技术与理念是否能达到相契合,因而在一线教师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较普遍。这个时候,就离不开专家的指导。“教育改革的专家是在改革决策时期影响改革思路、走向和改革进程的重要的非利益相关者”。专家要厘清核心素养的核心所在,各个素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果专家的理解太过随意或者对理念认识不够,就打着“专家”旗号到处开讲座和做报告,结果只能让一线教师听得云里雾里。不同的理解导致不同的落实技术。专家与专家之间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现在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此对于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每个专家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容易导致在指导一线教师中,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指导,进而有可能导致教学实践的混乱。如果在理论理解上达不到一致,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每一个一线教师就可能有自己一套的核心素养的落实技术。这样的结果是无法保障落实效果。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实践反思理论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思维的反思是由实践发展所决定的,它的活力主要来自实践”。因此实践反思理论在哲学领域中是不可或缺的。在教育领域,专家对核心素养内涵的反思同样十分重要。核心素养需要打破现在认识框架的束缚,不断去创造、去主动建构,“只有自由地去发现一种完全不基已知的生活方式”,去达到理论上的共鸣,核心素养的理论才能达到质的变化,新课改才能真正进入质的变化。
  2. 加强落实技术的研究。
  落实技术的研究是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关键。一线教师是教育的直接执行者,是实施核心素养理念的实践者。很多教师往往对核心素养并未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或直接忽视其存在。因此,在教学中只是简单的模仿或自创教法,并不能真正达到所要的效果。但这并不是提倡一线教师独自进行理论研究,然后应用于实践。我们需要的是专家或优秀研究者走到学校,走到一线教师身边,用“手把手”的方式,去指导一线教师如何“教”。在学术研究上,这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如何落实技术的研究?一线教师已经习惯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了,从学科的角度出发,语文培养语言素养,数学就培养理性思维,独立完成培养目标,而核心素养要求是打破学科壁垒。一线教师要做到跨学科教学就需要专家的指导。专家或研究者共同参与教学实施,为跨学科教学提供实质性的建议,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无论在课程方面,教学方面,还是评价方面,都需要专家与教学者共同参与,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实施计划。例如,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时,如何利用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如何利用师生之间的对话等教学方式来实现,都需要专家进一步研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而忽视了“老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在课改时,可以设立一些实验点,专家与一线教师共同参与实施,针对实践中的不足及时提出可行性的应对方案。根据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对应的整改,形成一种“专家、教师、学生”的全程性参与。全程性的教学指导不仅能帮助一线教师保质保量地完成育人目标,而且能形成一套较完整和科学的培养措施和做法供其他学校学习,从而使核心素养更好地覆盖到我国的每一所学校,甚至每一个学生身上。
  3. 与高考改革相适应。
  在落实技术的同时,还需保证与高考改革相适应。高考改革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学生和家长关注焦点。毕竟高考是中国学子的人生转折点,高考成绩的好坏,有可能决定一个孩子的未来,甚至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因此,专家与一线教师要时时把握高考改革动向,让核心素养的落实与高考相适应。一线教师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不仅仅是核心素养的执行者,更是学习者。教师要把一种先进理念用于实践,必须对理念本身了如指掌。要充分了解核心素养理念,才能在运用时游刃有余。但在学校教育中,往往相反。过去的南京高考之痛,似乎给所有学校敲下一个警钟:只要高考在,应试教育就在,素质教育就永远无法取代应试教育。因此,现在有的学校,只要听到和素质教育相关的理念,就连上层领导往往都视而不见更别提一线教师了。一线教师忙于应付应试教育,愁于怎么提高学生的成绩,怎么提高升学率。但对于落实情况的考察,教师们也有一套应付方法。俗话说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理念就像一阵风,吹过就没了。一线教师对于先进理念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那么怎么能把实践搞好?因此,未来必须加强核心素养与高考的适应性研究,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高的同时,其高考成绩并不会随之而降低,这样方能为核心素养的推行扫清障碍。
  (责任编辑:朱蕴茝)
其他文献
基于本土市场规模和技术进步探寻中国能源效率低下的诱因,是现阶段实现节能减排和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系统梳理本土市场规模、技术进步影响能源效率的理论机
孔子曾做过与财经有关的"委吏"等职,直到他官至"司空",仍然执掌着部分经济权力.
目的探讨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糖尿病足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18例,在术前、术后给予综合护理。结果通过
不久前,收到曹正文先生寄来的一个大大的邮包。打开一看,是洋洋450万言整整八大卷的《米舒文存》。他告诉我,十年前就有出版社想出版他的文集,他一直没有时间整理,更不敢把自
在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的重要性已经在行业内部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成为了相关工作人员和相关研究者在开展工作前最重要的研究事项之一。基于此,本文针
简述了工业窑炉烟气污染机理 ,从减少环境污染和节能降耗两个方面客观分析工业窑炉废气治理的几种方案和措施 ,提出要对窑炉废气除尘、消烟、脱硫等进行综合治理
目的:观察黄芪与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及盐酸纳洛酮静点,黄芪注射液为2ml/kg加入10%GS30—60ml静点,1次/d;纳洛
<正>After two days of warm discussion,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Therapy of Surgery and Intervention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oncluded Successful
【正】 Objective To analyse infection rate of ventricular hemorrhage after lateral ventricle drainage and evaluate the method and measure of precaution. Methods
期刊
众所周知,环境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而应用伦理学又以一般伦理学(或理论伦理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前提.之所以把探讨的重点放在环境伦理学的"一般理论前提"上,这是因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