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但小学生思维以形象化为主,在学习数学时,他们更愿意听教师讲课,而不愿意看教材,甚是有时候会错误地认为教材比较“鸡肋”。因此,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在课前熟读新版教材,精准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及整体讲解方向,不断更新教育方式。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数学教学;独立思考;教学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小学是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时期,数学则是小学教育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相关情况并不是很乐观,所以教师应该多思考多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 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是将学生的成绩评判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因此,大多数数学教师本着提升成绩的目的来教学,不愿意冒着“风险”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背公式、定义,做大量习题等,这种方式会导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差。实际上,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能力和提升学生的成绩两者之间并不冲突,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反而有助于学生提高成绩,特别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习惯独立思考,便会逐渐突破自身思维的局限性,进而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转变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2.1 教师和教材互相适应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讲课经验和方法,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材也有所改变,但部分教师不按照新版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而是用自己以往的经验教导学生,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精准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并根据教材内容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布置预习作业,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2.2 增加课堂活动,促进知识应用
通过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的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在趣味性的数学课堂氛围之中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因此,教师应当在小学教学中通过增加数学学科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讲解《图形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同学们,在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让我们首先开展一个剪纸的活动,首先请大家选择一张正方形,然后将其对折,在折线的其中一面画出自己想要画的形状,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线将这个图形剪下来,看看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形状。”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在数学课堂当中展开了一个剪纸的课堂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纷纷地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之中,整个数学课堂内对于学习图形的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氛围非常浓厚。
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展示所得到的形状:“有没有同学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剪下来的形状呢?”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纷纷对图像进行了积极的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之上,学生能够发现所得到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沿折线左右两边的图形是对称的,教师再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引入到课堂之中,然后引导学生:“那么大家还能够在生活当中找到更多的轴对称图形吗?”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首先通过课堂活动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应用到课堂之中,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去发现生活当中应用轴对称的现象,有效地带动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数学课堂之中的应用。
2.3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会把知识原原本本地告诉学生,学生不需要过多地思考就能获得知识。想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摒弃部分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自身角色,用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4]。例如,在教学青岛版小学数学“长度单位转换”一课时,教师可以只告诉学生由厘米转变成毫米的算法,然后要求学生把厘米转换成米或者分米,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提示而不直接告诉学生结果。再如,在讲解小学数学运算时,教师可以只讲解 a+b+c=d 这一变式,不提供更多其他的变式方式,而仅提供一个例题,如 d-c-b=a,让学生以类似的方法去验证。当有学生想到验证方法后,教师可以让其在黑板上写下答案,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方法,使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获得了数学学习上的成就感,而且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后续数学学习也充满了信心。
(1) 监督课后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课后练习脱离教师的课堂讲解,是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最佳时间。当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讲一道类似的题,让学生明白解题思路。教师应避免直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应先进行适当指导,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2) 让学生对数学重拾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独立思维欠缺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很多学生“谈数色变”,主观上认为数学是困难的、枯燥的、无用的,于是便对数学产生畏难心理。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回归课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站在课堂中心服务每位学生。其次,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问,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适当提高或降低问题的难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从而做到因材施教,逐渐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学生没有兴趣学习数学,就不会独立思考数学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数学会越来越困难。此外,教师还应在课堂上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结合实际教学,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来提高同学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之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内心需要出发,要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作为主要目标予以落实,从而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俊芹,申应举.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教育现代化,2018,5(39):383-384.
[2]曲立君.小學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4(29):283-284.
[3]宋开红.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14.
关键词:数学教学;独立思考;教学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小学是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时期,数学则是小学教育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相关情况并不是很乐观,所以教师应该多思考多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 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是将学生的成绩评判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因此,大多数数学教师本着提升成绩的目的来教学,不愿意冒着“风险”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背公式、定义,做大量习题等,这种方式会导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差。实际上,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能力和提升学生的成绩两者之间并不冲突,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反而有助于学生提高成绩,特别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习惯独立思考,便会逐渐突破自身思维的局限性,进而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转变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2.1 教师和教材互相适应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讲课经验和方法,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材也有所改变,但部分教师不按照新版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而是用自己以往的经验教导学生,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精准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并根据教材内容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布置预习作业,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2.2 增加课堂活动,促进知识应用
通过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的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在趣味性的数学课堂氛围之中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因此,教师应当在小学教学中通过增加数学学科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讲解《图形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同学们,在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让我们首先开展一个剪纸的活动,首先请大家选择一张正方形,然后将其对折,在折线的其中一面画出自己想要画的形状,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线将这个图形剪下来,看看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形状。”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在数学课堂当中展开了一个剪纸的课堂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纷纷地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之中,整个数学课堂内对于学习图形的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氛围非常浓厚。
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展示所得到的形状:“有没有同学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剪下来的形状呢?”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纷纷对图像进行了积极的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之上,学生能够发现所得到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沿折线左右两边的图形是对称的,教师再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引入到课堂之中,然后引导学生:“那么大家还能够在生活当中找到更多的轴对称图形吗?”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首先通过课堂活动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应用到课堂之中,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去发现生活当中应用轴对称的现象,有效地带动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数学课堂之中的应用。
2.3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会把知识原原本本地告诉学生,学生不需要过多地思考就能获得知识。想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摒弃部分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自身角色,用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4]。例如,在教学青岛版小学数学“长度单位转换”一课时,教师可以只告诉学生由厘米转变成毫米的算法,然后要求学生把厘米转换成米或者分米,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提示而不直接告诉学生结果。再如,在讲解小学数学运算时,教师可以只讲解 a+b+c=d 这一变式,不提供更多其他的变式方式,而仅提供一个例题,如 d-c-b=a,让学生以类似的方法去验证。当有学生想到验证方法后,教师可以让其在黑板上写下答案,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方法,使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获得了数学学习上的成就感,而且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后续数学学习也充满了信心。
(1) 监督课后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课后练习脱离教师的课堂讲解,是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最佳时间。当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讲一道类似的题,让学生明白解题思路。教师应避免直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应先进行适当指导,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2) 让学生对数学重拾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独立思维欠缺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很多学生“谈数色变”,主观上认为数学是困难的、枯燥的、无用的,于是便对数学产生畏难心理。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回归课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站在课堂中心服务每位学生。其次,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问,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适当提高或降低问题的难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从而做到因材施教,逐渐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学生没有兴趣学习数学,就不会独立思考数学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数学会越来越困难。此外,教师还应在课堂上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结合实际教学,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来提高同学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之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内心需要出发,要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作为主要目标予以落实,从而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俊芹,申应举.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教育现代化,2018,5(39):383-384.
[2]曲立君.小學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4(29):283-284.
[3]宋开红.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