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获取知识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本文对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含义进行了阐述,并就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课堂教育;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课堂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如何搞好课堂教学,教师是最关键的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如何正确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教育界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热爱本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对教师的形象概括。选择了教师这条道路,就是要守得住清贫和寂寞,就是要习惯默默无闻的奉献。桃李芬芳是对教师的最大精神回报。教师要忠诚人民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甘为“人梯”,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有良好的形象。一个不热爱教师职业的人,很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博学多识。所谓“厚积薄发”。教师应有精深渊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能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不断更新知识。曾有人提出:“你要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唯有深,对所教的内容方知其精髓、本质,向学生传授时,方能抓住“关键”;唯有广,教师在讲学中方能旁征博引、谈古论今,妙趣横生,把课讲活。但教学中又不能广播知识,课堂上教师讲得点多面广,占用教学时间多,学生通过学习转化能力的时间少,知识无法内化,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整个教学陷入“越教越不会教,越学越不会学”的怪圈之中。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上下功夫,找出知识中“纲”、“领”,把最精要的东西展示给学生,其余的留给学生自己去灵活的处理。
精心备课。教师除要吃透教材、精选所讲内容之外,还必须仔细考虑如何引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归纳问题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用何案例、比喻,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具、板书、时间安排、自学参考书等,均应考虑细致周详,做到精益求精。对撰写的讲稿内容要非常熟练,达到运用自如。这样,就能杜绝在讲课过程中“照本宣科”。教师讲授课程要求概念鲜明、条理清晰、层次有序、繁而不乱、杂而有序。对问题的来龙去脉清晰分明,对有关计算准确无误、推理判断有条有序。若讲授有关内容能“承上启下”,充分体现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和系统相关性,将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如同过河需要解决桥和船一样,教师选择一个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又能为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着眼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唤起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岗位体验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章节,可能会采取不同教学方法。一门课程怎么教,一堂课怎么教,运用什么教学方法等都要教师预先设计好,预先做好安排。我们如果按照书本“照本宣科”的去讲,就把知识讲“死”了,学生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如果那样去教的话,跟学生自习相差不多了。我们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来“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比如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给一些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和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讲课,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是有区别的。
严密组织教学。只有精心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做到“心中有丘壑”,才能做到精选、精讲、精练,才能克服“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的“三满”之弊,也才能真正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堂课分哪几个步骤,教学过程的次序怎么安排,要通过哪几个教学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安排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而这一切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决定因素在于教师。虽然参加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自始至终都是由教师在指导学生去完成各种教学活动。即使学生自习,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才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才知道该怎么学。教学过程的规律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知识感兴趣,理解知识,吸收知识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去组织实施。
掌握授课技巧。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技巧是在“吃透”教材,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仔细推敲,深入领会达到运用自如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逐步摸索出来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把握。首先是教态。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心情、表情、动作、神态、姿态等体态的表现。体态语言是无声的语言,它所显示的意义有时要比有声语言深刻得多,虽然其本身不是表达的主要手段但可能起到辅助的作用,能使口语更富感情色彩,表达充分,更具感染力。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因此,教态对教学的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充分运用体态语言发挥其多功能作用。然后是讲话的技巧。教学过程,从某种角度来看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只有当学生将信息“有效”接收之后,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留够“间隙”时间,让学生理解、吸收。教师在教学中讲课语言速度的快慢,由传达的信息量来决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用以印证讲课速度和教学效果时作参考。另外一堂课讲话的语调不能始终不变,尽量做到抑扬顿挫,对重点内容在语调上要多加“关照”,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毕竟教学过程是双方的、相互的。仅考虑教师的因素而无学生的配合,教师的主导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因此需要贯彻教学相长的原则使教和学两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是个关键问题。实际上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就是优化教学的过程。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共同配合、密切协作、不断探究,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育;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课堂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如何搞好课堂教学,教师是最关键的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如何正确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教育界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热爱本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对教师的形象概括。选择了教师这条道路,就是要守得住清贫和寂寞,就是要习惯默默无闻的奉献。桃李芬芳是对教师的最大精神回报。教师要忠诚人民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甘为“人梯”,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有良好的形象。一个不热爱教师职业的人,很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博学多识。所谓“厚积薄发”。教师应有精深渊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能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不断更新知识。曾有人提出:“你要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唯有深,对所教的内容方知其精髓、本质,向学生传授时,方能抓住“关键”;唯有广,教师在讲学中方能旁征博引、谈古论今,妙趣横生,把课讲活。但教学中又不能广播知识,课堂上教师讲得点多面广,占用教学时间多,学生通过学习转化能力的时间少,知识无法内化,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整个教学陷入“越教越不会教,越学越不会学”的怪圈之中。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上下功夫,找出知识中“纲”、“领”,把最精要的东西展示给学生,其余的留给学生自己去灵活的处理。
精心备课。教师除要吃透教材、精选所讲内容之外,还必须仔细考虑如何引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归纳问题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用何案例、比喻,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具、板书、时间安排、自学参考书等,均应考虑细致周详,做到精益求精。对撰写的讲稿内容要非常熟练,达到运用自如。这样,就能杜绝在讲课过程中“照本宣科”。教师讲授课程要求概念鲜明、条理清晰、层次有序、繁而不乱、杂而有序。对问题的来龙去脉清晰分明,对有关计算准确无误、推理判断有条有序。若讲授有关内容能“承上启下”,充分体现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和系统相关性,将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如同过河需要解决桥和船一样,教师选择一个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又能为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着眼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唤起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岗位体验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章节,可能会采取不同教学方法。一门课程怎么教,一堂课怎么教,运用什么教学方法等都要教师预先设计好,预先做好安排。我们如果按照书本“照本宣科”的去讲,就把知识讲“死”了,学生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如果那样去教的话,跟学生自习相差不多了。我们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来“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比如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给一些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和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讲课,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是有区别的。
严密组织教学。只有精心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做到“心中有丘壑”,才能做到精选、精讲、精练,才能克服“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的“三满”之弊,也才能真正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堂课分哪几个步骤,教学过程的次序怎么安排,要通过哪几个教学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安排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而这一切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决定因素在于教师。虽然参加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自始至终都是由教师在指导学生去完成各种教学活动。即使学生自习,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才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才知道该怎么学。教学过程的规律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知识感兴趣,理解知识,吸收知识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去组织实施。
掌握授课技巧。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技巧是在“吃透”教材,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仔细推敲,深入领会达到运用自如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逐步摸索出来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把握。首先是教态。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心情、表情、动作、神态、姿态等体态的表现。体态语言是无声的语言,它所显示的意义有时要比有声语言深刻得多,虽然其本身不是表达的主要手段但可能起到辅助的作用,能使口语更富感情色彩,表达充分,更具感染力。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因此,教态对教学的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充分运用体态语言发挥其多功能作用。然后是讲话的技巧。教学过程,从某种角度来看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只有当学生将信息“有效”接收之后,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留够“间隙”时间,让学生理解、吸收。教师在教学中讲课语言速度的快慢,由传达的信息量来决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用以印证讲课速度和教学效果时作参考。另外一堂课讲话的语调不能始终不变,尽量做到抑扬顿挫,对重点内容在语调上要多加“关照”,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毕竟教学过程是双方的、相互的。仅考虑教师的因素而无学生的配合,教师的主导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因此需要贯彻教学相长的原则使教和学两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是个关键问题。实际上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就是优化教学的过程。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共同配合、密切协作、不断探究,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