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年代的中学同学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0911216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世昌的命运起落
  我是山西运城市临猗县人,那年,我从村里考进县城上中学,在校吃住。有活动了,老师通知“通学生带工具”,我才知道了“通学生”,就是家在县城的走读生。
  冯世昌是“通学生”,他家在县城崇相西的西边。他皮肤黄,干巴瘦,可筋骨强壮,从小干农活练就的。班里要是有农活,冯世昌割麦子、收秋都是一把好手,不弱成年人。
  学习上课,很平静,但冯世昌闹出了一件不平常的事。
  中学的周围有几个烧瓦窑。县城盖房子,已经开始用那种铺在房顶一展平的长方红瓦。砖瓦都要和泥脱坯,脱好坯晒干装窑烧成。下了学我们就去看烧瓦窑。冯世昌跑在前面,一脚就踩到了红瓦坯子。泥坯,一踩就破。我们过去只见过硬硬的瓦,哪里见过能踩破的泥瓦?冯世昌觉得很新鲜,索性踩着泥坯往前走,边走边舞,扭秧歌一般,接连踩破了十来块红瓦。
  冯世昌闯了大祸。烧瓦窑找到学校,说是学生捣乱破坏。烧窑的是工人阶级,学校不敢怠慢。后来让冯世昌写检查,最后以“破坏公共财物”为由,记了一大过。冯世昌一下子成了全校有名的坏学生,走到哪儿都有人悄悄议论——事后才看出,也就是从这时起,冯世昌制定了自己的人生翻盘计划,他要努力改造思想,重新做人。
  冯世昌开始表现。每天放学回家,他飞快吃了饭就跑回学校,把教室打扫一遍。除了来去,他抠死的吃饭时间不超过15分钟。有时来得稍晚,他也打扫,上课了尘土还在飞舞,同学们都抡起书本拍打课桌,冯世昌惊恐地看着前后,知道自己今天又不得人心了。上物理化学课,冯世昌抢着帮老师拿教具。有位同学的脚伤了,我们几个要好的轮流背他去操场,冯世昌也抢过来背。我看那位同学不太愿意,伏在冯世昌背上,那目光却是冷冷的。我们上大灶,吃菜少,冯世昌从家里拿来炒熟的辣椒面,把南瓜籽焙干捣碎了搀和匀,看着你吃,一边问:好吃吧?同学若表示欣赏,就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学校要开运动会,这当然是考验冯世昌的时候。1500米跑,冯世昌连年都是冠军,这次当然也志在必得。偏偏这年调来了一位同样能跑的大个子。学校操场一圈400米,前两年,跑过两圈冯世昌就遥遥领先,提前锁定了冠军。这一回,大个子却是死死咬住冯世昌。眼看剩下了100米,50米,冯世昌开始加速冲刺。他加速,大个子也拼了,终点撞线,冯世昌也就领先一个身位。过了终点,我接着扶住他。冯世昌脸色寡白,面无人色。过些年,我每每想那一刻常常后怕,要再跑,冯世昌心脏可能会爆了。
  冯世昌的辛苦表现终于获得回报。一个半学期后,学校宣布,由于冯世昌努力学习,追求进步,决定撤销冯世昌的处分,团支部批准冯世昌入团。“踩瓦—记过—去过—入团”,从谷底到顶峰,冯世昌终于实现了精彩的转变。学校大力宣传“冯世昌模式”,作为改造思想成功的样板。全校大会上,冯世昌开口没有几句,就哭得说不下去。我想,此时此刻,他肯定想到了这一年的辛苦遭逢。
  考进高中后,我和冯世昌还在一个班。那已经是“文革”前夕,风雨欲来。政治思想工作强调得可怕,学校开始四处出击,寻找斗争对象。没有想到,冯世昌又成了明星。
  我们学校有两个保留节目,舞蹈《快乐的青年》和《快乐的啰嗦》,都是表现青年男女的友好交谊和爱情生活的,每逢联欢,学校都拿出来上演。这会儿四处搜查反动文艺,扫荡靡靡之音,报纸上每天都揪出大毒草,人们注视爱情舞蹈的目光渐渐地就有了警惕。终于有一天,学校的大黑板手抄了冯世昌的大批判稿:《快乐的青年、快乐的啰嗦宣扬了什么?》,文章批判这两个舞蹈“面前展现了一片爱情的海洋”,指责以剥削阶级人生观腐化青少年的革命斗志,表示这是两个阶级争夺青少年的斗争。
  冯世昌的文章无疑是重磅炸弹。虽然到处批判毒草,毕竟都远在天边。这下子,我们身边也发现了不健康的节目,阶级敌人无孔不入啊!教习舞蹈的老师吓得连忙去黑板报前照抄学习。以后再开会联欢,校方拿下了两个舞,省得多事。冯世昌却是在这一轮批判中成为全校学习的榜样。
  冯世昌以革命大批判走红,却不知道这个玩意太危险。他很快就栽倒在革命大批判的利刃之下,自己尝到了个中滋味。
  “文革”开始,每天批判黑帮教员,台上声嘶力竭,台下也有思想开小差的。冯世昌边听边在纸上乱记。批判说,林副主席号召我们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按毛主席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校党委却怎么怎么,这难道不是地地道道的反党黑事吗?冯世昌的笔记当然赶不上讲话速度,竟把后面有关校党委的一句漏下了。他也没在意,把字纸揉成一团,往地上一扔了事。抄者无意,观者有心。他身后的同学偏偏是阶级斗争弦儿绷得紧而又紧的激进分子,这同学拾起纸团一看,非同小可,立刻向团支部汇报。
  冯世昌扔了纸团,立刻感到有些不妙。看到身后同学捡起纸团急忙离开,他顿感天塌地陷,只能嗫嚅:“我不是有意的。”团支书的目光比刀子还冷:“白纸黑字,这可都是你寫的。”冯世昌把目光转向全班同学,大家都沉默——这个家伙屡出风头,同学已经很厌恶,巴不得看笑话。
  所幸,冯世昌的贫农成分救了他,没有当“反标”处理。不过从此有了政治污点。成立群众组织都不要他,外出串联没人约他,他没有同伴,和所有集体活动绝了缘。两派群众组织,谁都不愿意沾上冯世昌。冯世昌一个人孤零零来去。他多么需要再次加入组织呀,无奈这组织对他没兴趣。
  山西以后的“文革”斗争就是“翻烙饼”,两派轮流上台。我们高中毕业后,面临着参加工作的问题。谁上台,都抢先安排自己人,提干,招工。几轮下来,我们两派同学都分别安排了工作。县城虽没什么好单位,但好歹走出了农村,人生有了新起点。
  没有人想到冯世昌。他就这样当了一辈子农民。一干40年,40年来农民的所有艰辛、被歧视、低贱、无助,这些滋味,他都要和这个群体一道嚼碎了咽下去。
  “文革”前的老高二,转眼都60多岁了。我们都老了,冯世昌当然也老了。去年回县城,几个同学聚会,席间,看到是崇相西的地面,我就说到了冯世昌。一位老同学立马说,你想见?我带你去,天天在广场跳舞。   嗨,见不见吧,他有心思跳舞就好。
  姚培建:“良言一句三冬暖”
  姚培建是我们班的明星同学,他的姐姐是县剧团名演。填登记表,姚培建的家庭成分一栏却填了“地改”。“地改”是我们这里地主家庭出身的同学淡化地主污名的一种办法。入社了,地主让当社员了,说明改造好了,就成了“地改”——和右派改正成了“摘帽右派”一样。可在人们看来,“摘帽右派”还是右派,地改还是地主。
  我们班主任又左又糊涂,果然就盯上了姚培建,和他过不去。学校党支部徐书记走路踩了一棵青菜,姚培建写日记批评说:身为支部书记,竟然不爱护学校菜苗。班主任那时正在努力入党,得罪书记还了得。全班大会,班主任加码批判:徐书记不小心踏了菜苗,要友好地、善意地指出嘛!“身为”——什么语气?什么感情!姚培建就有点紧张,地主最怕人提起“阶级感情”。
  遇上这样的老师,入团是没有指望了。高二上学期有一天,姚培建上课下课,突然戴上了红领巾。大家奇怪地问,培建回答得倒轻松,我又没有退队,为啥不能戴红领巾?高二有个戴领巾的!外班同学都跑过来看稀罕。远远地站定,瞄着胸前那一朵红。姚培建也知道有人看他,他自顾自的,根本不管别人说啥。
  “文革”开始,破四旧立四新,我们几个激进分子先是敲锣打鼓,把学校的大礼堂改名为“战斗厅”,破除封建礼义,高标无产阶级战斗风格。在班里,我们发动了废除姓氏行动,和我关系好的几位一律改名向东辉,向阳辉什么的,林林总总。姚培建积极投入了我们的革命行动,一天他找到我,表示从此以后只写培建,不写姚培建,要和封建家族划清界限。平宜姚家,在我们那里可是望族。姚培建不姓姚了,是否和家庭成分也有点关系?我们那时一股傻气加一股杀气,哪里掂得出轻重。
  姚培建成分不好,“文革”中不太积极。两派打得你死我活,培建不怎么掺乎。终于一场大型武斗定了输赢,我们兵团被击垮,三三掌了权。各群众组织纷纷投诚,一霎时天下都改了衣冠,培建也就随了大流,成为新王朝集团的一员。对方当然不放过我们这几个兵团的核心成员。其实一个班里,一派也就头二十个人,叫个司令又怎样。不过对方既然得了天下,那是要行使统治的。讨论我们几个的处理意见,有主张作政治结论的,有主张大会批判的,最严厉的是我们的团支部书记,他说,其他问题都好说,反对解放军是反革命行为——指的是我贴过一张批判县武装部的大字报。
  全班面面相觑,没人敢辩驳。看来这是要送我们进监狱了?如何处理,有人家掌刀把的,轮不上我们说话。只有姚培建扑哧一声笑起来:“都是同学么,哪里有什么反革命?”这一笑,顿时让全班睁大了惊讶的眼睛。阶级斗争,剑拔弩张,两军对垒,你死我活,人民正在审判,怎能嬉皮笑脸。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人民的残忍。若是放过这条冻僵的毒蛇,就要上演农夫和蛇的悲剧。这时候心慈手软,不是内奸,就是糊涂虫。我都知道該怎么批评姚培建。
  这个扑哧一笑,笑出了姚培建的天真。这是潜藏在心底的人性善。我感谢,两派杀得红了眼,只有姚培建心里还保留着大慈大悲。
  权力争夺告一段落后,我们自然沦落底层。姚培建也没有得好,这种和革命离心离德的人,无产阶级革命派当然不会收容。分配工作了,姚培建只有回家当农民。我也回了乡。零零星星听到培建的一些消息,他在村里竟然遭到批斗,游街转巷。终归还是地主成分害了他。听到这些,我只有叹息。
  多年了,依然惦念着姚培建当年在关键时刻出面说情。耿耿在心,每每想起,感念不已。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终于按不住感恩之情,给姚培建去了一封信。主要是诉说这些年的牢记,感慨“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感谢他当年仗义执言,哪怕是无望的努力。不久姚培建回了信,仿佛没有看到我的信一般,来信开宗明义要我帮忙联系楼房封顶工程:
  今年我家盖了两面新房,欠了两万多元账。儿子快到结婚年龄了,也要花一笔钱。我心里有了压力。中年人,一月300块哪能养了家。我和学校订了一年停教合同,想出去打闹打闹。你和房管部门有没有关系?直接的间接的都行。质量一定能保证,我在镇上封过许多楼顶,效果都不错。给你挂电话你不在家,一定帮忙。
  我这才叫离谱,迂腐得可以。培建人到中年,被生活问题逼得焦头烂额,四处乱撞,哪里还有闲心怀旧抒情。我帮不了人家的忙就算了,偏偏还要在人家拼力支撑时,邀请人家一起怀古抒情,我这个同学太离谱了。
  我实在帮不了培建,不好回信,从此与他又断了联系。
  董永立:赌错了人生的局
  初中到高中,我和董永立都在一个班。
  最早注意到这位同学是因为一篇作文。初三时老师出了个作文题《中秋夜话》,我们照例是一通瞎编:中秋节之夜,月光皎洁,月下老贫农给我们忆苦思甜;当年中秋节吃不上喝不上,今年中秋节西瓜月饼还是社会主义好。
  我的作文一直好,老师评讲表扬是常事。这一次,老师却是高调推荐董永立的《中秋夜话》。永立没有按我们的套子写今昔对比,他写的是人定胜天。作文说,今年大旱,多亏了公社集体大干,战胜旱灾,迎来丰收。月光浮动,树影轻摇,一群娃娃守候在小饭桌前,等待月亮爷爷高升起来吃月饼。这时队长从月光里下地回来,问明了孩子们是在等候月亮爷爷,队长于是很不满,什么太阳月亮,今年夏秋庄稼正需要浇水,可是它们干的好事!老天就是不下雨!眼下庄稼丰收了,却要感谢它们?永立的作文,虽然不脱“政治正确”的高调,但显然比我们的套数要新颖。
  永立的写作能力很强,以后我当兵,永立的来信,都是好文章。我从此和永立走近了。这才发现,永立也有他的毛病。他好走极端,左右摇摆,这号性格,人生关键处不知摇到哪一边,往往难以作出正确选择。
  永立家庭出身好,入团比我早。我那一阵也是努力表现,无奈中学教育大势已变,“突出政治”的四周总看我不顺眼,高中初中都没能入团。永立大概觉察到了什么,过不了几天,他偷偷递给我一个纸条:
  星星同学:以前我们之间,我总觉得有层隔膜,把我们隔离开了,其主要原因是初中印象。现在我认识到,那不怨你,也不怨我,是资产阶级思想在做坏。它对我各方面都影响很大,不过我们也得了教训,非提高思想不行。现在,我虽入了团,但仍然缺点很多,首先是完成不了党交给自己的任务。你说,你对未来是信心十足的,很好!希你不断提高思想,活学活用主席著作,热心帮助同学,时刻警惕骄傲萌芽,不断进步! 老同学 永立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是一个什么样的岁月呀,青春朝气在我们全身鼓胀,可惜社会没有珍惜我们的青春向往,万里国土整个服下了政治迷药,一代孩子的迷失就是必然的。永立和我,那时都多么虔诚地“追求进步”,按照“兴无灭资”的方向刻苦修行。
  当一代人陷入革命狂想,“文革”的发动就是顺理成章。“文革”开始,停课闹革命,我们中学生当然是运动主体。我和永立等人联名写信给国务院,要求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方针。其实我们的依据,也不外乎传抄的毛主席和毛远新的谈话,什么改学制,废文科,农业大学搬到农村去等话。不久,国务院文教办竟然回了信。虽然只是一个打印的制式文本,也足以让我们激动十天半月。
  天下大乱。全国各地的造反风潮愈演愈烈。不断有各地的大学中学代表来校串联,鼓动革命。和外边相比,我们明显觉得领导学校的“文革”工作组太右倾了,学生太温良了。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我和永立约了另外两个同学,决定组织一个精悍的红卫兵组织。取法报纸强调的“敢闯、敢干、敢革命、敢造反”的四敢精神,把自己的组织叫做“四敢小组”。四周寂寥无人,我们在一个放置农具的仓库里悄悄拟定章程,商量造反大计,大有南湖航船革命党人的豪迈。
  我们闹过串联,闹过校“文革”工作组。但其实,我们的立场还是近于保守派。后来学校的革命造反兵团成立,主张打倒校党委,打倒校“文革”,我们立刻成了保字号。关键时刻起作用的,还是心灵深处的良知。我们不觉得领导都是坏人。
  学校由此分裂成为两大派。一年后发展到夺权,斗争更加激烈。再后来,山西全省自上而下形成了“造反”、“保守”两大派别,从省城到县里遥相呼应。两派都有革命干部和武装部队支持,武斗越来越激烈。街头辩论时不时就打起来。在县城大街,我曾经看到一个小圈子的辩论,那是围住了一个对立面的同学。永立挤在圈外,进不去。人群朝里挤一下,永立就伸手探进去挥打一下。那个可怜的家伙逃不出天罗地网,脸上全是惊恐。大家都在动手,我感到,血腥杀戮临近了。
  临猗县两派的大决斗定在1967年11月。双方都在临晋镇聚集兵力。大刀长矛,枪支火药炸弹都用上了。我胆小,借口去了成都。就在11月29日,一场大规模的争斗,终于通过武力彻底解决了。一夜枪声爆炸,我们兵团被打垮,头头全部被俘,除少数逃走,其余都做了俘虏。事后看到一个受伤的同学,他实在命大,一颗子弹穿过脖子,竟然没有伤着食道气管。见到他,谈话间,人们眼神闪烁,不住往他脖子两边瞟一眼,那两边一边一个红疤,位置严格对称。
  “人民大众开心之日,就是反革命分子难受之时”,这是“文革”中常常高诵的语录。对方既然掌了权,我们就成了向隅而泣的可怜虫。我和永立都回了村,躲在了乡下。一直到当了兵,我还背着“站错队”的沉重思想包袱。当兵不久,我就给永立写了信,除了同学情分,也想打听打听晋南的“文革”局势。很快永立给我回了信:
  最亲密的战友星星:
  你从部队的来信收到。没有及时回信请原谅。不是忙,是思想太混乱,太烦躁的缘故,不知该说些啥。
  ……
  星星同学,我现在的处境是非常不好的。家里人多劳力少,历年欠款,加上嫂嫂住院,经济情况就更紧张。而我在目前情况下又不可能出去工作。所以思想是痛苦的,烦躁的,觉得实在没意思,只是一天一天混日子。
  队里曾让我担任会计,保管,我没干。因为队干得罪人,又解决不了家里的什么问题。目下,我在大队学电工,我想学点实际本领总是有用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们几个永远是最好最好的。什么时候我们几人能坐在一起畅谈数日?
  祝你进步! 紧紧握手
  战友 永立
  永立的来信可以看出时代的风尚,动辄战斗,互称战友,穷困不堪却还在响应号召关心国家大事,坚信自己捍卫的真理必然胜利,等等。不过在永立,还多了一点“技术至上”的意味。正是迷信技术,当数月以后形势大变,出掌局面的老师同学动员永立去县城工作,他竟然拒绝了。就是这一次放弃,让他终身成了农民——永立赌错了人生最大的局。
  永立苦熬到80年代,终于等来了中国农村的希望。分田分地,多种经营。永立的村子北坡一带,是我们县里最大的经济林区。家家栽种优种苹果。永立学会了苹果栽培技术,引进优种,嫁接换代等,成了这一带知名的土专家,年收入数万,令人羡慕。
  可惜依仗苹果支撑的乡村优越感并不长久。十几年后,当我们这一代人渐入老境,医保和养老问题摆在眼前,永立终于发现,当年自己一头扎进的这个人群,是中国最大最著名的弱势群体。永立这样的农民没有过几天好日子,城乡差别、干部农民身份差别,终于和他算了总账。
  后来,永立得了一种怪病。浑身无力,只想躺着。除了坐一坐,多半卧床。附近的县市医院诊断不清,怀疑不是肌无力就是美尼氏综合症。同学们都劝他到大医院去,到北京去看病,先诊断清楚再说治疗。永立终于听了我们的,一家人集体去了西安,又去北京,决心查个清楚。这家人出去才发现,20多年的隔绝,他们根本走不进城市,更加走不进大城市,愈加走不进大城市的大医院。他们两眼一抹黑,毫无人脉,在陌生的生活圈子里误打误撞,钉子加钉子,那苹果树结下的钱根本不敷使用。终于,在听到一笔检查费需要两万元时,永立和家人决定放弃治疗。一家人轰轰烈烈出动,很快灰心失望地退回了乡村。
  永立老婆说:我们就在近处医院看。反正这两样病,药吃来吃去,总会撞对一样。
  这号大病,得不到及时诊治,那他只有等死。果然,数月之后,我就得到了永立去世的消息。我悲哀地想,永立的死,应该就是所谓的“命中注定”了。
  (作者系《山西文学》副主编)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3年第9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我院护理本科生社区实习带教实践,探讨一级医院在带教中如何帮助护生理解和掌握社区护理理论和技能,培养社区护理队伍.方法对101名护理本科生在社区护理实习中采用角
【"恃才放旷"的另一面】相比蒋介石,陈布雷的形象更能代表宁波人:矮小、瘦弱、眉目清秀,斯文而聪慧。他的家乡慈溪毗邻绍兴。他后半生所从事的工作,近乎绍兴师爷,只是他的性情,
合理预测现有混凝土桥梁剩余寿命,对于公路和城市交通运输具有重要的安全、技术与经济意义.为了更好地研究在役混凝土桥梁的工作状态和为预测桥梁使用寿命提供技术方法参考,
首次将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技术应用到馆藏壁画的病害调查中.在VS2005平台上运用ArcGIS Engine开发馆藏壁画病害调查与分析系统,首先对高精度数字正射影像进行空间参考和符号库设计,然后通过病害检测与提取得到病害的面积或长度,存入馆藏壁画病害空间数据库中.该病害空间数据库既可以对病害进行查询和统计,还能进行叠加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现以大召寺馆藏壁画为例,验证其可行性.
期刊
杨度是近代中国富有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他才华横溢,雄辩滔滔,深得袁世凯赏识;他为立宪运动鼓吹奔走,为速开国会呼吁呐喊,受到了时人的尊敬和称赞。但他将做“帝师”及实现“君宪
潮州位于珠三角经济区与海西经济区的交汇处,文化底蕴深厚,民营经济发达,产业特色鲜明,港口资源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是一座开放创新的城市,已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
读翁贝托·埃科的《密涅瓦火柴盒》,在一篇谈论“城市自卑”的文章里撞到这句话时,我的脸红了:“通常来说(全世界都是如此),当你刚刚到达一座城市时,欢迎者的一句‘您觉得我们的
哺乳期乳腺脓肿是妇女常见病,传统的手术疗法是切开引流,创伤大,换药时病人痛苦,疤痕明显,且多数病人需退乳,影响母乳喂养.目前,我院采用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病人38
目的使临床护士感受人性化的温暖,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方法①实行公开管理;②尊重护士人格;③正确处理护士的合理需求;④善于运用激励方法.结果为护士营造了宽松、和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