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日,与一个友人畅谈,对当下的生活各抒己见。
起先,他询问我每日的作息,我坦言,旭日东升时迷迷糊糊困觉赖床,钟声一响,猛地惊醒。时代在变化,每天坐公交的时候,总喜欢拿著手机看书;在校期间,低头读书已经习以为常。一日的工作时间,偶尔有间隙,或伏案读书,或与长辈品尝畅聊,大意基本以教育、生活为主,偶然灵感突现,写下一连串诗与文,相抵于生活感悟。
闲暇之时,我最喜饮茶,与我品茶的是一位先生。先生不惑之年,体形偏瘦,但脸颊上的颧骨凹凸有致,是大吉之人。先生可谓人善,待人友好,为人真诚。我辈分低,却不以礼俗约束我;我道行浅薄,却不以大人之蛮理灌于我。我与他如朋友,谈话自然,我大大咧咧,性格爽朗,先生也夸我能说会道,我俩因此喜于乐此不疲地谈论话题,今一朝,往一夕。
先生品性洒脱,讲话颇为幽默风趣,又传授我教育经验,从始至终,我视他为师。先生最爱的是茶,对茶的了解比我这个茶乡人还要深切。他品茶细致,不像我一饮而尽,虽说我是茶乡之人,却为不懂品茶而惭愧。
我听得一些茶的小故事,说的是苏东坡被贬到古城黄州任团练副使时,一日他郊游到安国寺,时值炎夏酷暑,口渴难熬,想进寺内讨碗茶喝。于是,他头戴草帽,踱进寺院,坐在木门槛上,闭口不语。此时,寺内一小和尚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停下掸灰尘,转身递上一碗茶。东坡惊喜不已,忙问小和尚是怎样破了此谜?小和尚便一一点破:“你头戴草帽,便是‘艹’;坐在木门槛上,即为‘木’。‘艹’‘人’‘木’相叠,岂不是明摆着‘茶’字吗?”这茶的由来属实精妙,让人由衷醉心。
说到茶,其中首屈一指的当属铁观音,先生喜饮铁观音,普洱次之,大红袍依次。熟是几步,优水应名于山泉,先生自带,满上一壶,煮茶十来分钟。第一泡,是挥散熟茶,均匀舒展后,去水;第二泡,去茶渣;第三泡,酽茶散味,逐开试茶。
先生一般先倒灌他人茶杯,半杯不可贪多,习茶之人不急于立马品茶,待众人茶杯已有茶水之时,先生才举杯。
先生经闻茶香,分辨好坏,抿嘴轻沾,看茶色,品茶香,觉茶味,使茶融于舌尖直至味蕾,喉咙体茶温,肠胃知茶清。
茶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生活,须看门道,门道之中解风情,风情之中怡生性,人的性情是培养出来的,茶培养人的性情,这是足以论证的。先生品茶时,身正、腰直,气度非凡,眉宇间更是有一抹清雅在其中。
茶如人生,须经历坎坷和挫折,立定青山之中,不惧尖崖陡坡,是为大造化也。
一泡茶清淡,不觉色;二泡茶干涩,不觉神;三泡茶,苦味正浓。久之,方得修身养性的真谛。是用心对待,提升修为。品茶又似待人处事,皆心平气和。又需要持之以恒,要有直面惨淡生活的勇气。茶如此,人亦如此。
先生的为人便是茶,他的道论便是茶道,他的修为便是茶经。
即使此茶不是好茶,先生得以茶道为之,稳与沉,不心急气躁,这好似一堂课,品得好茶,上得好课。
无论是喝茶还是为经世准则,我都应当学习先生这样的处世礼节。
我与先生相识到相熟,都应是茶的缘故。
这是闲时的事儿,傍晚我回到家,门掩住了。我这人偶尔也是喜欢宿宅的,尤其夜深人静的时候,读读书、学学理、写写字。有时候心浮气躁,喉咙干涩,思绪翩飞,脑筋大条,我便独自月下品茶。但我不是先生那样的饮茶,我是一口狂饮,如饮酒,干涩在口,才觉熟味。
我觉得我还年轻,体会不到茶的味,但我甘愿照着先生的道儿走,即是成长,又是心路。
起先,他询问我每日的作息,我坦言,旭日东升时迷迷糊糊困觉赖床,钟声一响,猛地惊醒。时代在变化,每天坐公交的时候,总喜欢拿著手机看书;在校期间,低头读书已经习以为常。一日的工作时间,偶尔有间隙,或伏案读书,或与长辈品尝畅聊,大意基本以教育、生活为主,偶然灵感突现,写下一连串诗与文,相抵于生活感悟。
闲暇之时,我最喜饮茶,与我品茶的是一位先生。先生不惑之年,体形偏瘦,但脸颊上的颧骨凹凸有致,是大吉之人。先生可谓人善,待人友好,为人真诚。我辈分低,却不以礼俗约束我;我道行浅薄,却不以大人之蛮理灌于我。我与他如朋友,谈话自然,我大大咧咧,性格爽朗,先生也夸我能说会道,我俩因此喜于乐此不疲地谈论话题,今一朝,往一夕。
先生品性洒脱,讲话颇为幽默风趣,又传授我教育经验,从始至终,我视他为师。先生最爱的是茶,对茶的了解比我这个茶乡人还要深切。他品茶细致,不像我一饮而尽,虽说我是茶乡之人,却为不懂品茶而惭愧。
我听得一些茶的小故事,说的是苏东坡被贬到古城黄州任团练副使时,一日他郊游到安国寺,时值炎夏酷暑,口渴难熬,想进寺内讨碗茶喝。于是,他头戴草帽,踱进寺院,坐在木门槛上,闭口不语。此时,寺内一小和尚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停下掸灰尘,转身递上一碗茶。东坡惊喜不已,忙问小和尚是怎样破了此谜?小和尚便一一点破:“你头戴草帽,便是‘艹’;坐在木门槛上,即为‘木’。‘艹’‘人’‘木’相叠,岂不是明摆着‘茶’字吗?”这茶的由来属实精妙,让人由衷醉心。
说到茶,其中首屈一指的当属铁观音,先生喜饮铁观音,普洱次之,大红袍依次。熟是几步,优水应名于山泉,先生自带,满上一壶,煮茶十来分钟。第一泡,是挥散熟茶,均匀舒展后,去水;第二泡,去茶渣;第三泡,酽茶散味,逐开试茶。
先生一般先倒灌他人茶杯,半杯不可贪多,习茶之人不急于立马品茶,待众人茶杯已有茶水之时,先生才举杯。
先生经闻茶香,分辨好坏,抿嘴轻沾,看茶色,品茶香,觉茶味,使茶融于舌尖直至味蕾,喉咙体茶温,肠胃知茶清。
茶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生活,须看门道,门道之中解风情,风情之中怡生性,人的性情是培养出来的,茶培养人的性情,这是足以论证的。先生品茶时,身正、腰直,气度非凡,眉宇间更是有一抹清雅在其中。
茶如人生,须经历坎坷和挫折,立定青山之中,不惧尖崖陡坡,是为大造化也。
一泡茶清淡,不觉色;二泡茶干涩,不觉神;三泡茶,苦味正浓。久之,方得修身养性的真谛。是用心对待,提升修为。品茶又似待人处事,皆心平气和。又需要持之以恒,要有直面惨淡生活的勇气。茶如此,人亦如此。
先生的为人便是茶,他的道论便是茶道,他的修为便是茶经。
即使此茶不是好茶,先生得以茶道为之,稳与沉,不心急气躁,这好似一堂课,品得好茶,上得好课。
无论是喝茶还是为经世准则,我都应当学习先生这样的处世礼节。
我与先生相识到相熟,都应是茶的缘故。
这是闲时的事儿,傍晚我回到家,门掩住了。我这人偶尔也是喜欢宿宅的,尤其夜深人静的时候,读读书、学学理、写写字。有时候心浮气躁,喉咙干涩,思绪翩飞,脑筋大条,我便独自月下品茶。但我不是先生那样的饮茶,我是一口狂饮,如饮酒,干涩在口,才觉熟味。
我觉得我还年轻,体会不到茶的味,但我甘愿照着先生的道儿走,即是成长,又是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