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课教材资源的挖掘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深入,在品德课教学中,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追求。广大教师正在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在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照搬照抄”式,根据课本所呈现的内容,照本宣科,按顺序讲;二是“看图说话”式,根据课文中的画面,看图说话,问问答答;三是“游戏表演”式,根据课文的内容,组织学生玩一玩、演一演。如此使用新教材,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应该如何用教材教,并且把教材用“活”,达成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忠实教材,凸现教材内容的典范性
  
  虽然我们常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例子是具有典范性的。品德课教材给我们呈现的是范例和话题。教材中的插图和文字具有示范和开阔思路的作用,虽然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但都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和人格建构的一种示范,也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教材设计每一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保证措施,这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实践表明,缺少“走进教材”的课堂是浮躁的。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不能一味地到课外、到校外寻找,却把教材这一课程资源弃之不顾,深入解读文本尤为重要。教师要深刻领悟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等,将文本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要盯着“主菜单”,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运用教材设计的活动、提供的资料,使其真正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服务。教师可以利用教科书提供的资源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范例,组织学生广泛收集资料,从而通过对资料的分析与思考得出客观、全面的认识。
  例如《为了祖国的振兴》一课中,教材在引导学生认识为祖国建设付出辛劳、做出贡献的人物时特别提到了钱学森、华罗庚、袁隆平等科学家,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等先进人物,因为他们的事迹很有代表性,教学时就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引领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甘于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从而对他们产生崇敬之情。这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二、活用教材,提升教材内容的灵活性
  
  教材是范例,就意味着我们不能简单的照搬和复制教材。教学中,教学内容既要忠实于文本,又不能囿于文本。如果教师只在课本内容上打转那是远远不够的。正如教参中特别提示的:“教材一定要处理,否则教学难以成功,教材不经过处理就用来教学,不会有成功的教学!”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做到尊重“课标”,用活教材。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实际问题,诸如,有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中儿童的生活状况存在着差异及距离感,有的主题内容包容太多、太散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具体操作中,要以课标为准绳,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注重儿童生活的教育价值,根据本地区儿童的生活实际,在不改变主题活动目标的情况下,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和调整,做到用活教材。既要以教材为本,但又不照本宣科,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补充、删减、调整。如删去一些与现实不符的内容,及时输入新鲜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与当前联系密切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我的成长与学校》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现有的育人条件、优美的校园环境、融洽的师生关系、辛勤的园丁等教学资源作为实例,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使教材与教学场域真正融为一体,获得现实生命力,在鲜活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爱学校的思想,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像这样的教学内容,如果不进行重新组合,不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而是局限在教室里,囿于课本中,那么,会使“教室中的儿童”既很难想象“教材中的儿童”的生活,又不能把握、处理自己在现实中的生活,难以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所以说,重组教材的目的就是为了实实在在地给学生指明今后生活的方向。
  
  三、拓宽教材,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成性
  
  品德课程是开放性的,它面向的是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但在教材中不可能把儿童的生活全方位地呈现出来,它所反映的是相对稳定的、具有普遍性的事和物。教材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留下了空间,这就需要教师要结合教材引领学生拓展学习内容,“通过教学赋予教材以生命”。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的生活空间……”。在这简明扼要的要求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拓展教材时空,努力去捕捉儿童感兴趣的、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捕捉社会发展中不断涌现的新信息、新科学、新技术等等,并且把其吸收到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来,使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时代性相统一,通用性与针对性相统一。拓展教材时空,可以采用课前调查、采访、收集资料及课中讨论、交流等方法,以此来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情感,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学到更鲜活的知识。
  如《不同的环境多彩的生活》一单元,教材分别介绍了林海雪原、江南水乡、黄土高坡和雪域高原不同环境下人们多彩的生活。由于教科书所讲内容离学生现实较远,与学生生活的实际相差较大,学生理解存在困难。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或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手段为学生展示不同地域中人们的不同生活。这样,对于对教学内容有陌生感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提示性,学生能在优美轻松的氛围中感受不同环境下人们的美好生活。再如在教学《历史人物知多少》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一些历史人物,就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利用各种方式收集资料,然后召开历史名人交流会。这样,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人物的魅力,陶冶他们幼小的心灵。
  总之,在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结构的新形势下,教材仍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科学适度地加工和处理,使之更适合于活的、具体的教学活动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镇江实验学校是一所以体艺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为特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布局合理,绿草茵茵、小桥流水、名言警句、温馨提醒、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和谐统一,校园氛围浓郁。学校现有3000多名学生,92个教学班,教职员工300多人。自办校以来,镇江实验学校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规律,以规范兴校、强校,走小课题研究、名师引领、教学案为载体、制度护
期刊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重视学生人格的完善和个性的发展。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经常关注学生发生的变化,出现的各种情况,了解学生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待观察和思考之后,按需施教,依照学生内心的需要,适当的教导,施行良好的教育。“按需施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功。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时刻想到学生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他们的需要是正当的需要吗?他们的需要是过分的需要吗?他们的需要是错误的需要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被日益广泛的应用,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的作文教学,使之为语文课堂的作文教学服务,成了语文教师网络批改作文的新时尚。一股新的潮流奏响了“网络批改作文”的旋律。   语文教师将作文教学与网络结合,在网上展示作文,在网上批改作文,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形成互动。这种整合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特别是让学生参与进来,让网络成为学生的学习媒介,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自我学习、自我提升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对话、交流、合作与探究,共同发现美丽风景,创造文学奇迹的教学活动;是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保课堂教学效果,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活力呢?    一、把准教学目标,精备教学内容    新课程目标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吃透教材内容,还要关注学生知识基础、学习经验;不仅要有明确的教
期刊
新大纲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这是日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以民主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远离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采用“读中感知、品中想象”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全篇课文,以此不仅让学生学会课文,产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受到美的情趣的熏陶,更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在特定情境中交流与对话的生命历程。在这一历程中,随时都会邂逅一些“意外的惊喜”,尤其是在低段课堂中,那些“初生牛犊”们冷不丁冒出的一句无忌童言更是令人喜不自胜,让课添色生辉。下文就此原汁原味地举几个例,一则作自我感思之述,另资以飨同仁,作抛砖引玉之见。    一、“这里写错了”——童真说图文    图画对儿童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孩子拿到一本书,看到一篇文章,他最感兴趣却
期刊
初中学生完成一篇像样的作文,不但要求其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和熟练的写作技巧,而且,需要其它多学科知识来支持。在平时作文训练中,一般限时为两节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文通字顺、立意新颖的作文,且符合老师布置训练的思路,确也勉为其难,对农村中学生来说就更不容易了。我在农村中学工作近20年,颇有体会,曾尝试流行过的“快乐作文”、“真实作文”、“个性作文”等训练方法,但都因为学生写作能力不够而半途而废,最终
期刊
摘要: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对于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可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伴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化,“关注生本、立足学情、激扬兴趣、服务人生”成为历史教学的大势所趋。本文仅从教学中的情感化这个角度,做一初步的思考。  关键词:历史教学 情感化处理 兴趣培养    自主建构,兴趣引领,是当下课改中很多教师的共识。然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见仁见智,论述颇多。这里,我以情感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一轮下来,却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尴尬局面:学生“无情”,教学“无趣”,老师“无奈”,语文课不再有味,教学效率低下。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进一步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落实课程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追求。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前语文课堂无味现状的分析来探讨课堂环境的建构。  关键词: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情感体验 情趣把握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
期刊
摘要:博客,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写作样式。利用博客进行作文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让孩子做博主,把自己写的作文上传到网上,并请老师、同学、家长发表评论。这种写作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每一样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在尝试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困惑,如何更好地利用博客进行作文教学,以达到作文与做人和谐共进的效果,值得思考。  关键词:现状 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