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位于福建东海之滨的海坛海峡上,有座不起眼、面积约0.65平方公里的小岛——长屿岛。这里是一个著名的“风口”,狂风巨浪时不时阻碍交通,造成停水停电,与世隔绝。
王开佺和林珠金夫妇,是长屿岛小学仅有的两位老师。20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在岛上坚守,将人生最美好的岁月献给了海岛教育事业。
坚守:夫妻俩一年365天都生活在校园
“我们在这里!”王开佺摊开了一张福建省地图,手指定在了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这个小岛在地图上还不到一粒米大,如果不认真看,很难注意到“长屿”两个字。岛上到处绿草茵茵,海风推起波涛打在礁石上,激起阵阵浪花。就地取材的条石砌就的房子,呈现出一片青色,远处的海面上点缀着几条渔船。
在岛上一两天,是充满诗意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如果是十天半月、一年半载,那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浪漫,而需要有执着的信念与情怀。
“长屿岛就是我们生活范围的全部。”40多岁的王开佺说,他出生在长屿岛,长大外出读书,毕业后,又回到长屿小学教书,从此再也没有离开。哪怕闭着眼,他都知道这个0.65平方公里的海岛上有几条石板路、哪里有拐弯和上坡、哪里有几户人家、哪家的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了。
“我们一年365天的生活都是一个‘点’,也就是长屿小学校园。”学校的另一位老师、王开佺的妻子林珠金说,因为担心放学后学校没人值守,孩子们安全没人照看,王开佺夫妇索性住进了学校的宿舍。平时,他们又是老师、又是保安。
走进夫妻俩的宿舍,一张简易的平板床,两张用了20年的旧课桌、一个塞满衣服的衣柜,便是他们的全部家当。记者注意到,房间里的电视上已经落满了灰,表明许久未用。
“岛上只能保证最基本的水电,至于网络和电视信号只能是奢望。天气好的时候,能看到几台电视节目,遇到冬春季雾锁海峡,不仅电视收不到节目,手机还时常没信号,对外通信都成了问题。”林珠金说。
2018年秋季新的学年,长屿小学只剩下几个孩子。“两个二年级,3个三年级,3个四年级。”王开佺说,“今年没有一年级的新生。孩子留不住,有条件的都出去读书了。留在这里的孩子,多半是家境比较困难的,或者父母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的。”
上世纪90年代末,长屿小学还有将近200名学生,每个年级四五十个孩子,各个教室满满都是人。2000年以后,学生人数开始逐年下滑,每年的新生越来越少。到了2013年,长屿小学取消了五六年级,只剩下了十几个孩子。
在福建这个海洋大省,长屿小学的故事不是个案。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产业较为发达、人口较多的海岛外,大多数海岛小学,都面临着学生和老师外流的问题。一些海岛小学因为没有生源而撤销,结果加剧了海岛人口的外流。
纠结:妻子也曾想离开小岛,但最终还是选择留了下来
去留之间,王开佺夫妻也纠结过,但纠结的结果,是继续留下来。
“寒窗十年,就是要离开这里到大地方生活,你怎么还回来了呢?”1995年,王开佺高中毕业后,在邻居不解的眼光中,回到了家乡长屿小学代课。谈起当初的选择,王开佺淡淡地说:“这里艰苦,岛外的人肯定都不愿意来,如果我们本岛人再不留下来,还有谁会来呢?”
没想到,这一守,就守了23年。
一湾4.5公里宽的浅浅海峡,隔开了大陆和长屿岛。天气好的时候,站在海岸边,用肉眼就能看到不远处大陆上的房屋。但是,海坛海峡地处世界三大风口,一年中,半数以上的日子是风浪、雨雾天气,时常让海岛上的人们“望陆兴叹”。
到长屿岛唯一的交通方式,就是乘坐一天一班的小渡轮。每到王开佺外出开会或办事的时候,“要命的交通”就让他连连摇头。早上出发赶渡轮到对岸的镇上,开完会,下午4点前必须回到渡口,否则就赶不上当天返回长屿岛的渡轮。不然,就需在大陆上住一晚上。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比如台风、大雾,渡轮停航两三天,王开佺就得“望岛兴叹”。
每到王开佺外出,林珠金就成了学校里唯一的老师。她把几个年级的孩子都聚拢到一个教室里,维持着学校正常的教学。
“要说我不想离开这里,那是假的。前些年,我不知道在晚上抹了多少眼泪。”林珠金说,她从临近的一个海岛嫁到了这里,一辈子住在岛上的她,其实很爱美,每次到城里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都羡慕不已,每次推开店门,看到里面衣着时髦靓丽的顾客,再看看自己身上“土气”的衣服,心里真不是滋味。
2010年的一件事,让林珠金一度下定决心要离开长屿岛。那年冬天的一个晚上,风大浪急,四下里漆黑一片,她因药物过敏而突发休克,生命垂危。王开佺慌了神,跌跌撞撞地挨家挨户敲门求救。苦苦哀求之下,好不容易有一个热心肠的渔民,愿意冒险将林珠金送出小岛抢救。
航行过程中,船长因为着急慌乱,船在海中触礁搁浅。在最绝望的关头,一个巨浪打来,一船人以为将要命丧大海,没想到巨浪却将船从搁浅的暗礁上推入海水中,船长赶紧开足马力驶向岸边。在船上,丈夫王开佺与热心村民轮流为林珠金进行心肺复苏,经过医院连夜抢救,林珠金终于幸运地从鬼门关里捡回了一条命。
出院后,林珠金几乎哭着对丈夫说:“我们的孩子从初中开始就在岛外上学,我实在不忍心看着孩子一个人在外面。要不我辞职,在外头租个房子,一边打工一边陪孩子上学吧,咱们这些年亏欠孩子太多了!”
王开佺想了很久,一字一句地说:“你调走了,岛上孩子怎么办?如果没有这个小学,很多孩子可能就求学无门了。如果当初我们住的岛上没有学校,我们又能有今天吗?”
林珠金听了,慢慢地收起了眼泪,又起身开始准备第二天的教案。
回忆至此,王开佺这个皮肤黝黑的汉子突然泪如雨下:“这些年,我最對不起的就是我爱人,她比我付出的多得多。没有她的支持,我还不知道能支撑多久……”
芬芳:送走的300多名学生有230多名被一二类高中录取 2018年初秋的一天下午4点半,放学后的孩子们嬉闹着散去,校园里只剩下王开佺夫妇。
王开佺站在操场上,一边和记者散步,一边聊起了长屿小学23年的变与不变。王开佺初到学校时,这里是一所完小,校舍陈旧,“连粉笔都要省着用”。后来由他主持学校工作后,他積极争取到“改变薄弱学校”资金15万元。再后来,上级又拨给了252万元工程建设款,办学条件极大改善。
从递交各种申请报告,到审批手续,再到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反反复复、来来回回,王开佺坐船进出岛上百次。虽然现在校园面貌已焕然一新,但由于海岛偏僻,没有维修工,学校日常的校舍、水电维护,小修小补,都由他们夫妻俩共同完成。
不变的,是他们夫妻俩对岛上每一个的孩子的关爱。
岛上基本是留守儿童,缺少亲情是最大的问题。有一次,王开佺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一名女学生的作文题目是《爸爸我恨你》。他立刻察觉到,这个孩子家庭可能有问题。第二天,王开佺就进行了家访,并向左邻右舍了解情况。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孩子的妈妈去世,爸爸又给孩子找了一个后妈。由于家长和孩子缺乏沟通交流,孩子产生了厌世情绪。王开佺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反复耐心开导这名学生,帮助她树立生活的信心。终于有一天,这名女学生在一篇作文里写道:“王老师给了我爸爸一样的关心,也给了我开心快乐和生活的信心。”看到这句话,王开佺开心得跑到渔村码头上买了点海鲜“打牙祭”。
一分耕耘,便有一分收获。王开佺夫妇坚守小岛,换来了无数孩子的“走出去”。“每年,从岛上小学毕业走出去的学生,都有若干人被大学高校录取。现在,他们许多人走上工作岗位。其中,有公务员,有教师,有事业单位干部,还有企业家。像王长银、陈文、陈敢等学生,有的被评为见义勇为模范,有的成为本行业的先进人物……”王开佺如数家珍地说着。
长屿小学历年的教学成绩,在福州市长乐区百人以下的同类学校中,一直位居前列。2007年以来的11年中,学校先后送走了300多名毕业生,有230多名经初中后被高中一二类校录取。
采访临结束,王开佺突然反复说:“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海岛教师,没有什么感人的故事,我做的都是最普通的事,不要把我拔高啊!”
这时候,浮现在记者脑海里的,是王开佺日记本里的一句话:“学生不离,我就不弃,谁说孤岛上的花朵,不能茁壮成长!”
王开佺和林珠金夫妇,是长屿岛小学仅有的两位老师。20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在岛上坚守,将人生最美好的岁月献给了海岛教育事业。
坚守:夫妻俩一年365天都生活在校园
“我们在这里!”王开佺摊开了一张福建省地图,手指定在了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这个小岛在地图上还不到一粒米大,如果不认真看,很难注意到“长屿”两个字。岛上到处绿草茵茵,海风推起波涛打在礁石上,激起阵阵浪花。就地取材的条石砌就的房子,呈现出一片青色,远处的海面上点缀着几条渔船。
在岛上一两天,是充满诗意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如果是十天半月、一年半载,那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浪漫,而需要有执着的信念与情怀。
“长屿岛就是我们生活范围的全部。”40多岁的王开佺说,他出生在长屿岛,长大外出读书,毕业后,又回到长屿小学教书,从此再也没有离开。哪怕闭着眼,他都知道这个0.65平方公里的海岛上有几条石板路、哪里有拐弯和上坡、哪里有几户人家、哪家的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了。
“我们一年365天的生活都是一个‘点’,也就是长屿小学校园。”学校的另一位老师、王开佺的妻子林珠金说,因为担心放学后学校没人值守,孩子们安全没人照看,王开佺夫妇索性住进了学校的宿舍。平时,他们又是老师、又是保安。
走进夫妻俩的宿舍,一张简易的平板床,两张用了20年的旧课桌、一个塞满衣服的衣柜,便是他们的全部家当。记者注意到,房间里的电视上已经落满了灰,表明许久未用。
“岛上只能保证最基本的水电,至于网络和电视信号只能是奢望。天气好的时候,能看到几台电视节目,遇到冬春季雾锁海峡,不仅电视收不到节目,手机还时常没信号,对外通信都成了问题。”林珠金说。
2018年秋季新的学年,长屿小学只剩下几个孩子。“两个二年级,3个三年级,3个四年级。”王开佺说,“今年没有一年级的新生。孩子留不住,有条件的都出去读书了。留在这里的孩子,多半是家境比较困难的,或者父母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的。”
上世纪90年代末,长屿小学还有将近200名学生,每个年级四五十个孩子,各个教室满满都是人。2000年以后,学生人数开始逐年下滑,每年的新生越来越少。到了2013年,长屿小学取消了五六年级,只剩下了十几个孩子。
在福建这个海洋大省,长屿小学的故事不是个案。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产业较为发达、人口较多的海岛外,大多数海岛小学,都面临着学生和老师外流的问题。一些海岛小学因为没有生源而撤销,结果加剧了海岛人口的外流。
纠结:妻子也曾想离开小岛,但最终还是选择留了下来
去留之间,王开佺夫妻也纠结过,但纠结的结果,是继续留下来。
“寒窗十年,就是要离开这里到大地方生活,你怎么还回来了呢?”1995年,王开佺高中毕业后,在邻居不解的眼光中,回到了家乡长屿小学代课。谈起当初的选择,王开佺淡淡地说:“这里艰苦,岛外的人肯定都不愿意来,如果我们本岛人再不留下来,还有谁会来呢?”
没想到,这一守,就守了23年。
一湾4.5公里宽的浅浅海峡,隔开了大陆和长屿岛。天气好的时候,站在海岸边,用肉眼就能看到不远处大陆上的房屋。但是,海坛海峡地处世界三大风口,一年中,半数以上的日子是风浪、雨雾天气,时常让海岛上的人们“望陆兴叹”。
到长屿岛唯一的交通方式,就是乘坐一天一班的小渡轮。每到王开佺外出开会或办事的时候,“要命的交通”就让他连连摇头。早上出发赶渡轮到对岸的镇上,开完会,下午4点前必须回到渡口,否则就赶不上当天返回长屿岛的渡轮。不然,就需在大陆上住一晚上。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比如台风、大雾,渡轮停航两三天,王开佺就得“望岛兴叹”。
每到王开佺外出,林珠金就成了学校里唯一的老师。她把几个年级的孩子都聚拢到一个教室里,维持着学校正常的教学。
“要说我不想离开这里,那是假的。前些年,我不知道在晚上抹了多少眼泪。”林珠金说,她从临近的一个海岛嫁到了这里,一辈子住在岛上的她,其实很爱美,每次到城里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都羡慕不已,每次推开店门,看到里面衣着时髦靓丽的顾客,再看看自己身上“土气”的衣服,心里真不是滋味。
2010年的一件事,让林珠金一度下定决心要离开长屿岛。那年冬天的一个晚上,风大浪急,四下里漆黑一片,她因药物过敏而突发休克,生命垂危。王开佺慌了神,跌跌撞撞地挨家挨户敲门求救。苦苦哀求之下,好不容易有一个热心肠的渔民,愿意冒险将林珠金送出小岛抢救。
航行过程中,船长因为着急慌乱,船在海中触礁搁浅。在最绝望的关头,一个巨浪打来,一船人以为将要命丧大海,没想到巨浪却将船从搁浅的暗礁上推入海水中,船长赶紧开足马力驶向岸边。在船上,丈夫王开佺与热心村民轮流为林珠金进行心肺复苏,经过医院连夜抢救,林珠金终于幸运地从鬼门关里捡回了一条命。
出院后,林珠金几乎哭着对丈夫说:“我们的孩子从初中开始就在岛外上学,我实在不忍心看着孩子一个人在外面。要不我辞职,在外头租个房子,一边打工一边陪孩子上学吧,咱们这些年亏欠孩子太多了!”
王开佺想了很久,一字一句地说:“你调走了,岛上孩子怎么办?如果没有这个小学,很多孩子可能就求学无门了。如果当初我们住的岛上没有学校,我们又能有今天吗?”
林珠金听了,慢慢地收起了眼泪,又起身开始准备第二天的教案。
回忆至此,王开佺这个皮肤黝黑的汉子突然泪如雨下:“这些年,我最對不起的就是我爱人,她比我付出的多得多。没有她的支持,我还不知道能支撑多久……”
芬芳:送走的300多名学生有230多名被一二类高中录取 2018年初秋的一天下午4点半,放学后的孩子们嬉闹着散去,校园里只剩下王开佺夫妇。
王开佺站在操场上,一边和记者散步,一边聊起了长屿小学23年的变与不变。王开佺初到学校时,这里是一所完小,校舍陈旧,“连粉笔都要省着用”。后来由他主持学校工作后,他積极争取到“改变薄弱学校”资金15万元。再后来,上级又拨给了252万元工程建设款,办学条件极大改善。
从递交各种申请报告,到审批手续,再到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反反复复、来来回回,王开佺坐船进出岛上百次。虽然现在校园面貌已焕然一新,但由于海岛偏僻,没有维修工,学校日常的校舍、水电维护,小修小补,都由他们夫妻俩共同完成。
不变的,是他们夫妻俩对岛上每一个的孩子的关爱。
岛上基本是留守儿童,缺少亲情是最大的问题。有一次,王开佺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一名女学生的作文题目是《爸爸我恨你》。他立刻察觉到,这个孩子家庭可能有问题。第二天,王开佺就进行了家访,并向左邻右舍了解情况。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孩子的妈妈去世,爸爸又给孩子找了一个后妈。由于家长和孩子缺乏沟通交流,孩子产生了厌世情绪。王开佺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反复耐心开导这名学生,帮助她树立生活的信心。终于有一天,这名女学生在一篇作文里写道:“王老师给了我爸爸一样的关心,也给了我开心快乐和生活的信心。”看到这句话,王开佺开心得跑到渔村码头上买了点海鲜“打牙祭”。
一分耕耘,便有一分收获。王开佺夫妇坚守小岛,换来了无数孩子的“走出去”。“每年,从岛上小学毕业走出去的学生,都有若干人被大学高校录取。现在,他们许多人走上工作岗位。其中,有公务员,有教师,有事业单位干部,还有企业家。像王长银、陈文、陈敢等学生,有的被评为见义勇为模范,有的成为本行业的先进人物……”王开佺如数家珍地说着。
长屿小学历年的教学成绩,在福州市长乐区百人以下的同类学校中,一直位居前列。2007年以来的11年中,学校先后送走了300多名毕业生,有230多名经初中后被高中一二类校录取。
采访临结束,王开佺突然反复说:“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海岛教师,没有什么感人的故事,我做的都是最普通的事,不要把我拔高啊!”
这时候,浮现在记者脑海里的,是王开佺日记本里的一句话:“学生不离,我就不弃,谁说孤岛上的花朵,不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