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小练笔”为作文教学添光彩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ri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小练笔就是一种“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载体。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要写,有话会写,从读学写,以写促读。经过多次尝试,我认为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抓动情点,指导“小练笔”
  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学习这类课文时,学生入情、入境的熟读体会,自然使他们与课文的作者,与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受到感染。正当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之中,想一吐为快之时,正是练笔的好时机,教师如能准确找出深化文本的“情感点”,精心设计写的话题,便有可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神奇效应。
  二、仿写课文,指导“小练笔”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仿写符合小学生学习写作的规律,已成为读写结合的形式之一。这里的仿写,是学习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是语言运用的一般技能。使学生的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训练扎实,从说到写,由仿到创,技能的转换也就落到了实处。
  1、抓典型句式进行仿写
  《童年的发现》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想的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我先让学生理解“痴迷”表现在哪,接着让学生用“以至于……我都会……恨不得……”这样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的一项爱好。学生在静思默想中纷纷写下了自己对一项爱好痴迷的表现。
  典型句式的迁移训练不但实现了对课文中经典语句的有效吸纳,而且使学生在模仿中创生出自己独特的言语,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成功,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2、抓典型写作方法进行仿写
  如五年级下册儿童诗《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用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说明了想怎样做,“悠、长、望、飞”想象出这样做的美好结果,一首诗结构基本相同。于是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情境后,学生领悟到作者的表达特点。我又启发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回想自己童年曾有哪些神奇的幻想,学生想到插翅膀飞向蓝天看祖国壮丽山河,把鼻子种到美丽大花园嗅四季花草芳香,把自己种到沙漠里化作一棵小树防风固沙等等,接着我让学生仿照文中诗歌模仿写一段,学生们写得精彩纷呈。学生在练笔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习得了课文语言、学会了作者的表達方式,对他们的表达能力的提高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抓空白点,指导“小练笔”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有些内容有意不寫完整,或写得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发挥的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这也是很好的“读写训练点”,因此,阅读时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习作的形式把这些“空白”补充出来。
  1、课文空白,补一补
  有的文中有一些留白之处,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意图。如《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的结尾交待了主席的电文稿下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我抓住这个空白点,让学生进行想象:这一夜,主席是怎样度过的?写写他的动作、神态、心理。这样的空白补充练笔,充满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实现了阅读空白的召唤,是课堂练笔的有效手段
  2、悬念结尾,续一续
  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意未穷,留给学生许多悬念及想象的空间,对于这样的文章,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合理想象续写,把这些“曲尽意未尽”的结尾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
  其实,每一篇文章有多个层面的教学价值,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设计小练笔。只要我们用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挖掘读写结合点,激活孩子对文本、对生活的敏感性和领悟力,唤醒沉睡的素材,让孩子从文本中找到真性,找到感动,那样有效的课堂小练笔一定能为我们作文教学增添光彩。
其他文献
《威尼斯商人》是莎翁四大喜剧之一,然而看完课内选本以及相关影视作品,丝毫感受不到喜剧的气氛。同时,夏洛克被称为“四大吝啬鬼”之一,教材后的习题中鼓励学生“课后了解这几个人物形象,看看他们的吝啬各有什么特點。”这里的他们指的是“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然而单纯从课文内容出发,“夏洛克”的吝啬又体现在哪里呢?这是许多老师和学生质疑的问题。  这个问题也很容易在文本中找到依据,不是将夏洛克定
期刊
阅读改变人生,阅读更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途径之一,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为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我校按照“学生主体、全员参与、以校为主、辐射家长”的工作思路和“内容充实、学科覆盖、举措创新、持之以恒”的工作要求,营造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探索以课堂为主,家庭和社会为辅的教育模式,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教师和谐精进、学生灵动勃发的阳光乐园而竭尽全力。  一、优化环境 创阅读之氛围  “蓬
期刊
一、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当今应试教育的潮流中,很多教学体制面临僵硬化、落后化的问题。而如何从平日对的教学工作中改变这种现状呢?这便需要教师发扬自主创新精神,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学校教师进行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课堂中,教师们紧抓在快乐中学习这一主旨,比如在小学中开设活动课,通过一系列趣味,生动的语言训练游戏来激发学生们学习语言的兴趣,从而达到学习中玩耍玩耍中学习这一双重功效
期刊
高年级学生经过前几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积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就需要考虑到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语文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当前存在于作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积极改进,提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作文水平有效提高。  一、小學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作文教学在小学高年级的开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到了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不利于语文教学活动自身的发展进步。具体而言,首先
期刊
在古往今来的岁月中,桥的作用是用来沟通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无论是城市分流的立交桥,公园里漂亮的景观桥,还是跋山涉水、车来车往的公路、铁路桥,桥和路连成一片,密如织网。延伸向未来,承载着过去,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路桥如此畅通,那么心桥呢?  记得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可实际上,在社会人群中,你走你的阳
期刊
我所从教的乡镇中学,学生来自不同的乡村,语文功底比较薄弱,课外阅读量比较少,语言文字方面的储备不足,导致他们一提到写作就头疼,深感无东西可写,写不出新意。针对这种情況,我在写作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收到明显的效果。  一、细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  俄国著名作家屠格列夫说:“我现在所有的不坏的东西,是生活赠给我的,而不是我创造出来的。”生活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写文章就是写生活。只有细心观
期刊
归纳一下我的从学和从教经历,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似乎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我的老师教我的时候,那种课堂模式是“讲课”。讲背景、讲作者、讲字词、讲层次、讲主旨、讲特色……什么都是老师讲的,老师什么都讲。语文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是一讲到底,生怕漏讲或少讲一点,课文的感悟分析必须依据标准答案来引导学生入“套”‘考试的“分值”是行动的指挥棒。不对课文做整体把握,孤立地拆析课文;无论什么文章,无论是
期刊
拼音教学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学好拼音将为识字、写字、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拼音学习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一年级学生思维具体,形象,面对抽象,单调乏味的汉语拼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点做法。  一、利用课程资源,诱发兴趣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注意用好身边的课程资源——情境图和语境图等。教材为每一课拼音教学都提供了一个与学生自身生活经验
期刊
一、观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观察的计划性和条理性,主要是说对事物或现象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按顺序进行、能够抓住事物和现象的重要方面及各部分的关系。  对某种事物的观察,一般应采用“先整体后部分,在整体的观察步骤。即先对整体有一个轮廓认识,再由整体回到部分,仔细观察和分析各部分及部分之间的关系;最后再由部分回到整体。只有经过这样反复观察,才能比较全面的细致的认识事物的整体。例如,我们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高水平的阅读能力实现对课文的认知了解,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压力。因此教师就应该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改进,通过更加有效的手段,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做好学生阅读基本功的培养  阅读基本功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所在,虽然高年级学生经过前几年的语文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阅读知识,但是整体而言,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