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茶清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xs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日,与一个友人畅谈,对当下的生活各抒己见。
  起先,他询问我每日的作息,我坦言,旭日东升时迷迷糊糊困觉赖床,钟声一响,猛地惊醒。时代在变化,每天坐公交的时候,总喜欢拿著手机看书;在校期间,低头读书已经习以为常。一日的工作时间,偶尔有间隙,或伏案读书,或与长辈品尝畅聊,大意基本以教育、生活为主,偶然灵感突现,写下一连串诗与文,相抵于生活感悟。
  闲暇之时,我最喜饮茶,与我品茶的是一位先生。先生不惑之年,体形偏瘦,但脸颊上的颧骨凹凸有致,是大吉之人。先生可谓人善,待人友好,为人真诚。我辈分低,却不以礼俗约束我;我道行浅薄,却不以大人之蛮理灌于我。我与他如朋友,谈话自然,我大大咧咧,性格爽朗,先生也夸我能说会道,我俩因此喜于乐此不疲地谈论话题,今一朝,往一夕。
  先生品性洒脱,讲话颇为幽默风趣,又传授我教育经验,从始至终,我视他为师。先生最爱的是茶,对茶的了解比我这个茶乡人还要深切。他品茶细致,不像我一饮而尽,虽说我是茶乡之人,却为不懂品茶而惭愧。
  我听得一些茶的小故事,说的是苏东坡被贬到古城黄州任团练副使时,一日他郊游到安国寺,时值炎夏酷暑,口渴难熬,想进寺内讨碗茶喝。于是,他头戴草帽,踱进寺院,坐在木门槛上,闭口不语。此时,寺内一小和尚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停下掸灰尘,转身递上一碗茶。东坡惊喜不已,忙问小和尚是怎样破了此谜?小和尚便一一点破:“你头戴草帽,便是‘艹’;坐在木门槛上,即为‘木’。‘艹’‘人’‘木’相叠,岂不是明摆着‘茶’字吗?”这茶的由来属实精妙,让人由衷醉心。
  说到茶,其中首屈一指的当属铁观音,先生喜饮铁观音,普洱次之,大红袍依次。熟是几步,优水应名于山泉,先生自带,满上一壶,煮茶十来分钟。第一泡,是挥散熟茶,均匀舒展后,去水;第二泡,去茶渣;第三泡,酽茶散味,逐开试茶。
  先生一般先倒灌他人茶杯,半杯不可贪多,习茶之人不急于立马品茶,待众人茶杯已有茶水之时,先生才举杯。
  先生经闻茶香,分辨好坏,抿嘴轻沾,看茶色,品茶香,觉茶味,使茶融于舌尖直至味蕾,喉咙体茶温,肠胃知茶清。
  茶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生活,须看门道,门道之中解风情,风情之中怡生性,人的性情是培养出来的,茶培养人的性情,这是足以论证的。先生品茶时,身正、腰直,气度非凡,眉宇间更是有一抹清雅在其中。
  茶如人生,须经历坎坷和挫折,立定青山之中,不惧尖崖陡坡,是为大造化也。
  一泡茶清淡,不觉色;二泡茶干涩,不觉神;三泡茶,苦味正浓。久之,方得修身养性的真谛。是用心对待,提升修为。品茶又似待人处事,皆心平气和。又需要持之以恒,要有直面惨淡生活的勇气。茶如此,人亦如此。
  先生的为人便是茶,他的道论便是茶道,他的修为便是茶经。
  即使此茶不是好茶,先生得以茶道为之,稳与沉,不心急气躁,这好似一堂课,品得好茶,上得好课。
  无论是喝茶还是为经世准则,我都应当学习先生这样的处世礼节。
  我与先生相识到相熟,都应是茶的缘故。
  这是闲时的事儿,傍晚我回到家,门掩住了。我这人偶尔也是喜欢宿宅的,尤其夜深人静的时候,读读书、学学理、写写字。有时候心浮气躁,喉咙干涩,思绪翩飞,脑筋大条,我便独自月下品茶。但我不是先生那样的饮茶,我是一口狂饮,如饮酒,干涩在口,才觉熟味。
  我觉得我还年轻,体会不到茶的味,但我甘愿照着先生的道儿走,即是成长,又是心路。
其他文献
人间的春风一到,春天里的水瓶座,就耐不住梨花、桃花、杏花的诱惑,总想要去山幽水静的地方走走,看看这澄明的天地之间发生了什么,才能稍稍抚平逃向远方的冲动。就近踏青,自然也是诗和远方。深圳的大鹏临海听潮,许多自然成画的风景就是深圳人休闲度假去看海的必选之地,把远离喧嚣的周末交给大鹏,不带相机,不赶时间,第一次随心所欲地到达,小欢喜多到不虚此行。  昨天寒意包围,衣衫薄得令人哆哆嗦嗦,一觉醒来漫天浅蓝,
期刊
我在一所民办职校做招生专干,负责一个县的招生宣传,每年6月至8月是我最繁忙的时候。6月下旬初中毕业生中考完后,我就开始对全县已填报我校志愿的学生进行家访。  有一天,我骑着摩托车跑了很远很远的路,来到了一个偏僻的瑶族乡,这里有一个叫牛角洞的小山冲,约十来户人家,住在半山腰上。其中有一个名叫陈婷婷的学生填报了我校的志愿,就住在这个村里。我打听着来到陈婷婷的屋边,喊了一声:“陈婷婷在家吗?”只见一个女
期刊
我觉得每个人每天起床的动力都是有具体的,我那韶关南雄的姑姑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去那条把南雄市区一分为二的河边走一大圈,回来的路上买买菜,一个早上精神抖擞。而每天能叫醒我的,不是明亮的光线,也不是那拿不出手的自律,是起床洗漱后,给自己冲的那杯挂耳咖啡,还有当作早餐的鸡蛋、面包。  其实也是奇怪,因为每天这杯咖啡,我对起床是有期待的。在这以前的早餐,基本是妈妈煮好的粥,配合鸡蛋什么的,这样的早餐吃了三
期刊
父亲87岁了。  他16岁时,我的奶奶就去世了。家里仅有的13亩地,当初为了给奶奶治病也卖掉了。临近过年时,还穿着单裤的他,让爷爷给他买一条棉裤。爷爷止不住老泪纵横,悲叹道:“孩子,咱家仅有的13亩地,都为了给你娘治病卖掉了,哪儿有钱买棉裤啊!”  懂事的父亲出去了,擦干了眼泪,找人借钱,然后去10多里外的地方买了灶王爷的画像和八仙的桌裙到村里分发。村里散发完了再去邻村发,一个腊月倒也挣出了400
期刊
宋家茔是我们村的村名,坐落在青岛开发区老君塔山脚下,是一个百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叫这个名字的现在无从考证,但是,围绕着“宋家茔”的逸闻趣事,却在我们村一代又一代,有声有色、有凭有据地口口相传到现在。  老人说,我们村以前叫石泉庄。  这是因为村前南沟有一块大青石头,石头缝流出的水清澈甘甜、冬暖夏凉。不管天气多么干旱,泉眼涌水不断,水特别汪,千百年来从来没有干涸过。  传说东海龙王外
期刊
想不起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在教学楼的走廊行走。  在教学楼的走廊行走,可以是早上、中午,也可以是下午、晚上,可以是上课时间,也可以是课间,甚至寒暑假、星期天。只要没要紧的事,什么时间都可以。  在教学楼的走廊行走,我常常会一层一层地上去,再一层一层地下来。我会走过每一层的走廊,路过每一个教室的门口。  节假日的时候,走在教学楼的走廊里,静静的,只有自己,回忆着一些久远的往事,听鞋子落在地板上的
期刊
第三节课,班主任杨志刚老师习惯性地走到教室门口,本来活跃的教室里静悄悄的,空无一人。原来,学生们都去上体育课了。杨老师慢慢走进教室,坐在讲桌前,望着面前一排排的书桌,由桌子到名字,又由名字到学生们的面孔,当看到第三排最南面时,桌上放着一支体温计,这让老师想起了那个有点腼腆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李蕴博,是时风中学初一五班的“保健医生”。  时间要回到六年前的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时风中学。  2014年春
期刊
不加糖的咖啡饮入喉,苦涩的滋味,似人生的道路;加糖的咖啡饮入喉,香甜可口,似人生中的贵人。  有人说:喝黑咖啡不要加糖才好喝。  而我不管加糖还是不加糖,我都饮。这也许就是我的个性,因为随和,因为能吃苦耐劳。  我们的人生就像咖啡一样,从咖啡豆采摘、烘焙、研磨,再到以沸水煮成香醇浓郁的咖啡。我从来都是以沸水一样的熱情来面对人生的喜怒哀乐!  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同,人生历练也就不同。不同的环境、不同
期刊
七月,本是炎热的主宰,但连绵的阴雨让夏天失去了炎热的本性。天空灰蒙蒙的,像是一位狂浪的画家,将水墨一股脑儿地倾出,涂抹在韩李镇的天顶。向南随意一望,东西走向的云台山脉被低沉的雾霭笼罩,满山像吸足雾气的“水袋”,鼓鼓囊囊,横亘在朦胧缥缈之中。我们户外登山队在韩李镇街整理好着装,向着“水袋”里的花果山峰顶开拔。  从野道攀登一个小时之余,我们到达了半山腰。此时,雨又下了起来,漫山遍野,轻轻地、密密地、
期刊
白马山是松溪境内一座著名的山峰,与湛卢山齐名,山势雄奇、沟谷幽深、山泉清澈、森林茂密、花果芬芳。自古以来,就以其秀丽的自然景色、奇特的悬崖绝涧吸引着众多游客。然而,每一次我都因山的高和险而恐惧,所以没有登过白马山。我爱人是个登山迷,不管到哪儿,只要有空闲,必登山。  恰逢此日天气晴朗,我们夫妻俩直奔白马山脚下的铜钵峡谷,它是松溪县一个没有被污染的原生态区域。铜钵峡谷山水兼备,奇岩异石,连绵不断;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