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农村环境污及生态环境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本文阐述了影响我国农村环境评价过程中的一些主控因素,为合理科学地进行农村环境评价,提出针对性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农村环境;环境评价;主控因素;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S2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316-01
1.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农村环境问题不仅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合理科学地进行农村环境评价,是提出针对性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奠的基础,农村环境评价过程中的一些占据主导地位的影响因素又是影响环境评价程度及结果的重要影响因子[1]。因此,抓住这些环境评价过程中的主控因素,科学、严谨的审视评价这些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2.农村环境评价过程中的主控影响因素
农村环境评价通常采用由大到小、由面到点、逐层分解的方法,将农村环境评价体系分为3个层次,从上到下依次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作为目标层中的主控影响因素土地环境影响、水资源环境影响、农用化学品影响、城镇化发展程度影响、对于农村环境评价中主要因素的分析研究迫在眉睫。其中土地环境影响因素,水资源环境影响因素,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城镇化发展程度以及农村自身生产、生活影响因素在农村环境评价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如图1)
2.1 土地环境影响因素
土地和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土地资源既是一种自然环境资源,又包含各种环境要素、环境系统。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环境资源等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生态大系统。土地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不可缺少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良好的土地生态系统可以调节气候、降尘减噪、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是农村环境评价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2]。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耕地保护意识薄弱,热衷于上项目搞建设,主观上对耕地保护和补充耕地重视不够,农村土地没有得到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开发利用,致使农村土地环境遭到破坏。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环境评价过程中发现:1.土壤盐碱化情况严重,土地的盐碱化会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吸收养分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2.水土流失情况加剧,致使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为50亿吨,水土流失直接导致土地的肥力下降,生产力降低,水利设施的调控洪水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严重削弱。3.土壤污染情况较重,由于城市污染的辐射作用使得我国农村土壤污染的程度在逐年加剧。目前的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持久性有机化合物污染、化肥施用污染等多个方面。
对农村环境评价要弄清土地环境的规模、质量、功能、价值及目前状况,分析其变化至目前状况的原因,以及这种变化与土地开发利用方式类型及其布局结构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而评判其在农村环境评级过程中的影响程度。
2.2 水资源环境影响因素
水资源环境应该包括大气、湖泊、河流、湿地、土壤及地下水的贮存空间水资源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农村环境评价过程中,水环境质量指数所占的权重比值还是非常大的。
然而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农村水资源所面临的问题不可避免:1.农村水资源分布不均。空间上,我国水资源分配南北方差异很大,分配比例失衡。時间上,我国的年际水资源分配不均,旱错灾害频繁。2.农村水资源短缺且污染有所加剧。3.农村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40%~50%,远低于发达国家。农村水资源管渠化、滴灌化,科学化、自动化程度不高。4.农村饮水得不到充分净化,安全没有保障。农村安全用水,关系到农民的身体健康,也与他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同时我国农村大多数地区还缺乏必要的污水处理设备,相当一部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做任何的防治处理。
农村水资源环境影响因素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储量、质量、利用率及其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程度,综合考量其在农村环境评价过程中的影响程度。
2.3 农用化学品影响因素
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学品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施用,对农业生产群落的结构和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在不断加剧。
1.长期使用化肥,造成了土壤的板结,地力下降,土壤中有机质减少,而且化肥的流失不仅导致对农作物和土壤的污染,还造成了水源和空气的污染。2.使用过量,直接导致了农产品的农药含量严范超标,对人体产严重的危害,农药的大量、超标使用不仅消灭了害虫,同时也杀灭了很多的益虫,从而对生态平衡产生了破坏。3.农膜的使用,在近几年来,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农膜多数为聚乙烯成份组成,其性能稳定,难于降解,回收率很低,一旦残留在土壤中,就会造成白色污染,成为农村耕地质量的巨大隐患。
科学、绿色的农村耕种模式,是当前农村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农村环境评价过程中倡导、优先的一种发展模式。农用化学品的使用程度在农村环境评价综合指标法中直接导致农业土壤质量指数的急剧下降,是农村环境评价过程中的主控因素。
2.4 城镇化发展程度影响因素
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恶化。开放改革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得到超常规发展,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加重农村环境的压力,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恶化。由于许多乡镇企业急于求成,轻视对资源优化配置和组合,轻视对产业的选择和调整,轻视对污染防治项目的选择,轻视效益的提高,以投入增量谋取发展增量,加速了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从而引起更大范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3]。同时,乡镇企业的高度分散式的布局,厂点、污染点与农田、农村居民点交织在一起,更容易造成直接污染,往往是一家小造纸、小印染污染一条河,一个小冶炼、小采选毁掉一座山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耗能高、污染重,难以治理的企业迁移到农村,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这是不容忽视的。 在农村环境评价过程中,并不是限制或者阻止农村加快城镇化的脚步,而是通过前期农村环境科学的评估,中期的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合理规范化,到后期招商引资企业的和谐开发。
2.5 农村自身生产、生活影响因素
当前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高达近3亿吨,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人、畜排泄物年产生量为2.8亿吨,绝大多数没有经过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排泄、丢放。农村自身生产、生活垃圾没有得到应有的保存和利用,污染了坏境。同时,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滞后和缺失,农村的生活垃圾污染正在侵蚀着农村,对农村环境造成前所未有的威胁。生产、生活垃圾导致了水源和空气的污染,成为农村环境污染中的毒瘤。
在农村环境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农村自身影响因素主要有:1.农村生活习惯的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厕所排放污水、洗漆、沐浴、厨房污水等,一般都选择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水体。这些污水中富含氮、磷等有机质甚至一定的有毒有害物质,这种无序、直接的乱排污水,加重了受纳水体的污染,造成水体水质恶化。2.农村建筑规划影响,农村的房屋建设相对城市来说,规划要混乱无序的多,房屋排列相对杂乱无章。在道路的建设上,地面硬化程度低,农村的泥土路还占很大成分,道路规划混乱,数量众多,质量却很低劣。3.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摆放混乱及家畜家禽散养情况普遍存在,产生的大量禽畜尿粪没有经过处理净化就直接排放到公共环境中,对当地环境尤其是地下水的造成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农村公共卫生的安全,成为我国农村比较突出的一大污染源。
3.结语
在我国,农村是重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区域,农村环境的优劣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农村环境的科学评价是制定农村发展规划和及时有效的采取农村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基础。找出影响和表征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子,然后建立指标体系,并加以量化和评价是当前农村环境评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李锦顺.《城乡社会断裂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研究明》[J].生态经济,2005第2期.
[2] 蔡守秋,吴贤静.《农村环境保护法治建设的成就、问题和改进》.當代法学,2009年第1期.
[3] 冷朝阳.《我国农村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关键词]农村环境;环境评价;主控因素;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S2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316-01
1.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农村环境问题不仅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合理科学地进行农村环境评价,是提出针对性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奠的基础,农村环境评价过程中的一些占据主导地位的影响因素又是影响环境评价程度及结果的重要影响因子[1]。因此,抓住这些环境评价过程中的主控因素,科学、严谨的审视评价这些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2.农村环境评价过程中的主控影响因素
农村环境评价通常采用由大到小、由面到点、逐层分解的方法,将农村环境评价体系分为3个层次,从上到下依次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作为目标层中的主控影响因素土地环境影响、水资源环境影响、农用化学品影响、城镇化发展程度影响、对于农村环境评价中主要因素的分析研究迫在眉睫。其中土地环境影响因素,水资源环境影响因素,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城镇化发展程度以及农村自身生产、生活影响因素在农村环境评价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如图1)
2.1 土地环境影响因素
土地和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土地资源既是一种自然环境资源,又包含各种环境要素、环境系统。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环境资源等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生态大系统。土地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不可缺少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良好的土地生态系统可以调节气候、降尘减噪、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是农村环境评价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2]。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耕地保护意识薄弱,热衷于上项目搞建设,主观上对耕地保护和补充耕地重视不够,农村土地没有得到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开发利用,致使农村土地环境遭到破坏。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环境评价过程中发现:1.土壤盐碱化情况严重,土地的盐碱化会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吸收养分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2.水土流失情况加剧,致使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为50亿吨,水土流失直接导致土地的肥力下降,生产力降低,水利设施的调控洪水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严重削弱。3.土壤污染情况较重,由于城市污染的辐射作用使得我国农村土壤污染的程度在逐年加剧。目前的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持久性有机化合物污染、化肥施用污染等多个方面。
对农村环境评价要弄清土地环境的规模、质量、功能、价值及目前状况,分析其变化至目前状况的原因,以及这种变化与土地开发利用方式类型及其布局结构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而评判其在农村环境评级过程中的影响程度。
2.2 水资源环境影响因素
水资源环境应该包括大气、湖泊、河流、湿地、土壤及地下水的贮存空间水资源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农村环境评价过程中,水环境质量指数所占的权重比值还是非常大的。
然而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农村水资源所面临的问题不可避免:1.农村水资源分布不均。空间上,我国水资源分配南北方差异很大,分配比例失衡。時间上,我国的年际水资源分配不均,旱错灾害频繁。2.农村水资源短缺且污染有所加剧。3.农村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40%~50%,远低于发达国家。农村水资源管渠化、滴灌化,科学化、自动化程度不高。4.农村饮水得不到充分净化,安全没有保障。农村安全用水,关系到农民的身体健康,也与他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同时我国农村大多数地区还缺乏必要的污水处理设备,相当一部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做任何的防治处理。
农村水资源环境影响因素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储量、质量、利用率及其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程度,综合考量其在农村环境评价过程中的影响程度。
2.3 农用化学品影响因素
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学品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施用,对农业生产群落的结构和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在不断加剧。
1.长期使用化肥,造成了土壤的板结,地力下降,土壤中有机质减少,而且化肥的流失不仅导致对农作物和土壤的污染,还造成了水源和空气的污染。2.使用过量,直接导致了农产品的农药含量严范超标,对人体产严重的危害,农药的大量、超标使用不仅消灭了害虫,同时也杀灭了很多的益虫,从而对生态平衡产生了破坏。3.农膜的使用,在近几年来,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农膜多数为聚乙烯成份组成,其性能稳定,难于降解,回收率很低,一旦残留在土壤中,就会造成白色污染,成为农村耕地质量的巨大隐患。
科学、绿色的农村耕种模式,是当前农村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农村环境评价过程中倡导、优先的一种发展模式。农用化学品的使用程度在农村环境评价综合指标法中直接导致农业土壤质量指数的急剧下降,是农村环境评价过程中的主控因素。
2.4 城镇化发展程度影响因素
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恶化。开放改革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得到超常规发展,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加重农村环境的压力,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恶化。由于许多乡镇企业急于求成,轻视对资源优化配置和组合,轻视对产业的选择和调整,轻视对污染防治项目的选择,轻视效益的提高,以投入增量谋取发展增量,加速了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从而引起更大范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3]。同时,乡镇企业的高度分散式的布局,厂点、污染点与农田、农村居民点交织在一起,更容易造成直接污染,往往是一家小造纸、小印染污染一条河,一个小冶炼、小采选毁掉一座山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耗能高、污染重,难以治理的企业迁移到农村,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这是不容忽视的。 在农村环境评价过程中,并不是限制或者阻止农村加快城镇化的脚步,而是通过前期农村环境科学的评估,中期的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合理规范化,到后期招商引资企业的和谐开发。
2.5 农村自身生产、生活影响因素
当前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高达近3亿吨,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人、畜排泄物年产生量为2.8亿吨,绝大多数没有经过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排泄、丢放。农村自身生产、生活垃圾没有得到应有的保存和利用,污染了坏境。同时,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滞后和缺失,农村的生活垃圾污染正在侵蚀着农村,对农村环境造成前所未有的威胁。生产、生活垃圾导致了水源和空气的污染,成为农村环境污染中的毒瘤。
在农村环境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农村自身影响因素主要有:1.农村生活习惯的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厕所排放污水、洗漆、沐浴、厨房污水等,一般都选择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水体。这些污水中富含氮、磷等有机质甚至一定的有毒有害物质,这种无序、直接的乱排污水,加重了受纳水体的污染,造成水体水质恶化。2.农村建筑规划影响,农村的房屋建设相对城市来说,规划要混乱无序的多,房屋排列相对杂乱无章。在道路的建设上,地面硬化程度低,农村的泥土路还占很大成分,道路规划混乱,数量众多,质量却很低劣。3.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摆放混乱及家畜家禽散养情况普遍存在,产生的大量禽畜尿粪没有经过处理净化就直接排放到公共环境中,对当地环境尤其是地下水的造成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农村公共卫生的安全,成为我国农村比较突出的一大污染源。
3.结语
在我国,农村是重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区域,农村环境的优劣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农村环境的科学评价是制定农村发展规划和及时有效的采取农村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基础。找出影响和表征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子,然后建立指标体系,并加以量化和评价是当前农村环境评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李锦顺.《城乡社会断裂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研究明》[J].生态经济,2005第2期.
[2] 蔡守秋,吴贤静.《农村环境保护法治建设的成就、问题和改进》.當代法学,2009年第1期.
[3] 冷朝阳.《我国农村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