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党中央、国务院多次针对当前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对于高校而言,在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道路上发挥着教育、指导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高校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创业的教育工作。文章拟从有关的论述中得到启发,分析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路向,以能够从新的路向、新的角度和新的层面寻找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新兴奋点和立足点。
大学生 就业创业教育 新路向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和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升学率的提升,近年来我国每年本专科院校的毕业生人数多达600万,2016年这个数字更是到达了765万。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的顺利就业问题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来看待。面对这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如何帮助其顺利就业创业成为了每个高校工作者和研究者必须面对的课题。高校是团员青年最为集中的地方,团的工作性质和职能决定了高校共青团组织理应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对于高校工作者而言,首先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创业的教育工作。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秦宜智出席年会时指出,就业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思想教育或观念引导,它应该有全面科学的内涵。传统的就业创业教育,高校工作者往往从加强观念引导、强化就业实训、提供就业平台等角度来进行。虽然产生了一定实效,但随着工作的深入和现实情况的改变,我们也必须对就业创业的教育问题作出创新和调整,力求能够从新的路向、新的角度和新的层面寻找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新兴奋点和立足点。“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本文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路向:
形成就业创业教育的全球化视野
全球化作为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已经从经济领域向政治、文化、理想、道德等领域渗透。如何破解世界性的就业难题,不仅是世界各国政府执政的要务,也是我国政府需认真面对的重大问题。對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在进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时,不能形而上学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将就业创业问题仅仅作为本校、本市、本省来看待,不能满足于浅显的一次就业率量化标准,而是要将其放在全球化的视野之下来看待。这既是时代向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也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切实需要。我国的城市化脚步虽然不断加快,但是固定的城市能够容纳的就业岗位有限,人才与就业的合理状况是在世界市场内流动。因此作为高校工作者,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主导者和团队带领者,我们自身必须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切不可一叶障目。
之所以要从全球化视角来看待就业创业教育,是因为就业问题本身就是全球化的客观产物,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有着一定的影响。首先,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使一些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理想信念受到一定影响。其次,全球化使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全球化的演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农村到城市,私营经济、三资企业、个体经济更快发展,形成了经济成分多样化、经济利益的多样化,收入差距相对拉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就业思想活动的多元性也随着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应运而生。
形成就业创业教育的全球化视野,就是要:
(1)在就业创业工作中的思想和意识层面树立全球化观念,发展全球化眼光。全球化的视野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共同确立,在双向的选择和互动中在进行就业创业教育时,就业的地点不局限在一地、一市、省内或者国内,就业的途径不局限于政府视野单位、国、民营企业,而是立足世界范围寻找就业和创业的机遇与条件,将我国人才资源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2)在实践层面不断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的创新研究。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提出许多新课题,为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无限丰富的材料和肥沃的土壤。国外大量公司的进入,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不断出现,社会成员流动的数量、范围、方式的不断扩大和变化,使得原有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机制、基本理论与现实问题不相适应。我们只有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力度,以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来改进实际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才能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形势。
(3)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虽然我们需要形成树立全球化的理念,但同时要注意越是处于多元文化和全球化的潮流之中,越是要坚守自己的指导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越是在多元文化纷繁复杂的情况下,越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发挥高校团组织服务职能
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有着许多显著的优势和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同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曾提出:“共青团要结合新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不懈探索,在工作思路上创新,在工作方式上创新,在自身建设上创新,推动共青团工作不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在进行就业创业教育时,共青团组织具有组织体系完备,能够迅速及时,行之有效地开展工作、活动载体丰富,能够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总结工作经验,形成工作方法、服务职能明确等众多优势。
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服务作用,首先就是要加强思想引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首要问题。这一问题解决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今后就业创业路径的选择。因此,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恰当地确定择业目标,对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至关重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除了受到外部客观条件的制约外,就业观念不正确、就业期望值与社会实际存在偏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切实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观。 其次是要加强心理辅导,服务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育。当前,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思想文化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就业、生活、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等错综复杂,随时都可能碰到矛盾、困难、挫折、忧虑。在这种情形下,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特别重要。高校团组织就是要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有效地给予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风险意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第三就是要加强就业方向指导,具体表现为要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途径,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其中的措施可以包括引导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培训等。高校团组织能够运用自身优势和条件,组织举办职业技能竞赛,联系企事业单位,搭建就业途径与平台。教育毕业生形成“先就业后择业”、“鼓励自主创业”的理念。
引导学生社团服务就业创业教育实践
在以往高校工作者的工作经验之中,提到就业创业教育,总是带有以教师自身为主导的理论前设。具体采取的措施,无论是加强思想引导、还是开展科创活动、举办素质拓展训练,亦或是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形式确为多样,并且毕业生提供切实的路径,但往往收效与投入不成比例。经常出现的情况是高校工作者做出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落实到学生身上却收效甚微,甚至反会降低学生本有的积极性。究其原因,往往是高校工作者没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在就业创业教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定位。学生永远是教育工作中的主体,教育工作者只是处于主导地位,行使引导的职责。要重视学生在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落实到就业创业教育工作上来,就是要重视学生社团在就业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学生社团历来是高校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其组织结构相对灵活自由,活动内容和形式也大多呈現青年人活泼向上、时尚随意的特点。它不仅能为大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机会,而且更是他们社会实践和自身成长的平台。对于教育工作而言,教师所做的就是提供平台,进行正确引导,至于学生的心理、想法、爱好,学生社团相较于教师而言更加有优势。
在就业创业教育中重视学生社团的作用的实现途径,首先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就业意识,建立完整、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满足当前单位的用人需求。大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有助于他们进行自我认识与定位;通过参与或者管理社团活动,大学生可以直接审视和检验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和各种能力,从而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优点和缺点有了直接的体验,从而为自己的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
其次是能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学生社团能够通过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培育大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而促使学生自身基本素质的提高,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学生社团通过举办技能比赛、创新大赛等活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提高大学生就业时的自身硬实力。
第三是能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社团成员在与外界的接触中,开阔了视野,积累社会经验,结识社会关系,有助于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就业创业竞争力。在就业创业的教育活动中,可以充分依靠学生,依托学生社团的有利条件,由社团牵头举办就业创业讲座论坛,开办就业创业相关课程,形成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思维和硬实力。
总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点,是影响到学生未来发展、高等学校的办学思路和长足发展,从而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工作,需要高校工作者开拓眼界,创新思路,从新的角度、新的路向将高校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高校团组织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青年发展特点,开展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教育与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教育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增长才干,增强就业创业竞争能力。高校团组织要扎扎实实地为帮助更多的青年学生实现就业创业梦想提供优质服务,真正做到为党政分忧、为青年解难。
作者简介:肖薇,(1985—),女,汉族,江苏扬州,讲师,硕士研究生,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单位邮编:225002
[1] 黄才华.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 王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 梁伟江.论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总第493期):67-68.
[4] 万荣根.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市场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第5期):79-83.
[5] 洪艳萍,李萍.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探讨[J].特区经济,2015年:149-150.
[6] 王青山,黄勇.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及借鉴[J].实证研究,2012年(第10期):23-27.
[7] 时正杰.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文汇,2014年(总第300期):217-218.
大学生 就业创业教育 新路向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和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升学率的提升,近年来我国每年本专科院校的毕业生人数多达600万,2016年这个数字更是到达了765万。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的顺利就业问题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来看待。面对这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如何帮助其顺利就业创业成为了每个高校工作者和研究者必须面对的课题。高校是团员青年最为集中的地方,团的工作性质和职能决定了高校共青团组织理应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对于高校工作者而言,首先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创业的教育工作。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秦宜智出席年会时指出,就业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思想教育或观念引导,它应该有全面科学的内涵。传统的就业创业教育,高校工作者往往从加强观念引导、强化就业实训、提供就业平台等角度来进行。虽然产生了一定实效,但随着工作的深入和现实情况的改变,我们也必须对就业创业的教育问题作出创新和调整,力求能够从新的路向、新的角度和新的层面寻找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新兴奋点和立足点。“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本文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路向:
形成就业创业教育的全球化视野
全球化作为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已经从经济领域向政治、文化、理想、道德等领域渗透。如何破解世界性的就业难题,不仅是世界各国政府执政的要务,也是我国政府需认真面对的重大问题。對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在进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时,不能形而上学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将就业创业问题仅仅作为本校、本市、本省来看待,不能满足于浅显的一次就业率量化标准,而是要将其放在全球化的视野之下来看待。这既是时代向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也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切实需要。我国的城市化脚步虽然不断加快,但是固定的城市能够容纳的就业岗位有限,人才与就业的合理状况是在世界市场内流动。因此作为高校工作者,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主导者和团队带领者,我们自身必须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切不可一叶障目。
之所以要从全球化视角来看待就业创业教育,是因为就业问题本身就是全球化的客观产物,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有着一定的影响。首先,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使一些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理想信念受到一定影响。其次,全球化使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全球化的演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农村到城市,私营经济、三资企业、个体经济更快发展,形成了经济成分多样化、经济利益的多样化,收入差距相对拉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就业思想活动的多元性也随着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应运而生。
形成就业创业教育的全球化视野,就是要:
(1)在就业创业工作中的思想和意识层面树立全球化观念,发展全球化眼光。全球化的视野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共同确立,在双向的选择和互动中在进行就业创业教育时,就业的地点不局限在一地、一市、省内或者国内,就业的途径不局限于政府视野单位、国、民营企业,而是立足世界范围寻找就业和创业的机遇与条件,将我国人才资源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2)在实践层面不断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的创新研究。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提出许多新课题,为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无限丰富的材料和肥沃的土壤。国外大量公司的进入,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不断出现,社会成员流动的数量、范围、方式的不断扩大和变化,使得原有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机制、基本理论与现实问题不相适应。我们只有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力度,以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来改进实际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才能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形势。
(3)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虽然我们需要形成树立全球化的理念,但同时要注意越是处于多元文化和全球化的潮流之中,越是要坚守自己的指导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越是在多元文化纷繁复杂的情况下,越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发挥高校团组织服务职能
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有着许多显著的优势和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同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曾提出:“共青团要结合新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不懈探索,在工作思路上创新,在工作方式上创新,在自身建设上创新,推动共青团工作不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在进行就业创业教育时,共青团组织具有组织体系完备,能够迅速及时,行之有效地开展工作、活动载体丰富,能够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总结工作经验,形成工作方法、服务职能明确等众多优势。
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服务作用,首先就是要加强思想引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首要问题。这一问题解决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今后就业创业路径的选择。因此,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恰当地确定择业目标,对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至关重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除了受到外部客观条件的制约外,就业观念不正确、就业期望值与社会实际存在偏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切实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观。 其次是要加强心理辅导,服务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育。当前,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思想文化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就业、生活、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等错综复杂,随时都可能碰到矛盾、困难、挫折、忧虑。在这种情形下,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特别重要。高校团组织就是要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有效地给予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风险意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第三就是要加强就业方向指导,具体表现为要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途径,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其中的措施可以包括引导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培训等。高校团组织能够运用自身优势和条件,组织举办职业技能竞赛,联系企事业单位,搭建就业途径与平台。教育毕业生形成“先就业后择业”、“鼓励自主创业”的理念。
引导学生社团服务就业创业教育实践
在以往高校工作者的工作经验之中,提到就业创业教育,总是带有以教师自身为主导的理论前设。具体采取的措施,无论是加强思想引导、还是开展科创活动、举办素质拓展训练,亦或是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形式确为多样,并且毕业生提供切实的路径,但往往收效与投入不成比例。经常出现的情况是高校工作者做出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落实到学生身上却收效甚微,甚至反会降低学生本有的积极性。究其原因,往往是高校工作者没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在就业创业教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定位。学生永远是教育工作中的主体,教育工作者只是处于主导地位,行使引导的职责。要重视学生在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落实到就业创业教育工作上来,就是要重视学生社团在就业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学生社团历来是高校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其组织结构相对灵活自由,活动内容和形式也大多呈現青年人活泼向上、时尚随意的特点。它不仅能为大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机会,而且更是他们社会实践和自身成长的平台。对于教育工作而言,教师所做的就是提供平台,进行正确引导,至于学生的心理、想法、爱好,学生社团相较于教师而言更加有优势。
在就业创业教育中重视学生社团的作用的实现途径,首先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就业意识,建立完整、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满足当前单位的用人需求。大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有助于他们进行自我认识与定位;通过参与或者管理社团活动,大学生可以直接审视和检验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和各种能力,从而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优点和缺点有了直接的体验,从而为自己的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
其次是能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学生社团能够通过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培育大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而促使学生自身基本素质的提高,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学生社团通过举办技能比赛、创新大赛等活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提高大学生就业时的自身硬实力。
第三是能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社团成员在与外界的接触中,开阔了视野,积累社会经验,结识社会关系,有助于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就业创业竞争力。在就业创业的教育活动中,可以充分依靠学生,依托学生社团的有利条件,由社团牵头举办就业创业讲座论坛,开办就业创业相关课程,形成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思维和硬实力。
总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点,是影响到学生未来发展、高等学校的办学思路和长足发展,从而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工作,需要高校工作者开拓眼界,创新思路,从新的角度、新的路向将高校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高校团组织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青年发展特点,开展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教育与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教育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增长才干,增强就业创业竞争能力。高校团组织要扎扎实实地为帮助更多的青年学生实现就业创业梦想提供优质服务,真正做到为党政分忧、为青年解难。
作者简介:肖薇,(1985—),女,汉族,江苏扬州,讲师,硕士研究生,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单位邮编:225002
[1] 黄才华.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 王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 梁伟江.论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总第493期):67-68.
[4] 万荣根.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市场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第5期):79-83.
[5] 洪艳萍,李萍.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探讨[J].特区经济,2015年:149-150.
[6] 王青山,黄勇.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及借鉴[J].实证研究,2012年(第10期):23-27.
[7] 时正杰.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文汇,2014年(总第300期):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